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计基础知识重点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812558 上传时间:2023-09-02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0.9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统计基础知识重点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统计基础知识重点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统计基础知识重点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统计基础知识重点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统计基础知识重点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统计基础知识重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统计基础知识重点(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 总论1、总体指客观存在的,在同一性质基础上结合起来的许多个别事物的整体,亦称统计总体。2、总体单位是指构成统计总体的个别事物的总称。3、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概念;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名称。4、指标和标志区别:指标是说明总体特征的,而标志是说明总体单位特征的。标志可分为不能用数值 表示的品质标志与能用数值表示的数量标志两种,而指标都是用数值表示的,没有不能用数值表示的指标。5、指标与标志的联系:有许多指标的数值是从总体单位的数量标志值汇总而来的。指标与数量标志之 间存在着变换关系。6、总体的基本特征包括:同质性、大量性、差异性。7、统计的过程从两方面来理解:首先统计作为统计工

2、作,统计过程表现为统计工作的过程,其次统计作为 认识社会的工作,统计的过程表现为统计的认识过程。8、一般可将统计的工作过程依次分为统计设计、统计调查、统计整理和统计分析四个阶段。9、统计的认识过程是:从定性认识(统计设计)到定量认识(统计调查和统计整理),再到定量认识与定 性认识相结合(统计分析)。这种质量质的认识过程是统计的完整过程,虽然每个阶段有各自的独 立性,但它们又是相互连接的统一过程,缺少哪个环节都会出现偏差。第二章 统计调查1、统计调查是按照预定的目的和任务,运用科学的统计调查方法,有计划有组织地向客观实际搜集统计资 料的过程。2、全面调查包括全面统计报表和普查 。 非全面调查包括

3、非全面统计报表、抽样调查、重点调查和典型 调查。3、调查对象是根据调查目的、任务确定的调查的范围,即所要调查的总体,它是由某些性质上相同的许多 调查单位所组成的。4、调查单位是所要调查的现象的总体中的个体,即调查对象中的一个一个具体单位,它是调查中要调查登 记的各个调查项目的承担者。5、报告单位是负责向统计调查机关提交调查资料的单位。6、调查单位和报告单位有时是一致的,有时则不一致,根据实际调查目的和情况来确定。7、普查是专门组织地一次性的全面调查,用来调查属于一定时点上或时期内的现象总量。8、普查工作时要遵守的几点,第一,确定普查的标准时间;第二,普查的登记工作应在整个普查范围内同 时进行,

4、以保证普查资料的时效性、准确性,避免资料的搜集工作拖得太久。9、普查的组织方式有两种:一是组织专门的普查机构;二是由被调查单位填报。10、抽样调查是从研究的总体中按随机原则抽取部分单位作为样本进行观察研究,并根据这部分单位的调 查结果来判断总体,以达到认识总体的一种统计调查方法,又称概率抽样或随机抽样。11、抽样调查具有的特点:第一,按照随机原则抽取样本。第二,根据样本的资料推断总体的数值。第三, 费用低。第四,时效性强。第五,抽样调查有时是唯一的选择。第六,是一种非全面调查。12、初级资料搜集方法包括直接观察法、报告法、面谈访问法、邮寄访问法、电话访问法和互联网访问法 等。13、面谈访问法是

5、由访问员与被调查者见面,通过直接访问来填写问卷的方法。14、统计调查误差分为登记误差和代表性误差。登记误差是由于调查过程中各个有关环节上的工作不准确 而产生的误差。代表性误差是指用部分总体单位的指标估计总体指标时,估计结果同总体实际指标之间的 差别。例如抽样调查。第三章 统计整理1、统计整理是统计工作的一个重要环节,它是根据统计研究的任务与要求,对调查所取得的各种原始资料, 进行审核、分组、汇总,使之系统化、条理化,从而得到反映总体特征的综合资料的过程。2、统计整理的内容:一,对原始资料进行审核与检查;二,对各项指标进行综合汇总;三,将汇总的结果 编制成统计表与分析表;四,对系统资料进行系统积

