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

上传人:博****1 文档编号:544780595 上传时间:2023-06-12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46.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龙广一中 郑鸿钰时间:2013年8月8日 下午地点:龙广一中学时:3学时导引 新课程下中小学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变化与发展四、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提问教学的新要求(一)提问的主体(二)提问的内容1、目的明确,紧扣主题2、难易适度,顾及全体3、逻辑严密,衔接自然4、准备问题的“脚手架”5、留有余地,引发质疑(三)提问的方式1、问题的表述2、问话的语态3、情感的交流(四)对学生提问的指导(五)提问的评价1、对学生答问的评价2、对教师提问的评价五、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教学提问的思考(一)重释课堂教学中的提问技能(二)教师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训练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

2、教案龙广一中 郑鸿钰时间:2013年8月12日 下午地点:龙广一中学时:3学时话题六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学生质疑精神的培养课堂提问作为一门技能和艺术,就需要教师善于发现、挖掘、挑起“矛盾”,并以此布疑设问,促使学生在积极、主动的状态中学习、思考、判断和表达,切实而有效地发展学生的知识、思维和能力,培养学生的质疑精神。一、与学生平等相处,让学生“敢”问敢问,是心理问题,是勇气问题。教师要培养学生不唯书、不唯教、不唯上、不唯真、不唯美的意识,敢于说出自己的所思、所想、所疑、所惑,敢于向书本、向教师、向权威挑战。要与学生平等相处,建立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民主、平等、活泼、愉快的求知环境。一方面我们要正

3、确对待自己,不要以为自己总比学生高明;另一方面要正确对待学生,始终树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及师生平等的观念。(一)要创设学生提问的氛围著名教育局陶行知说过:“发明千千万,起点是一问。禽兽不如人,过在不会问。智者问得巧,愚者问得笨。人力胜天工,只在每事问。”具有强烈问题意识的思维,才能促进人们去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直至产生新的发现。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注重培养学生的问题意识,对开放学生的智力、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自主学习能力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1)要尊重学生,让学生敢问不论是在课堂上还是课外活动中,教师都应努力营造自由、宽松、和谐、民主的探索问题的情境,对学生的每一个问题都认真对待,态度和蔼,使学生

4、从内心消除自卑、畏惧的心理障碍。(2)要让学生勇跃发言,实行教学奖励学生问得好,要肯定;问得幼稚,要鼓励。有时教师的一句温暖的话、一个爱抚动作甚至一个赞赏的眼神,都能带给学生很多心理安慰,能让他们不断地成长。(3)要重视学生的课堂提问教师不要轻易否定学生所关心的问题,一个承认学生的需要和价值观,尊重学生的意见和选择,这样,学生才能真正地学有所获。(二)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在学生还没有形成提问的习惯时,提出的问题可能很肤浅、幼稚,教师要保护学生提问的积极性,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提出问题的勇气和兴趣。当学生提出的问题有错,或教师在上课时已经反复强调过,而学生又当做问题提出时,教师不能嘲笑、讽刺、职

5、责,这样会严重挫伤他们提问甚至学习的积极性。教师应该放下“权威者”的身份,建立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保护师生的自尊心、积极性,不断鼓励学生,这样才能促使学生敢于提出问题,敢于发表看法,大胆地进行探索。(三)要以“求教式”的语气提问,不要用“审问式”的提问“求教式”的提问,能让师生之间形成一种平等对话的关系,让学生在研究问题的时候跟教师处于同一平台,有利于学生思维的扩展;而“审问式”的提问,导致师生关系不平等,容易压抑学生的思维。(四)要有意识设置疑团,为学生创造质疑的条件质疑是经过较充分的分析后提出的疑问。善于发现问题,提出质疑,进行释疑是思维批判性高的重要表现。从人类认识发展规律看,任何科学

6、发明与创造往往都是从质疑开始,从释疑入手,从无疑到有疑,再从解释到创新。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爱因斯坦曾经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更重要。”现代教学倡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学会质疑问难,进而分析和解决问题。好问和好奇心是儿童的天性,是儿童求知欲的表现。我们要善于利用儿童的这份天性,给他们提供一个质疑的条件,使他们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因此,在课堂上,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去思考、去想,使每一个学生在质疑中去学习知识。(五)要鼓励学生主动出击,主动探索,大胆怀疑前人之说、圣贤之言教师在教学中应该鼓励学生大胆质疑:疑是深思的结果;疑是追求新知识的起点;疑是创造的动

7、力。(1)学生的质疑是对师道尊严的挑战。(2)学生的质疑是对传统教育的挑战。(3)学生的质疑是对权威的挑战。二、给学生创设问的时空,促学生“想”问学生的问题意识能否得以表露和发展,取决于是否有一个适宜的环境和气氛。因此,课堂上要激发学生思维,主动思考,积极发问。1、要注意学生学习兴趣的激发学生有了学习的兴趣,对她们来说不是一种负担,而是一种享受,一种愉快的体验,学生会越来越想学,越爱问。2、要预设想问的时空,营造学生有“想”问的情境学生由于受到年龄、知识、经验等因素的制约,在学习过程中还不能够做到自觉质疑,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有意识地给予指导,创设“想”问的空间。才能创造出良好的提问气氛,让学

8、生尝到提问后的喜悦。三、教给学生提问的方法,使学生“会”问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创新思维的滋生往往从怀疑开始,创新能力的培养来源于求知者不断的质疑,发现新的问题。巴甫洛夫说过:“怀疑,是发现的设想,是探究的动力,是创新的前提。显然,加强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的培养,对培养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的能力有极重要的意义。不难看出,没有问题很难激发求知欲。没有问题,感觉不到问题的存在,学生也就不会去深入思考,那么学习也就只能是表层和形式的。由此看来,教学中教师要千方百计从小的具体方面引导学生,把问题看作是学习的动力、起点和贯穿学习过程的主线,把学习过程看成是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

