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784385 上传时间:2023-10-02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1].doc(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梅岭小学国家课程校本化 音乐 学科教学案年级五年级主备人周艳课型综合课时4-3单元第八单元课题百鸟朝凤教学时间教学目标1.能用轻松、自然、富有弹性的声音演唱斑鸠调,唱好下滑音,在用中速、稍快的速度演唱斑鸠调时能吐字清晰,较好表现出节奏的韵律。2.为斑鸠调设计不同的演唱形式,并能随音乐律动,动作合拍,同时能表现出歌曲欢快、活泼的情绪。3.能从节奏、节拍、音色、旋律等方面体验音乐对自然界中虫鸟鸣叫的模拟手段,能用自己喜欢、擅长的方式(动作、语言、线条等)表现对音乐的感受与理解。教学重难点1.感受并体验江西民歌的风格特点。以及乐曲中音程大跳的准确演唱。2.在加入声势伴奏和编创演唱形式等实践活动中发展

2、学生的综合音乐能力。资源的整合与撷取【歌曲资源分析】斑鸠调是江西安远的民间小调,是当地节日歌舞活动中的一种传统灯歌,灯歌是人们在农闲时的一种自娱自乐的、载歌载舞的,以唱丰收、唱太平年景、贺新年为主的歌曲,曲调欢快活泼。这首歌的曲调原是赣南的一首茶歌,原名上山调后经流传改编。唱词用斑鸠鸟引入,故称斑鸠调【学情分析】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是俄罗斯作曲家穆索尔斯基于1874年所作的钢琴组曲图画展览会中的第五首。技术选择Ppt、钢琴等课堂实施集体分享实施感悟及建议教学流程一、激趣导入,感受歌曲。二、融情互动,学唱歌曲。三、角色扮演,表现作品。四、欣赏乐曲,理解作品。五、总结。六、引导自我发现,自我评价。教

3、的设计(详案)(一) 激趣导入,感受歌曲导入1.出示望庐山瀑布图画,看画吟诵望庐山瀑布。交流:根据自身所了解的介绍江西人文景观。2.感受江西民歌:(二)融情互动,学唱歌曲1.学唱歌曲斑鸠调(1)初听a.曲中有几种动物在歌唱春天?(斑鸠、杜鹃、蛤蟆)b. 模仿这些动物的叫声或用动作表现出来?(2)再听教师范唱斑鸠调,学生静中聆听、感悟。(3)学习歌词有感情地朗读歌词,说说有些什么特点?(4)学唱斑鸠调的第一段交流:a.什么地方最难唱?为什么难唱? “叽哩咕噜”的乐句 (边唱边用手指画出旋律线)b.接龙演唱(5)随音乐范唱自主学习歌曲的二、三段(6)完整地随琴声演唱全曲。(三)角色扮演,表现作品2

4、.编创斑鸠调演唱形式,结合歌曲的风格特点,运用多种方式表现歌曲:a.师与学生对答演唱练习。b.学生分组分句演唱。c.学生接力对答式演唱。d.男、女生分段练习。(四)欣赏乐曲,理解作品3.欣赏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1)初听,感受形象交流:在乐曲中看到了什么?感受了其幽默、风趣、诙谐的旋律特点。(2)作品简介你能从音乐中感受这未孵化的鸟雏的舞蹈画面吗?(3)再听:你脑海中这样的一幅画面是怎样形成的?是从乐曲中的哪个方面表达的?(4)编创画出乐曲的形象,也可以创作一个故事,发挥你的想象力,为这段音乐创造一个更为神气、广阔的天地。当然,要抓住音乐的发展变化。也可以和你的伙伴们一起合作完成。(五)总结今天

5、我们通过“呀哈嘿”“里格”、“咿呀哈哈嗨”等衬词、称句的加入,增加了唱词节奏的变化,也突出了唱腔的地方色彩。能够感受节奏的韵律。斑鸠调这首民歌欢快、优美,给我们带来了春天鸟语花香的气息,让我们在这欢快的歌声中结束本节课吧,下课。(六)引导自我发现、自我评价1、培养学生欣赏音乐美及独立思考,团结协作的能力通过学唱歌曲,让学生感知、体验江西“灯歌”的音乐风格、了解这种歌舞形式。2、了解和学习下滑音的唱法,增强歌曲的表现力,带领学生领略中国的民族音乐文化,感受了江西的风土人情。学的设计1、认真聆听,思考问题。2、跟音乐律动3、熟悉乐曲各部分的主题旋律。4、丰润情感。作业设计与展示板书设计斑鸠调江西民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