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823993 上传时间:2023-06-04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2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韩非子的管理哲学.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数据韩非子本文摘自http:/ 最高目标成就帝王之业。2、 价值取向绝对的功利主义兴农强兵,其它废话免谈。3、 管理风格在执法上颇有兵家的风格,强调法令如山,政不厌诈(当时可是战争环境,法家著名人物如商鞅、吴起等均兼为兵、法家)4、 管理基础法术势,君王以法律为依托,以权势为强权力量,根据岗位职责,通过必要的权术管理大臣与国家。5、 管理手段因人性好利避害,故因情而治,利用奖惩及毁誉引导臣民的行为,获得群众支持。6、 哲学思想以老子的道思想为依托1) 承认道(规律)的存在,强调但强调顺应规律,利用规律。2) 认同变化,强调执政管理应该因时而变,因事而变,因地制宜。3) 通过法律制度使群臣各显其

2、能,实现君主的无为而治。4) 另一很有特色的结论是君主应当注意适当节欲。为了更好地理解与记忆韩非子的思想,特对其政治管理理论作如下数据总结二柄君主管理与控制臣下的两种权柄1、 杀戮之谓刑惩罚2、 庆赏之谓德奖励三守三条术治原则1、 听闻之道不透露所听所闻2、 爱憎之道独自决断对人的奖惩,不被大臣爱憎左右。 3、 治理政事之道亲理朝政三劫臣下对君主的劫弑明劫、事劫、刑劫古文翻译1、 群臣持禄养交,行私道而不效公忠。此谓明劫。2、 鬻宠擅权,矫外以胜内,险言祸福得失之形,以阿主之好恶,人主听之,卑身轻国以资之,事败与主分其祸,而功成则臣独专之。诸用事之人,壹心同辞以语其美,则主言恶者必不信矣。此谓

3、事劫。3、 至于守司囹圄,禁制刑罚,人臣擅之,此谓刑劫。1、 群臣拿着俸禄去搞私交,行为于私道而不效劳于公家,这就称之为明目张胆地劫弑。2、 卖弄君主对自己的宠爱而擅自专权,假托外国诸侯的势力来威胁国内,危言耸听渲染祸福得失的情形,来迎合君主的爱憎。君主听之任之,降低身份轻视国家利益来帮助他,事情失败了他就与君主一起承担灾祸,而大功告成那么他就独自霸占成果。和他一起办理政事的人,与其一心异口同声都说他好,那么君主说不好也必然没有人相信了。这就称之为通过政事来劫弑。3、 至于掌管监狱、拘留所、刑罚,臣子独揽了这些权力,这就称之为利用刑罚来劫弑。三治道:用来作为治国道路的东西1、 利利益2、 威威

4、势3、 名名誉五蠹五种国家蛀虫1、学者(指儒家);2、言谈者(指纵横家);3、带剑者(指游侠);4、患御者(指依附贵族并且逃避兵役的人);5、商工之民。韩非子认为这些人会扰乱法制,是无益于耕战的“邦之虫”,六微六种隐微的情况七术七种当权者用于明察细微之情(对付六微的手段)1、 权借在下权势转借到下级,2、 利异外借利益不同而下级借助外国势力,3、 托于似类下级伪托相似类似的事情进行欺骗,4、 利害有反上下存在利害关系而且极端相反,5、 参疑内争参差不齐互相怀疑且在内部相争,6、 敌国废置敌对国家参与本国官员的废置。1、 众端参观从多方面来参照观察,2、 必罚明威对犯罪一定要惩罚以显明威势3、

5、信赏尽能诚信奖赏以使受赏人能尽其所能,4、 一听责下一一听取禀告并用禀告来督责下级,5、 疑诏诡使利用使臣下猜疑的命令来促使臣下谨慎从事,6、 挟知而问拿自己已经知道的情况去询问臣下是否虚伪,7、 倒言反事说些与本意相反的话做些与实情相反的事六反奸诈虚伪而无益于国家却被社会赞誉的六种人古文翻译1、 畏死难,降北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贵生之士;学道立方,离法之 民也,而世尊之曰文学之士;2、 游居厚养,牟食之民也,而世尊之曰有 能之士;3、 语曲牟知,伪诈之民也,而世尊之曰辩智之士;行剑攻杀, 暴憿之民也,而世尊之曰磏勇之士;4、 活涌匿奸,当死之民也,而世尊 之曰任誉之士;此六民者,世之所誉也。赴

