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777014 上传时间:2023-03-03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1.9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部编版春三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第八单元(教案+反思)28-枣核(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枣核教学导航教学目的 .读准10个生字,读通课文,理解故事的通过,感受人物特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 3.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4.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爱好。教学重难点理解故事的通过,感受人物特点;默读课文,用自己的话复述故事;透过课文的语言文字,感受民间故事的艺术特点,体会民间故事的奇妙和趣味性;激发学生热爱民间故事,激发学生阅读民间故事的爱好。教学学时 2学时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 第一学时一、谈话课题,激发爱好。.课件出示:民间故事就像所有优秀的作品同样从生活自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际状况以及

2、人们觉得真实的和合理范畴之内。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主题的类型化,指许多故事体现同样的主题,如体现生活变富或弱者获胜的愿望,对于机智善辩的赞扬、对于愚蠢呆笨的挖苦等。故事对人、事物、景物的个性化描写较为缺少,叙事手法较为粗疏,但这点从另一角度看就是质朴简约,与民众的审美趣味相契合,并且论述粗疏的局限性为情节的强烈趣味性所弥补,使故事成为现代民间叙事文体中影响最广泛的一种。民间故事一般都体现了劳动人民对美好生活,对美好将来的向往。2.学生阅读,理解民间故事。.说说你都读过或听过那些民间故事?(嫦娥奔月、玉兔捣药、何仙姑的故事、八仙过海、宝莲灯、腊

3、八粥的来历、神农尝百草、盘古开天地等。)4联系自己读过或听过的民间故事,想一想这些故事均有什么类别?(神话传说:神话传说是人类最早的幻想性口头散文作品。内容涉及神、仙、鬼、怪,以及历史上出名的人物。传奇故事:传奇故事的来历大体上是“口口相传”的成果,内容大部分是侠客、清官、贪官等为老百姓所关注的人物。此类故事有一种共同特点,就是一般老百姓做不到的事情,在故事中都能完毕。生活故事:生活故事都是某些小人物的故事。这些故事在老百姓中广为流传,其中有爱情故事、机智人物故事、哲理故事等等。才子佳人:在古代,绝大部分中国老百姓都是不识字的,但是她们对才子佳人有着一种崇拜的心理。在某些下层的文人中更是流传着

4、许许多多此类故事。公案故事:公案故事的广泛流传,与封建社会的黑暗有着莫大的关联,老百姓无不盼着有为民说话清官出世,因此那些清官的故事在百姓中广为流传,成为人们生活的一种寄托。到了现代,公案故事成为茶余饭后的谈资,在民间也是流传极广。民间故事可分五类,即幻想故事、动物故事、生活故事、民间寓言、民间笑话。)5.拓展资料:民间故事的特点是贴近生活,故事的内容立足于现实生活;泛指性,一般指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故事的主人公姓名往往是模糊的、不拟定的;类型化,民间故事,作为一种集体创作,在情节、主题、人物等方面有明显的类型化倾向。 民间故事的体现形式有幻想故事,涉及丰富的想象成分,布满浪漫色彩;动物故事

5、,以动物为主人公,故事里的动物常被拟人化;世俗故事,生活故事取材于现实生活而加以虚构,亦称“世俗故事”或“写实故事”;民间寓言,是广大人民创作的包具有明显教训意义的口头散文故事;民间笑话。6.导入课题: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就是根据民间故事改写的。板书课题:枣核,学生齐读。)下面我们就一起阅读,理解民间故事枣核,感受主人公枣核的优秀品质。二、初读课文,学习生字。(一)明确初读规定。(课件出示)(1)默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读顺句子。并给自然段标上序号。()想一想:课文重要写了什么事?(山脚下一户人家生了个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取名“枣核”,枣核不仅勤快,也很聪颖,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

6、牛、驴都牵走了,枣核帮人们牵回了牛、驴,戏弄了县官。)(二)检查识字状况。1.课件出示会认字(带注音)()指名读,其她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精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开火车读,一边读一边说说记住这些生字的措施和技巧。2.课件出示去掉注音,打乱本来顺序的会认字。()指名读,其她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精确的字音。(2)指名领读。()开火车读。3.课件出示会认字所在的词语。枣核 夫妻 爹爹 扶犁 折腾困倦 牲口官府 罢休 涨红()指名读,其她学生相机纠正读得不精确的字音。(2)教师随机抽取,学生抢读。(3)指名上讲台,教师读,学生指。4.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读课文,师生评议,纠正读得不精确的字音。1比一

7、比,组词语。孩( )核( )犁( )梨( )折( )拆( )困()闲()牲( )姓( )张( )涨( )2选词填空。果然居然仍然(1)几种月没给仙人掌浇水,我觉得它早死了,没想到它()还活着。(2)今天下了雨,可我们( )要去春游。()商人听了,照老人的指点一路找去,()找到了走失的骆驼。辨别分辩(4)谁是谁非已经很清晰,你不用再进行_了。(5)我们小学生应当有_是非的能力。三、再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默读课文,说说课文中哪些内容你觉得最故意思。从课文中找出来,然后和同窗交流。2小组交流,根据课后提示理清课文层次。.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枣核出生,爹娘发愁。(1-2自然段。)(2)枣

8、核干活勤快,学了诸多本领。(第3自然段。)(3)枣核帮人们牵回牛、驴。(-7自然段。)()枣核戏弄县官。(-3自然段。)4.再读课文,继续理解课文内容。四、作业:把课文读通顺、读连贯。教学过程 第二学时一、复习导入。.板书课题。指名用简洁的语言说说课文写了一件什么事。.指名分自然段开火车朗读课文。3教师评议,导入学习。二、走进课文,进一步探究。1.选择自己感爱好的部分,根据学生状况重新划分学习小组。2.小组交流,说说自己为什么对这一部分感爱好,理解内容,感受人物特点。教师巡视,参与交流。3.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并引导交流。4.交流一: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1)迅速浏览课文,在课

