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

上传人:小****光 文档编号:544802423 上传时间:2024-06-17 格式:PPT 页数:49 大小:2.6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_第1页
第1页 / 共49页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_第2页
第2页 / 共49页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_第3页
第3页 / 共49页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_第4页
第4页 / 共49页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_第5页
第5页 / 共4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十一讲--简单机械-中考一轮复习(4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十一讲第十一讲 简单机械简单机械考点考点1:1:杠杆杠杆1.定义:如图所示,一根硬棒,在力的作用下能绕 转动,这根硬棒就是杠杆.2.五要素:支点(O):杠杆可以绕其转动的点;动力(F1):使杠杆转动的力;阻力(F2):阻碍杠杆转动的力;动力臂(l1):从支点O到动力F1 的距离;阻力臂(l2):从支点O到阻力F2作用线的距离.考点必备考点必备3.杠杆的平衡条件:,也可以写作:F1l1=F2l2.4.杠杆的应用:(1)省力杠杆:l1 l2,F1 F2(省力 距离,如:撬棒、铡刀、羊角锤、钢丝钳、手推车等).(2)费力杠杆:l1 l2,F1F2(费力 距离,如:人的前臂、动滑轮、理发剪刀、钓鱼竿

2、等.(3)等臂杠杆:l1 l2,F1 F2(不省力、不省距离,如:天平、定滑轮等).考点必备考点必备考点考点2 2:滑轮:滑轮1.定滑轮:使用滑轮时轴的位置固定不动的滑轮称为定滑轮;定滑轮实质上是一个 杠杆;使用定滑轮不 ,但能改变力的 .2.动滑轮:轴的位置随被拉物体一起运动的滑轮称为动滑轮;动滑轮实质上是动力臂为阻力臂2倍的 杠杆;使用动滑轮能 ,但不能改变力的方向,而且 距离.考点必备考点必备3.滑轮组:把定滑轮和动滑轮组合在一起构成滑轮组;使用滑轮组既能 又能改变力的 ;理想的滑轮组(不计轮轴间的摩擦和动滑轮的重力):拉力 ,如果只忽略轮轴间的摩擦,则拉力 ;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F等于

3、n倍的重物移动的距离sG.4.轮轴和斜面也属于简单机械,并且都可以是省力的机械,若使用轮轴或斜面能省力,则一定要 距离.考点必备考点必备考点考点3 3:机械效率:机械效率1.有用功:无论是否使用机械,对人们有用且必须要做的功,叫有用功,用W有表示.2.额外功:使用机械时,并非我们需要又不得不做的功,叫额外功,用W额表示.3.总功:有用功与额外功之和(或动力所做的功)叫做总功,用W总表示.4.机械效率:物理学中将 跟 的比值叫做机械效率,用符号表示.公式:=W有/W总100%.使用任何机械都不可避免地要做额外功,所以机械效率总是 1的,机械效率常用 表示.考点必备考点必备5.提高机械效率的方法:

4、改进结构、使它更合理轻巧,在使用中按照技术规程经常保养,使机械处于良好的状态.考点必备考点必备题型一题型一 杠杆类型判断杠杆类型判断 例例1 1 如图所示,所使用的杠杆属于费力杠杆的是()典例精导典例精导1.(2018苏州)如图的常见器具都应用了杠杆,其中属于省力杠杆的是()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题型二题型二 杠杆相关作图杠杆相关作图 例例2 2 (2016重庆B卷14题)如图所示,杠杆OA在动力F的作用下可绕O点转动,请画出动力F的力臂l.典例精导典例精导2.如图所示,请在A点画出能使杠杆OA在图示位置保持平衡的最小拉力的示意图.针对训练针对训练3.(2018盐城)在图中画出施加在开关上力F的力臂

5、l.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题型三题型三 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杠杆平衡条件的计算 例例3 3 小金将长为0.6m、质量可忽略不计的木棒搁在肩上,棒的后端A挂一个40N的物体,肩上支点O离后端A为0.2m,他用手压住前端B使木棒保持水平平衡,如图所示,小 金的质量为50kg,则此时手压木棒的压力大小为 ,肩对木棒的支持力大小为 ,人对地面的压力大小为 (g=10N/kg).典例精导典例精导4.(2018广安)如图,AB是能绕B点转动的轻质杠杆,在中点C处用绳子悬挂重为100N的物体(不计绳重),在A端施加竖直向上的拉力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则拉力F=N若保持拉力方向始终垂直于杠杆,将A端缓慢向上提升一小段

