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19265 上传时间:2023-01-03 格式:DOC 页数:31 大小: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doc(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 入学学习是儿童生活中的一个重大转折。在这以前,成人叫他们“小朋友”,游戏是他们最主要的活动;而从此之后,成人称他们为“学生”了,学习成为他们义不容辞的头等大事。在教师的指导和集体的帮助下,严格遵守着一定的纪律制度,有目的有系统地掌握知识技能和行为规范。随着新的生活环境的到来,儿童的身心发展也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家庭教育也随之出现了一些新问题:怎样帮助儿童学习?作业时间越长效率就越高吗?孩子有了过失怎么办?如何培养子女的道德观?今天我们就这些问题和大家谈谈。 一、生理特点及教育 小学生的生理发展处在两个高峰之间,是一个相对的平稳、均衡时期。学校保健室设有儿童健康记

2、录卡,对学生的视力、身高体重、心跳、血压、胸围等项情况进行调查登记,家长可以从期终的成绩报告单上了解到。我们这里着重讲四个问题。 1视力: 眼睛这扇窗户,既反映人的精神世界又接受外部信息。保护视力的重要性是大家都知道的,但在家庭中一些细小的环节上常常不够注意。 (1)关于照明度问题。据调查,很多家庭由于孩子做作业的桌子采光不好或电灯瓦数过小,使桌面照明度达不到要求,造成了“省下电费买眼镜”的结果。一般来说,白天应最好让光线从左边射入,黄昏时不要让孩子做作业,夜间要注意电灯的瓦数及电灯距离桌面的远近。一般说来,日光灯:8瓦,50厘米;8.15瓦,75厘米;20瓦,100厘米;30瓦,120厘米;

3、40瓦,150厘米;白炽灯:15瓦,30厘米;25瓦,50厘米;40瓦,75厘米;60瓦,100厘米。 (2)关于看电视问题。家长还要注意孩子在看电视时的视力卫生。看电视的持续时间不应超过15小时。还要根据早晚光线,天气阴晴等情况,开上一盏小灯,以增强背景照明。否则影象的抖动,过大的亮度都易造成近视,而且在某种程度上还会造成中枢神经系统的疲劳。有人做过实验,让学生看新闻纪录片,少的看一小时,多的看四小时,然后测定他们的疲劳程度,发现后者中枢神经兴奋状态恢复缓慢,表现在不容易转移到新的活动中去。 2骨骼肌肉: 骨骼的硬化是逐渐完成的。一般要到身体发育完全成熟时,骨胳硬化才完成。所以看到老人跌倒后

4、容易断骨(完全彻底钙化),而小学生的骨骼比较柔软,未完全钙化(有机成分多,无机成分如钙质较少)。因此小学生骨骼的特点是硬度小、韧性大,不易骨折,但易变形。 在学校里,老师比较注意学生坐、立、走的姿式,但在有些家庭中常常被忽略。例如桌椅的比例高度不合适,让孩子长时间地伏案作业,这就很容易造成儿童驼背。还有到了小学高年级,女孩子随着性机能的成熟,带来了体型上的变化,因为害羞,就喜欢背弓着走路或站立。男孩子觉得自己有点象男子汉了。站立或行走的时候就有点“甩相”。这些如果不及时纠正,也会影响到儿童正常的骨骼发育。现在孩子上学,书包往往有一定的份量,加上经常习惯于用右肩背书包,这就很容易引起单肩倾斜,所

5、以家庭应该给孩子购买双肩背包,使两肩用力均等,双手又活动自如。 古人说:“站如松、坐如钟、睡如弓”。是有一定的道理的。在这些方面掉以轻心,由于孩子骨骼软的特点,就会形成脊柱、胸骨变形,不仅影响人的体型美,而且还会影响人的内脏器官的正常活动,这对儿童健康的生长发育是不利的。 肌肉也是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发育的。儿童因为骨骼的发育快于肌肉,所以一般都显得细长、柔软、松驰。就肌肉发育的特征说来,是大肌肉发育先于小肌肉,即手臂,高温热油泵腿部肌肉发育早,而手指等部分的小肌肉发育较晚。根据这些特点,家长要注意: 孩子喜欢跑、跳、投掷,看上去没有个安定的时候,这是大肌肉群发育带来的正常现象。成人主要是控制好运

