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6 小石潭记34.doc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774048 上传时间:2022-12-3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6 小石潭记34.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6 小石潭记34.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6 小石潭记34.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6 小石潭记34.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6 小石潭记34.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6 小石潭记34.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6 小石潭记34.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小石潭记教学设计隆德二中 张云霞 教学目标:1 能正确朗读课文,疏通文意,积累常用文言实词和虚词,提高阅读文言文能力。2 学习对景物入微的观察,并抓住特点写景,形象生动写景的方法。3 学习文章由景入情,以情入境的写作方法。4 理解作者在贬居生活中孤独悲凉的心境。教学重点:1文言实词虚词的积累2 抓住特点写景以及情景交融的写法。教学难点:作者感情流露含蓄,理解文中的乐与忧是本文教学的难点。教学时间: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情境导入,营造氛围不知大家有没有这样的体会:有时我们读到一篇好的文章,会从心灵深处为之动容,脑海中常会闪现出相关的画面,或朦胧或清晰。现在请大家闭上眼睛听一篇文章的朗读,听完后告

2、诉大家你想到了什么?(听朗读,学生谈体会,明文章所写景物:水、石、竹、树、鱼、蔓)(多媒体显示课题)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到小石潭观光旅游吧。二、 走进小石潭(一) 自学展示-作者介绍学生课前收集整理相关资料,课上依据教师多媒体中的相关问题,脱稿展开交流。柳宗元 , 字 子厚 ,世称 柳河东 ,是 唐 代著名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代表作有被贬永州时写的 永州八记 等。小石潭记选自柳河东集 。(二) 自学展示-美读课文各组推荐一名学生每人一小节进行朗读比赛。(配高山流水古筝曲朗诵,要求:注意字音,断句,节奏,语气),就学生的朗读师生给予点评。(三)自学展示-疏通文意,落实字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3、1、每小组选一位同学疏通文意,每个小组翻译一个小节。在这期间,其他小组的同学可以纠错、补充、提问。教师适时给予补充强调。老师点拨强调常见文言现象 (1) 古今异义。 去: (古)离开 (今)前往,到某处 怡然:(古)静止不动的样子? (今)痴呆或深思的样子 小生:(古)年轻人 (今)戏曲艺术中的一种角色 (2) 一词多义 以:全石以为底(介词,用) 卷石底以出(承接,“而”不译) 以其境过清(介词,表原因) 为:全石以为底(动词,当“作为”讲) 为坻,为屿,为堪,为岩。(动词,“成为”) 清:下见小潭,水尤清冽(形容词,清澈) 以其境过清(形容词,冷清) 可:潭中鱼可百许头(副词,大约) 不可

4、知其源(助动词,能够) 差:参差披拂(形容词,长短不一) 其岸势犬牙差互(动词,交错) (3)词类活用: 从小丘西行百二十步(西:名词作状语,向西) 皆若空游无所依(空:名词作状语,在空中) 斗折蛇行(斗、蛇:名词作状语,像北斗星那样、像蛇那样) 其岸势犬牙差互(犬牙:名词作状语,像狗牙那样) 凄神寒骨(凄、寒:形容词的使动用法,使凄凉、使寒冷) 2、课堂检测,整体感知课文内容。(用原文抢答)(1) 作者发现小石潭的句子:(2)找出描写小石潭全貌的句子:(3)文中描写水的语句: (4) 写潭中游鱼的语句:(5)描写溪流的语句: (6)写小石潭上景物的句子:三、独学-再读课文理清思路课文是按照什

5、么顺序写的? 教师提示:要搞清写作顺序,就要先概括出每个小节所写的内容明确:课文是按游览的顺序来写,条理十分清楚:发现小潭潭中景物小潭源流潭中气氛四、 合作探究,精读课文(一)我来品一品柳宗元真不愧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如此奇丽的景致,我们怎能不为之心动,不为之倾倒呢?找出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地方进行品析。 小组合作学习,然后以下面的句式进行发言(学生可选择其中一个或多个句式发言):1、品词语找出精妙之词,以“我认为 词(字)用的好,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2、品句子找出精彩之句,以“我认为 句美

6、,写出了 ”为话题发言。3、品情感以“我从文中 处,领会出作者 的心情”为话题发言。4、 品写法从写景的角度、方法方面自由发挥。通过交流品析,教师要引导学生明晰(依据学生回答引导即可):文中突出地表现了“小石潭”石奇、水清、鱼活、溪流曲折、环境凄清的特点。 作者从游鱼、阳光、影子等角度来描写潭水的清澈。通过具体景物,用静止和活动的画面来写,不作一点抽象的说明,整段话没有一个字正面写到水,只是描绘出一幅画面,但又无处不在写水。你看鱼儿在水里游,就像在空中浮游没有凭依一样,这就写出了水的清,清到仿佛透明的程度;太阳光照下来,鱼儿的影子都落在潭底的石头上了,这就更显出了潭水的清澈。 抓住溪身的曲折、