6、距离,在提升的过程中,拉力F将 (选填“增大”“减小”或“不变”).针对训练针对训练5.如图所示,重力不计的木棒AOB可绕支点O无摩擦转动,木棒AB长为3m,均匀正方体甲的边长为10cm,物体乙的质量为5.6kg.当把甲、乙两物体用细绳分别挂在木棒的两个端点A、B上时,木棒在水平位置平衡,此时物体甲对地面的压强为3 000Pa,支点O距A点1.6m.求:(1)物体乙受到的重力;(2)物体甲受到的支持力;(3)物体甲的质量.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针对训练题型四题型四 滑轮及其特点滑轮及其特点 例例4 4 如图,在竖直向上的力F的作用下,重为10N的物体A沿竖直方向匀速上升.已知重物上升速度为0

7、.4m/s,不计绳与滑轮摩擦以及滑轮重和绳重,则拉力F的大小和滑轮上升的速度分别为()A.20N,0.2m/s B.20N,0.8m/s C.5N,0.2m/s D.5N,0.8m/s典例精导典例精导6.如图,用滑轮拉同一物体沿同一水平面做匀速直线运动,所用的拉力分别为F1、F2、F3,下列关系中正确的是()A.F1F2F3 B.F1F2F3 C.F2F1F3 D.F2F1F3针对训练针对训练7.(2018盘锦)如图所示,利用滑轮组匀速提升重为10N的物体,动滑轮重2N,物体被提升了0.5m,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的自由端移动的距离是 m,绳端的拉力F是 N,其中定滑轮的作用是 .针对训练针对

8、训练题型五题型五 机械效率及其相关计算机械效率及其相关计算 例例5 5 (2018重庆B卷7题)部分农户在新建住房时,常利用如图所示的简易滑轮提升建材.在一次提升建材的过程中,建筑工人用400N的拉力,将重600N的建材在10s内匀速提高3m.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滑轮所做的有用功为1 200J B滑轮受到的重力为100N C该滑轮的机械效率=75%D绳子自由端移动的速度大小为0.3m/s典例精导典例精导8.(2015重庆A卷7题)如图所示,不计摩擦和绳重,把一个重为20N的物体沿竖直方向在4s内匀速提升了2m,所用拉力F为12.5N.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动滑轮重7.5N B.4s内拉

9、力F做功25J C.4s内拉力F的功率为6.25W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80%针对训练针对训练9.(2016重庆A卷11题)某建筑工地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提升重物,人对绳的拉力F为400N,能将75kg的物体以0.1m/s的速度匀速提升,则拉力F的功率为 W,此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不计绳重和摩擦).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0.将一个重240N的物体匀速推到斜面顶端,人沿斜面向上的推力为120N,如图所示,物体沿斜面移动的距离s=3m,上升的高度h=1.2m,则人对物体做的有用功是 J,斜面的机械效率是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实验一: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1.实验结论:杠杆平衡的

10、条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即F1l1=F2l2.其准确理解是:(1)如果其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则杠杆必然是 .(2)如果杠杆是平衡的,则必然有 成立.2.实验重要细节:(1)实验前杠杆平衡的调节:向左倾时向 调节平衡螺母,向右倾时向 调节平衡螺母.(2)实验时杠杆平衡被设置为水平静止,原因 .实验突破实验突破(3)另一端拉弹簧测力计时,应 向上或向下拉,即可读出拉力的大小,便于测量拉力的力臂.(4)要求书写数据处理时,每次必先书写“当杠杆平衡时”的条件,再书写数据处理过程.(5)实验时记录力的单位是 ,力臂的单位是 .动力动力臂的单位是 .能否写成“焦耳”?.3.实验的常见问题:为什么

11、选择杠杆中点作为支点?.实验突破实验突破例例1 1 (2017攀枝花)在“探究杠杆平衡条件的实验”中:(1)如图甲所示,杠杆左端下沉,则应将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直到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在水平位置平衡的目的是便于测量 .实验突破实验突破(2)如图乙所示,杠杆上的刻度均匀,在A点挂4个钩码,要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应在B点挂 个相同的钩码;当杠杆平衡后,将A、B两点下方所挂的钩码同时朝远离支点O的方向各移动一小格,则杠杆的 (选填“左”或“右”)端将下沉.(3)如图丙所示,在A点挂一定数量的钩码,用弹簧测力计在C点斜向上拉(与水平方向成30角)杠杆,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时,弹簧