6、动量,不要使之过度疲劳。因为肌肉的力量较小,所以不要让儿童搬过于重的东西。写字、编织、画图、泥工、剪纸等都是要求小肌肉灵活,精确运动的,这些活动在家庭中可以辅导孩子进行,但时间不宜过长,否则会适得其反。 3大脑: 人类之所以成为万物之灵,主要在于具有高度复杂特殊化的器官一人脑。人的记忆、思维、想象等心理现象都是大脑的机能,人的聪明与否,取决于大脑的发展和利用。因此家长们要使孩子聪明一点,就要学会科学地训练、利用大脑。 怎样看孩子的做作业问题。不少家长总认为孩子做功课的时间越长,学习效果也就越好。当孩子做错一道题,写错一个字时,罚做也是常有的事,结果怎样呢?孩子坐在那里,有的眼皮塔拉、昏昏欲睡,

7、有的心早已飞到了小伙伴中间。罚做作业时,头上几题、几个字例还可以,后面却越做越槽,惹来了家长更大的火气,学习效果就可想而知了。其实人脑虽然有很大的潜力,但却是非常容易疲劳的。当儿童专心作业时,大脑皮层的某一区域就产生了相应的优势、兴奋中心。如果刺激时间过长,形式单调的话,大脑这一区域就会自然地产生抑制。因为超过了一定的“度”而产生的抑制,叫超限抑制,是一种避免神经细胞继续受损的保护性抑制。懂得了这个道理,我们就要合理安排孩子的作业时间。家庭作业的量是外加的法码,更要严格控制。否则不仅损伤了儿童的大脑,而且影响了学习兴趣。 怎样看孩子的游戏和业余爱好问题。许多孩子现在都怕学习,这里的原因是很复杂

8、的(社会风气、教学方法、作业难度),就家长来说不许孩子玩,只准他们读书写字也是其中之一。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认识呢了游戏和业余爱好是恢复大脑疲劳的重要手段。前面提到,学习是很艰苦的脑力劳动时间一长,大脑就会产生疲劳。但人不能脑子一累就睡觉(午间、晚上睡觉是必须的,保证脑细胞新陈代谢的正常进行),丰富多彩的活动,使大脑管学习的区域得到充分的休息,回过头来再学习,效率就会高出几倍。所以当家长看到孩子作业时间过长时,还要叫孩子出去玩玩。游戏和业余爱好也是训练大脑功能的重要方法。身体的活动,尤其是手的活动对脑的开发有很大的意义(从神经通路上看的)。科学实验研究表明,人由于手脚分工,两只手可以自由地从事各种

9、复杂的活动,经过长期发展、演变,人的大脑皮层区域中支配手的领域要比其它部分大得多。所以让孩子多动动,反过来是能促进大脑发育的。游戏和业余爱好是陶冶性情、丰富生活的重要途径。儿童除了课堂念书,课外作业外,要集邮,聚糖纸、香烟纸,跳橡皮筋,打台球而在许多家长眼里,这些都是不务正业的歪门邪道。但是作为一个精力充沛、渴求知识的孩子来说,仅仅一些“正业”是不能满足他们的体力和精神需要的。课外活动突破了课堂教学在时间、空间上的局限,对孩子的身心发展是有利的。关键是怎样对待空闲时间,用低级、庸俗、粗野无聊的东西来填塞,还是用高尚纯洁、文明有趣的活动来充实?家长要重视儿童的业余生活,了解孩子的兴趣,帮助孩子在

10、第二课堂里获得更多的信息来促进课堂学习,丰富精神生活,陶冶性情情操,发展健全的人格。 612岁儿童的身心特点及教育(二)二、心理特点及教育 儿童在心理发展上正处于由不随意性向随意性过渡的时期。如在感知时常常较笼统,把相似的事物相互混淆记忆材料不注重理解,缺乏方法,以机械识记为主;思维活动展开时往往凭借形象的教具,生动的描述来加深对知识的理解;情感活动丰富,但易冲动,易转化,稳定性较差;做事情常常虎头蛇尾,难以坚持到底,意志发展水平较低;个性中的兴趣、能力、性格等在良好的环境和教育影响下正在形成。 随着学习生活的到来,社会对儿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希望他们成为懂得基本道德规范、掌握一定文化知识

