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772501 上传时间:2023-09-23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考语文模拟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题(150分钟 150分)一、语言文字运用(12分,每小题3分)1下列词语中,字形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A羞赧(rn) 弄堂(lng)整敕(ch)喟叹(ku) 力能扛鼎(gng)B乘机(chng)脖颈(gng)逮捕(di)差劲(ch)流言飞语(fi)C掣肘(ch) 掂量(din)聒噪(gu)侪辈(chi)为虎作怅(chng)D皈依(gu) 埋怨(mn)废黜(ch)笃信(d)汗流浃背(ji)2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句是A但是长城和短歌行对于我们来说还是很亲切的,还可以使我们心领神会这些骸骨不存的精神气魄。B为迎接即将到来的灯会,夫子庙地区进行了改造,北口的一些商业楼被拆除,气

2、宇轩昂的状元楼前辟出了一片绿地。C父母的一言一行,潜移默化地影响着下一代,如果你对自己的父母有孝心,你的孩子将来也会对你有孝心,上行下效嘛。D人们诚惶诚恐地面对股市上的一片绿色,谁还会掏更多的钱购买绿色的环保产品?当你钱包瘪时,多花一倍的钱购买环保产品,那也算得上是一种奢侈吧!3. 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汪涵是近年来深受观众喜爱的电视主持人,常常妙语连珠,亲和力很强,拥有广泛的支持者,有很高的收视率。B去年4月以来,国务院出台了一系列楼市调控政策,一路高歌猛进的国内楼巿因此有了微妙的变化,人们对未来楼巿走向也有着更多的疑惑与期待。C若一个人对社会做出贡献,社会能够给其应有的回报,

3、他就会对社会产生责任感。近年来,中国政府将明确提出这一基本理念,并在政策制定、执行上有所体现。D在冬季,日照时间不但减少,而且人体骨骼密度最低,骨折患者尤其是老年骨折患者人数明显增多,医院多个科室不得不加床收治病人。4依次填入下列两句话中横线处的语句,与上下文语意连贯的一组是( )有时,外面下着雨心却晴着;又有时,外面晴着心却下着雨。世界上许多东西在对比中让你品味。我的眼前,是一片镶着露珠的绿茵茵的草滩,在这绿色和黄色的背后,又衔接着一派无边无际的蓝色湖水。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雨的时候,晴也是雨;心晴的时候,雨也是晴草滩上生长着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一垄垄黄灿灿的油菜花生

4、长在草滩上A. B. C. D.二、文言文阅读(22分。其中选择题12分,每小题3分;翻译题10分)贞观十年,魏征上疏曰:臣闻为国之基,必资于德礼,君之所保,惟在于诚信。夫君能尽礼,臣得竭忠,必在于内外无私,上下相信。上不信,则无以使下,下不信,则无以事上,信之为道大矣。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吾欲使酒腐于爵,肉腐于俎,得无害霸乎?”管仲曰:“此极非其善者,然亦无害于霸也。”桓公曰:“如何而害霸乎?”管仲曰:“不能知人,害霸也;知而不能任,害霸也;任而不能信,害霸也;既信而又使小人参之,害霸也。”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馈间伦曰:“鼓之啬夫,间伦知之。请无疲士大夫,而鼓可得。” 穆伯不应,

5、左右曰:“不折一戟,不伤一卒,而鼓可得,君奚为不取?”穆伯曰:“间伦之为人也,佞而不仁,若使间伦下之,吾可以不赏之乎?若赏之,是赏佞人也。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夫穆伯,列国之大夫,管仲,霸者之良佐,犹能慎于信任远避佞人也如此,况乎为四海之大君,应千龄之上圣,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将有所间乎?若欲令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必怀之以德,待之以信,厉之以义,节之以礼,然后善善而恶恶,审罚而明赏。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太宗览疏叹曰:“若不遇公,何由得闻此语!”(节选自

6、贞观政要诚信,有删节) 【注】鼓:城邑名。啬夫:秦汉时的乡官,这里指掌管鼓城的官员。永锡祚胤:锡,赐福;祚,读zu,赐福保佑;胤,读yn,子孙后代。祚胤:福运及于后代子孙。5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请无疲士大夫 疲:疲惫B此极非其善者 极:极端,过分C厉之以义 厉:通“励”,勉励D审罚而明赏 审:清楚地6下列各句中加点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昔齐桓公问于管仲曰 B而可使巍巍至德之盛 而君幸于赵王 蚓无爪牙之利,筋骨之强,C然后善善而恶恶 D必怀之以德 惜其用武而不终也 作师说以贻之7下列用“”给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A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

7、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B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C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D善善而不能进恶恶而不能去罚不及于有罪赏不加于有功则危亡之期或未可保永锡祚胤将何望哉!8下列对文章内容的叙述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本文是魏征给唐太宗的谏言,他认为君臣之间惟有诚信,才能君尽其礼,臣尽其忠。B小人有功也应赏,但赏小人则会助长奸佞之风,这是穆伯不采纳馈间伦的建议的原因。C管仲认为,知人善任用人不疑远避小人是称霸的前提,其中远避小人尤其重要。D穆

