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清艺术鉴赏.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804987 上传时间:2023-11-17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25.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明清艺术鉴赏.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明清艺术鉴赏.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明清艺术鉴赏.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明清艺术鉴赏.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明清艺术鉴赏.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明清艺术鉴赏.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明清艺术鉴赏.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明清艺术鉴赏一、 服饰服饰简史 官服 民服衣冠制度:别贵贱、示尊卑、明伦序、严礼仪而敷治道,所以有“衣冠礼仪之邦”的美誉。中国古代服饰,在设计上,讲究平稳、对称、和谐的方圆规矩感,重视花纹图案、材质工艺,不重视塑造人体曲线。通过繁复的式样、色彩、纹饰、质料、数量等服饰符号,中国人建立起一整套着装文化和礼仪制度,将个体的着装行为转化成严密有序的社会意识形态。中国古代服饰,具有精美绝伦的外表,包含丰富精深的文化,成为世界服饰史上的一朵奇葩。明代服饰制度,禁胡服,追唐宋,力图与元代划清界限,以显示汉家威仪。洪武元年(1368)至洪武二十六年,衣冠改革的涉及上至帝王公侯,文武百官,下至平民百姓,乃至娼

2、妓者流。“诏复衣冠如唐制。士民皆束发于顶,官则乌纱帽、圆领袍、束带、黑靴。”(明太祖实录)明代服饰礼仪端庄和谐,气度雍容华美,成为“汉官威仪”的集大成者。1、帝王服饰 明代皇帝的冠服有衮冕、通天冠、皮弁(bian)服、常服、燕服等 2、爵位服饰1)宗亲封爵:太子除外,分亲王、郡王、镇国将军、辅国将军、奉国将军、镇国中尉,六世孙以下皆授奉国中尉,并世袭。2)异姓封爵:分公、候、伯三等,废子、男不置,异姓不封王。各有祭服、朝服、公服、常服等。3、官员常服:以乌纱帽、团领衫、束带为主。 官阶品级以补子图案、腰带花色、帽顶、袍衫质料加以区分。 衣冠禽兽:文官绣禽,武官绣兽。 文官:一品仙鹤。二品锦鸡,

3、三品孔雀,四品云雁,五品白鹇,六品鹭鸶,七品鸂鶒,八品黄鹂,九品鹌鹑,杂职练鹤;风宪官獬豸。 武官:一品、二品狮子,三、四品虎豹,五品熊罴,六、七品彪,八品犀牛,九品海马。天命六年,努尔哈赤改革服饰制度,先定补服制度。天命八年,规定带帽制度。天聪六年,皇太极规定官民服饰,制定了一系列规章制度,内容详尽。满清以少数与明争战,随后又入关主政,深恐本族文化遭到汉族同化,失去掌控江山的基础,因而对服饰制度保持相当警惕。朝冠:夏天带凉帽,整体双层喇叭状,外缀朱纬,内安帽圈,上加帽顶。 冬季带暖帽,顶部中高周低,中间加帽顶,周围有一道上仰的帽檐。4、军服:明代军服分礼服和常服,其中常服主要为盔甲和战袍。改

4、良:一是多用钢铁制造,质地坚固,防护能力空前提高; 二是头盔制作更加坚固,注重对头部防护;而甲则追求轻便简单,改部分甲片为泡钉,增强防护,减轻重量。 三是形制多样,品种齐全,适应各地气候、不同兵种的多种要求服饰举例1、 曳撒,蒙古语,又写作质孙、只孙、济苏等。元英宗时所创,仿汉人袴褶样式,制成上上衣连下裳,上紧下松,并在腰间增加襞积的质孙袍服,作为预宴礼乐服饰。 明代早期,主要作为内廷侍卫服。明代中后期,则成为士庶常服。2、 程子衣,相传宋代大儒程颐常着此服,因而得名 曳撒的衣褶只限于前片,而程子衣前后皆有,又称大褶。 因为形制宽松,穿着洒脱,很受明代士大夫喜爱。明代初期,常作为士大夫宴会服饰

5、,后来风俗一变,嫌其简慢。3、 水田衣,以各色零碎布片拼缀成衣。因布片大小不等,质料各异、色彩辉映,形如纵横交错的水田。也叫百衲衣。 在唐代,水田衣专指僧人袈裟。 明代妇女的水田衣制作,打破了工整格局,拼接方法比较灵活,布片大小不一,层次不齐,形状也各不相同,显得非常洒脱。这种服饰,因为制作简便、形式别致,很受明代江南妇女的青睐。4、襦裙,上襦下裙,亦即上衣下裳之制。 上襦为交领,长袖短衣,衣尚彩绣绫罗,有的还在前胸后背处织绣精美补子。 衣裳长短比例,也是一种随时变易的好尚。大致说来,弘治间,女子衣衫仅至裙腰,衣尚彩绣绫罗;正德年间,衣衫渐大,裙褶增多;嘉靖年间衣衫长大,乃至垂到膝下,袖口阔大