6、累。3、对同一总体选择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标志重叠起来进行分组,叫复合分组。多个复合分组组成的分组体系 就是复合分组体系。4、频数是指分配数列中各组的单位数,也称次数。频数愈大,该组的标志值对总体标志水平所起的作用越 大,反之则越小。因此,频数实际上是各组标志值的加权,用以权衡各组作用的大小。5、频率是将各组的单位数(频数)与总体单位数相比,求得的用百分比表示的相对数,也称比率或比重。 6、(图示法)常用的表示次数分布的图形有直方图、折线图、曲线图、饼图。7、统计表是由总标题、横行标题、纵栏标题和指标数值四部分构成。8、综合应用题:单项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组距式变量数列的编制方法 (参考例题详见

7、书本 P34P36和指导 P23)第四章 统计指标 1、统计指标是反映总体现象数量特征的基本概念及其具体数值的总成。包含指标名称、计量单位、计算方 法三个理论要素和时间限制、空间限制、指标数值三个实际要素。2、统计指标的分类:按统计指标所说明的总体现象内容的不同,可分为数量指标(外延指标)和质量指标 (内涵指标),统计指标按作用和表现形式的不同,可分为总量指标、相对指标、平均指标、标志变异指标 四类,分别反映现象的规模、水平、结构、比例、集中分散程度等数量特征。3、总量指标是反映总体规模的统计指标,表明现象总体发展的结果;相对指标是两个有联系的总量指标相 比较的结果;平均指标是总体各单位某一数

8、量标志一般水平的统计指标;标志变异指标是表明总体各个单 位标志值的差异程度(离散程度)的指标。4、总量指标按反映的时间状况不同,分为时期指标和试点指标。时期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段时期内累计 规模的总量指标;时点指标是反映总体在某一时刻状态上规模的总量指标。5、时期指标和时点指标的区别:一,时期指标数值的大小与包含的时期长短有直接关系,时点指标数值的 大小与时点间的间隔长短无直接关系。二,时期指标的各期数值可以相加,时点指标的数值不能相加。6、平均指标是将一个总体内各个单位在某个数量标标志上的差异抽象化,以反映总体的一般水平的综合指 标。平均指标两个基本特点:一,它是一个代表性的指标,代表总体各

9、个单位某一数量标志的一般水平。 它代表总体各单位标志值的集中趋势。二,它把总体各个单位某一标志数值的差异抵消掉,而反映总体的 综合特征。7、平均指标的作用:可以消除因总体规模不同而带来的总体数量差异,从而使不同规模的总体具有可比 性;可以反映同一总体在不同时期的发展趋势;可以分析现象之间的依存关系;可以进行数量上的 推算和预测;对总量指标进行补充说明。8、计算综合题:加权算术平均数;标准差(参考例题见书本P63、P70和指导P37)第五章 时间数列1、保证时间数列中各个指标数值具有可比性是编制时间数列应遵守的基本原则。2、在编制时间数列时英遵守以下原则:一,指标数值所属的时期长短或时间间隔应该

10、一致;二,指标数值 所属的总体范围应该一致;三,指标的经济涵义应该相同;四,指标数值的计算方法、计算价格和计量单 位应该一致。3、发展速度是表明社会经济现象发展程度的相对指标,它是根据两个不同时期发展水平对比求得,说明报 告期水平是基期水平的几倍或百分之几,常用倍数或百分数来表示。由于所采用的基期不同,发展速度又 可分为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4、定基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某一个固定时期水平(通常是最初水平)之比,表明这种社会现象在较 长时期内总的发展速度,因此也叫“总速度”。 环比发展速度是指报告期水平与前一期水平之比,表明这 种社会经济现象逐期的发展速度,如果计算的单位时期为一年,那

