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809292 上传时间:2024-02-24 格式:DOCX 页数:14 大小:24.7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大秦铁路基本情况介绍大秦铁路在我国铁路“八横八纵”货运通道主骨架中,有一条铁 路备受关注:这条铁路,连续多年以 5000 万吨左右的大幅增 量,创造了世界铁路重载运输的奇迹, 2010 年年运量突破 了 4 亿吨;这条铁路,在拥有 120 多个成员、具有 80 多年 重载运输历史的世界铁路大家庭中,也堪称典范。这条铁路, 带给我们的不仅是无限的震撼,更有无尽的遐思大秦铁路,这条钢铁巨龙,西出煤都大同,横跨桑干峡 谷,穿越燕山山脉,直抵渤海之滨,全长653 公里。这条铁 路,担负着我国五大电网、350 多家发电厂、十大钢铁公司、 6000 多家企业,十几个省市自治区的生产用煤和民用煤的 运输任务

2、。大秦铁路的地位和作用,真的就有这么重要? 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铁路运能 与运量的矛盾日益突出。特别是我国以东南沿海地区为能源 需求带,以中西部地区为能源供应带的经济格局,更加凸显 出了铁路运输在“西煤东运”中的“卡脖子”问题。 1983 年底,党中央、国务院决定投巨资建设大秦铁路,并要求瞄 准国际先进水平,建设成为我国第一条双线电气化、开行重 载列车、年运量 1亿吨的现代化铁路。大秦铁路,1983 年底开始勘测设计, 1985年1月1日 开工建设,1992 年底建成通车,有 9 个车站的到发线有效 长达到1700 米,具备了接发万吨列车的能力。这在当时已 是全国之最。到

3、2002 年,大秦铁路用 10 年时间,运量即突破了 1 亿吨,能力已经饱和。党的十六大以来,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步伐不断加快, 铁路运输的“瓶颈”制约问题愈发突出。 2003 年全国煤运 需求急剧膨胀,党中央、国务院明确要求铁路提高煤炭运量, 铁道部党组做出了在大秦线开行两万吨组合列车、在较短时 间内大幅度提高运输能力的重大决策。从此,大秦铁路的建 设发展,又翻开了崭新的一页。这是一股什么样的神奇力量?凡到过大秦线的媒体记者,都会从内心深处发出由衷的 赞叹,同时也会留下些许遗憾:里八庄集运站中国铁路 第一个2万吨战略装车点,装车线长达 3000多米。看到如 此壮观的装车场景,记者们想拍一张全景

4、照片都很难,真是 神龙见首不见尾。千里大秦铁路,处处都充满着神奇。这里的运煤货车载重量全国最大,总重达 100 吨,实行 的是“客车化”管理,每三辆一组,并且所有车辆的黄标朝 向统一,就像国庆阅兵仪式的方队,整齐划一,英姿飒爽。这里的和谐 1、和谐2型电力机车全国最先进,功率分 别达了9600 和10000千瓦。这里的列车全国最长, 达到了 2700 多米,普通人围着列车走一圈至少得一个小时。这里的每一台设备、每一个零件,甚至是车辆上的每一 条焊缝都是经过特殊工艺处理的。这里的人,更是透着一种特殊的魅力:全国劳动模范、共和国铁路楷模、我国铁路第一批万吨 重载列车司机程利甫,在抢运电煤的关键时期

5、,六过家 门而不入,被孩子称为“藏在电话里的爸爸”。被誉为“工人发明家”的湖东车辆段高级技师周成 刚,虽只有初中文化,却凭着一股钻劲,完成了 32 项技术 革新,获得了6 项国家专利,解决了4项重大技术难题,填 补了 1项国内空白。在大秦铁路大山深处还有一支年轻女子工务探伤班,她 们的头工长袁晓英自豪地说:我们姐妹们都姓铁,叫铁 路,我们的丈夫都姓钢,叫钢轨,我们就是嫁给钢轨的人, 我们天天形影不离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世界奇迹?2003 年以来,铁道部党组书记、部长刘志军多次到大 秦铁路调研,明确要求把大秦铁路建成中国铁路重载运输的 标志性、示范性、样板性工程。2004 年12月12日,他又 亲临