6、至四尺余,裙短褶少;隆庆、万历以后,衣袖减窄,衣衫减短。清:剃发令与服饰改制之令。男子服饰1、 改巾为帽,清代男子头戴瓜皮小帽,其形制来源于明太祖的“六合一统”帽。 瓜皮帽在形制上最接近满人“金钱小顶”的帽式,满汉双方都能接受,于是逐渐流行起来。2、 改大袖为箭袖,箭衣是明代射箭战士的紧袖服装,袖端上半长可覆手,下半特短,便于射箭。这种服装为当时战场常见服饰。满族身处东北苦寒地带,以游牧为主,又长期争战,冬季为防止冻手,并且需要保持手部足够灵活,常在手腕部位加上兽皮,并使之能够翻盖,遂形成后来的马蹄袖。3、 变戎服为常服,马甲本是戎装,但入清后成为常服。马甲形制,来自军服罩甲。 马甲有大襟、对

7、襟、琵琶襟、一字襟等样式,马甲一般彩绣繁缛,以元宝领为主,长及腰部,质料则单、夹、棉、纱、绸缎都有。 满人称马甲为坎肩,本为王、公主等阶层才可服用,清代中后期则士庶皆可穿用。女子:常服,清代汉族女子的服装,大抵承袭明制,未发生较大改变。 终清之世,女子服装,仍以衫、袄、背心、披风为主。 旗袍,清初,满族女子以长袍为主,汉人女子以上衣下裙为主。清代中期,满汉互有仿效。旗袍逐渐成为汉族女子的服饰。隶属于旗下的满人都叫旗人,因而其装束就叫“旗装”,包括发饰、鞋履、服装、配件。 满族祖先生活在东北苦寒之地,长期游牧为生,其服装一要保暖,二要便捷。因此,满族女子服装与男子一样以袍服为主,家居时多穿“一裹

8、圆”,以期保暖;外出骑马是多穿左右两开或前后左右四开的长袍。贫民:贫民服饰无大变化。都是短衣短袄,草帽草鞋,雨天则一领蓑衣、头戴斗笠。蒙古族:蒙古族居住在北方蒙古高原,游牧为生,他们的服饰跟古代游牧民族相比,并无本质区别。 蒙古族服饰的民族特色重新得到加强,并渗入了佛教内容。其特色为,衣为窄袖,袖口宽边加细褶;长袍及膝,下缘兽皮,无论男女都穿薄底靴,不穿对襟长袍,以便于骑马;长袍出现皮翻领、窄袖及加大马蹄袖的形制。藏族:藏族服饰风格的形成与青藏高原的自然环境与气候条件关系最大,也与青藏高原人们的生产、生活方式有一定关系。大约6世纪时,西藏土著与西南、西北各族长期交往、融合形成藏族。 藏族服饰的

9、基本风格甚至在藏族形成一个统一民族前就存在,此后一直未发生大的变更。 藏族服饰的基本特点是:肥腰,长袖,大襟,束带,编发明清民服 服饰即是人类物质文化产品,也是人类精神文化产品。一、 政治因素后汉书。舆服志曰:“非其人不得服其服”二、 社会经济明清经济繁荣,棉、麻、丝纺织业的高度发展。明清陶瓷史一、 中国陶、瓷之简史二、 明清陶瓷史三、 陶瓷科技应用前景陶 人类发明陶器以红陶为主,灰陶、黑陶次之。 彩陶:亦称陶瓷绘画。 早在距今六千年左右的半坡文化时期,陶上便出现了最早的彩绘。瓷1、 青瓷原始青瓷出现于约3000年前的商代,历经西周、春秋、战国、汉代。它是从陶向瓷过渡时期的产物,系从印文硬陶发

10、展而来。 西周时,釉已成为瓷器的必要组成部分,不仅起隔水、利于清洁的作用,而且有装饰功能。原始青瓷上的釉都呈青色,这是由于釉中含有适量氧化铁所致。 江南地区原始青瓷的出土量及器形比北方黄河流域多且丰富。2、 白瓷中国传统器分类:青瓷、白瓷、青花瓷、彩瓷以含铁量低的瓷坯,施以纯净的透明釉烧制而成。 东汉即出现早期白瓷,但成熟的白瓷要到隋代才出现普及,宋代定窑白瓷已大量制作。3、 宋代瓷器重新洗牌,五大名窑:官、哥、汝、定、钧。明清瓷器:1、 五光十色:有蓝釉、祭红釉、郎窑红釉、豆红釉、黄釉、孔雀绿釉、黑釉等,其中黑釉是用来描边的。2、 分布广泛:走向世界明代三窑:景德镇瓷器、宜兴紫砂壶艺、德化象