8、伯认为,一个大国之君对待臣下只有讲求德信义礼,才能让“君子小人是非不杂”,君子更能尽忠。9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晋中行穆伯攻鼓,经年而弗能下。(3分)译文: (2)佞人得志,是使晋国之士舍仁而为佞。虽得鼓,将何用之?(3分)译文: (3)则小人绝其私佞,君子自强不息,无为之治,何远之有?(4分)译文: 三、古代诗歌阅读和古诗文默写(13分)10阅读下面这首宋诗,然后回答问题。苏秀道中自七月二十五日夜大雨三日,秋苗以苏,喜而有作曾几一夕骄阳转作霖,梦回凉冷润衣襟。不愁屋漏床床湿,且喜溪流岸岸深。千里稻花应秀色,五更桐叶最佳音。无田似我犹欣舞,何况田间望岁心

9、。(1)古人写诗讲究一字传神,请简析“梦回凉冷润衣襟”中“润”字的妙用。(4分)(2)这首诗颈联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心情?是怎样表现的?(4分)11补写出下列名篇名句中的空缺部分。(5分)(1) ,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李商隐锦瑟)(2)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 。(李白蜀道难)(3)海客谈瀛洲,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四、现代文(论述类、实用类)阅读(10分。期中简答题4分,选择题6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214小题。鸿 雁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中,作为审美对象,具有丰富的美学意蕴。鸿雁是随阳之鸟,它虽然在季节和环境的渲染下带有“秋”的意象,但它与蟋蟀、

10、鸣蝉等秋虫之美仍有所不同。听秋虫之浅吟低唱,不免产生物华将尽的寂寥之感,看鸿雁之布阵南征,则令人心胸开阔,精神振奋。“秋色萧条,秋容有红蓼;秋风拂地,万籁也寥寥。惟见宾鸿,冲入在秋空里,任逍遥”,便是对鸿雁这一美学特征的生动把握。鸿雁是健飞之鸟,翅膀拍动时频率适中,沉雄有力,不似鹰鹞猛悍桀骜,也不似鹤鹭之轻灵飘忽,而是给人以坚忍强劲的审美感受。在风频雨骤的春日或霜寒月冷的秋夜,当鸿雁结阵 翱翔,引吭嘹唳、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人们的这种审美感受就更加明显、强烈。鸿雁迁徙时常汇集成数十只、上百只的大群,在天空中列队飞翔。“蜃楼百尺横沧海,雁字一行书绎霄”“白犬吠风惊雁起,犹能一一旋成行”,鸿雁这

11、种行序整齐的飞行特征,使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鸿雁健飞,且性情机警,南征北返时,中途很少停歇,人们能看到竦峙树端的鹰、栖息房梁的燕、兀立江滩的鹤鹭,却很难看到静态的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鸿雁大都以动态出现,鸿雁翔姿优美,亦刚亦柔,曹植的洛神赋中就有“翩若惊鸿,矫若游龙”之语。鸿雁南迁阵容非常壮观,在朔风凛冽、尘沙蔽日的秋冬之际,当一群群大雁雄姿勃勃地掠过长空时,亦能唤起古人雄浑悲壮的审美感受。这种感受对于边塞诗人来说,尤为强烈。“雁来惨淡沙场外,月出苍茫云海间”,借秋空雁阵渲染沙场征战的雄浑悲壮之貌。在中国古代诗词中,托物寓慨与借景抒情是一个 有机的统一体,两者不可截然分割,而对“雁”

12、意象群的发掘,即能较好的说明这一问题。在中国古代咏雁诗词中,既有侧重“言志”的诗词,也有侧重抒情的诗词,但数量最多的还是抒情与言志有机结合、互为渗透的诗词。中国美学中的“景中情”与“情中景”互相联系又各具特征。巧于诗者或“景中情”,或“情中景”;神于诗者则情不虚情,景非滞景,情景互生,妙合无垠。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1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A在古代文学作品中,秋虫的审美基调一般表现为凄清低婉,鸿雁的审美基调则主要表现为辽阔高远。B中国古代对联常以“飞鸿”对“奔马”“冥鸿”对“隐豹”“摩天鸿”对“闹海蛟”,可见,鸿雁主要给人“亦刚亦柔”“雄浑悲

13、壮”的审美感受。C鸿雁列队飞翔时,行序整齐,这让中国古代文人们赞叹不已。D鸿雁在中国古代诗词歌赋中大多以动态形象出现,极少见到静态的鸿雁。13.下列古代咏雁诗(词),“侧重言志”的是( )(3分)A残星数点雁横塞,长笛一声人倚楼。B鸿志不汝较,奋翼起高飞;但当养羽翮,鸿举必有期。C碧云天,黄叶地,北雁南飞,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D雁阵惊寒,声断衡阳之浦。14文章最后一段中提到“这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在中国古代咏雁诗中均能找到例证”,其中“三种审美移情层次”分别指的是什么?(4分)五、现代文(文学类)阅读(21分)阅读下面文章,完成15-18题。扁担颤悠悠 扁担,无论来自深山野林的杂木,还是取之峡谷溪涧的翠竹,就其外形特征来说,有一点是共同的,那就是简朴:直溜溜的一根,不枝不蔓,没有任何刻意的装扮与修饰,如同那个最简单的“一”字。 然而,一根优秀的扁担却得之不易。并不是世上所有的材料都可以制作成扁担的,坚韧、轻巧、弹力强,是它最基本的品质。扁担身上的每一条木纹,每一个劲节,不光要受冰雪磨砺风雨敲打,更离不开烈火的烘烤,热扑扑汗水的浇淬,方能屹立于天地之间,去承载千钧重压而不摧不折。也正因为如此,扁担才会成为我们这个崇尚简朴、勇于忍辱负重的民族的“国粹”,成为人生一座恒久的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