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787775 上传时间:2023-06-18 格式:DOC 页数:48 大小:44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48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48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48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48页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4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4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道路改造及配套设施建设项目工程设计方案第一节 道路工程设计原则和依据一、设计原则1、工程建设要本着高起点、高标准的原则,建成兼具交 通功能和景观功能的城市景观道。2、道路设计考虑交通量发展和交通流构成;分清各条道路的功能, 加大道路安全性设计; 考虑各种管线的综合配置。3、道路工程应点、线、面结合。交叉口节点,道路全线 和城市干道网有机结合,通过一条道路的改造改善相关道路 的通行状况,通过本次工程的实施来缓解全市的交通紧张状 况。4、地上、地下同步建设,管线综合规划一次到位,道路 改造、综合配套和绿化照明相结合,近期和远期相结合,统 筹兼顾,通盘考虑。5、道路绿化按照因地制宜,适地适树原则,并

2、重视科学 性与艺术性6、项目的设计应充分体现经济性原则,在满足功能及审 美要求的前提下,要做到经济合理。二、设计依据1、国家有关政策和法规以及交通部颁发的现行公路及城市道路设计规范;2、城市道路和建筑物无障碍设计规范JGJ50 20013、XXXXXX1路系统规划4、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 ( GN50007-2002)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 ( GB50011-2001)7、 城市道路绿化规划与设计规范( CJJ75 97)8、 城市道路设计规程(GJJ37-90)9、公路沥青路面设计规范(JTJ014-97 )10、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 )11、公路路线设计规模( JTJ

3、011-94 )12、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 JTJ004-89 )13、城市道路交通规划设计规范(GB50220-95)14、公路路基设计规范( JTJ013-95 )15、项目承办单位提供的基础资料。第二节 平面设计根据城市道路设计规范,XXX为中小城市,按城市道 路的二级标准设计。1、设计原则及方案比较1.1 道路平面位置原则上按城市总体规划道路网布设。1.2 道路平面线形设计依据地形、地质、水文等自然条 件,充分考虑城市防洪、排水、桥梁建设等因素,以节约投 资。1.3 道路平面设计中优化直线与平曲线的衔接,合理地 选用平曲线,并符合各级道路的技术指标。1.4 道路平面设计根据道路等级合

4、理地设置交叉口和分 隔带断口。1.5 平面线形标准需分期实施时,满足近期使用要求, 兼顾远期发展。1.6 注意近远期结合,对已设计正在修建的道路,确认 其中心线位置,以免影响两侧征地及造成投资浪费,对不符 合规划断面要求者,远期可向两侧拓宽予以改造。根据这六大原则,对总体规划中的道路中心线进行了比 选,以做到技术合理,经济可行。2、主要技术指标: 在满足各级道路技术标准的前提下,充分结合地形特点 设置平曲线。平曲线最大半径为 2000 米,最小半径主干道 为 700 米,次干道为 500 米。第三节 断面、横断面设计、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1.1 设计中充分考虑设计道路与现状道路和两侧建筑物

5、标高的衔接。1.2 设计中综合考虑土石方平衡,汽车运营经济效益等 因素,合理地确定路面设计标高。1.3 为保证行车安全舒适,纵坡宜缓顺,起伏不宜频繁。1.4 非机动车流量大的道路,尽量考虑非机动车的爬坡 能力,确定设计纵坡度。1.5 充分考虑沿线地形地下管线、地质、水文、气候和 排水要求。1.5.1 路线经过水文地质不良地段时,提高路基标高, 以保证路基稳定。1.5.2 充分考虑道路及区域地块排水、排洪要求。1.5.3 沿河和跨河道路充分考虑河道的防洪要求和桥梁 设计施工要求。1.5.4 妥善处理好地下管线覆土要求。1.5.5 沿海道路充分考虑海浪对道路的影响,道路最低 点标高控制在海拔 3.

