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包公审驴》.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787389 上传时间:2022-12-29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包公审驴》.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包公审驴》.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包公审驴》.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包公审驴》.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包公审驴》.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包公审驴》.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包公审驴》.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包公审驴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2继续练习旁注简明的资料,自读时练习提问,点画重点词句,品词,表要点。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3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悉心照料、惊慌失措、闻所未闻、冒名顶替”等字词的意思。4复述课文,培养学生的概括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难点: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包公的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正确理解智谋。2认识课文的生字新词。理解“闻所未闻、辔头、衙役”等字词的意思。4画重点词句,品词,表要点。继续培养学生抓住关键词句理解课文内容的能力。教学准备:课件、有关包拯的资料。教学

2、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课题 1、同学们,在我国悠久的历史长河中,曾出现过许多有智慧的人,其中有一位,传说他的脸像木炭一样黑,额头上印有月亮牙(课件出示包公图像)。2、情况一:他是谁?(包公)对,他就是包公,他本来的名字叫包拯,我们为什么又叫他包公呢?是因为“公”字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尊敬,他还有一个称呼,谁知道?(包青天)包青天!多么响亮的名字!在古代“青天”就是指“晴天”,代表着光明。而包公是一个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好官。所以老百姓称他“包青天”。情况二:他是谁?(包青天)包青天!多么响亮的名字!在古代“青天”就是指“晴天”,代表着光明。而包公是一个铁面无私、为民做主的好官。所以老百姓称

3、他“包青天” 。他还有一个称呼,谁知道?(包公)对,他就是包公,他本来的名字叫包拯,我们为什么又叫他包公呢?是因为“公”字体现了人们对他的尊敬,。3、关于包公,民间流传着很多的故事,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其中的一个故事包公审驴。请和老师一起书写课题。注意 “审”字是上下结构,上面的宝盖头要写的大一些,长一些;下面是“申请”的“申”。来,齐读课题。带着思考,再读。4、读了课题你有什么疑问吗?(1、包公到底是怎么审驴的?)是啊,驴又不会说话,怎么审呀?你很善于抓住中心问题。(板书:怎样审?)还有吗?(2、包公为什么要审驴?)你想了解事情的起因。(板书:为什么审?)你真会动脑筋。(3、包公审驴的结果如

4、何?)这是我们大家都想知道的。(板书:结果?)5、下面我们就带着这些问题走进课文。请同学们自读课文,读不好的句子要多读几遍。开始吧。(学生自由读文,教师巡视)二、初读课文1、读完了吗?大家读得真认真。课前布置了同学们预习课文,文中有一些不好读、不好理解的词我们一起来看看。(课件出示词语:辔头、衙役)谁会读?请你来,(辔头)字音很准确;你来,()正确;你,()好的;大家一起读,()很好。什么是“辔头”呢?(驴头上拴着的缰绳,还有嚼子什么的,那些就叫做辔头。)你是如何知道的?()这个方法不错。我们来看看辔头。手指着解释。 2、这个词,谁会读?生:请你来,()读对了;你读,()正确;你来,()正确;

5、大家一起读,()好的。衙役是干什么的?(衙役就是在衙门帮着做事的人。)对,像王朝、马汉就跟随包公很多年。同学们,在预习的过程中善于发现自己学习上的难点,并想办法解决,这是会学习的表现。3、那读完课文,黑板上的这三个问题你们解决了吗?包公为什么审驴?请你说,(因为刘五的好驴被小偷换掉了。)刘五的驴被换,这是故事的起因。(点课件换驴)包公是怎样审驴的?()这是事情的经过。(点课件:审驴)(如果学生把结果也说了,老师接:你不仅知道事情的经过,还知道结果。点两次课件:审驴 得驴)结果呢?()结果是小偷被抓,刘五也得到了自己的驴。(点课件:得驴)4、那么谁能够根据大屏幕上的这几个词,用自己的话试着说一说