9、的过程,让他们在寻求答案的过程中学会分析、思考,进而养成习惯,久而久之使学生学会问问题。四、帮学生提高应答问题的自信,引导学生“乐”问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儿童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那就是希望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索者。”常听课的教师大概有这样的感觉:低年级的课堂往往比高年级的课堂生动、活泼、宽松、愉悦。一个突出的标志是教师在教学中不停地“夸”学生。这个“夸”有两层含义:一是学生应答或提问恰如其分,应该表扬;二是学生应答或提问不够正确,教师也从另一角度称赞。有经验的教师课堂上“夸”的语言丰富多彩,如“你这个问题问得真好!”“你的问题真有意思!”“你很会动脑筋!”“你真会学习!

10、”等等,这些温暖的话语送给学生,使他们心花怒放,无令而往。一个肯定的微笑、一个赞许的眼神,或者一个翘起的大拇指都会使他们信心倍增,“问”趣盎然。这就是新课程理念下,当前教学急需的教学评价。观察和接纳学生,重在寻找和发现学生身上的闪光点,发现并发展学生思维、发问的潜在意识和能力,使学生在课堂上学得高兴、问得快乐。再说,学生没有不喜欢听夸奖的话的,越表扬越乐于去做事,越鼓励越乐于去问。因此,让学生以质疑为贵,以释疑为荣,更能展现学习中以学生为主体的效果,使学生成为一个有实际意义的快乐的探索者。五、重视对学生质疑的引导,提倡先思后问学生掌握了质疑的方法后,就要提倡先思后问。疑而不思,势必疑而不解,只

11、有思而后问才能问得准确、深刻,才能在思考中学会思考方法,养成独立思考的习惯,培养学生的独创性。要教育学生对问题本身没弄清楚不问,提不出自己的思路和看法不问。教学主张“先学后教,先思后问,先问后近。”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充分激发学生的内在潜能。同时,改变教师问、学生答的单向输出方式,代之以师生间、学生间的多向互问互答方式。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充分体现学生“自主探究”和“自主建构”的特征,使学生由被动受问者转变为主动发问者,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和自主探究者、发现者。六、教师鼓励学生质疑时需注意的问题1、鼓励学生提问,要面向全体,争取更多学生发言。使全班学生都积极参加到思考

12、的活动之中,而不该只顾及少数学生。2、教师要先练好“内功”,具有一定理论功底和较丰富的实践经验。同时要有较高的热情、激情,要有较高的驾驭课堂能力与课堂调控技能。3、教师态度要友好从容,启发时要尽量多地用第二人称“你”来称呼。使学生在轻松、自由、和谐的气氛中,愉悦、主动、积极地思考和回答问题。4、要多用“鼓励性”的评价语言来激励学生。5、要充分运用教师的肢体语言(手势、身体、表情等),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起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主动性,唤起他们的问题意识和表达欲望。6、针对有的提问,教师可以鼓励,让学生在问中追问、加问,提出更有深度的问题。总之,提倡和鼓励学生质疑就是培养学生发散思维的一种方式

13、,是训练学生拓展思路的有效手段,也是开拓学生创造性思维的主要途径。正如美国心理学家吉尔福特所认为:“分散式思维与创造力有直接关系,它可以使学生思维灵活,思路开阔。”在平时的教学中,教师不仅要善于激疑,而且应积极提倡学生直接参与提问设计,鼓励学生自己发现和提出问题。学生在学习中疑问的多少,正是他们思维能力强弱和探索程度高低的标志。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龙广一中 郑鸿钰时间:2013年8月13日 上午地点:龙广一中学时:4学时话题七 新课程下教师课堂提问技能训练一、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训练目标P174(一)知识(二)理解(三)运用二、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的要求P175(一)多到教学现场去

14、听课(二)多做训练(三)重视发问技巧、诱答技巧(四)善于总结三、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的内容P175(一)基本知识的掌握(二)类型设计(三)教案编写(四)运用技巧四、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过程P176(一)明确训练的目的和意义P1761、能够促进师生之间教学信息的交流与反馈2、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3、增强学生的注意力4、使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教学活动中5、培养学生思维能力6、启迪学生的聪明智慧7、使学生养成敢于并善于提出问题和回答问题的习惯(二)掌握提问的步骤P1171、课前精心设计2、课上提问析疑3、课后反思总结(三)训练环节P1171、明确训练目的,进行理论的学习与研究2、观察研究教学示范3、

15、选择适当的提问方式进行教案设计4、受训者的教学实践5、修改教案6、再次实践五、课堂教学提问技能训练时应注意的问题P179(一)分析教材,明确教学的思维过程(二)明确学生的思维特点和任务(三)选择合适的提问类型和提问方式(四)指导学生答问六、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问技能的评价P191有效教学的基本功3课堂提问技能教案 龙广一中 郑鸿钰时间:2013年8月12日 上午地点:龙广一中学时:4学时话题五 新课程下课堂教学提问误区评析真实情境:三国演“问”一、为问而问,问题的设计只重形式二、过多提问,误认为发问越多越好三、一直追问,得到所要答案为止四、学生发问与思问的机会缺失(一)发问机会缺失(二)“思”问的机会缺失五、提问水平浅层化与泛化六、片面理解主体性,提问缺乏方法指导七、忽视或错误使用非言语信号八、使用不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