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795858 上传时间:2023-12-14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第三节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doc(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三节 文艺复兴时期的教育一、文艺复兴运动与人文主义教育资本主义经济在封建社会末期就已经孕育产生了。14至16世纪,由于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促使了资本主义的萌发。当时,腐朽的封建势力和宗教统治已成了生产力发展的严重障碍,新兴的资产阶级为发展资本主义经济,同封建统治者进行了激烈的斗争。这一斗争在文化教育上的反映,就是欧洲伟大的文艺复兴运动。它是继古希腊、罗马文化繁荣之后在欧洲出现的第二个文化高峰时期。文艺复兴作为一个资产阶级新文化运动,从表面上看,是在回溯古希腊罗马的文化,但其真实的意义是要利用古代文化中反映人性和人的世俗成就的思想去对抗神学为核心的封建文化,并以此创造一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从而

2、为资产阶级夺取政权作舆论准备。文艺复兴时期资产阶级提倡的那种新的文化和世界观被称为“人文主义”。人文主义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文化,用到教育上,人文主义教育即是以“人”为中心的教育。研究这种以人为中心的世俗人文学科新思潮的人则被称为人文主义者。人文主义作为文艺复兴这一运动的主要思想旗帜,被用来反封建神学蒙昧主义和禁欲主义。它要求解放人的个性,恢复人的价值,发展人的能力,反对宗教对人的发展的禁锢。这一运动促进了教育实践和教育理论的发展。继文艺复兴运动之后,欧洲资产阶级又以宗教改革的形式向封建统治发动了进攻。新教反对旧教的斗争有较广泛的群众性。这一斗争动摇了罗马天主教廷对欧洲教会的统治,使教会从属于

3、国家,促进了资产阶级民族国家的成长与独立,并对欧洲教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的影响。人文主义教育改革发端于文艺复兴的发源地意大利,波及尼德兰(约当今荷兰、比利时、卢森堡等地)、法国、英国等国家。其代表人物有意大利著名的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维多里诺(1378-1446)、尼德兰思想家伊拉斯谟(1469-1536)、法国的思想家、教育家拉伯雷(1494-1553)、蒙旦(1533-1592)、英国杰出的空想社会主义者托马斯莫尔(1478-1535)等,他们都在不同的国度里探索、实践,著书立说,阐发希腊罗马教育之所长,汲取中世纪城市大学之精华,把一种清新、活泼的学风带进了学校。维多里诺的“快乐之家”令人

4、耳目一新,伊拉斯谟的愚人颂、拉伯雷的巨人传、莫尔的乌托邦,更是表达了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先声。归纳这些教育改革家的理论与实践,我们可以看到,人文主义教育改革的主要特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在教育目标上,反对僧侣主义教育,提出身心和人格和谐发展的培养目标。这当然不是单纯的对希腊身心“和谐发展”的教育思想的恢复,而是植根于现实的社会条件的基础之上。因为随着政治斗争的激化、生产的发展、新航海的发现,这时资产阶级上层所要培养的人已不再是僧侣和僧职人员,也不再是参加奴隶主政治的雄辩家,而主要是社会、政治、文化、商业方面的积极活动家乃至冒险家。因而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儿童和青年所受的教育,应该是使教育的

5、有关的各个方面和谐发展。他们要求学校注意体育,以培养儿童和青年健康的身体;注意美育,以发展受教育者的审美能力;注意广泛的科学知识,以培养他们具有丰富的才能;还要注意德育,以培养服务于他们的地位、名誉、权力的品质,如勇敢、意志、克制、爱国心等等。2.在培养对象上,扩大了教育对象,反对体罚和侮辱儿童,强调尊重、爱护儿童。在一些人文主义者所办的学校中,除贵族子弟外,还有平民子弟参加,受教育的面扩大了。针对教会学校宣扬的人生来有罪的谬说和普遍流行体罚儿童的状况,人文主义教育家们宣传要热爱儿童,指出儿童个性和谐发展的必要性。他们要求密切师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儿童的自尊心,强烈反对对儿童施用体罚,反对抑制儿

6、童才能的那些教育和教学的方法。他们要求父母、教师以身作则,重视儿童独立自主的精神,建议用儿童的荣誉心、竞争心去替代用体罚作为推动儿童学习的手段。3.在教育内容上,反对“神道”之学,提倡人文之学。为了满足新兴资产阶级把年轻一代培养成为他们所需要的有教养的人的要求,人文主义教育家们提出对学校教学内容应加以扩充。中世纪以来,学校的教学内容,只限于“七艺”(文法、修辞学、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而在这“七艺”当中,“后四艺”(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理论),向来不受重视;前三艺又渗透着神学的性质。现在由于科学的发展和新的学科的出现,学校的教学内容,也就应该相应地加以扩充,如增加历史、道