6、大秦,登乘机车,指挥试验,成功开行了我国第一列 2 万吨重载列车。以此为标志,大秦铁路开启了技术装备现代 化、运输组织现代化和运营管理现代化的新纪元。依靠重载技术的自主创新,在保持列车速度、密度不降 低的同时,大量开行 1 万吨、1.5 万吨、2 万吨重载列车, 快速成倍地提高运输能力。大秦铁路年运量的攀升速度简直到了令人难以置信的 程度。2003年1.2亿吨、2004 年1.5亿吨、2005 年2亿吨, 仅用三年时间就实现运量翻番。然而这仅仅是一部华彩乐章 的前奏和序曲。从 2005 年起,大秦铁路连续 3 年每年增运 5000 万吨, 2007年年运量达到 3亿吨,是原设计能力的 3倍。每

7、年增 运 5000 万吨煤炭,相当于增建了 1 个华北电网,也意味着 仅用不到100 公里高速公路、不到 15公里地铁的建设资金, 新修了 2 条煤运大通道。这在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和地区, 都是一个奇迹。尤其值得载入史册的是: 大秦铁路为保障国民经济健康发展、促进经济社会和谐 繁荣发挥了重要作用,受到了党中央、国务院和社会各界的 高度关注。2004 年7 月29 日,国务院总理温家宝亲临大秦铁路视 察。2008 年1 月31 日,在抗击雨雪冰冻灾害的关键时刻, 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胡锦涛冒着零下 20 多度的严寒,亲临大秦铁路湖东站考察电煤运输,慰问铁 路干部职工。为了党和人

8、民的重托,为了万家灯火更明亮,大秦铁路 向全国人民做出了要多少装多少,装多少运多少,坚决完成 日运电煤100 万吨的郑重承诺。广大干部职工战严寒、斗风 雪,舍小家、为大家,昼夜兼程、苦干实干,圆满完成了抢 运电煤任务。这是一条什么样的创新发展之路? 大秦铁路,始终引领着我国铁路重载事业的发展方向, 生动诠释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真谛。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机车无线同步操纵系统 (LOCOTROL)与铁路数字移动通信系统(GSM-R )的系 统集成创新;首次在世界上实现了 800MHz 数据电台与与机车无线 同步操纵系统(LOCOTROL)的系统集成创新;首次在国内实现了和谐( HX )型大功

9、率机车、韶山 4 (SS4 )型机车与机车无线同步操纵系统(LOCOTROL)的 系统集成创新;首次在重载煤运专线采用了我国自行研制的分散自律 调度集中系统(CTC);首次在国内采用了 2台和谐( HX )型机车以“1+1+可 控列尾”的编组方式,开行 2万吨重载组合列车;首次在国内使用了 RFC型牵引杆新型车辆连挂装置、应 用了 QKX100型大容量的胶泥缓冲器,安装了 1201型制 动阀,实现了机车车辆纵向缓冲技术装备创新当然,大秦铁路的创新还远远不止这些。它每前进一步, 都折射着中国铁路自主创新的蓬勃生机。如今,大秦铁路从 头到尾都武装一新,统一匹配的装车点、集运线路、大秦本 线、疏运线

10、路、卸车点能力标准,实现了集疏运能力的协调 技术创新,达到了世界一流水平。为了确保大秦铁路安全畅通,太原铁路局坚决贯彻铁道 部党组要求,始终把安全摆在最核心、最关键、最重要的位 置,大力实施以“提高工作标准和抓具体、抓落实等”为内 容的“一高十抓”安全管理思路,高标从严、全员落责,在 探索重载运输安全规律的过程中,强化了安全基础,提高了 安全质量。这些年来,大秦铁路平均 1.7 天就有一个新的施工运输 组织方案启动,边施工边运营,使得安全与运量矛盾异常突 出。按照2010年4亿吨运量计算,施工延时或设备故障 1 秒钟,就要影响 12.68 吨运量,1分钟就要影响 761吨运量。 为此,太原铁路

11、局采取了 允许列车在区间不超过6%。以下 地段停车、由防溜大队和机车乘务员共同防溜”等诸多特殊 的施工作业办法,突破陈规、敢于创新,不仅确保了4亿吨 扩能改造、每年两次集中修、每天几十项维修施工的安全, 而且实现了施运双赢,创下施工期间日运量 96.4 万吨的纪 录。这是一个什么样的旷世壮举?伴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大秦铁路在经济社会发展中的 份量越来越重:全国 10%的原煤产量、全国铁路 20%的煤 炭运量、西煤东运 40%的份额,要靠大秦铁路运输,它是我 国当之无愧的“能源战略大动脉”。2010 年大秦铁路提前完成了年运量 4 亿吨的目标。4 亿吨煤炭是个什么概念?是世界公认的单条铁路年运量