6、50 米以上。1.6 纵断面设计充分考虑与平面线形的组合,满足行车安全舒适以及沿线环境,景观协调的要求,并保持平面、纵 断面的两种线形的均衡。1.7 纵断面设计不仅考虑道路本身的技术要求,而且要 兼顾规划地块的用地性质和使用功能,减少场地填挖方量, 综合确定道路标高。1.8 各相交道路纵断综合比选,满足各相交道路网纵断 的合理性。根据以上原则,依据不同道路的等级和功能要求,本次 设计对道路纵断面设计进行了方案比选和优化,做到技术可 靠,经济合理。2、主要技术指标2.1 纵坡度设计主干道最大纵坡控制在 5%以内,次干道和支路最大纵坡控制在 5.5%以内,最小纵坡 0.2%,局部地段 0.1%。2

7、.2 竖曲线竖曲线采用圆曲线,主干道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3000 米, 次干道竖曲线最小半径为 2000 米。2.3 最大填挖方量最大挖方 89 立方米,最大填方 25 立方米二、横断面设计1、设计原则及方案比选1.1 城市总体规划对道路红线的控制要求。1.2 按照道路的等级和功能定位确定断面形式。1.3 按照交通量分析情况确定行车道宽度和数量。1.4 按照用地规划性质确定非机动车道宽度。1.5 考虑近期与远期结合形式,确定道路横断面形式。2、主要断面形式道路断面型式:本次改造主、次干道道路红线分别为: 40m、36m、 30m、 28m、 26m、 24m、20m。40m道路红线断面:( 1)

8、3m 人行道、 14m 机动车道、 6m 中央绿化隔离带、14m机动车道、3m人行道。三山大街东、西段道路为此型式。(2)5m人行道、30m机动车道、5m人行道.学院路主道、 大窑路北关大街至金埠大街段为此型式。36m道路红线断面:( 3) 4m 人行道、 28m 机动车道、 4m 人行道。东关路北 段道路为此型式。(4) 6m人行道、24m机动车道、6m人行道。牟山路为此型式。30m道路红线断面:(5) 4m人行道、22m机动车道、4m人行道。雷神庙大 街、崔山大街、棉纺西路、学院路支路为此型式。(6) 3.5m人行道、23m机动车道、3.5m人行道.西郊路 南北两段道路为此型式。28m道路

9、红线断面:4m人行道、20m机动车道、4m人行道。崔山北街西段为 此型式。26m道路红线断面:4m人行道、18m机动车道、4m人行道。直官路为此型式。24m道路红线断面:4.5m人行道、15m机动车道、4.5m 人行道。沁水路、新区东段大街为此型式。20m道路红线断面:3m人行道、14m机动车道、3m人行 道。于家庄南街为此型式。道路横断面型式详见附图:道路横断面图。3、方案说明及分期实施建议3.1设计道路横断面所标注的人行道宽度为规划控制宽 度,在施工图设计时,应根据城市规划和实际情况,合理地 确定人行道铺装宽度,剩余部分作为道路绿化带。3.2 规划管线应尽量布设在人行道和绿化带上,以减少

10、道路工程造价和提高道路质量。在建设不能同步的情况下, 可先硬化路面,后期再布设管线,但是应根据规划预埋好过 路管线,以免后期破路。3.3 本次道路设计宽度为规划道路红线宽度。在施工图 设计时,可根据城市规划和现场地形情况,对道路的局部路 段断面进行调整。譬如西部货运干道,局部路段穿越山岭, 地形起伏大,道路填挖方量大,工程造价高,规划道路断面 较宽。为节约工程造价,降低工程难度,可对道路断面进行 调整,减少或取消中间绿化隔离带宽度,减少人行道宽度, 适当压缩道路宽度。同时结合路基和边坡处理,增加道路绿 化面积,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局部断面改变要有一定距离 的过渡段。3.4 为节约资金,建议后期