11、的一代新人。虽然许多具体的教育工作由学校负责进行,但作为家长如何根据儿童的心理特点积极配合(产生合力而不是分力)教育孩子呢?下面就培养品德、辅导学习两方面谈谈。 1怎样培养儿童品德? 一个儿童品德的好坏(勤劳、懒散;诚实、说慌;勇敢、胆小),往往比他的智力水平的高低、健康情况的好坏,学习分数的多少,对家庭、社会的影响更大。父母最揪心的是孩子品德上的问题,所以配合学校积极培养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是家庭教育的头件大事。 (l)正确对待孩子的过失: 一个各方面正在成长中的小学生,在家庭里、学校中、社会上难免会有各种各样的过失。例如和奶奶顶嘴了,拿买文具的钱买棒冰吃了,踢球撞了张家小弟弟,碰坏王家玻璃了

12、,上课递纸条,考试斜眼了等等,最后这些“信息”都以告状的形式集中在爸爸妈妈面前,怎么处理呢? 首先要对孩子的过失作个调查分析,这样的教育才能使儿童心悦诚服,真正起到教育的效果。其次爸爸妈妈要取得一致的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做红脸,一个做白脸,两个人一起惯或一起打,都是不好的。这样容易形成孩子无所适从,或在不同的人面前有不同的表现。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不愿扫地;在爸爸前规矩,在妈妈前撒娇;更加骄横粗野或变得胆小懦弱。这样就在纠正儿童过失的过程中又增添了新的过失,这是家长们要注意的。 儿童形成过失的原因是很复杂的,有的是因为缺乏道德认识,所以常常犯错不知错。虽然他们上了小学,但由于思维水平发展的局限

13、,对抽象的道德理论并没有真正掌握,他们常常分不清谨慎和胆小,勇敢和鲁莽,尊重老师和拍马屁等是非界线,把横穿马路和汽车打电话看着是当英雄,对向老师二报情况的同学进行讽刺。遇到这一类为问题,关键是要讲清道理,采取放任的态度,就会出现“小洞不补大洞吃苦”的状况;采取训斥的态度,能一时有效,但并未从思想上解决问题,以后还会重犯。 还有些孩子是因为在某些方面没有形成自觉的习惯,所以常常知错还犯错。例如,他们很敬佩邱少云叔叔,也知道上课要遵守纪律,可是当抽屉里有一本小人书,操场上传来阵阵笛声时,心里又会痒痒的,注意力就分散了。家长让小孩子上街买一样急用的东要,并嘱咐他别贪玩,快去快回。孩子满口答应。可是在

14、半路上看到一件有趣的事,就会把大人的话忘得一千二净。诸如此类的情况,都是在一定的情境中,自己的情感占了上风,不能自然而然地按照成人提出的要求去做。如果形成了一定的习惯(自觉执行纪律,严格完成别人交待的任务),这些毛病就不会出现了。所以家长要注意训练行为,并使之形成习惯。要对孩子提出很具体的行为准则,并不断在不同的情境中反复强化。如家里来客人怎么办?别人先打了我怎么办?妈妈生病时应该怎么办 培养儿童的道德品质应该从提高认识和训练行为两方面入手,当然对不同年龄的孩子侧重点应有所不同。低年级儿童以训练行为习惯为主,中、高年级儿童不仅应该知道怎样做,而且应该知道为什么这样做,提高道德认识。 不管是认识

15、的提高还是行为的训练,当父母的千万不要忽视孩子自身的情感因素。当他有了高温导热油泵过失,受到了你严肃的批评,脸红了、头低下来了,说明孩子感到难为情,教育已经产生了效果,继续喋喋休,大声怒斥就显得过头了。当孩子敲碎了一只碗,作业本上有了叉,弄脏了新衣服,对这些可原谅的过失,家长也爱唠叨个没完,无休止地批评,会使孩子的心灵变得麻木起来,长此以往,孩子对一切批评都会无动于衷,由于消极情感的阻碍,教育要产生作用就困难得多了。 总之。家长要了解孩子,使孩子的每次过失都得到最恰当、最公正的处理。在这个过程中,通过讲明道理,激发情感,培养习惯,训练儿童良好的道德品质。 (2)正确对待孩子的劳动: 随着独生子女的出现,随着家庭生活条件的富裕,孩子的劳动观念怎样呢?许多大人宁肯自己吃尽千辛万苦,也要保证让儿童过得舒服、安乐、甜密。这些孩子脑子里只知道一切都会有人替他们安排得很好,不知道世界上有许三螺杆泵多困难,需要通过自已付出意志代价去克服,不知道在享受之外还要去尽义务,自我服务和自主独立能力的发展受到了严重的影响。 合理必需的劳动不仅有利于大脑功能的调节,而且有利于人格的培养。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说:“儿童是社会的未来公民,他们在整个社会中的价值决定干他们能在何等程度上参加劳动及为这种劳动所作的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