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双金教学实录.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786285 上传时间:2023-04-06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孙双金教学实录.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孙双金教学实录.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孙双金教学实录.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孙双金教学实录.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孙双金教学实录.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孙双金教学实录.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孙双金教学实录.doc(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孙双金教学实录:送别组诗作者:梁西发 来源:梁西发 博客时间:2005年11月2日热点推荐:冯为民:教好语文选修课的浅见李彬:中学语文教学的美育内涵探唐建新:感受台湾中小学国文课本的编排送别组诗课堂教学实录孙双金师:(板书“诗”)你们学过诗吗?(生答学过)(在“诗”前板书“组”字)“组诗”是什么意思?生:就是一组诗歌。师:(在“组诗”前板书“送别”)“送别组诗”是什么意思呢?生:这一组诗都是写送别的。生:把送别的诗放在一起,成为一组诗。师;是呀,以前我们一堂课一般是学习一首诗,今天啊,我们一堂课来尝试学习一组诗,一组写送别的诗,大家有没有信心?(生答有)我们先学习第一首诗。(板书:赠汪伦)请大

2、家自读这首诗,自己尝试解释它。我相信大家有能力完成这个任务。(学生各自投入地读,然后各自尝试解释诗句。)师:谁来试一试?我最喜欢自信、勇敢的学生。生: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开,突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声,桃花潭的水啊,即使有千尺深,也比不上汪伦送我的情谊深。师:(高兴地)你真能干,不用老师讲,自己就理解了!谁再来试试。生:(小手举成一片,个个跃跃欲试,老师又点了一位同学)李白乘着小船刚要离去,忽然听到岸上有人踏歌相送。桃花潭的水啊,你即使有千尺深,也抵不上汪伦送我的感情深呀!师:不错,不错,看来同学们自学能力挺强,离开老师也能学习。古人讲:“学贵有疑,小疑者小进,大疑者大进。”对这首诗,你们有什么问题

3、呢?生:“踏歌声”是什么意思?生:为什么李白说“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呢?生:李白和汪伦的感情为什么这么深呢?师:苏州的小朋友真聪明,提出了一些好的问题。但我想念你们再读读诗,再思考思考,讨论讨论,可以提出更有水平的问题。(生埋头默读,陷入沉思,然后窃窃议论)生:(疑惑地)老师,一般人离别时都很伤感,为什么汪伦送李白时高高兴兴地踏歌相送呢?生:(大声地)老师,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偏偏等到李白上船要走的时侯才送呢?师:(极度高兴地)这两位小朋友多聪明,多能干呀,提出两个十分有价值的问题。他们是联系生活实际来提的。按常理送人应在家里告别,送别朋友一般比较难过,他们发现了诗上写的与生活

4、实际不同。下面请你们围绕这两个问题展开讨论,猜猜看,汪伦为什么等李白上船时再送?为什么汪伦要欢欢喜喜踏歌相送?生:李白怕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了,破费钱财买礼品送自己,因此不告诉汪伦悄悄地走了。汪伦回家寻不见李白,向邻居打听才知李白走了,急急忙忙地赶到桃花潭边相送。生:李白和汪伦朝夕相处结下了深厚的情谊,李白担心汪伦知道自己要走会伤心难过,因此就不辞而别,汪伦知道后赶来相送。生:汪伦去买酒了,李白接到家书,需要立即回家,来不及和汪伦告别,就在桌上留下纸条。汪伦回家后发现纸条,急忙赶到潭边相送。生:我是这样认为的,李白和汪伦情投意合,可能汪伦已在家门口送别李白。但李白走后,汪伦觉得这样不足以表达对李白

5、的一片深情,于是又赶到桃花潭边踏歌相送。一送李白上路,二送李白上船。师:(赞叹道)真了不起。你们想象得合情合理,说得有理有据。看来想象是学习诗歌的一个好方法。那你们说一说汪伦为什么踏歌相送呢?生:我认为踏歌相送是当地的风俗。生:(自信地)我认为李白是豪放的人,他不希望朋友分别十分伤感。而汪伦因为十分了解李白,于是针对李白特点欢欢喜喜地踏歌相送。李白听到汪伦踏歌来送,极为感动,觉得汪伦真是了解自己,是自己的知音。因此,跳上岸去迎接汪伦,握着汪伦的双手,千言万语涌上心头,执笔写下“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这千古佳句。师:(拍案叫绝)如果说汪伦是李白的知音,那我说,你们就是李白和汪伦的知己,

