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

上传人:鲁** 文档编号:544776623 上传时间:2024-03-31 格式:DOC 页数:60 大小:39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0页
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0页
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0页
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0页
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行吊桥施工方案.doc(6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目 录1编制说明2编制依据2.1有关文件2.2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3工程概况3.1工程项目的主要情况3.2施工条件4工程项目划分4.1划分依据与原则4.2单位、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5施工总体部署5.1总体设想和原则5.2施工管理组织机构5.3施工阶段5.4施工顺序6施工准备工作计划6.1施工准备工作流程6.2技术准备6.3劳动组织准备6.4物资准备6.5施工现场准备6.6财务资金准备7施工方案7.1施工控制测量7.2下部结构施工方案7.3上部结构施工8施工进度计划8.1总体思路8.2施工进度计划的编制原则8.3施工进度计划横道图8.4工期关键工作计划9各项资源需要量9.1劳动力需要量及进场计

2、划9.2主要材料需要量及进场计划9.3主要施工机械设备需要量及进场计划10资金需求量计划10.1说明10.2资金需求量计划11季节性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11.1雨季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11.2冬夏季施工的技术组织保证措施12施工进度保证措施12.1技术、质量保证措施12.2资源配置保证措施12.3资金保证措施12.4组织保证措施12.5进度目标动态管理13工程成本降低措施13.1降低材料价格13.2优化各关键工程施工方案13.3提高工效、避免资源浪费14质量管理与质量控制的组织保证措施14.1质量目标14.2工程质量创优计划14.3质量管理体系的建立与运行14.4质量保证体系及措施14.5

3、质量控制的程序与具体措施15安全施工与职业健康组织保证措施15.1安全施工与职业健康管理的原则15.2安全施工与职业健康保证体系15.3安全施工与职业健康管理的具体措施16文明施工和环境保护措施16.1文明施工的措施16.2环境保护措施17 施工安全应急预案1 编制说明根据李家湾人行吊桥工程招标文件,李家湾人行吊桥位于成都安县境内,桥梁横跨张家沟,是县级交通规划桥梁项目,为一主跨100m的人行吊桥。李家湾人行桥设计起点桩号K0+000,终点桩号K0+102.0,桥型为单跨100m悬索桥,桥梁全长102m,索跨全长130m,桥梁净宽2.5m,桥梁全宽3.2m。2 编制依据2.1 有关文件(1)李

4、家湾人行吊桥工程招标文件。(2)李家湾人行吊桥施工图设计图纸。 (3)与该工程相关的技术资料等。2.2 技术标准、规范和规程(1)公路工程技术标准(JTG B012003)(2)公路桥涵设计通用规范(JTG D602004)(3)公路桥涵地基与基础设计规范(JTJ02485)(4)公路钢筋混凝土及预应力混凝土桥涵设计规范(JTJ02385、JTG D622004)(5)公路工程抗震设计规范(JTJ00489)(6)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JTJ0412000) (7)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 (8)工程建设标准强制性条文(公路工程部分)(9)、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

5、水泥(GB1334-1999)3 工程概况3.1 工程项目的主要情况3.1.1 工程性质与建设意义该桥位于成都安县境内。该桥的修建,对当地百姓的生产和生活都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3.1.2 工程位置桥梁横跨李家湾。3.1.3 桥跨布置及结构形式主跨主梁采用钢结构,由横梁和纵梁组成,全宽3.2m。横梁由两片通过缀板焊接在一起的16槽钢组成,横梁在纵桥向的间距为3.0m,与吊杆对应。纵梁采用10,横向设6根。纵梁与横梁间进行焊接。纵梁纵向在横梁上接头数量不多于3个。桥面板采用10 cm厚的C25混凝土预制块,纵梁上焊接限位角钢,用于对预制混凝土人行道板进行限位。人行道板在桥梁横向分成三块,在纵向按0

