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中医学的认识.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802610 上传时间:2023-06-13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谈中医学的认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浅谈中医学的认识 祖国传统医学有数千年的历史,是人类在生产活动实践中不断摸索,逐渐的经验的积累而发展出来的一门经验科学,它经历了一个漫长而曲折的过程,是中国人民长期与疾病做斗争的几位丰富的经验总结,同时也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经过一段学习,我的中医学有了一定的了解。中医学的自然观天人相应东方文明主张“道法自然”,强调人与自然的相应关系,所以说中国传统哲学的基本问题是天人关系问题。中医学的天人相应学说正是根植于天人合一的哲学基础和文化母体之上,从而构成了中医学有别于西方医学的一大特质。中医学把天人相应的观念渗透到中医学的方方面面。如“人以天地之气生,四时之法成。”(素问宝命人

2、全形论)强调欲想健康长寿,必须“顺四时而适寒暑”(灵枢本神篇)。“夫百病之始生也,皆生于风雨、寒暑、阴阳、喜怒、饮食、居处、大惊、大恐”(灵枢口问篇)。凡此种种,无不体现了人的自然属性、生物属性和社会属性的统一。西方文明却将改造自然、征服自然演化成人们普遍的理念和追求,西方医学必然也是将人与自然看作是各自独立的实体对立存在,故生物医学模式的形成则是将征服自然过程中发展起来的科学成就应用于医学领域的结果。中医学的整体观形神统一道德经云:“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万物。”认为把握 “道”,就能够明察万物,从而奠定了中医学的整体观。这种以察同为特点的思维模式不会重视差异的实体,而是强调通过体验、

3、灵感、顿悟、直观等非理性的方法,去把握事物整体间共同拥有的规律性关系,彰显人与自然是一个整体,即天人合一;又把人自身也看作一个不可分割的整体,即形神统一、身心一元。在对疾病的认识、预防、治疗、转归、预后等方面,非常重视“神明”、“情志”的状态,注重形神统一、身心和谐的整体。西方文化的特点是察异,在对事物的认识上着力寻求事物间的本质区别,故原子论、还原论是西方科学研究的立论基础,分析法、归纳法成为西方科学研究的主要方法。将人视作一个普通的机械性的身心二元的实体,器官、组织、细胞、分子无疑是西医学的核心。所以察同察异各有侧重。中医学的治疗观辨证论治中国文化历来重感觉、重表象、重动态。所以,中医学是

4、从整体、宏观、动态、功能及相互作用角度,了解病情、把握病机、灵活处治。如八纲、六经、脏腑、经络、三焦、气血津液、卫气营血等多种独具特色的辨证方法,显然是中医理论精华之所在。中医学讲究一因多果、一果多因、多因多果、多果多因,并且具体体现为辨证求因、审因论治,标本兼治、内外兼治,急则治其标、缓则治其本,同病异治、异病同治,因势利导、因异制宜等丰富的辨证论治思想。西方文化重理性、重概念、重静态。故西医学强调概念,注重逻辑与分析,分门别类、穷根究底是其精髓所在。探究器官、器质、结构的状况,研究细胞、分子、基因的变化,追究细菌、病毒的来龙去脉,疾病分类、辨病论治遂是西医学优势。中医学的预防观治未病中国文

5、化主张适应、顺应自然。素问四气调神大论曰:“圣人不治己病治未病,不治已乱治未乱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是中医学预防思想的集中体现;而“正气存内,邪不可干”(素问遗篇刺法论)及“虚邪贼风,避之有时,恬淡虚无,真气从之,精神内守,病安从来”(素问上古天真论),则又强调身心健康状态的重要性。西方文化要求探索世界的本源、本质、变化。西医学进入了实验医学阶段,追求对疾病溯源的探索,重治疗而轻预防。中医学的调理观阴阳自和中国文化强调顺应而不是抗争,侧重主观而不是客观。因此,中医学在强调辨证论治的同时,重视通过扶持人体的“正气”去战胜“邪气”,更注重治疗过程中的

6、自我调节作用。如 “凡病阴阳自和者,必自愈”伤寒论,就是中医学典型的自我调理观。他如针灸、推章、气功、食疗、音乐疗法等的非特异作用,都是基于调其 “自和”,而达其“自愈”为宗旨的。西方文化则强调抗争和对抗,侧重征服。故西医的医疗方向是以对抗性为基本原则的,重视借助理化手段改变病理,强调直截了当的结构修理。中医学的功能观司外揣内易传云:“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可见中国传统文化是重视“形而上”,轻视“形而下”的。所以中医学重“道”轻“器”,重“神”轻“形”,重规律轻实体,重功能轻结构。如中医藏象学说、经络学说均疏于其结构形态的论证,却重视其功能价值的阐述。西方文化侧重物质性探求的实体中

7、心论。故西医学对大到肌肉、骨骼,小到细胞、分子,所有可被认知的部件形态均被逐一解剖观察。诚然,结构决定功能,了解结构才能准确把握功能,而死的结构却不能尽显活的功能。所以中西医学对于结构与功能的认识各具特色。中医学的思维观取类比象中国文化强调通过假物取譬去“心悟”、“体认”的认知方法。 “医者意也,善于用意,即为良医”(孙思遂千金翼方)就是取类比象。中医学的阴阳五行、四气五味以及整体观、辨证观、功能观等思想都是取类比象的结果。用模糊学等现代宏观科学知识来衡量的话,取类比象这种思维观也是一种思维科学,甚至不失为是一种高级的思维科学。西方文化重视凭借工具、实验手段以还原的思维模式。故西医学对人体进行

8、了极其细微的分析与实验,比较精确的掌握了人体基本构造、理化性质、致病因素、治疗手段的特异性,逐步完善了西医学的学科体系。中医学语言观哲学意蕴中国文化以注重整体、直觉、感悟、辩证、动态、功能、察同而见长,其语言就带有先验、类比、愈向、思辨的文学和哲学的特征。中医学的语言每每既有文学之美,又有哲学意蕴。如“壮水之主,以制阳光;益火之源,以消阴”(王冰素问至真要大论注释),浅显而不乏生动,通俗却寓意深刻,抽象需会意揣摩。西方文化则以注重实体、理性、概念、逻辑、分析、归纳、察异而著称,其明显具有概念化、规范化、客观化、具体化等特点。所以西医学的语言能够直接、准确、稳定地传授知识、传载信息、传递交流而易于为人所接受。综上所述,中医特色是在东西方文化差异中相对存在的,东西方文化各具特质,重在互补交融。中医特色也只有在这种交融中,才会更显其现实意义。中医学博大精深,我所认识的中医仅仅是冰上一角,它的范围之广、内容之深需要我们不断地刻苦钻研才能领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