7、德哲学、自然、物理、地理等学科。尤其是注重希腊、罗马的古典文学与作品的研究。4.在教学方法上,破除经院学风,提倡新的教学方法。为了打破中世纪教会学校崇尚繁琐考证、压抑学生主动性的传统的教学方法,人文主义教育家很重视对学校教学方法的改革。如反对学生被动地接受知识,提倡发挥主动的学习精神;反对机械地、枯燥无味地对学生进行教学而主张教学要启发儿童的兴趣与学习的积极性,多运用直观方法;反对一味强调死记硬背,提出学生应理解所学的知识;此外,有的人还主张有关的学科,应结合起来进行教学以及运用参观、访问和旅行之类的方法,等等。人文主义这些改革的要求和实践,比起中世纪的僧侣主义教育,无疑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它的

8、最大的功绩是使千百年来被中世纪僧侣视为异端的希腊罗马的经典著作,在课程中取得了合法的优势地位,经院主义的教学内容与方法也受到一定程度的震动。但是我们也应当看到,教育实践往往落后于教育理论。人文主义教育思想和改革实践只是在少数杰出的教育家的学校中获得体现,并且未形成系统的理论体系。而在大部分学校中,仍然是死记硬背枯燥的古典拉丁文,体罚严重。同时,人文主义教育也有着它本身内在的缺点。因为这一教育一般是建筑在对古希腊、罗马文化的照搬和模拟的基础上,向前看与向后看之间的矛盾在教育领域中表现为内容与形式之间的矛盾。人文主义思想家、教育家既想从希腊、罗马的自由思想中取得解放的力量,又因珍视希腊、罗马的文化

9、,以致言必称希腊,事必以罗马为师,而且越到文艺复兴的末期,这种崇古的倾向越占上风。学者们在阅读古代经籍中出现了舍本逐末的现象,大家一味贪求博学和摹仿文体,鄙视现实实用的学问,其结果导致了古典主义的泛滥,在教法上又回到了繁琐主义的老路上去,重新把大批青年人引入故纸堆。在资本主义生产迅速发展的形势面前,这种教育当然是必须进一步改革的。总之,资产阶级的文艺复兴运动对教育的发展产生了很大的影响,它使欧洲各国的教育开始进入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出现了一个欣欣向荣的局面。但是,所有这一切还仅仅是个开端,它还没有普及到所有的学校中去。教育仍然是少数统治阶级的特权。二、人文主义者对教育理论的探索文艺复兴运动也对欧

10、洲教育理论的发展起了积极的推动作用,许多人文主义哲学家、政治家和文学家都非常关心青年一代的教育,进行了新的教育理论探索。下面分别介绍其中最重要的几位。(一)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维多里诺(Vittorino de Feltre,1378-1446)是文艺复兴时期第一个伟大的教育实践家。他18岁入巴都亚大学,获得文科学位,又研究数学。学业结束后,在巴都亚教文学、数学达20年之久。嗣后又到威尼斯进修希腊文,并在那里办了一所学校。几年后,便开始了创建孟都亚宫廷学校的生涯。维多里诺是一个多才多艺的学者。一生孜孜不倦地学习、教书、办学,与师生相处极为友好。他刻苦锻炼、严格地锻炼自己的身体,是一个卓越的骑手、

11、舞蹈家和剑术师,为了使身体能抗拒严冬酷暑的侵袭,他冬夏穿着同样的衣服,冬天也只拖着一双凉鞋,因此平常很少生病。维多里诺还善于用理智控制激情、情欲,一生保持童贞。维多里诺的教育实践主要有:其一,建立人文主义学校,为儿童创建快乐优美的学习环境。孟都亚宫廷学校的校园优美,其建筑物恢宏瑰丽,维多里诺命名学校为“快乐之家”,学校获得了巨大声誉。远近富豪贵绅子弟慕名前来求学者络绎不绝。甚至有从德意志前来就学者,除贵族子弟外,尚有穷苦但颇具天分的学生。最盛时,学生多达七十多人。教育贫苦学生是他的理想,为了使他们能够毕业,维多里诺让这些学生在他家里食宿。其二,注重和谐发展,设置广泛学科。孟都亚学校的教育目的,