6、.6m长度进行分块,以方便施工。3.1.4 技术标准()工程安全等级:二级。()桥面宽度:净宽.m,全宽.m。()人群荷载:.KN/m2(4)桥梁预拱度:桥梁跨中设0.8m预拱度,桥面标高从跨中到索塔中心线按二次抛物线变化。(5)设计洪水位:173.777m(1/50)。(6)地震烈度:工程区地震动峰加速度为0.05g,按构造设防。(7)通航等级:不通航。3.1.5 总工期本工程的施工工期预计为180日历天。3.2 施工条件3.2.1 自然条件(1)地形地貌工程区山脊走向北东3040,山顶高程一般为250300m(黄海高程,下同)。地形较平顺,张家沟沟谷较为顺直,河谷为基本对称的“V”型谷,桥

7、轴线一带两岸均为自然斜坡,南东岸总体坡度为25,北西岸(左岸)高程约175m以上地形相对较缓,总体坡度为20,局部剥蚀形成宽缓地形,人工改造为梯田。桥轴线一带张家沟沟底高程149m左右。(2)水文地质桥位区地处扬子准地台四川台坳川东褶皱带内的凹褶束,该凹褶束由一系列梳状箱状褶皱组成。桥位区位于该凹褶束内的北斗山背斜和背斜间的安县向斜内。桥位区断裂不发育,对工程区域稳定性有较大影响的外围主要断裂是方斗山断裂带和吊钟坝断层。第四纪以来的新构造运动,桥位区仍以间歇性抬升为主,河流下切与侧向侵蚀堆积作用交替进行,断裂、断层活动性较弱。工程区地处亚热带湿润气候区,春旱夏热,秋冬多绵雨。多年平均气温18.

8、2,最高气温-4.1,降雨多集中在4月下旬至7月下旬、8月下旬至10月中旬。多年平均降雨量1172.1mm,最大年降雨量1614.9mm,最小降雨量886.6mm。李家湾为长塘河一级支流,长江二级支流,河床纵坡15,河床底最低高程约148m。4 工程项目划分4.1 划分的依据与原则工程项目主要依据公路桥梁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JTG F80/12004)的规定,以及建设任务和施工管理的实际需要进行划分。划分的原则是既方便管理、又能对工程实施进行有效的控制和质量的检验评定。4.2 单位、分部、分项工程项目划分本工程具有独立施工条件,因此为一个单位工程。分部工程是单位工程的组成部分,按基础及下部构

9、造、上部构造划分为两大部分。分项工程是分部工程的组成部分,均按检评标准结合本工程的实际情况划分。5 施工总体部署5.1 总体设想与原则先主体、后附属;保重点、促一般。充分考虑本工程的特点,采取均衡、有序的生产。5.2 施工管理组织机构为加强施工组织力量,保证工程能优质高效地完成,特成立施工领导小组和技术专家小组。施工领导小组的职责是:对施工中需要的人、财、物等资源进行综合协调;并对施工进行指导服务。技术专家小组的职责是:对工程的重大技术、质量问题进行决策,解决施工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技术难点问题。同时确定施工总方针为:科技领先,质量创优,管理科学,文明施工。5.3 施工阶段划分5.3.1 施工阶段

10、划分的原则根据本工程的具体情况,以作业组顺序层次清晰、时间区段分明,专业穿插和劳动力调节存在明显界面为标准进行划分。5.3.2 施工阶段划分1)挖孔灌注桩施工阶段;2)承台施工阶段;3)塔柱施工阶段;4)主桥梁钢结构制作安装阶段;5)桥面系及附属工程施工阶段。5.4 施工顺序按先下部、后上部的总体思路考虑施工顺序的安排,以主桥为重点,引桥辅之。在确保主桥进度的前提下,引桥及其它工程可穿插进行。施工顺序:挖孔灌注桩承台施工桥塔柱浇注钢结构制作安装桥面系及附属工程。6 施工准备工作计划6.1 施工准备工作流程本工程的总体施工准备工作按图6.1所列流程进行。接 到 中 标 通 知 书成立施工领导小组

