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经验交流.docx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816808 上传时间:2024-01-28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3.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经验交流.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教学经验交流.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教学经验交流.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经验交流.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经验交流.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经验交流教学经验交流材料金秋时节,处处硕果累累。我们聚在一起探讨教学中的得与失,一起分享教育工作带来的苦与乐。俗话说得好:教无定法,贵在得法。在教学的这条道路上,我们每位教师都有属于自己的一套得力的教法,今天,我把我平时是怎样教,以及如何指导学生学的一点做法写出来与大家一起分享。目的在于“抛砖引玉”引出其他优秀老师们的优秀的做法。工作九年谈不上经验,只是我的一点心得体会,希望大家多提宝贵意见,在多年的化学教学中,我经历了一个由浅入深,由学到研,由过得去到过得硬的过程,现在,无论让我上什么样班级的化学,我感觉到都有能力、有信心,并能有的放矢地根据学生的认识水平,实施有效的教育教学工作,以达到有效

2、地促进学生身心的发展和学业成绩的提高。现在根据本人的教学体会和反思,感觉到有价值与同事们共勉和交流的有以下几点。 教学的本质是什么?教学规律告诉我们:学生是认识的主体,教为学服务。离开学生的学,教师教得再好也毫无意义。要提高教学质量,关键是上好课,向45分钟要质量。而要上好课,其关键是备好课。所以只有教师认真备好课,上好课,才能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教师课前勤一点,课上懒一点,总体上会用比较少的劳动换取较大的教学效果。 新课程教学设计是“以学定教”。教学设计始于体现学生学习要求的“教案”,所以教师备课一定要重视备学生。了解学生的爱好、性格、习惯、家庭情况、文化背景、学习基础等,以此来确定“讲什么

3、”、“怎么讲”才能达到预想的目的。正如斯卡纳金所说:“如果孩子没有学习愿望的话,我们的一切想法、方案、设想都将化为灰烬,变成木乃伊。”教师要想搞好课堂教学,仅仅满足于教材是不够的,还要了解自己的教育对象-学生。通过平时的观察、调查,掌握学生的喜好、脾气、学习基础、旧知识的掌握程度,结合心理特点安排各种不同的教学活动。 (一)了解学生基础,确定教学难度,遵循循序渐进的原则,使学生便于接受。比如: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一国两制、香港澳门回归等问题,八年级下册历史里有相关内容,但这些知识在地理、政治的课本里也都有所涉及,所以可以结合学生已知内容的基础,适当安排探究活动的教学,让学生主动探究历史领域对这些

4、问题是怎么阐述的。 (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切入点,适当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二)利用学生感兴趣的话题做切入点,适当引导到学习内容上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比如:在学习全民族抗战时,小兵张嘎、地道战、地雷战等都是学生非常喜欢和熟悉的影视节目,由这些电影入手创设情境,让学生主动了解日本在二十世纪三、四十年代对我国发动的侵略战争以及中国人民进行的顽强抵抗,增强学生的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 (三)适当安排讨论、表演等开放性题目,给学生展示、表现的机会,并及时认可、表扬,以增强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初中的孩子虽然自以为长大了,但实际上还很顽皮,好动、好表现、活泼仍是他们的

5、特点,而且他们也开始不断发表自己的意见和见解,渴望得到老师、同学和家长的认可。抓住学生这些特点,让他们身临其境地去感知历史、触摸历史也是很好的教学方法。比如:再现蒋介石发电报给毛泽东,邀请他赴重庆谈判时和下属的谈话,揣摩蒋介石的心理;再现毛泽东到重庆谈判下飞机的场景,接机人员都有哪些表现等等,让学生以小品的形式表演出来,更有利于学生对历史事件的认识。 “以学定教”,“教师为了不教”,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是学生一辈子都有用的财富。所以教学中一定要注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主体积极活动,满足学生作为发现者、研究探索者的精神需要,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学习心向,做到:能让学生观察的要让学生自己观察;

6、能让学生表述的要让学生自己表述;能让学生动手的要让学生自己动手;能让学生思考的要让学生自己思考;能让学生总结的要让学生自己总结得出结论。总之,教师要相信学生,依靠学生,绝不越俎代庖。但同时也要承认学生的差异,构建平等良好的师生、生生关系。 人的个性千差万别,教育者是不能把孩子的发展定格在我们自以为是的范围之内的。学校培养人才不是生产月饼,要立足人的的本性教育,让学生全面和谐地发展,并不是让每个学生,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而让风格各异的学生按统一的规格平均发展,不仅不可能,而且还会贻误学生一生的成长。新课程改革下要求学生彰显个性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个性。每个学生都是独特的,不可重复的、无法替代的个体

7、,这种差异性和独特性是每个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我们应该正视学生差异,尊重学生的选择。学生的智力和才能表现在生活、生产、劳动、学习、语言、文学、体育、音乐、美术、空间想象能力等多方面,人才是各种各样的,社会的各行各业都需要人才,所以,我们应该善待每一位学生,把他们培养成社会需要的各类人才,发挥他们的特长,为社会造福。 教育是什么?有人指出教育是一种文化植入,教育试图为人植入一种理想的生活愿景,并为人植入这种理想生活努力的正当理由。作为受教育者,我们常说要学习文化知识。学习是为了传承、发扬和创新。 作为教师的我们学习了很多文化,从书本上学来的文化大多是工业文化、城市文化。而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却大

8、多是农村的孩子,所处的生活环境造成了她的学习基础是农村文化,进入校园之后要接受工业文化、城市文化,当然会有一些问题冲突。就像红楼梦中刘姥姥进大观园一样,刘姥姥进大观园,典型的两种不同文化的冲击,在一个与他生活了大半辈子的境况完全不同的情况下,刘姥姥显示出了很多新奇、无知,给另一种文化下成长起来的人一种愚昧的感觉。刘姥姥作为典型的农村文化的长传承者,具有质朴、吃苦耐劳、知恩图报等一系列优良品质。似乎这些品质在工业文明之下就很少见了,你能说刘姥姥不好、不行,跟不上时代的步伐,被社会淘汰了吗?我们国家设立传统节假日不就是为了突出继承传统优良品质吗?我国历史上是一个农业大国,所以传统优良品质大多体现在农村文化上,所以我们农村教师应抓住这一有利先机处理好两种文化的结合。体会我们的学生,在入学前他们也都会说汉语,都能进行语言上的交流,然而进入校园之后,遇到接触多少年的农村文化与城市工业文化的冲击,他们表现出无知应该是很正常的。人们接受一种新事物的能力有快有慢,你怎么能一票否决说接受慢的就不行呢?中国有句古话说“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考试成绩差的人你能说他在其他方面也一无是处吗?你能肯定他在其它行业不是状元郎吗?教育是为了让人们传承文化而不是有一种文化代替另一种文化,受教育者应该是各种文化的共存者。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