12、是使学生的身体、智力和道德得到和谐发展,继承古希腊的“和谐教育”的传统,把身体的锻炼和知识的学习结合起来,注重发展个性,造就为社会服务的有高度责任感的公民。他认为儿童的个性是不同的,嗜好也迥然相异。他要求教师的教育应跟随自然的教导,课程包括古罗马和古希腊的著作。其中除文学外,还包括历史和哲学、算术、几何、天文学和音乐、体育。其三,精心组织户外活动,改革教学方法。维多里诺很重视学生的户外活动,除经常组织学生到周围自然环境中散步、游玩外,还开展形式多样的体育活动,其中包括骑术、剑术、角力、跳舞、赛跑、跳高、踢球等。他还改进了传统的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兴趣、特长进行教学,运用游戏、练习、参观等方法,

13、并采用直观教具。在毕业时,组织学生去外地旅游。 其四,重视道德教育。维多里诺认为宗教是道德教育的重要手段,认为没有宗教教育就不能算是真正的教育。所以他把宗教教育的课程仍列为必修课,坚持读奥古斯丁的著作,每天做早祷,每月去教堂做一次忏悔,严格遵守斋期。体罚废除了,但不放任自流,学生做错了或违犯规矩,要受到惩罚。(二)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伊拉斯谟(Desiderius Erasmus ,1469-1536)是16世纪早期著名的人文主义学者和杰出的教育理论家。生于荷兰鹿特丹的一个教士家庭。幼年曾在兄弟会办的学校里读书。1492年投身宗教界,当了一名教士。1493年他去巴黎大学学习神学,但他真正感兴趣的

14、是对希腊文和古典文学的研究。伊拉斯谟曾去过欧洲许多国家,访学并从事写作,并结识了莫尔等一批人文主义者。1509年以后,他曾在英国剑桥大学教授神学和希腊文,成为剑桥大学第一位传播新学的教师,对于激发英国人文主义思想起了不少的作用。伊拉斯谟的代表作是愚人颂(1511),他论及教育问题的著作还有:论正确的教育方法、一个基督教王子的教育、论儿童的文雅教育、论少年早期的文雅教育等。伊拉斯谟的教育思想主要有:1. 批判陈腐的经院主义教育,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早在巴黎大学上学期间,伊拉斯谟就对校内迂腐的学风、无聊的说教,感到失望和深恶痛绝。后来,他在他的名著愚人颂中,对这种已失去“启蒙”作用的学

15、校,进行了无情的批判。他通过“愚人”登台演说的形式,以大量事实,以犀利的笔触,对教皇、僧侣和经院派哲学家,一一进行了讽刺和嘲弄。他揭露封建统治者的腐败无能和教会的愚民行径,嘲讽天主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抨击经院哲学的迷妄以及中世纪教育的种种弊端。指出人类进步的主要障碍是“愚蠢”,而经院学者挂着“哲学家”的招牌,实则是一些“蠢学家”。那些文学家“表面上被认为是学问最渊博的那些人”,实际上“他们可能是一些最可怜、最有奴性、最可恨的人”。 西方古代教育论著选,人民教育出版社1985年版,第227、204页。伊拉斯谟在抵制陈腐的经院教育的同时,对教育、教学理论问题也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他认为人性本善,坚信自

16、然是仁慈的、博爱的。如果以古典文学陶冶人性,其发展必定是向善的。他并不反对宗教,但他反对宗教的“原罪说”,认为宗教信仰绝非是情绪的、神秘的,宗教乃是人类的理智作用。为此,他提倡个性自由、和谐发展的世俗教育和教学。提倡人的自由意志和个性自由发展,认为只有自由和快乐、知识和理性才能构成道德和良心的重要因素。他所理想的是一个治理有序、和平相处的国家。为了达到这一目的,他极为重视教育、教学的巨大功能。他说:“一个国家的主要希望,在于它对青年的适当的教育。”2主张培养明达善良之人,强调后天教育与学习的作用伊拉斯谟认为教学的终极目的就是要培养明达善良之人。他说:“人不是生而为人,而是教养之人始为人是理性使其为人。”道德规范约束教育的发展,教育的目的融于道德的目的之中。他主张儿童的教育要从早期开始,甚至从襁褓时期,就要趁儿童思想尚未形成之机,使他们的心灵充满有益的思想,因为“从来没有什么东西像在早年学习的东西那样根深蒂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