11、按道路建设需要,一次性完 成道路路基和土石方工程,路面工程可分期、分路幅实施。 三块板式道路,近期可先形成中间快车道部分,待城市发展 到一定程度,非机动车和行人较多时,再按规划断面形成。 如果以后非机动车数量不多,可拓宽改造成一块板,取消绿 化隔离带,增加道路两侧绿化带宽度。二块板式道路,根据具体情况可先修半幅,待条件成熟后,再修另半幅3.5 货运性道路采用两块板, 可以创造良好的行车环境, 提高货运速度和货运能力。在施工图设计时,要严格控制中 间绿化隔离带开口距离。道路两侧的支路和企业出入口要严 格控制, 在局部路段可实行右进右出, 减少行车交叉和干扰。第四节 交叉路口设计方案根据XXX总体

12、规划,新区道路交叉分为平面交叉和立体 交叉两种型式。1、平面交叉为保证行车视距及行车安全,交叉口处道路纵坡按不大 于 3%控制, 主干道相交, 设计道路路缘石半径不小于 30 米; 主干道与次干道以及次干道与次干道相交,设计道路路缘石 半径不小于 20 米。为适应城市发展的需要,提高交叉口的 通行能力,建议后期建设中在主要的路口预留交叉口拓宽渠 化用地,以满足远期交通量增长的要求。为保证行车及行人 安全,在交叉口处应设置交通信号标志及行人横道线。为方 便残疾人通行,交叉路口应采用无障碍设计。2、立体交叉 按照城市总体规划、节约投资,建议近期建设按平交实施,并有效控制立交建设用地, 远期随着港口

13、的建设和发展,再逐步实施立交,以满足交通量的增长及港口运营需要。城 市道路与铁路交叉,全部米用立体交叉。第五节路基工程设计方案1、土基设计XXX地质情况稳定,平原地区土质以中细砂、淤泥质亚 粘土和砂卵石组成,丘陵区多为巨粒土和粗粒土,地基承载 力一般在120Mpa以上,根据土质情况,填方路基除填海筑 路段外,一般不做特殊处理。土质路基压实应采用重型击实 标准控制,土质路基压实度不低于表5-1的规定。土质路基压实度表5-1填挖类型-深度范围压实度(I(cm)次干路0-80支路90填方挖方808390-30959390I注:(1)表列深度范围均由路槽底算起。(2)填方高度小于 80厘米及不填不挖路

14、段,原地面以下0-30厘米范围内土的压实度不应低于表列挖方要求。在道路施工中,应注意以下问题:道路两侧需作好截水沟、排水沟等设施。( 2)对于路堤基底的原状土, 回弹模量不得小于 20Mpa, 不足需进行换填。路堤填料不得使用淤泥、冻土、垃圾及含 有草皮或腐植质的土。 对于液限指数大于 50、塑性指数大于 26 的土不得使用。 路基填实路面底面以下 030 厘米填料最 大粒径不大于10厘米,CBR不小于8%路基填料路面底面 以下30 80厘米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10厘米,CBR不小于 5%;路基填料路面底面以下 80 150厘米填料最大粒径不大 于15厘米,CBR不小于4% 路基填料路面底面

15、150厘米以 下填料最大粒径不大于 15厘米,CBR不小于3%。( 3)对于不同性质的土应分层填筑,不得混填。对于土 层的松铺厚度不得超过 30 厘米。路堤填土宽度每侧应宽于 填层设计宽度,压实宽度不得小于设计宽度,最后削坡。当 地面横坡陡于 1 : 5 时,原地面应挖成宽度不小于1 米的台阶。在河滩、海滩等地质及水文不利地段,需在地质勘察基 础上特殊处理。施工中,可按实际情况、按设计采用以下加 固稳定措施:( 1 )掺加无机结合料掺加生石灰或水泥来处理路基土,厚度不小于 15 厘米。2)换填土路基土质不良或含水量过高时,可部分或全部换填符合 路基填土要求的且含水量适当的土或石渣,换土厚度不宜小 于 80 厘米,换填石渣厚度不小于 30 厘米。(3)设计承托层不能进行碾压的湿软土质又无晾晒、换土或其它加固与 稳定处理条件时,可用砂、砂砾、矿渣等材料设置承托层, 其厚度为 1530 厘米。( 4)填海筑路地段, 回填材料应优先采用开山石和石渣 等粗粒性材料,并采取路基隔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