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12850 上传时间:2024-01-2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55.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线棒辊环装配要点探讨.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线材预精轧、精轧机组及棒材精轧机组辊环装配 失效分析及装配作业要点探讨(讨论稿)1.前 言我厂线材生产线预精轧机组、精轧机组及棒材精轧机组均为悬臂辊环结构的工作方式。辊环的固定依靠内孔为锥形的涨套在头部为锥形的辊轴上位置移动产生过盈配合,其本质是依靠锥套产生弹性变形,从而使得锥套和辊环、锥套和辊轴间产生较大静摩擦力。在实际生产过程中,经常产生辊环装配失效。主要现象:1.辊环打滑(泄压);2.辊环拆卸不下来3.辊环爆裂。从现场实际来看辊环泄压故障较多。产生以上故障的原因很多,归纳起来有两点:一是供应现场的备件不合格;其次是现场装配操作不当。为尽量减少故障,有必要对线材预精轧机组、精轧机组及棒材精

2、轧机组辊环装配进行失效分析及装配作业要点探讨,以期起到对现场作业标准化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同时也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2. 影响辊环装配相关的备件因素。装辊备件主要有锥套、辊环、压紧螺母。2.1锥套。2.1.1锥套的硬度。锥套内圆和辊轴锥面订货外圆和辊环内圆直接接触,通过加压实现过盈配合,锥套、辊轴的硬度要相匹配。通常辊轴的HRC硬度在5565,如果锥套的硬度过高就不利于辊轴的保护;锥套的硬度过低,锥套会产生塑性变形不能够保证正常轧制的力矩要求,导致锥套打滑、辊环打滑等事故发生,所以锥套的硬度必须保证在一定范围之内。据资料介绍锥套的硬度比辊轴小1020为宜。2.1.2锥套的磨损程度。锥套的磨损程

3、度直接影响辊环装配的稳定性,在辊环装配中锥套起着连接的作用,锥套的硬度、耐磨性低于辊轴、辊环,属于易损件。在使用时锥套的尺寸容易发生变化,随着磨损程度的加大,锥套与辊轴、辊环的接触面减小,不能保证轧制力矩的要求,它们之间的接触面必须在70%以上。采取内、外标准样规涂红丹的方法来检查锥套与辊轴的接触面。同时在使用前必须检查锥套尺寸,尺寸控制在图纸范围内,在检查尺寸的同时要检查圆度,圆度误差控制在0.5mm范围内。2.1.3锥套的报废。锥套的报废标准:(1)锥套的实际尺寸与图纸不符。(2)内外工作面其中之一有明显变形。(3)有明显的锈蚀或锈蚀面积30%以上,接触面70%。(4)辊环碎(或横裂)时使

4、用的锥套。(5)内、外工作面有明显的划痕、磨痕等。锥套的检验项目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责任单位和人员锥套的实际尺寸(含不圆度)图纸尺寸,不圆度小于0.5mm。千分尺测量准备作业区有明显的锈蚀目测准备作业区、轧钢工接触面积大于70%采用标准样规、红丹着色准备作业区外观内、外工作面有明显的划痕、磨痕等目测准备作业区、轧钢工硬度检测HRC硬度比辊轴低10-20(参考值3639)硬度仪准备作业区2.2辊环。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责任单位和人员外观检验无裂纹、掉肉、等缺陷,内孔清洁。目测准备作业区、轧钢工尺寸检验按图纸要求检验测量准备作业区棒材精轧机及线材精轧机组采用wc材质,其特点是硬度高,脆性强

5、。影响辊环装配的主要因素为内孔尺寸和内孔清洁度。辊环的检验项目。2.3压紧螺母的检查。压紧螺母的作用主要是防止装配好的辊环产生轴向位移,从而导致配合过盈失效,使得辊环产生打滑现象;螺母变形严重可导致精轧机轧辊轴平衡破坏,从而导致精轧机振动值加大。螺母的检验项目:检查项目检查标准检查方法责任单位和人员外观检验外观无明显变形、塌方等损坏;内部丝扣完好,无毛刺。目测轧钢工螺母装配旋动灵活,无明显卡阻操作检验轧钢工2.4辊环、锥套等的运输。2.4.1辊环、锥套等搬运时要轻拿、轻放,尤其要避免和硬物剧烈碰撞,严禁抛放;2.4.2辊环吊装吊笼要有分割板,防止辊环相互间的碰撞;2.4.3保持吊笼的清洁;2.

6、4.4吊装时吊笼尽量保持水平状态。3. 辊环和锥套的装配作业要点(准备作业区)。3.1准备作业区在进行辊环和锥套压装作业时,要对辊环和锥套进行清洗,尤其是锥套内外表面和辊环的内表面,清洗后的备件用柔软的、细纤维的纸巾进行擦拭,然后进行检查和测量,防止不合格备件流入现场;3.2现场装配工器具要保持清洁,防止产生二次污染;3.3装配开始时,要保证辊环、锥套的中心线和压装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防止压偏损伤锥套。锥套拆卸参考执行。4.现场辊环更换过程拆卸及装配作业要点(轧钢作业区)。 4.1工器具的检查。4.1.1换辊小车的检查:换辊小车压力显示正常;连接软管、接头、拆、卸辊装置无泄漏;4.1.2扳

7、手、锤子等手动工具保持清洁;4.1.3擦拭纸、清洗剂材料足量。4.2作业注意事项。4.2.1要保证拆辊器与锥套的4个耳朵全接触,防止损坏锥套;4.2.2停止轧制后要空转1-2分钟,保证辊轴的温度得到有效下降,否则在卸辊时很容易出现锥套断裂,不得不爆辊的事故;4.2.3装辊前要仔细清洗辊轴头锥面及丝扣(保证无油污)、锥套内孔,并用柔软、细纤维纸巾进行擦拭锥面,同时进行外观检验,如轴头锥面上有硬的附着物或毛刺等用水砂纸(粒度800-1200)磨光,再清洗、擦干;4.2.4辊环搬运到机架上面要佩戴干净的手套,防止金属颗粒和油污污染锥套内孔和轴头表面;4.3根据操作规程保证合适的拆卸及装配压力;4.2

8、.4在使用拆、卸辊装置时要尽量保证在使用拆、卸辊装置的轴线和辊轴轴线在一条直线上;4.2.5在装辊加压时要保证锥套内表面和辊轴锥面已经贴实,否则要进行调整;4.2.6辊环装配完成后用油性笔(或油漆)在辊缝处涂上标记,以便轧机运转一段时间后检查辊环是否打滑;4.2.7棒材精轧机组拆、装辊环时要在辊轴丝扣上加保护套,防止损伤丝扣;在安装保护帽时要先人工上10扣以上(防止乱丝),再使用用风动扳手;4.2.8加装保护帽前在螺纹上抹一层薄干油保护层,防止丝扣锈蚀和损伤;4.2.9辊环辊环完毕后关闭防护罩前要仔细检查各架次冷却水情况,重点检查机组水压、冷却水阀门开度、各架次喷出情况,发现异常立即处理。(重点是线材预精轧13#机架,在水量调整时有意识的加大13#冷却水流量)。- 1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