6、是这首诗的知音啊!你们能不能把这首千古佳诗背下来?生:(信心十足)能!(生齐背古诗,摇头晃脑,入情入境)师:这首诗是谁送谁呀?用什么方式送的?生:是汪伦送李白,用踏歌的方式相送。师:(板书:以歌送别)如果说这首诗是汪伦送别李白,那我们再来学习一首李白送别别人的诗-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多媒体显示)请大家自读这首诗。(生自读)谁来把这首诗解释一下?生:老朋友向西辞别了黄鹤楼,在烟花三月的时侯乘船去扬州。孤单单的小船越走越远,最后消失在水天相接的地方,只看见长江水滚滚地流向天边。师:说得好。我问大家一个问题,你们说李白在黄鹤楼上送孟浩然送了多长时间?理由是什么?生:送了一个小时,因为从船离开黄鹤楼

7、到消失到天边大约要一个小时。师:此时长江水在李白眼中仅仅是水吗?生:滚滚长江水仿佛是李白对孟浩然的思念。生:李白对孟浩如烟海然的感情就像这滚滚长江水一样绵绵不断,源远流长。师:太好啦!如果说汪伦送李白是以歌相送,那李白送汪伦呢?(这里编者可能是笔误,应该是李白送孟浩然)生:以目相送。生:注目相送。师:(板书:以目相送)请大家背诵这首诗。(生吟诵)师:我请大家看第三首诗-别董大(电脑显示)请大家根据下面的注释自学这首诗。(生自学)董大是什么人?生:是著名的琴师,当时闻名全国。师:高适是在什么情况下送别董大的?生: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生:天气阴沉沉的,大雪纷飞,大雁南飞,一派凄凉的景象

8、。师:在这样的天气,这样的环境下好朋友离开,心情怎样呢?(学生纷纷回答:难过,压抑,沉闷,伤心。)师:作为好朋友,高适能让自己的朋友-一代琴师带着这样的心情离去吗?不行!高适用什么办法驱赶董大心中的不快呢?生:用“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来鼓励他。生:用振奋人心的话语勉励自己的好友。师;是呀,听着这样暖人的话语,董大心情为之一振,离别的愁绪一扫而光,充满豪情地踏上了漫漫路程。这叫“以话相送”。(板书)请大家齐背这首诗。(生背诵)师:最后请大家看这首诗-渭城曲,根据译文自学。(生自学)师:如果说前三乎诗,分别是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那么这首诗是以什么相关这?生:(齐)以酒相送。师

9、:(板书:以酒相送)不管是以歌相送,以目相送,以话相送,以酒相送,说到底诗人是以什么相送?生:以心相送。生:以情相送。师:对呀,诗人是以真心相送,以真情相送(板书:以心相送,以情相送)让我们怀着和诗人一样的心情吟诵这四首送别古诗。(生投入地吟诵)师:同学们,请你们课后搜集有关的“送别诗”,研究一下这些诗的表达特点。马上我们就要分别了,请你们用一句话送送孙老师。生: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全场大笑) 孙双金教学实录赠汪伦作者:周剑波 日前,笔者听了特级教师孙双金的一节古诗教学课,感触颇深。孙老师根据所教古诗赠汪伦这首送别诗的特点,巧妙设计了“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教学模式,使学生不仅读

10、懂了一组送别体诗歌,而且初步领会了这一类诗歌的表达方式,收到了举一反三的效果。一、明确目标,激发学习热情教学伊始,孙老师就告诉学生:“同学们,今天我们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相信大家一定能学好。我们先学习唐代著名诗人李白的赠汪伦。”这显然是一段经过精心设计的导语。导语不仅告诉了学生今天学习的是送别体诗,而且让学生感觉到今天的目标稍高了一些要学习一组送别体古诗,“要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这样做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和求知欲望,使其一上课就处于“愤”“悱”状态,对提高学习效率是很有帮助的。二、精读一首,领悟表达方式阅读教学的主要任务是发挥教材的“例子”功能,让学生在课堂上掌握知识,形成语文能力,为课