11、牙白瓷塑1、 景德镇万历年间,景德镇佣工“每日不下数万人”二酉委谭,描绘了景德镇烧瓷盛况:“万杵之声殷地,火光烛天,夜令人不能寝,戏目之曰:四时雷电镇。” 荷兰东印度公司记载,16021682年的80年中,该公司贩运中国瓷器到欧洲达1600万余件。甜白釉僧帽壶此壶借鉴于藏传佛教使用的金属制器皿,瓷制品始见于元代的青白釉瓷。明代永乐,宣德时期,汉藏文化交流频繁,景德镇御器场层大量烧造僧帽壶,其中以白釉和红釉制品最为名贵。青花龙穿花纹梅瓶此瓶器高大规整,釉面润泽,青花色泽蓝中泛紫,蓝浓重深翠,酷似蓝宝石。这是万历青花大器的代表作。2、 德化瓷塑明代德化瓷,胎体致密,透光度好,呈现半透明性和洁白如玉

12、的色感,釉面白中闪黄,光润明亮似凝脂,法国人称为“中国白”、“鹅绒白”。 宋应星天工开物说:“明德化白瓷”唯以烧造瓷仙精巧人物。” 出现擅长仙道瓷塑的艺术家何朝宗。明德化白瓷何朝宗款观音瓷塑 何朝宗款人物瓷,其造像面容丰满,五官秀美,人耳长轮。衣服纹理,圆浑流畅,大有若行云流水、吴带当风之韵味;熟练地运用了条理、均衡、对比、反复的手法,产生节奏变化和韵律美。整个物象显得丰满圆润,雍容大方,格调高雅,形态逼真。这是德化白瓷中的代表作品。3、 宜兴紫砂宋元烹点饼茶,明代改为冲泡散茶,而紫砂壶泡茶,“色香味皆蕴”;紫砂不上釉,壶经久用愈加光亮,于是蓬勃发展。 明宜兴紫砂壶艺以造型取胜,器面不事雕琢与

13、美饰,风格古朴素雅。 涌现一批制壶高手,时大彬。明清陶瓷 三代:康熙、雍正、乾隆 三家:景德镇瓷,宜兴紫砂,晚晴石湾陶塑1、 景德镇瓷许之衡饮流斋说瓷:“几于鬼斧生工,三超鼎盛殆叹观之矣”。 景德镇“周延十余里”,民窑二三百区,终岁烟火向往,工匠人夫不下数十余万,靡不借瓷资生”;所产瓷器即供应皇家,也“行与九城,施及外洋”。 青花山水人物纹盖罐:此器胎精体重,瓷质洁白细腻,为康熙朝民间青花瓷器的代表作。2、 宜兴紫砂奢靡之风影响宜兴紫砂的创作制作过程更为复杂,需要繁复合作 宜兴窑“阿曼陀室”款紫砂描金山水纹茶壶:紫砂描金,为迎合康熙年间的宫廷喜好,所谓富丽堂皇。3、 晚清石湾陶塑 清代广东石湾

14、陶塑,由于以广钧为装饰,风格独特。广钧是在仿宋代河南禹县钧窑窑变工艺基础上形成的一种色釉艺术。它以蓝色为基调,其间交织白、红、紫诸色。明清陶瓷兴盛的原因1、 追随皇家好尚 朱棣喜爱白瓷,于是甜白瓷大盛宣德朱瞻基和成化朱见生都是大画家,于是斗彩进入至美境界朱瞻基“好促织之戏,宣德官窑多蟋蟀罐嘉靖朱厚德好黄老之道,官窑瓷器大量使用道教文化纹样康熙对“珐琅着了迷”,珐琅彩瓷画问世雍正对珐琅瓷画的艺术偏好,推动了国产珐琅次啊聊的发明与粉彩艺术的诞生2、 改良工艺技术景德镇自唐代至明代中期,均单独用此时一种原料制胎,工艺进展不大;明成化年间,对原料加上精细淘洗,提升胎体质量。 自唐代烧造青花瓷,纸质元明

15、,景德镇烧造青花瓷做使用的钻料大部分来自进口,进口色料的产地和品种差异,导致青花呈色各具风貌嘉靖和万历早期官窑青花,采用进口回青掺和见习上高石子青,烧成青花蓝中泛紫,浓重深翠,酷似蓝宝石。康熙时期,景德镇采用国产原料所烧造出来的青花,浓艳清新,娇翠欲滴,加之分水技法成熟,能使色料达到“彩分五色”,出现阴阳向背、远近疏密,富有层次节奏感和立体感。陶瓷应用一、 日常生活1、 衣:纽扣、饰品2、 食:碗碟、刀具3、 住:地砖、家居4、 行:高速的分隔带二、 材料科学特种陶瓷是随着现代电器,无线电、航空、原子能、冶金、机械、化学等工业以及电子计算机、空间技术、新能源开发等尖端科学技术的飞跃发展而发展起来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