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docx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785139 上传时间:2023-05-14 格式:DOCX 页数:3 大小:15.8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docx(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二中外历史上的侵略抗争与海权问题(时间:15分钟,分值:28分)非选择题(共28分)1.古今中外,对海洋和海权的重视反映了一个国家的文明程度,也影响着一个国家的兴衰。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无论是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的地中海文明,还是15世纪开始的大西洋文明,都是伴随着航海和海洋商贸的繁荣而产生的。长期与海洋这样的自然环境抗争,使西方人具有很强的冒险精神,渴求知识,乐于探究,追求天生自由,无拘无束。(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公元前5世纪至4世纪地中海文明的典型代表,并简述其政治和思想方面的主要成就。(4分)材料二一位外国史学家认为:“宋朝时期的中国正朝一个海上强国的方向发展。但

2、这一潜在的可能从未实现。”(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时出现的“潜在的可能”在明清时期为什么没有得到继续发展。(4分)材料三南京条约赋予英国可在通商口岸内派驻领事及居留权,黄埔条约更准许外国人在通商口岸内建立教堂、医院等设施,自此通商口岸成为在华外国人的主要集中地。大多数通商口岸内皆设有租界,租界主权虽仍归中国政府所有,但实际上界内管治权与税收权却属外国政府或在华外侨所管理,中国政府无权过问。(3)根据材料三,与中国传统城市相比,近代通商口岸有哪些突出特点?试从文明演进的视角评价近代通商口岸。(4分)材料四凡一国之盛衰,在乎制海权之得失。能主管海上权者,必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能主管海上之贸易者,

3、即能主管世界之富源。处此弱肉强食之秋,立国之元素在军备,军备之撷要在海军。19世纪以来,海权之争渐趋于太平洋,我国处于太平洋上列强海权竞争之冲。我国海疆袤延七省,苟无海军控制则海权坐失,须重戎备而固海防。盖无舰船,海防无从谈起,有舰船而无训练有素之才,无以用之,有舰械人才而无良港,则海军无驻足之所,一切皆备而无民生之政府,则必导甲午之覆辙。海事既备,当以中国人工用船荒之时建船舶、兴商务,勾连世界,亦可得鱼盐之利,可围海造田、潮汐发电。(4)概括材料四中的海权观并分析形成这种海权观的原因。(4分)2.海权是国家综合实力的体现,中外历史的发展进程表明:“海权握,国则兴;海权无,国则衰。”阅读下列材

4、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全球化时代的国家财富的增长与国家海权而非陆权的扩张是同步上升的。这是因为,海洋是地球的“血脉”,因而也是将国家力量投送到世界各地并将世界财富送返资本母国的最快捷的载体。于是,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 摘编自张文木世界地缘政治中的中国国家安全利益分析(1)以1619世纪世界殖民霸权的转移为例,说明“控制大海就成了控制世界财富的关键”。(4分)材料二长江深入中国内地,而且很大的轮船从海上可直接沿长江的主要河段上溯而行。长江流域的广大地区也依靠长江与外界便捷地来往。谁拥有了长江流域这个中华帝国的中心地带,谁就具有了最可观的政治权威。出于这些原因,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

5、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 马汉海权论(2)根据材料二,分析马汉提出“外部海上国家应积极、有效地对长江流域施加影响”的原因。(4分)材料三1875年清廷发布上谕,称“海防关系紧要,既为目前当务之急,又属国家久远之图”,正式决定创办近代海军,委派李鸿章、沈葆桢分别督办北洋、南洋海防事宜。清政府先后向英、法两国订购军舰,并在江南制造总局、福州船政局自造军舰。1876年起陆续派遣学生分赴英、法等国学习海军,又在沿海一带陆续开设海军学堂,学习英文、几何、代数、驾驶、天文、算法等诸务。(3)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近代海军产生的主、客观因素,依据材料三中筹划海防的目的和具体措施,简要评价清政府的决策。(4分)答

6、案精解精析1.答案(1)典型代表:古希腊罗马文明。(1分)主要成就:古希腊奴隶制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具有人文主义色彩的哲学思想大量涌现;罗马法体系完备,内容丰富,影响深远。(3分)(2)根本因素是腐朽的封建制度的阻碍。占统治地位的自然经济的排斥作用,沉重的封建剥削和“以末致富,以本守之”的思想使商品经济缺乏必要的市场和资本,闭关锁国和“海禁”政策限制了海外贸易的发展和对外交流,重农抑商政策压制了商品经济的发展。(4分)(3)在华外国人主要集聚地;西化(近代化)程度较深;设有租界;列强侵华的产物(半殖民地色彩鲜明)。文明演进视角:通商口岸是中国了解和学习西方近代工业文明的窗口,是中国传统农业文明较

7、早走向近代工业文明的地方。(4分)(4)观点:保护国内外贸易的发展;维护民族独立;强化海权的关键在有无民主政府;开发海洋资源,发展中国海洋实业。(2分)原因: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中国学习西方进一步深入;近代民族国家观念的逐步形成。(2分)2.答案(1)16世纪,随着新航路开辟, 西班牙、葡萄牙进行殖民扩张,获取了巨额财富;17世纪,荷兰海上贸易发达,有“海上马车夫”之称,取代西班牙和葡萄牙成为世界第一贸易强国;通过与荷兰、法国的殖民战争,18世纪英国成为海上霸主,拥有广阔的殖民地和海外市场,海外贸易和掠夺为英国进行工业革命,成为世界贸易中心奠定了基础。(4分)(2)西方各国正在进行第二次工业革命,急需扩大海外商品市场和资本市场,控制中国满足了其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的要求。长江流域在地理上、经济上具有特殊战略地位;通过控制长江流域可以从政治上控制中国,维护其政治、经济特权。(4分)(3)因素:客观上,西方列强的侵略使中国面临严重的民族危机;西学东渐。主观上,洋务派力图通过洋务运动实现自强;洋务派兴办近代企业为创办近代海军创造了条件。评价:清政府筹划海防旨在抵抗列强侵略,具有积极意义;兴办海军和近代教育事业顺应了世界历史发展的潮流,也推动了中国的近代化进程。(4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