11、后的广泛阅览打下扎实的基础。赠汪伦是一首唐诗,而且好读易懂,孙老师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自始自终引导学生自学古诗,掌握送别体古诗的表达方式,收到了较好的效果。1.自主朗读,了解诗歌大意。孙老师先让学生自主读诗,思考诗中说的是谁送谁?谁别谁?让学生明白送别体诗歌中人物的主客之分;然后指名读诗歌,让学生说说“汪伦是怎样送李白的?”“李白是怎样别汪伦的?”旨在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诗歌大意;最后请两名学生试说诗歌的意思,重在了解学生是否真正读懂了诗歌。学生在老师的点拨下,学得生动、充实,基本上明白了诗歌的意思。2.自学质疑,理清作者思路。学贵有疑。孙老师用明代学者陈献章有关质疑的名言激励学生主动质疑:

12、“学贵知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希望同学们认真读诗,善于动脑,提出你的疑问。孙老师愿和大家共同进步!“学生听了思维非常活跃,提出了两个有价值的问题:”汪伦为什么要踏着节拍、唱着歌送李白?“”为什么汪伦早不送,晚不送,却在船即将离开时送?“孙老师并不急着作答,而是引导学生再次自读诗歌,并让学生同桌讨论,解决了这两个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明白了赠汪伦一诗是汪伦用踏歌的方式送别李白的,表达了二人之间深厚的情谊。学生通过主动质疑、自读释疑、互助学习,完成了教学意图。3.自由诵读,体会思想感情。诵读,是传统语文教学的宝贵经验。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就是强调诵读的重要性。事实上诵读遵循了形象感

13、知的原则,有利于学生有效地吸收语言、转化语言。古诗尤其要重视诵读,让学生充分领悟其图画美、语言美、意境美。孙老师在学生读通、读懂诗歌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入角色,想像李白和汪伦分别的场面:“假如你是李白,会对汪伦说些什么?”让两个学生分别扮演李白和汪伦,通过学生口语交际的形式,帮助学生进一步领会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后孙老师引导学生进入诗境,诵读全诗、领悟诗情,学生从声情并茂的吟诵中读懂了诗歌,领悟了诗歌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三、迁移转化,带读一组诗歌孙老师在学生学会赠汪伦一诗的基础上,分别出示了送孟浩然之广陵和别董大两首送别诗,让学生运用学习赠汪伦所掌握的方法自学这两首诗。学生通过朗读,很快弄清

14、了送孟浩然之广陵一诗作者李白是用目光送别孟浩然,别董大一诗作者高适是用语言送别董大,通过吟诵领悟了诗中所表达的朋友之间依依惜别之情。短短三十五分钟,学生便读懂了三首古诗,可见效率是很高的。课末,老师设计了开放式作业,布置学生课后搜集、吟诵有关送别的诗歌,更是将语文教学的空间延伸到课外,培养学生搜集、整理、吸收信息的能力,有利于学生语文素质的全面提高。综上所述,孙老师“精读一首,带读一组”的古诗教学方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如在教学中我们可以根据诗歌的体裁特点、内容特点,结合大纲推荐篇目,精读一首,带读几篇,丰富其文化底蕴。尤其在教学中,孙老师很好地充当了引导者、组织者、点拨者的角色,引导学生自学、

15、自读、自悟,组织学生质疑、讨论,着力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这一点更值得我们借鉴。 探究 体验 感悟赠汪伦教学实录西华师大附小 彭贇 一、质疑导读板书“李白”(旁打?)师:谁能把想到的告诉大家?生如数家珍: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朝伟大的诗人;生:他的祖籍在今甘肃秦安附近,五岁迁居四川江油县,还可算是我们老乡呢!(众笑)生:李白留下了上千首诗篇,有静夜思蜀道难、秋浦歌生:我们学过静夜思、早发白帝城、望庐山瀑布(即兴背诗)师:孩子们知道今天要学什么吗?生齐呼:赠汪伦(抽生板书课题,给“伦”注音,并教读)师:说说题目是什么意思?生:“赠”就是“送”,“汪伦”是“人名”。师:看到题目你想知道什么?生一一提出:我想知道汪伦和李白是什么关系?为什么李白会写诗送他?这首诗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