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793205 上传时间:2022-08-08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0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6大领域科学家点评最“合理”的科幻作品2001太空漫游中的空间站设计。科学家们对于科幻小说中描写的自家领域是怎么看的?我们邀请了6个不同领域的科学家,来谈谈是否有真正“合理”的科幻小说。当被问及是否有科幻小说对他们的研究领域进行了精准的描写时,一些科学家表现得非常茫然。加州大学圣塔芭芭拉分校(UC Santa Barbara)的地球化学家大卫瓦伦丁(David Valentine)不久前发表了一篇关于深海天然气烟柱外溢的论文,对科幻小说中对地球化学的描写是否精确这一问题非常感兴趣。著名的哈佛大学演化心理学教授史蒂芬平克(Steven Pinker)则表示,他从来不看科幻小说。我们从其他科学家那

2、里得到了一些深入而令人惊讶的答案,涉及的领域从机器人学到生物学。罗纳德阿尔金(Ronald Arkin),佐治亚理工学院移动机器人实验室主任:对机器人的现实主义描写相当枯燥乏味,因此关于其精确性也就没什么值得说的。没有正子脑(positronic brain,阿西莫夫在“机器人系列”中发明的一种机器人大脑),没有横冲直撞毁灭一切的场景。我认为那只是科幻小说中的假想。看多了真实的研究会议中所拍摄的机器人视频,要保持头脑清醒不睡着是很难的不管怎么说,还是有两个点子比绝大多数科幻作品要来得靠谱:1、2001太空漫游中的哈尔9000(Hal 9000),抛开它疯了之后的一段小插曲,这是一个可提供家居服

3、务的机器人系统。最近的研究议程,人机交互实验,工作计划、指令和控制都明确显示,这一智能系统是可以实现的。2、票房惨淡的电影绝密飞行(Stealth)中的EDI无人战机的AI驾驶员,可能在多年后作为美国国防部产品出现,在我看来,EDI同样符合空军无人机的工作议程。当然,不会出现西方小说和电影中常见的机器人失去控制的情况。绝密飞行中的人工智能飞机。描写反乌托邦的机器人的其他一些作品尽管缺乏可行性但可读性很高包括布莱恩赫伯特(Brian Herbert)和凯文安德森(Kevin Anderson)的“沙丘前传三部曲”中的巴特兰圣战(Butlerian Jihad),以及安德森七恒星史诗(Saga o

4、f the Seven Suns)系列中邪恶的Klikiss机器人。茱莉亚R格里尔(Julia R. Greer),加州理工学院材料学家:纳米技术是一个非常宽广的领域,很难为其准确地下一个定义,更不用说哪一部科幻作品的描写是恰当的。目前几乎没有任何此类作品对材料科学进行了正确的评判,很可能是因为这是一个大多数人所不了解的领域。尽管如此,就纳米科技而言,情况还是好得多,因为在电视、电影和书中,几乎人人都用手机(手机中的微型处理器最有可能是纳米设备)、电脑、生物医学设备(常常出现在医学节目中),以及无线电通讯设备。约翰霍克斯(John Hawks),威斯康星大学古人类学家:对我来说,最好的科幻作品

5、能够准确地运用科学概念,即使最后的结局看上去非常不现实。我最喜欢的一部科幻小说是西里尔科恩布鲁斯(Cyril Kornbluth)的经典作品蠢蛋进化论(The Marching Morons),这是电影蠢蛋进化论(Idiocracy)的最初版,提出了当今社会选择偏爱傻瓜(编辑注:天才越生越少,傻瓜越生越多)的基本观点,因此如果一直这样下去,我们就可以预见未来是怎样的了。这个概念简明易懂,结局却出乎意料。蠢蛋进化论中,被傻瓜充斥的未来。大卫巴拉什(David Barash),华盛顿大学演化心理学家:有人敦促我指出一部直接使用了演化心理学理论的科幻作品,或者是一部巧妙融入了演化心理学世界观的作品,

6、有些小说涉及了造成特定行为倾向的选择育种这一概念,我想可以在此列出:沙丘,以及在那之前出版的美丽新世界。尽管演化心理学认为基因影响行为,但这并不是以上两部作品中提到的基因决定论,换句话说,书中的描写更像是对演化心理学的误用,对并不了解这一学科本身的读者而言,可能会加深他们的恐惧。另一个例子是玛格丽特阿特伍德(Margaret Atwood)的使女的故事(The Handmaids Tale),就是来自于作者对“社会生物学”一词的错误理解,具体来说,书中设想的一种检测两性差异(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科学,对于差异本身进行了限定和夸张。特里约翰逊(Terry Johnson),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生物工

7、程师:我认为在彼得沃茨(Peter Watts)的小说盲视(Blindsight)中,吸血鬼被重新定义为一个已绝迹的人类亚种,这个点子很不错。人类基因组决定了吸血鬼基因组是什么样的,因此可以通过遗传工程技术复活这一亚种,继而引发了有趣的事。就合成生物学而言,我比较支持大卫布林(David Brin)和格里高利本福德(Gregory Benford)在彗星之心(Heart of the Comet)中展现的cyanutes细菌。这种经改造的细菌能保护机组成员免受哈雷彗星上高浓度氰化氢的危害。书中写道,它们 “必须在自我控制范围内繁殖,对人类免疫系统无害,对pH值敏感”,这都是合成生物学未来在医疗

8、应用方面可能实现的目标。戴夫戈德堡(Dave Goldburg),德雷塞尔大学物理学家:就时间旅行这一话题而言,抛开实际需要的设备和旅行本身,我一直认为终结者比我看过的任何其他作品都好。这是一个完全自洽的时间环,从约翰康纳(John Conner)的出身以及生存主义训练,到卡尔瑞斯(Kyle Reese)得到莎拉康纳(Sarah Conner)的照片,不存在外祖父悖论,但是有信息悖论。2001太空漫游对一些实际问题的处理也很出色,譬如抵达另一行星所花费的真实时间,以及人造重力这一领域。说到这个,如果你仔细看阿凡达中的一些细节,会发现前往潘多拉星球的旅程看起来还不错,片中提到了星际航行所花的时间

9、,以及为什么士兵需要呆在低温舱里,听起来就像是在计划一次去半人马座阿尔法星的旅行。神奇的树和常温超导矿石(unobtanium)则逊色了一些。老牌剧集萤火虫中的宁静号货运飞船。连续剧在这方面的表现也比较靠谱。拿萤火虫(Firefly)来说,没有曲率引擎,用来推动的就是普通火箭。但是这部作品在提到人造重力时确实犯了一个普遍的错误(也有可能是拍摄需要)。我还很喜欢所有行星都被设计成类地行星,放在同一个太阳系里,这能解释为什么星际航行只需要几天而不是好几年甚至更长。有一点没有说清楚的,就是为什么外太空的恒星都如此巨大而明亮,温登(Whedon,萤火虫的导演)和其他人似乎都没有意识到宇宙空间即使在我们的太阳系中是多么广阔。在太空中也没那么容易制造阻塞。举个例子,太阳系中的小行星带看上去应该是一片石头乱飞的危险地带,而实际上,毫不夸张的说,两个较大的小行星之间的距离大概有100万英里(约160万公里)。科幻小说中,我一直偏爱阿西莫夫的“机器人系列”。“正子脑”不过是一个很拉风的词,三定律必须被植入到机器人的程序中这一说法也没什么意义,但总而言之,这是很棒的小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