6、课文的主要内容?(刘五有一头驴,养的非常好。有一天刘五到小市镇上去卖木炭,有一个小偷把他那头好驴换成一头瘦驴,然后刘五去报官,包公用了一个巧妙的办法,终于抓到了小偷。)你叙述的很清楚,看来呀,我们抓住(点课件:起因、经过、结果)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就能把一件事情叙述清楚。三、品读课文(一)1、在这个故事中,你觉得哪一部分最精彩?(审驴)审驴这部分最精彩,请同学快速读一读课文,看看课文哪几个自然段写了包公审驴的经过?(教师巡视)2、谁来说一说,哪些自然段写了包公审驴的经过?生:(311自然段)同意吗?()3、既然要审案,就要有法官、原告和被告。那在这个案子中,法官是谁?(包公)被告呢?(驴)一

7、头什么样的驴?你说,(一头瘦驴)你说,(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你来说,(一头冒名顶替的蠢驴)。这样的一头驴怎么会成为被告呢?这得去问一问原告了。原告是谁?(刘五) 4、刘五是一个什么样的人?(穷人)从那看出来的?(“有个穷人叫刘五”“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是啊,刘五唯一的财产就是一头驴。他喜欢他的驴吗?(喜欢)从哪读出来的?请你说(刘五像爱护珍宝一样爱护它.)5、毛色发亮、漂亮的辔头,刘五真是把这头驴视为珍宝。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课件出示: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邻居张大爷见了这头驴,不禁夸奖道:(读不好,师范读:这简直是一头四条腿的宝贝啊!请你再来夸一夸)买木炭的人见到了

8、这头驴,也由衷地赞叹道:就连小孩子见了这头驴,也不由地夸奖道:无论谁见到这头驴,都要夸奖一番:6、好东西谁都想要,不怕贼偷就怕贼惦记。一天,刘五牵着驴驼了木炭到小市镇上,他把驴拴在是市镇门口外的树上,自己背了一袋木炭去卖。等卖完木炭回来,他大吃一惊。读(课件出示:驴还拴在树上,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7、此时的刘五心里会怎么想?你来说。(如果生回答不上来,师接:刘五已经惊讶得说不出话来了)请你说,(这是我的驴吗?我的驴怎么变成这样了)你说,(这是怎么回事?谁把我的驴换走了)是呀,看到自己那头人见人夸的好驴变成了一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刘五心里想(学生齐读)(课件出示:这是怎么回事?难道我的驴

9、这么一会儿就病成这个样子了!)8、刘五惊慌失措,东奔西走,到处寻找,(边说边点课件出示此句子:刘五惊慌失措)刘五来到其他树旁寻找,找到了吗?(没有)他又跑到市镇里面寻找,找到了吗?(没有)他问遍了周围所有的人,有线索吗?(没有)刘五费了九牛二虎之力,累得筋疲力尽,可是,自己的驴(课件出示:可是,自己的驴还是踪影全无。)9、(点课件:描写心理的话下面划线)大家来看划线的句子,这是对刘五哪方面的描写?(心理方面的描写)如果把这个句子去掉。(点课件,下面再出示去掉心理描写的句子)大家读一读这两段话,比较一下,哪一段话更好?10、请你说,(第一段话)为什么?()你理解的真好。来,让我们把这段话读一读。

10、(点课件,只剩上面一段。)看来,我们在叙事的时侯,如果加上描写人物心理活动的句子,会记叙的更加生动。11、此时的刘五又气又恨,懊恼极了,这头驴是刘五唯一的财产,刘五靠它养家糊口,失去了它就等于失去了生活来源!刘五焦急万分,无奈之下就把这头毛色难看的瘦驴告上了公堂。于是,这头驴也就成了本案的被告。(二) 1、那我们的法官包大人了解了案情,又是怎么做的呢?请同学们再次默读311自然段,边读边划出描写包公审驴的句子。(教师巡视)2、找到了吗?你说(课件随机出示四个句子)自由读一读这四个句子,想一想,包公在审驴的过程中先做了什么?又做了什么?最后做了什么。(生读)3、包公先做了什么?()能不能用一个词

11、来概括?(饿驴)(板书:);又做了什么?(打驴)(板书:);接着呢?(放驴)(板书:);最后?(跟驴)(板书:)4、包公为什么要用这种方法来审驴呢?他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点课件隐去后三个句子,只留第一句)谁来读一读这句话?()包公皱着眉头想了想,(课件“皱着眉头”变红)从“皱着眉头”这个词你体会到了什么?(包公使劲想;包公费了好大的劲想;包公很动脑筋地想;包公想的很困难)是啊,被告是一头驴,驴又不会说话,这个案子的确很棘手,怎样才能找到驴的主人呢?包公皱着眉头想了想,他想到了什么?你说,(先饿它三天)然后呢?(打它,放它,跟着它就能找到主人了)为什么要饿它、打它呢?(因为这样驴受了惊吓,就会