12、测力计的示数如图丙所示,已知每个钩码重0.4N,则在A点应挂 个钩码.实验突破实验突破1.(2018绥化)在“探究杠杆的平衡条件”的实验中,小明发现在没有挂物体时,杠杆处于如图甲所示的状态,他应将杠杆两端的平衡螺母向 (选填“左”或“右”)调节,使杠杆在水平位置平衡.挂上重力均为0.5N的钩码后,再次平衡时如图乙所示,小明得出了杠杆的平衡条件是“动力动力臂=阻力阻力臂”,小明得出结论的过程中存在的不妥之处是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 如图丙所示,把图乙a点的钩码取下,换用弹簧测力计使杠杆再次平衡时,发现其示数大于0.5N,根本原因(直接观察到的不属于根本原因)是 .采用丁图的装置进行探究,发现当杠杆

13、水平平衡时,与其他同学得出的结论不相同,其主要原因是 .针对训练针对训练实验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实验二:测量滑轮组的机械效率2.实验重要细节:(1)实验测量的物理量有:.(2)弹簧测力计测绳子自由端移动距离s时,要 地拉.如果斜向外拉,其拉力比竖直拉的拉力要 些(选填“大”“小”或“相同”).实验突破实验突破如果加速地拉,其拉力比匀速拉的拉力要 些(选填“大”“小”或“相同”).如果静止地拉,其拉力比匀速拉的拉力要 些(选填“大”“小”或“相同”).(3)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和物体上升高度的关系:s=nh,机械效率与钩码上升的高度 (选填“有”或“无”)关.3.实验的重要结论:(1)影响滑

14、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物体的重力、动滑轮的重力、绳重、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实验突破实验突破(2)当忽略绳子与滑轮之间的摩擦力,滑轮组机械效率与绕线方式无关.而不忽略时,绳子段数越多,机械效率越 .(3)同一结构的滑轮组,提起物体越重,机械效率越 .4.实验方法控制变量法的应用:(1)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吊重力重物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滑轮组的绕线方式 ,改变滑轮组所吊钩码的 .(2)探究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动滑轮重力大小的关系时,控制滑轮组所吊钩码的 相同,改变动滑轮的数量或换重力不同的动滑轮.实验突破实验突破 例例2 2 在“探究影响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因素”实验中,某同学用如图所示的同一滑轮组

15、分别做了三次实验,实验数据记录如下:(1)在表中的空格处填上适当的数据.(机械效率用百分数表示,保留一位小数)实验突破实验突破(2)在实验操作中应竖直向上 拉动弹簧测力计.(3)从实验数据分析得出:使用同一滑轮组,可以提高滑轮组的机械效率.(4)滑轮组的机械效率可能还与其他因素有关,请你作出恰当的猜想: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 有关(写出一种影响因素即可).实验突破实验突破2.在“测滑轮组机械效率”的实验中,用同一滑轮组进行两次实验,实验数据如下表:(1)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 ,两次相比较,第二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选填“大于”“小于”或“等于”)第一次实验测得滑轮组的机械效率.

16、(2)根据表中数据,能否得出“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与所挂钩码重量有关,钩码越重其效率越高”的结论?答:;请简要说出其中一条理由:.针对训练针对训练1(2018重庆A卷7题)工人用如图所示的动滑轮,将重1 000N的物体在5s内匀速竖直提升了1m,人对绳自由端的拉力F为600N,不计绳重和摩擦.以下结论正确的是()A.动滑轮的有用功为600J B.动滑轮的重力为400N C.滑轮的机械效率为83.3%D.拉力F的功率为120W体验重庆中考体验重庆中考2.(2017重庆A卷7题)工人师傅用如图所示的滑轮组,将重为800N的物体缓慢匀速竖直提升3m,人对绳端的拉力F为500N,不计绳重和滑轮转轴处的摩擦,则()A.绳子自由端移动的距离为9m B.动滑轮的重力为200N C.人通过滑轮组做的有用功为1 500J D.滑轮组的机械效率为53.3%体验重庆中考体验重庆中考3.(2017重庆B卷7题)工人师傅利用如图所示的两种方式,将重均为300N的货物从图示位置向上缓慢提升一段距离.F1、F2始终沿竖直方向;图甲中OB=2OA,图乙中动滑轮重为60N,重物上升速度为0.01m/s.不计杠杆重、绳重和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