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

上传人:公**** 文档编号:544811711 上传时间:2022-10-1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多观察实践才能写好文章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多实践观测就能写出好文章 近来,听四年级组的几位语文教师说:“语文下册园地三的习作师难教、生难写。不知如何上好这一课”。我听后,也有同感。本组教材的规定是:让学生理解某些新的科学知识,引导学生进一步关注自然、理解自然,在对自然的观测、理解、发现中受到有益的启示同步发展学生的观测、想象等思维品质。园地三的习作训练内容是环绕“大自然的启示”这一专项内容编写的。其目的是懂得学生运用口头语言与书面语言,交流综合性学习收获,提高倾听、应对、体现等方面的能力。习作前,能带领学生进行观测活动;作文时,她们才干把观测中的发现及活动过程或心得写下来。有了自己的亲身感受和体验,才有话可说、有情可抒、有感可发。 课

2、堂教学时,要协助学生广开思路,选好角度、选好题材,指引好学生如何去观测:发现问题探究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只有在这一系列的综合实践过程中,找到自己最想写的内容。动笔前,教师必须引导学生在头脑中“放放小电影”,静静回忆一下自己的发现或活动的过程及心得;在考虑险些什么在写什么,拟定体现的顺序、重点写什么,使学生对自己的习作内容有一种初步的构思与安排。习作时教师应巡回指引,学生完毕习作后应采用多种方式进行修改。(以上的某些观点是从有关的教师参照用书参照得来。)我把教材规定与教学实际相结合,进行了几番思考,我觉得以上的“师难教”是由于没有把教学内容与实践相结合起来;“生难学”是由于学生没有实际观测摸索问题

3、的实践体验。如果以上两个条件都具有了,我想这一课的问题就迎刃而解了。说白了就是学生的语文写作能力是靠社会实践得来的。作为教师应多从自身找因素。“教”就应当是“引”和“领”,引导和带领学生多参与摸索问题的实践体验。我是如何上好这一课的呢?(附如下教学片段)一方面,复习本组课文重要内容,从而引出本次作文的具体内容。师:同窗们,通过对本单元组课文的学习,我们对大自然给人类的启示有了更多的理解。收获一定诸多。目前我们一起来复习本单元的几篇课文,谈谈自己的感悟。甲生:自然之道启示人们尊重大自然的规律,不能随意人为干预,要保持大自然的生态平衡。乙生:黄河是如何变化的启示人们要注意环保,切不可乱砍滥伐,这样

4、会导致水土流失,导致劫难的产生。丙生:大自然的启示简介科学家从动物身上得到启示,从而运用自然资源,发展科技,丰富生活。师:同窗们都说得较好。科学与自然,人类与自然存在着密切的联系。我们要及时观测、发现、模仿,将之用于科学,就能推动社会进步。接着,在学生理解了园地三的习作内容的基本上,具体指引学生的习作。一、以蝙蝠与雷达一文为例,让学生理解作者如何撰写此类文章的。即把摸索问题的措施过程写下来。(措施过程涉及: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摸索问题、发现规律、得到启示)二、以实际观测,发现规律直观感受习作内容。在课堂上,我拿出粗细高矮不等的两株禾苗。(学校地处农村,收获季节里都要把谷子拿到学校的操场来晾晒,

5、落下的谷粒来年就会发芽长成禾苗。这样的教学资源随手拈来。附如下教学片断)师:你们结识这两株是什么植物吗?众生:懂得,是禾苗。(农村的孩子哪有不结识禾苗的)师:两株都是禾苗,那你们能看出有什么不同吗?同窗们都议论开了:“有的说不懂得。”有的说:“明明是两株禾苗哪有什么不同!”这时,教室里,在不起眼的位置上有一位始终没有吭声的小女孩轻轻地举起了小手。我立即发现了她。我示意同窗们静下来,请那位女同窗来回答。女生:一株瘦弱并且干黄;一株粗壮并且绿绿的。师:说得对。观测得非常仔细。众生:(同窗们鼓励的掌声哗啦啦的)师:谁懂得,同是禾苗,同步生长。为什么会浮现这种状况呢?众生:(沉默,或是思考)师:那你们

6、想不想懂得为什么呢?众生:想师:教师暂且不告诉你们,我想让同窗们也去观测、去研究;过一把摸索研究的瘾吧!目前教师就带你们到这两株禾苗生长的地方去看一看。(将课堂移至大自然中)同窗们排好队,来到了学校的操场这里有水泥构件的升旗台、篮球场。我把两株禾苗按它们本来的位置放好。师:目前已经懂得了两株禾苗生长的位置了,人们认真观测看看会有什么发现?(半晌之后)甲生:瘦小的那一株生长在升旗台较高的裂缝中;粗壮的那一株生长在低凹的水泥构件上。(这里雨水过后有较多的淤泥)师:这位同窗观测得很仔细。两处地方除了高、低凹以外尚有什么不同吗?乙生:生长在高处裂缝中的那棵禾苗没有泥土,生长在低凹处的那棵有较多的泥土。

7、师:观测得非常仔细。那同窗们又知不懂得有泥土和无泥土对植物的生长发育有什么关系吗?众生:(沉默)师:这就是我们今天要探讨的问题。大自然中的植物大都生长在泥土中,泥土能汇集植物生长时所需要的水分、养料。因此生长在低凹处的那棵禾苗自然就生长得粗壮。植物在自然界生长过程中存在着无穷的奥秘,只要我们善于去观测、去摸索就能发现。同窗们,问题解决了。你么会写这篇作文了吗?众生:会了!接下来安排学生简短的习作。习作的具体内容由学生自选:写作能力较强的仿照以上的观测发现的措施写自己观测动植物发现规律的过程。能力差些的同窗可以直接把以上师生一同观测摸索的过程写下来。作文可安排在下节语文课进行,也可安排家庭作业。最后,对学生的习作进行评改。抽部分写得较好的在班上朗读点评;同步也对较差的予以指点。案例评析:本单元的习作有一定的难度。重点是规定学生体现自己从大自然收到的启示。如果引导不当,很容易使学生误觉得直接把所收集的大自然现象搬到习作里就完事了。因此,在上课前,我们四年级的几种教师一起集备,拟定本次单元习作指引的重点在于“从在自然现象中得到了什么启示”。着重指引学生从这些现象或综合实践活动中有什么想法。纵观整个教学过程:学生能积极参与到实践活动中来,既培养了学生良好的综合性学习的态度、团队合伙精神,又鼓起了探究和战胜困难的勇气。给学生留下“我能行”的自信心,为此后学生的摸索播下爱好的种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