11、、技术专家小组组 建 成 立 工 程 项 目 部劳动组织 准备施工现场准备财务资金准备技术准备物资准备图6.1 施工准备工作流程6.2 技术准备技术准备工作主要包括以下内容:6.2.1 组织全体技术人员学习合同条款和技术规范,了解其主要内容和要求。6.2.2 对设计图纸进行审阅、研究和核对,邀请设计单位进行设计技术交底,并参加现场交桩,了解领会设计意图和设计要求。6.2.3 根据本工程的技术特点和设计要求,收集并整理好项目所涉及到的各种标准、规范、规程、技术资料、标准图纸及工具书等。6.2.4 详细进行现场各项条件的调查,取得详细准确的气象、水文等资料,以及了解当地资源供应、水电供应、通讯、交

12、通运输等社会经济条件,为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提供依据。6.2.5 选择施工方案,确定施工方法,进行施工设计,编制实施性施工组织设计和施工标后预算,作为项目实施过程中的指导文件。6.2.6 制定技术岗位责任制和技术、质量、安全管理网络;拟定技术创新和技术研究开发课题,以便在工程实施过程中对重大技术难点问题进行攻关。6.2.7 根据施工项目现场实际特点,对技术人员和施工队伍进行技术培训及技术交底工作,以避免施工的盲目性。6.2.8 协调与业主和监理的关系,明确监理流程,以便顺利开展各项工作。6.3 劳动组织准备6.3.1 建立施工管理组织机构根据本工程对工期、质量、安全等方面的要求,按项目法的各

13、项要求,组建成立项目经理部(施工组织机构详见图5.2)。项目经理部领导班子设经理二人、书记一人、副经理二人(其中一人兼副总工)、总工程师一人、总经理一人、财务总监(公司委派)一人。6.3.2 合理设置施工作业队组根据本工程的施工特点,拟设置三个施工分部,各部分设置钻孔、钢筋、木工、混凝土、起重、机修、搅拌站、预制场等班组。分别负责本作业区段的施工。6.3.3 施工力量的集结进场和培训按照总体进度计划的要求,每一施工阶段开工之前,及时组织施工力量进场,人员进场后,要进行上岗前的培训,培训内容主要有:技术培训、质量教育、安全教育等。6.3.4 技术交底除工程开工前需对全体技术人员进行技术交底外,每

14、一分部分项开工前,都要进行技术交底。交底要层层进行,一直交至施工班组和操作工人,并应有书面的交底内容及交底记录。6.3.5 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对各个岗位、各工种要建立岗位责任制,现场要建立现场管理制度,各种规定和制度应明确、有针对性,并能切实得到执行。6.4 物资准备6.4.1 物资准备工作的主要内容为:1)工程材料:普通钢材、木材、水泥、砂石料等的准备;2)预制构件和制品的加工准备;3)施工机械设备的准备;4)各种工具和配件的准备。6.4.2 根据分部分项工程的施工方法和施工进度安排制定需要量计划。6.4.3 了解当地物资资源市场情况,进行施工材料的料源调查,确定施工用材,确认材料质量。联系当地生产商和运输商,了解物资供应渠道和方式,大宗材料通过招标方式确定供应商,并与之签订供货合同。6.4.4 拟定运输计划和运输方案。6.4.5 根据施工总平面图要求组织物资按计划时间进场,在指定地点按规定方式进行储存、堆放和保管,随时供给工程使用。6.4.6 了解当地或附近机械设备租赁市场行情,比较机械设备租赁价格与新购机械设备台班价格的高低差别,签订机械设备租赁合同,组织所租赁的机械设备进场。6.5 施工现场准备6.5.1 根据设计单位现场交桩的结果,做好测量控制网的复测工作。并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研究生/硕士 > 综合/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