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810428 上传时间:2022-09-07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策略.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阅读教学策略解读了阅读教学的目标,还要探究阅读教学的策略,因为,任何目标的达成都需要有切实可行的策略给予保证,阅读教学也不例外。让我们在这一节里,学习一些阅读教学策略构建的基本理论,探究新理念导向下的阅读教学策略,学会初步阅读教学设计,运用教学策略尝试阅读教学。学习的重点是阅读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完成教学任务,而在对教学理念清晰认识的基础上对教学活动进行调节和控制的一系列执行过程。这个过程包括了一系列的教学要素和结构原理,对此,我们需要运用相关理论,整合、优化教学要素,从而构成适应阅读教学的有效模式。那么,怎样整合各个教学要素呢?或者说怎样建构阅读教学的“一系列执行过程”呢?一

2、、阅读教学的基本原则1.要充分发挥师生在教学中的主动性和创造性。语文教学应在师生平等对话的过程中进行。学生是学习的主人。阅读教学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注重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意识和习惯,为学生创设良好的自主学习情境,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激励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阅读方式。2.在教学中努力体现语文的实践性和综合性。努力改进课堂教学,整体考虑知识与能力、情感与态度、过程与方法的综合,提倡启发式、讨论式教学。在当前班级授课制下,课堂教学仍然是阅读教学的主阵地,因此,课堂教学策略设计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点。阅读教学要努力沟通课堂内外,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开展综合性学习活动,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

3、增加阅读实践的机会。3.重视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导向。培养学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康的审美情趣,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和积极的人生态度,既是语文各模块教学的共同任务,更是阅读内容的特殊任务。4.正确处理基本素养与创新能力的关系。阅读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的训练,体现实效,给学生打下扎实的语文基础。同时要注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持续发展。5.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的规律。学生生理、心理以及语言能力的发展具有阶段性特征,不同内容的教学也有各自的规律,应该根据不同学段学生的特点和不同的教学内容,采取合适的阅读策略,促进学生语文素养的整体提高。二、阅读教

4、学过程的策略建议语文课程标准在“实施建议”中特别提出了阅读教学建议。建议详尽,耐人寻味,有特别的指导意义。具体内容如下:阅读是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阅读教学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的对话过程。1.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强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惜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2.阅读教学的重点是培养学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这种综合能力的培养,各学段可以有所侧重,但不应把它们机械地割裂开来。3.逐步培养学生探究性阅读和创造

5、性阅读的能力,提倡多角度、有创意的阅读,利用阅读期待、阅读反思和批判等环节,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4.各个学段的阅读教学都要重视朗读和默读,加强对阅读方法的指导,让学生逐步学会精读、略读和浏览。有些诗文应要求学生诵读,以利于积累、体验、培养语感。5.在阅读教学中,为了帮助理解课文,可以引导学生随文学习必要的语法和修辞知识,但不必进行系统、集中的语法修辞知识教学。6.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书。鼓励学生自主选择阅读材料。7.还应注意学生阅读时的心理卫生和用眼卫生。语文教学的理论体系庞大而开放,要完全说明阅读教学策略的原理是有

6、困难的,许多理论和实施策略还在边探索,边实践,边总结,边创新。下面我们从初等教育的特点出发,提出一些具体教学策略意见,供大家参考利用。一、各种类型课文的阅读教学策略小学语文教科书的课文,“题材、体裁、风格丰富多样”(语文课程标准)。从阅读方法上划分有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从体裁上划分有童谣、儿歌、诗歌、童话、寓言、叙事性作品和说明性文章;从阶段和阅读内容划分,低学段有内容浅近的故事、古诗、童话、寓言等,高学段有内容相对深刻的古今诗歌、童话、记叙文、说明文等。这些课文的教学既有共同的结构策略,也有特殊的教学要求,我们既要关注共性,也要关注个性。1.精读课文的教学精读课文是主体,教科书中的大部分课文

7、需要精读。例如: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上册)共有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24篇;四年级语文(上册)32篇课文,其中精读课文18篇。精读课文集中体现了语文阅读的目标要求,具有导学导教功能,是阅读教学设计的“重中之重。”(1)精读课文教学的内容精读什么?哪些内容需要精读?按照语文课程标准的要求,“精读”和“略读”是针对方法而言的,“精读课文”和“略读课文”是针对课文划分的类型,并不是精读课文的内容都要精读,略读课文没有精读的部分。一般来讲,精读课文中:能够切实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段落需要精读;词语优美、句段精彩的内容需要精读;句式结构特殊,或能够揭示课文中心的关键词句需要精读;初新接触的词、语、段、篇需要精读;文质兼美,富有文化内涵和时代气息,对学生审美、情趣、体验作用较大的课文需要精读;学生感兴趣的地方可以精读。精读就是反复地读,精细地读。只有这样,才能突出语文的实效,扎实训练学生的阅读能力。(2)精读课文教学的一般程序按照有关教育教学原理和语文课程标准的理念,总结和借鉴国内外教学实践经验,精读课文的课堂一般可以按照“三个阶段”、“五步环节”组织教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