7、蜿蜒,岸势的参差不齐来写的,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方法。就溪身而言,作者形容它像北斗七星那样曲折,这是静止的;就溪水来说,作者形容它像蛇行那样曲折,这是流动的。这里用了两个比喻,一静一动来描写小溪,准确地抓住了景物的特征。开头的心情是快乐的,这从作者“闻水声,如鸣佩环,心乐之”以及对游鱼的那种“似与游者相乐”的描写可知;最后的心情又是凄凉忧伤的,这从“寂寥无人,凄神寒骨”的描写可知。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二)深入研读(小组合作交流)文章前面写“心乐之”,后面又写“悄怆幽邃”,一乐一忧似难相容,该如何理解?(教师多媒体补充写作背景)明确:乐是忧的另一种表现形式。柳宗元参

8、与改革,失败被贬,心中愤懑难平,因而凄苦是他感情的主调,而寄情山水正是为了摆脱这种抑郁的心情;但这种欢乐毕竟是暂时的,一经凄清环境的触发,忧伤悲凉的心情又会流露出来。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孤凄悲凉心境的反映)(寓情于景)五,拓展延伸-我来写一写找出你心生向往的语句,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然后在组里选择一个说的最好的,一起润色,在全班展读。(小组交流后,叫2名同学展示)六、课堂小结这篇散文生动地描写出了小石潭环境景物的幽美和静穆,抒发了作者贬官失意后的孤凄之情。七、作业1、背诵课文2、完成本课课后研讨与练习。板书设计:抒发在寂寞处境中的悲凉凄苦的情感发现小谭:隔 闻 伐 取 见 移

9、步换景 (动词准确)潭水:清澈 侧面描写潭中景物特写镜头 游鱼: 灵动、有趣 动静结合溪身:曲折蜿蜒小潭源流: 形象比喻岸势:参差不齐 潭中气氛:幽深冷寂 寓情于景 记录同游者教学反思:文言文教学的重点在“语言”上,这在课堂教学和检测上表现得特别明显,但文言文教师难教,学生听的也很枯燥。学生是谈古色变,教学效果可想而知。第四单元首篇就是小石潭记这篇文言文,为了能够激发学生对文言文的学习兴趣,在教学此文时我尝试着运用了自学展示、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因此我设计了:情境导入,营造氛围-走进小石潭-再读课文,理清思路-合作探究,精读课文-拓展探究:我来写一写几个环节,让学生正真参与到学习中来,让他们成

10、为学习的主人。小石潭记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山水游记,作者描绘小石潭的石、水、游鱼、树木,着力渲染了凄寒幽邃的气氛,借景来抒发自己在贬居生活中悲凉凄苦的情感。我认为像这样语言优美,脍炙人口的名篇佳作,能够激起学生对古典文学的爱好,陶冶他们的审美情操。于是导入时,我创设情境,让学生听朗读,想想画面,力图给学生营造读出个人体验的环境,给学生自由展示的空间。初二的学生已经积累了一些文言知识,同时我所带班级学生学习水平较好,所以朗读课文、疏通文意、整体感知我都以自学展示的形式进行(当然这是建立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这样不但学生课堂的参与意识提高了,不再感到枯燥乏味,而且有利学生对自学知识的巩固和老师

11、对学生学情的把握,在课堂上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补充学生的遗漏。 柳宗元为“刻画山水的圣手,游记散文的宗师”,他妙笔生花,以高超的手法,为我们勾画出四幅风景奇特的画面,精细、准确而又生动,令人赞叹。于是我决定教学本文时重点体会文章的写景抒情的方法。可如果一字一句的去讲解,又难免落入俗套,学生兴趣不高。所以我设计了让学生走进课文品一品这一环节,并明确品析的方向,让学生先独立学习,再小组交流,然后班级展示。一下子提高了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对已学的知识能够加以运用,他们对文章的理解也超出了我的预料。在学生展示时我依据学生的分析再引导归纳。这样我认识到只要给学生时间,贴近学生思维引导,是能够达到较好的效

12、果的。在理解作者的“乐”与“忧”时让学生结合课文的写作背景及作者的身世去思考,同时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去思考,将课文与生活相结合,从而加深了学生的理解。我还精心设计了拓展延伸练习:找出你心生向往的语句,或最能触你展开想象的景物,加以描绘 ,以此来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总之这节课,我尽力让学生多想,多说,让他们成为学习的真正主人。 但是,我也认识到了在这节课中我对学生的朗诵有所忽视,没有照顾到大多数同学的朗读水平。明白了必须重视培养语感,增强学生对文言语言的感受能力。同时我深深地感受到自己语言的贫乏和苍白,教师的语言要生动有趣,富有感染力。有活力的课堂是我们都喜欢的,也是我们要努力追求的。而教师生动有趣和富有感染力的语言是造就活力课堂的关键。所以在以后的教学中我会继续努力,不断改进提高。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