6、险殉诚,死节之民,而世 少之曰失计之民也;寡闻从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朴陋之民也 ;5、 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嘉厚纯粹,整谷 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戆之民也;6、 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 曰怯慑之民也;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谄谗之民也;1、 害怕死亡,逃避危难,本是投降败逃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珍惜生命的雅士。2、 学做神仙,设立方术,本是违反法治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大有学问的文士。3、 游手好闲,给养丰厚,本是社会的寄生虫,世俗却称誉他们是有能耐的人。4、 歪理诡辩,玩弄智巧,本是虚伪巧诈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辩士智士。5、 行侠舞剑,喜斗好杀,

7、本是凶暴而冒险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刚强威武的勇士。6、 包庇大盗,隐藏坏人,本是该判死刑的人,世俗却称誉他们是仗义舍身的名士。六正对国家有益却被社会贬低的好人古文翻译1、 赴险殉诚,死节之民,而世少之曰失计之民也;2、 寡闻从令,全法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朴陋之民也;3、 力作而食,生利之民也,而世少之曰寡能之民也;4、 嘉厚纯粹,整谷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愚戆之民也;5、 重命畏事,尊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怯慑之民也;6、 挫贼遏奸,明上之民也,而世少之曰谄谗之民也;1、 奔赴国难,献身君主,本是舍生取义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失多得少的人。2、 见闻很少,服从命令,本是保全法令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

8、浅薄愚昧的人。3、 尽心耕作,自食其力,本是创造财富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没有才能的人。4、 品德优异,单纯朴实,本是正派善良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蠢笨呆板的人。5、 重视命令,谨慎办事,本是尊重君主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胆小伯事的人。6、 打击贼人,止住奸人,本是提醒君主的人,世俗却贬斥他们是奉承讨好的人。八奸臣下劫持君主的八种奸行八奸之人对付办法翻译1、同床指君主妻妾;2、在旁指俳优、侏儒等君主亲信侍从;3、父兄指君主的叔侄兄弟;4、养殃指有意讨好君主的人;5、民萌指私自散发公财取悦民众的臣下;6、流行指搜寻说客辩士收买人心制造舆论的臣下;7、威强指豢养亡命之徒带剑门客炫耀自己威风的臣下;

9、8、四方指用国库财力结交大国培养个人势力的臣下。1、 明君之于内也,娱其色而不行其谒,不使私请。2、 其于左右也,使其身必责其言,不使益辞。3、 其于父兄大臣也,听其言也必使以罚任于后,不令妄举。4、 其于观乐玩好,必令之有所出,不使擅进、不使擅退、群臣虞其意。5、 其于德施也,纵禁财、发坟仓、利于民者,必出于君,不使人臣私其德。6、 其于说议也,称誉者所善,毁疵者所恶,必实其能,察其过,不使群臣相为语。7、 其于勇力之士也,军旅之功无逾赏,邑斗之勇无赦罚,不使群臣行私财。8、 其于诸侯之求索也,法则听之,不法则距之。1、 明智的君主对于内宫妻妾姬妃,欢娱其美色而不行为于她们的请谒,不允许她们

10、的私自请求。2、 他对于身边左右侍从亲信,使用他们之身必严格他们的言论,不让他们夸大其词。3、 他对于叔伯兄弟及权贵大臣,听取意见后也必然使他们承担法律责任,不会让他们轻举妄动。4、 他对于观赏娱乐珍贵玩物,一定让它们有正当的出处,不会使人擅自进献、擅自裁减、不会让群臣拿来讨自己欢心。5、 他对于品德的施行,比如发放和禁止发放财物,打开大的粮仓,有利于民众的,必然是出于君主,不会使为人臣者作为私人的恩德来施行。6、 他对于各种言论,不论是称赞者所喜好,或者是诋毁者所厌恶的,必然会核实其才能,审查其过错,不会让群臣在下面相互议论。7、 他对于勇敢的斗士,即使他在军队中立了功也不格外奖赏,但他在乡