12、极 限 2 亿吨的 2 倍,目前世界上还没有哪一条铁路的运量能达 到这样的水平。就其经济和社会价值而言,这些煤炭可为国 家生产2亿吨钢铁或 2.6亿吨化肥,可满足全国 4亿城镇居 民 1 年的生活用电;如果把 4 亿吨煤炭装满我国铁路载重量 最大的C80货车连挂在一起,可绕地球1.5圈!为了完成这个目标,在铁道部的大力支持和兄弟单位紧 密配合下,太原铁路局紧紧抓住国民经济回暖契机,畅通局 间分界口,疏通管内关节点,全局紧急大调流,全力以赴保 增量,采取了一系列非常措施,组织管内有效车流、蒙煤外 运车流集中向大秦线转运。大量重车集中涌向港口,干不好就是一着险棋,会打乱 全局运输秩序;干好了就是一

13、着妙棋,能够有效克服各种不 利影响,实现大入大出、增运增收。在装车组织上,大力推进战略装车点建设,万吨、2 万 吨装车站达21 个,55 个装车点投入运营,形成了较大发运 能力的装车体系,2万吨战略装车基地装一列仅需 2个小时;在港口疏通上,太原铁路局与上游的企业、下游的港口 实行调度合署办公;在运输组织上,建立起了较为完善的大秦铁路技术管理 体系,推行“长交路、车循环、人继乘”的机车运用模式, 机车整备距离由620 公里延长到3100 公里,车辆技检保证 距离由770 公里增加到1530 公里;在运输效率上,最大限度地提高2 万吨重载列车开行密 度,运行图最高铺画了 100 对不同吨位的重载

14、列车,列车时 间间隔保持在 1315 分钟,空车时速达 90 公里,重车时 速达80公里,C80固定车底点对点循环拉运,最短周转时 间仅1.375天,通道能力达120 万吨以上。密度之大、运量 之大、速度之高,在世界铁路重载运输史上绝无仅有。大秦铁路以不断刷新世界重载运输纪录的壮举,吸引着 世人的目光。它输送乌金、创造财富,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 源源不断地注入动力;它甘于奉献、不断超越,顽强地承载 着加快推进铁路现代化建设的时代使命。它始终实践着“高 标准、讲科学、不懈怠”和“苦干实干拼命干”的精神和作 风,演绎了一部中国铁路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华彩乐章!大秦纪事大秦线是太原铁路局管辖的一条重载

15、煤运专线,承载着 我国“西煤东运”的艰巨任务,西起北同蒲韩家岭站,东至 秦皇岛柳村南站,纵贯山西、河北、北京、天津两省两市, 全长653 公里,承担着山西北部、内蒙古西部、陕西北部等 地区煤炭的外运任务,担负着全国六大电网、五大发电公司、 380多家主要电厂、十大钢铁公司和 6000多家工矿企业的 生产用煤和出口煤炭运输任务,用户辐射到 15 个国家和地 区、26 个省、市、自治区。1983 年,国务院为加速晋煤外运通道,作出了修建大同)秦(皇岛)铁路的重大战略决策。大秦铁路为我国七五”重点建设工程,其建设规模同以往铁路建设相比,有两个显著特点:起步伊始瞄准的是国 际先进水平,广泛吸收和引进国

16、外先进技术,它是中国第 条双线、电气化、重载、单元列车、一次性建成的铁路;它 是一项庞大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铁路、煤矿、港口、电力综合规划,装、运、卸能力配套的铁路。大秦线的基础数据:60%的线路穿越山区,桥梁隧道占 线路总长的21%,曲线占27%,线路最大坡度为12%。!1985 年, 大秦铁路破土动工;1988年12 月 28日,大秦铁路一期工程建成通车,时任国务院总理李鹏亲自为通车典礼剪彩,从全线运营的第一天起,它就占据了晋北、蒙西煤炭外 运市场 85%以上的份额,成为名符其实的“西煤东运”能源战略的重要通道。自 1988 年开通运营以来,始终保持了运 量的持续稳步增长。开通初期,机车牵引主要引进法国 8K 型电力机车和国 产 SS1 型电力机车,运煤车辆为 C63 型专用车辆。其 C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