11、么这个指标也称为“年速度”5、定基发展速度和环比发展速度之间的关系:一,定基发展速度等于相应各个环比发展速度的连乘积,二, 将相邻时期的定基发展速度相除,即可求得相应的环比发展速度。第六章 统计指数1、大多数国家都编制居民消费价格指数(CPI),反映城乡居民购买并用于消费的消费品及服务价格水平 的变动情况,并用它来反映通货膨胀程度。2、计算综合题:数量指标指数和质量指标指数的编制方法;综合指数体系因素分析;(参考例题详见书本 P90-P93, P97 和指导 P50)第七章 抽样调查基础知识1、概率抽样在抽取样本时不带有任何倾向性,它通过从总体中随机抽选单位来避免这种偏差,因而对总体 的推断更

12、具代表性。2、概率抽样的两条基本准则:第一,样本单位是随机抽取的;第二,调查总体中的每个单位都有一个非零 的入样概率。3、概率抽样按抽样过程中总体单位数是否相同可分为重复抽样和不重复抽样。4、重复抽样是把已经抽出来的样本单位再放回总体中,继续参加下一次选抽,使总体单位数始终是相同的, 每个总体单位有多次重复抽中的可能。不重复抽样是把已经抽出来的样本单位不再放回总体,每抽一次, 总体单位数会相应减少,每个总体单位只能被抽中一次。5、概率抽样按组织方式不同可分为简单随机抽样、系统抽样、分层抽样、整群抽样、比例抽样、多阶抽样、 与大小成比例的抽样。6、影响抽样误差的因素:一、样本单位数目;二、总体标

13、志变动程度;三、抽样方法;四、抽样组织方式7、抽样误差范围估计的可靠程度,即扩大极限误差的范围,可以提高抽样推断的可靠程度。这个可靠程度 在统计中称作概率,它对应的数值是概率度。概率度越大,可靠程度越高,反之概率度越小,可靠程度越 低。第八章 统计分析基础知识1、统计分析的特点:数据性、目的性、时效性。2、比例分析法又名“比率分析法”,是用倍数或百分比表示分数式,即通过计算相关指标之间的相对比值, 来揭示和对比不同规模、不同性质事物的水平和效益的好坏,或分析部分和整体之间比例关系的分析方法。 如:反应经济效益的比率有净资产收益率、总资产报酬率、主营业务利润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等;反应偿 债能力的

14、比率有资产负债率、流动比率、速动比率、获利倍数等。3、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特点:明确的目的性、文体的特殊性、明显的综合性、鲜明的实践性。4、统计分析报告写作的原则:主题要突出;结构要严谨;观点和材料要统一;语言要力求准确、简洁、通 俗易懂;要有严肃认真的写作态度。第一章 统计报表制度综述1、国家统计报表制度是各级政府统计部门实施国家统计调查项目的业务工作方案,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 者由国家统计局和国务院有关部门共同制定。2、现行国家统计报表制度分为周期性普查制度、经常性调查制度和非经常性调查制度三类。3、周期性普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就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状况,由国务院组织,每个 一

15、段时间进行一次普查的统计调查制度。4、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表报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他 部门共同制定,进行年度和定期(半年、季度、月度等)经常性统计的统计调查制度。5、非经常性调查制度是国家统计报表制度的一个类型,是由国家统计局制定,或由国家统计局与国务院其 他部门共同制定,在一定时期内持续实施或一次性实施的专项调查、试点调查等临时性统计调查制度。6、统计调查报表的法定标识:表号制定机关批准文号、备案文件有效期限第二章 统计分类与统计分类标准化1、全国组织机构代码编制规则:单位代码是一个无关标识代码,由八位无属性的数字和一位效验码组成。2、统计用区划代码由12位代码组成。县以上行政区划代码有16位代码组成,县以下区划代码由7 12 位代码组成。行政区划代码用6 位阿拉伯数字分为3 层,每层2位,分别代表省、地区、县的名称。 一级行政区划3 位代码的编码规则,即统计用区划代码的79 位代码。 3、国名经济行业分类标准共分20 个门类、95个大类,396个中类,913 个小类。4、20个门类类别:A农林牧渔业B采矿业C制造业D电力燃气及水的生产和供应业E建筑业F交通运 输仓储和邮政业G信息传输计算机服务和软件业H批发和零售业I住宿和餐饮业J金融业K房地产业L租 赁和商务服务业M科学研究技术服务和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