11、间里私自斗殴也不会赦免处罚,不会让群臣私下使用财物来求情。8、 他对于各诸侯国的要求与勒索,合法的就听从,不合法的就拒绝抵制。八经八项治理天下的带有经久性的常规法则1、 因情,指政策的制定和实施,必须顺应人情的好恶;2、 主道,指君主本身的行为原则,韩非认为君主不能仅靠自己个人的智慧和力量,而必须善于利用大臣的智慧和力量;3、 起乱,探讨国家发生动乱的原因以及预防措施;4、 立道,提出君主稽察臣下言行的统治权术;5、 类柄,柄指权柄,也就是赏、罚两种手段,类指同类或相似。因此,“类柄”的意思是,君主必须根据大臣的言行实施相类相称的赏罚措施,以维持威势;6、 参言,君主验证大臣言论的方法;7、

12、听法,一切依照法度来办;8、 主威,如何维护君主的权威。八说八种违背法治原则的道德观念1、 为故人行私谓之“不弃”,为老朋友奔忙私事叫做“不抛弃朋友”,2、 以公财分施谓之“仁人”,拿国家的财物散发施舍叫“仁爱之人”,3、 轻禄重身谓之“君子”轻视爵禄看重自身的叫做“君子”,4、 枉法曲亲谓之“有行”歪曲法制偏袒亲人的叫做“有德行”,5、 弃官宠交谓之“有侠”放弃官职看重私交的叫做“有侠义”,6、 离世遁上谓之“高傲”逃避现实回避君主的叫做“清高傲世”,7、 交争逆令谓之“刚材”互相斗争违抗禁令的叫做“刚强之才”,8、 行惠取众谓之“得民”施行恩惠收买民众的叫做“得民心”。http:/ 行小忠

13、,则大忠之贼也第一,奉行对私人的小忠诚,那就是对大忠诚的伤害。2、 顾小利,则大贼之残也第二、只顾小的利益,那就是对大利益的残害。第3、 行僻自用,无礼诸侯,则亡身之至也第三、行为乖僻自用,对诸侯无礼,那灭亡自身之日就快到了。4、 不务听治而好五音,则穷身之事也第四、不致力于听取汇报治理国家而喜好音乐,那就是使自己陷入困境之事。5、 贪愎喜利,则灭国杀身之本也第五、贪婪固执喜好利益,那就是亡国杀身的祸根。6、 耽于女乐,不顾国政,则亡国之祸也第六、沉醉于歌女,不顾国家政事,那就是亡国的祸患。第7、 离内远游而忽于谏士,则危身之道也第七、离开朝廷到远处游玩而不理睬劝谏的大臣,那就是危害自身的道路

14、。8、 过而不听于忠臣,而独行其意,则灭高名为人之笑始也第八、有了过错不听忠臣劝告,而一意孤行,那就是丧失崇高名声而被人讥笑的开始。9、 内不量力,外恃诸侯,则削国之患也第九、对内不衡量自己的力量,而去依靠外国诸侯,那就有国土被割裂的祸患。10、 国小无礼,不用谏臣,则绝世之势也第十、国家弱小对大国无礼,又不起用劝谏大臣,那就有断绝后嗣的趋势。四十七种亡国的征兆1. 凡是君主之国弱小而家族大,君主权势轻而臣下的权势重,国家就可能灭亡。2. 怠慢法律而致力于计谋智虑,荒废境内的治理而依赖结交外国来求得援助,国家就可能灭亡。3. 群臣致力于学问,门下弟子喜好辩论,商人在国外积聚财富,小民依赖神来保佑,国家就可能灭亡。4. 君主喜好兴建宫殿高台亭阁水池,讲究车马服装器具玩物,喜好差遣败坏百姓,榨取浪费货物钱财,国家就可能灭亡。5. 凡事选择吉日良辰,崇拜侍奉鬼神,迷信占卜算卦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