12、去找他的主人)你分析得有道理,老马识途,驴也是这样。请你来说,(虽然驴不会说话,但我可以利用驴找到它的主人,我先饿它几天,再打它四十大板,让受尽苦头,这样它就会去找主人了)嗯,聪明,你和包公想到一块去了。5、于是,包大人把惊堂木一拍,大声喊道:(点课件,包公的话下面划线)谁来读一读?(生读)这可是在开封府公堂之上,包大人是何等的威严,请你再读。( )有进步。谁还愿意来读一读?( )大家来看一看,在包大人下的这道命令里面,用了几个感叹号?(5个)(课件点红感叹号)有五个,句句掷地有声,公堂之上无戏言。请你再来读一读。( )好一个威严的包大人。谁还想读?( )真威风呀。我们一起来读。( )真是威风

13、凛凛。(如学生读得过快,师接:包大人办案可不会这么急躁,慢一点再读。)6、包大人对着一头驴大声喊叫,威风凛凛,看似糊涂,实际上却是胸有成竹,成计在心。那在他身边的衙役和听审的老百姓们明白包公的意图吗?谁来读一读课文第四自然段?请你读。7、衙役们明白吗?(不明白)从哪看出来的?(差点没笑出声来。)(出示句子:衙役们差点儿没笑出声来)衙役们笑出声了吗?(没有)他们想笑不想笑?(想笑)为什么想笑?请你说。(1 )是呀,我们的包大人真的要审这头驴吗?你来说。(2 )是呀,就连天天跟随包公左右的衙役们也没猜透他葫芦里卖的是什么药。8、与此同时,这个消息向四面八方传开了,人们(课件出示句子:)听了这个消息

14、,有的人说:(1)是呀,见过审人的,没有见过审驴的!还有的人说(2)真让人感到惊讶。听都没听过,见也没见过,这就叫“闻所未闻”。(词点红)9、到了第三天,到庭听审的不只是几十人,而是好几百人,他们个个都想来看热闹。那三天后包公又是怎样审驴的呢?让我们分角色读一读课文的611自然段。谁愿意来当包大人?你来。衙役们谁来当?你你你你(四个坐的近的男生)剩下的同学读旁白!好,做好准备,三通鼓罢,包公升堂,预备齐。多精彩呀!还想不想读?( )谁愿意来当包大人?你来,衙役们谁来当?你你你你(四人)剩下的同学还来读旁白!三通鼓罢,包公升堂,预备齐。(三)1、究竟如何呢?请同学们齐读课文最后一段(生读)现在大

15、家明白包大人的计策了吧?(明白了)围观的老百姓看到这个结果会说些什么呢?你来说。(三人)(足智多谋、断案如神、包大人真聪明、秉公执法)包大人真是足智多谋、断案如神(板书:断案如神)刘五也终于找到了自己心爱的驴。他又会说什么呢?(谢谢)包大人真是一个为民作主的好官。(板书:为民作主)这时,被绳之以法的小偷又会怎么说?(后悔、服了)是呀!法网恢恢,疏而不漏,贪婪的人终归没有好下场。四、拓展积累1、孩子们,在这个故事里除了包公使用了计谋,还有谁使用了计策?(小偷;如说刘五,师接:刘五明知自己的驴被小偷换走了,却偏要把这头瘦驴告上公堂,也算是用了智谋。)什么计策?(用瘦驴换好驴,掉包计)这叫偷梁换柱,也叫掉包计。那结果如何呢?(被抓住了)同样是计谋,性质却相反,包公是为了伸张正义,小偷是为了损人利己,这样的聪明不值一提,而包大人为了百姓、为了穷苦人所体现的才是大智慧。2、(机动)孩子们,历史上还有许多关于智谋的故事,形成很多有趣的典故和成语,老师也收集了一些,我们一起来读一读。(点击课件:围魏救赵、破釜沉舟、调虎离山、空城计、苦肉计、连环计)像这样的典故还有很多,请同学们课下找一找,看谁找的多,下一节课我们再一起交流,下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