9、文中标注故事的时间、地点、人物。(2)小组交流。(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时间:古时候;地点:在山脚下的一种村庄里;人物:枣核、枣核爹、枣核娘、邻居们、衙役、县官。)5.交流二:枣核出生,爹娘发愁。(1)枣核是在什么状况下出生的?(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种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她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2)枣核出生后爹娘的心情如何?(发愁)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由于孩子只有枣核那么大,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板书:枣核出生,爹娘发愁。(3)面对爹娘的发愁,枣核是怎么说的?(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同样能做事情。)从枣核的话中你能感受到什么?(枣核是个有志向的

10、孩子。)(4)如何读好这部分课文?课件出示:古时候,在山脚下的一种村庄里有一户人家。家里只有夫妻两个人,她们成天盼着要个小孩,常常叹着气说:“咱哪怕有枣核那么大的孩子也好哇!”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引学生读出夫妻两人的愁闷,读出要孩子的迫切但愿。课件出示:没想到说了这个话不久,果然生了一种枣核那么大的孩子。夫妇俩欢喜得很,给孩子起了个名叫“枣核”。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引学生在读中体现出夫妻两人的欢喜和激动。课件出示:一年又一年,枣核一点儿也不见长。爹说:“枣核呀,白叫我欢喜了一场,养活你这样的孩子能做什么!”娘说:“枣核呀,你一点儿不见长,我真为你愁得慌!” 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引学生在读中体现

11、出夫妻两人的愁闷和对孩子的紧张。课件出示:枣核说:“爹,娘,你们不用愁,别看我人小,同样能做事情。”指名读,师生评议,指引学生用坚定的语调体现出枣核的志向远大。(5)学生练习感情朗读。6.交流三:枣核干活勤快,学了诸多本领。(1)引导学生迅速浏览课文第三自然段。(2)小组交流:枣核都学到了哪些本领?(3)全班交流,教师小结。(她能扶犁,能赶驴,柴比别人打得多,别人上不去的地方她也能上去,她一蹦就能蹦到屋脊那么高。)板书:枣核干活勤快,学了诸多本领。(4) “邻居们都夸枣核,枣核的爹娘非常快乐。”邻居们会如何夸枣核?枣核的爹娘又会如何说?(学生各抒己见。)(5)对早和学会的这些本领你有什么见解?

12、(学生各抒己见。)(6)教师小结:同窗们,故事发生在“古时候”,那时候没有手机,没有电脑,没有拖拉机,没有播种机,没有联合收割机总之,我们想在的高科技产物那个时候一件也没有,人们用人力、牛马驴等畜力拉犁种地。对于枣核这样的山村孩子能学到那么多本领已经很了不起了。(7)指引朗读,读出对枣核的赞美,读出对枣核的敬佩。7交流四:枣核帮人们牵回牛、驴。(1)课件出示:枣核不光勤快,也很聪颖。读句子,联系上写文进行思考,小组交流:这个句子在这里起什么作用?像这样的句子叫什么句子?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教师小结:像这样的句子叫过渡句,过渡句的作用是连接上文,引起下文。在文章中使用过渡句可以使文

13、章构造紧凑。(2)迅速浏览课文-7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重要写了什么?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小组同窗互相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长做好汇总和记录。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教师小结:有一年大旱,庄稼人纳不上粮,衙役就把牛、驴都牵走了,枣核靠自己的本领,折腾得衙役们筋疲力尽,困倦地睡着了,枣核趁机把乡亲们的牛、驴牵回了村子。从中可以看出枣核是个不畏权贵、善良、为乡亲们着想的孩子。(枣核帮人们牵回牛、驴。)指引朗读,在朗读中体现出对枣核的赞美,读出对枣核的崇拜。8.交流五:枣核戏弄县官。()迅速浏览课文-3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说说这部分课文重要写了什么?看自己能发现什么?小组同窗互相

14、交流,说说自己的发现,小组长做好汇总和记录。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教师评议。教师小结: 这部分课文重要描写了枣核戏弄了县官,表想了枣核超人的胆识、超强的本领和无穷的智慧。(枣核戏弄县官。)指引朗读,在朗读中体现出对枣核的赞美,读出对枣核的崇拜和羡慕。. 举手自荐,用自己的话复述课文中自己感爱好的内容。.学生自由读课文,读出自己的感受,练习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个故事。1. 按照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给下面的说法排队。( )枣核干活勤快,学了诸多本领。()枣核出生,爹娘发愁。()枣核戏弄县官。( )枣核帮人们牵回牛、驴。三、拓展交流,练习续编。1.枣核靠着自己的勤快每天干活,学到了诸多本领,邻居们都夸枣核

15、,枣核的爹娘非常快乐。枣核又靠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给邻居们牵回了被衙役们抢走的牛、驴,并且戏弄了县官。邻居们一定会再一次夸枣核,她们会如何夸枣核呢?枣核的爹娘又会说什么呢?自由练习。小组交流:小组同窗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组内其她同窗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2枣核又靠着自己的本领和智慧给邻居们牵回了被衙役们抢走的牛、驴,并且戏弄了县官。县官和衙役一定不会善罢甘休,接下来她们会如何对付枣核和邻居们呢?枣核又是怎么做的?自由练习。小组交流:小组同窗互说互听,互相补充和评议。全班交流:小组派代表参与全班交流,组内其她同窗可以进行补充发言,师生评议。3.“县官懂得了枣核的厉害,再也不敢找乡亲们的麻烦了。枣核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