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776952 上传时间:2022-10-03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1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观察物体案例分析.doc(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观察物体 朱宏 教材分析 本课教学内容是新课标人教版小学数学第九册38页到39页的内容。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积累了丰富的观察物体的感性经验,再通过第一学段的学习,已经能辨认从不同位置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本课教学内容在此基础上,通过拼搭,观察较为抽象的几何形体,使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使学生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并且能摆出或画出观察到的物体的平面图形。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发展与同伴的合作意识,获得积极的数学学习情感。例1:教科书通过观察小药箱的活动,使学生认识到从不同方向观察立体图形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在任

2、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所有的面;使学生能够辨认从正面、左面和上面观察到的简单物体的形状。例2:教科书通过让学生观察两个简单立体图形组合的活动,学会辨认从不同方向观察到的两个物体的形状和相对位置。 前面学生学习的都是从不同方向观察一个物体,这里是进一步学习从不同方向观察两个物体的位置关系和形状。做一做:教科书呈现了从正面观察两个物体得到的一组图形,让学生判断可能是观察哪两个物体的组合得到的,进一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 “根据从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判断是哪两个物体”要比“给出两个物体,辨认从某一个方向看到的图形”所要求的空间想像力和思维能力更高。教学时,可以将练习八中第2题作为基础,引导学生先想一

3、想这两个立体图形可能是什么,并根据这两个平面图形的位置进行猜测,再验证。 学情分析: 五年级的学生性格开朗活泼,对新鲜事物特别敏感,且较易接受,因此,教学过程中创设的问题情境应较生动活泼、直观形象,且贴近学生的生活,从而引起学生的注意。由于学生已具备了一定的观察和概括能力,能知道生活中的一些常见的类似现象,能对生活中的常见现象进行正确的分析和判断,所以本节课中,应多为学生创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机会,让他们主动参与、勤于动手,从而乐于探究。 通过观察物体,体会到不同角度观察物体时,所看到的形状可能不同,还可在潜移默化中培养学生全面、辨证的看待问题、事物和人物的思维方式,促进学生健全人格的形成,避

4、免学生孤立、片面的看待问题,进而形成不健全的思维方式。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2通过观察实物,能正确辨认从正面、侧面、上面观察到的两个物体或一组立体图形的位置关系和形状。 3. 通过拼搭活动,培养学生的空间想像和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经历观察的过程,认识到从不同的位置观察物体,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 教学难点: 明白在任一位置都不能同时看到物体所有的面;使学生体会到观察事物要全面,不能片面孤立。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猜谜语:“左一片、右一片,摸得着,看不见,是什么呢?”(耳朵)为什么能看见别人的耳朵,却看不见自己

5、的耳朵呢?因为我们观察的角度不一样,那么今天我们就一起来进一步研究观察物体。 板书课题-观察物体 二、尝试与探究 (一)我会探究例1: 1.观察:仔细观察小药箱,说说在自己的角度观察的小药箱是什么样的?变换位置再次观察又是什么样的? 2.思考:你至少能看到几个面,一次最多能看到几个面? 3.判断:课件出示从不同位置观察到小药箱的样子,推理出是从哪个角度观察的? (二)小组交流 (三)展示汇报 (1)认识三个面的名称,上面、前面、侧面 选择一个能看到长方体三个面的位置,并用手摸一摸看到的三个面 给这三个面分别取个合适名字呢 (2)指导学生随意变换长方体的位置,说说看到它的三个面的样子。 (四)合

6、作探究:当我们看到两个或三个面的时候,这些面之间有什么联系呢? 总结提升:看到的两个或三个面一定是相邻的面,不可能是相对的面。 (二)我会探究例2 1.观察:仔细观察桌面上摆的圆柱和球,从不同的位置观察,按一定的顺序在小组里说说你看见了什么图形? 2猜一猜,是从哪个角度看到的?(给出图形,让同学们猜一猜) 三、发现与总结 我们发现:至少能看到长方体的一个面,也可能看到两个面,最多一次能看见三个不同的面,看到的面都是两个或三个相邻的面,不可能一次看到长方体相对的面,运用这个知识可以解答一些简单的数学推理问题。 四、应用与实践 1.出示一个正方形的面。 提问:这个物体可能是什么? 2.出示一个圆形

7、和一个正方形。 利用学具小组合作猜一猜,两个物体可能是什么?看哪一组的想法最多? 3.拓展思维: (1)将两个完全一样的正方体并排放,要求学生想象画出以不同角度看到的样子(强调左右面是重合,故只能看见一个正方形)。 (2)出示题西林壁 全班齐读“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这首古诗告诉了我们什么道理? 五、检测: (一)判断 1.从不同方向观察图形,看到的形状是相同的。 ( ) 2.观察正方体,从不同角度观察,最多只能看到4个面。( ) 3.从不同角度看一个球体,观察到的形状都是一样的。( ) (二)填空 从正面看是个长方形,从左面看是个正方形,从上面看是

8、个长方形,这是一个( )物体。 我想提醒大家观察物体时注意什么? 六、总结延伸: 今天这节课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你还有哪些困惑?反思:“从不同位置观察物体”是在直观认识了简单几何体和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行教学,它是“空间与图形”中新增加的一个内容。本节观察物体的课,内容接近于实际生活,在了解学生已掌握知识的基础上,可以让学生自己总结、交流观察物体的感受,并根据自己的想象利用丰富的图形构造生活实景。这样避免了教师一味地讲解,学生一味地记忆的教学方法。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在轻松的学习氛围中掌握了知识。 1、本节课主要采取小组合作的形式进行教学。通过学生合作探究、相互交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

9、用,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2、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几何知识的教学重要的是建立空间观念。由实物抽象出实物图形,是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的一种有效途径。教学时先出示实物,让学生亲自走到不同的位置看一看它的形状,感知到站在不同位置,所看到的形状是不同的,最多能看到物体的三个面,从面认识物体的上面、正面和侧面。在此基础上让学生进一步认识物体的正面、上面和侧面,并能从这三个面观察到物体的不同的形状,从而帮助学生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让学生观察、想象,发表自己的见解,并能说出从某个方位看到的物体的形状。认识物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是观察物体的前提。在这一节的教学中,我以“简单的活动,真实的感受,有效的学习”这一想法为指导,引导学生逐步认识正方体的正面、侧面和上面。由于学生坐在教室里的不同位置,不能同时看到正方体的左面和右面,因此利用这一资源,巧妙设问,让学生在观察中产生疑惑,在疑惑中形成感受。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不仅认识了抽奖箱的正面、侧面和上面,更身临其境地体会到观察的位置决定着观察的结果,为后面的学习创设了一个轻松愉悦的氛围。但是因为教具不足,不由得就浪费了时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