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769319 上传时间:2022-10-0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17.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捐书活动教学设计.docx(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一)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2、进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力量。 3、在情境中解决简洁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进展学生的估算力量。 2、让学生把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小黑板) 1、下面各数最接近几百或几十。 98504138396251 2、用竖式计算。 465+307=271+436= 241+27=49+17+32=

2、3、复习竖式计算的方法。 二、自主探究,发觉新知。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看、争论,启发学生依据图表中供应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状况的统计表。谁能告知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你们能提出什么问题呢? 三、建立小学的捐书状况: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2、想一想,估一估。 解决问题:“建立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出示问题)、口头说出算式。列式:118+104+95=、你估量得数是多少?你是怎样估量的呢?

3、、计算。一生到黑板上写,其他学生在本子上用自己的方法计算。、反应。 算法展现。当你在计算连加法时,需要留意些什么呢?试一试:民族小学一共捐书多少本?1、先自己列式,估量得数是多少,再说说你是怎样估量的?2、选一种你认为比拟好的方法做。3、汇报答案。小结:用竖式计算应当留意什么?一样数位对齐;哪一位上满十就向前一位进1。留意算法的简化,可以采纳简算的方式。三、练习稳固。书本练一练1。用竖式计算。生独立计算,汇报答案。 四、总结。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二) 【教材分析】学生已经在一年级学习了百以内的连加、连减、加减混合运算,在本册六单元又学习了万以内(三位数)的加减法。本节课内容是在此根底上学习万以

4、内数的连加计算。教材留意结合实际状况,使学生体会数学在实际生活中的作用,并能解决日常生活中一些用连加计算的实际问题。 【学情分析】本册六单元学习了三位数的加减法,学生能够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估算,并能正确计算。在学习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时,学生能够依据前面学习三位数加减法时的学问阅历和百以内数的连加的计算方法的阅历进展估算和计算。 【讨论主题】进展估算力量,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 【教学内容】北师大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第7677页的有关内容。 【教学目标】 1、结合“捐书活动”这一活动,探究(三位数)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进展计算。 2、进展从表格中获得信息,提出问题及估算的力量。 3、在情境中解决简

5、洁的实际问题,体会连加计算与生活的亲密联系,感受数学在生活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 1、进展学生的估算力量。 2、在沟通连加算式的计算方法过程中,提倡算法多样化。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 同学们,在我们国家里还有很多和你们一样大的小朋友,由于买不起书,交不起学费而失学。建立小学和民族小学的同学们特别有爱心,他们给盼望小学的孩子捐了许多书,我们一起去看看吧?(出示课件)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二)联系生活 1、看一看,说一说。 出示统计表。学生自主观看、争论,启发学生依据图表中供应的信息提出问题。 师:这里就是学校捐书状况的统计表。谁能告知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6、?你们能提出和加法有关的数学问题吗? 建立小学的捐书状况:一年级捐了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纪捐了95本书。 (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设计意图:结合情境,进展学生从表格中猎取信息、提出问题的力量。】 2、想一想,估一估。 (1)建立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 列式:118+104+95= (2)估算。教师请大家先来估量估量,大约会有多少本?说说你是怎样估量的。生可能的估算结果:300320 【设计意图:结合详细情境,进展

7、学生估算力量。】 3.算一算,议一议。 你们认为自己估量的准不准呢?好,请你拿出练习本,动手算一算。 把你的计算方法在四人小组内沟通。 【设计意图:学生独立计算,再在小组内沟通,让学生经受与他人沟通各自算法的过程,能敏捷运用不同的方法解决生活中的简洁问题。】 4.汇报 展现学生的不同算法,以四人小组为单位,每组选择一种算法展现,一人汇报,一人板书,其余两人补充。竖式是强调格式及需要留意的地方。 学生可能消失的算法: 法1:100+100+100=300法2:120+100+100=320 18+4-5=17 320-2+4-5=117 300+17=317 法3: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培育学生

8、小组合作意识,加深学生对不同算法的理解。】 5.(课件)用计数器演示计算过程,并列出竖式。 【设计意图:运用计算器演示计算过程,生动形象的展现计算过程,加深学生对算理的理解。】 6.做一做、比一比 (1)后来,民族小学也发起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状况,估量一下,他们捐了多少本? (2)汇报算式,学生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计算,再全班沟通。 (3)练一练1.竖式计算 【设计意图:运用刚刚解决问题的阅历和连加的有关学问解决一些简洁实际的问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捐书活动教学设计(三) 教学目标: 1.情感目标:运用连加等有关学问,解决一些简洁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生活的亲密联系

9、,培育学生参加数学活动的积极性和认真仔细的良好学习习惯。 2.力量目标:进展从表格中猎取信息,提出问题的力量。 3.学问目标:结合详细情境,进展估算力量,探究连加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甚至奇妙地进展计算。 养成教育训练点: 培育孩子与他人合作,留意倾听的习惯。 教学重难点: 让学生把握万以内数的连加的竖式计算方法。 教学过程: 一、提出问题 师:小朋友们,你们喜爱看书吗?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可是有一些穷乡村里的小朋友却买不起书。建立小学进行了“捐书活动”,打算捐一些书给他们。我把他们学校的捐书状况做了个统计。认真看一看,能看懂吗? 师:谁能告知大家通过这张表你知道了什么? 生:建立小学一年级捐了

10、118本书,二年级捐了104本书,三年级捐了95本书。 师:你能依据这些信息提出有关加法的问题吗? 生1:一、二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104=222(本) 生2:二、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04+95=199(本) 生3:一、三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118+95=223(本) 生4:建立小学三个年级一共捐书多少本?(板书) 二、解决问题 师:这个问题你会解决吗?怎么列算式? 生:118+104+95= 师:认真观看这个算式,它和以前学的一样吗?不一样在哪? 师:是三位数的连加,(板书:三位数连加),请大家先估量一下,大约有多少本呢? 生估。 师:说说你是怎样估量的。 师:你们认为自己估量的

11、准不准呢?可以怎么来验证呢?好,请在草稿本上动手算一算。 师巡察,把不同方法的板书到黑板上。 师:我把几位小朋友的方法写到了黑板上,认真看一看,你能把这些方法分一分类吗? (口算方法,三种竖式) 师:这种口算方法能看懂吗?你觉得口算的正确率高还是竖式的正确率高? 师:这三种竖式你又觉得哪种不会出错呢? 师:应用题还要写上单位和答。 师:假如再来一道连加的题目,你准备选哪种方法做?民族小学也进展了捐书活动,这是他们的捐书状况。 出示:民族小学的表格。 三、稳固提高 做对的举手!看来真的没问题了,我想给你们一个给自己小组里加星的时机,想加吗?请看这四道题,在你的草稿本上做一做。 1.竖式计算 48

12、9+365+106 475+263+149 146+198+356 727+114+86 学到了新学问,你能把它用到生活中去吗?我这儿就有一道生活中的题目,一起看一看: 2.满1000元送大礼包 手表138元 电饭煲295元 自行车368元 录音机337元 台灯67元 (1)妈妈想买一个电饭锅,一辆自行车和一块手表,你估量一下也许需要多少钱? (2)假如妈妈带500元,她能买回哪三种商品? (3)妈妈至少买哪几种商品才能获得大礼包? 150块 100块 3.昨天逛超市我路过糖果专柜,看到有这几种袋装的糖果: 50块 (1)要买200块糖,可以怎么买?(想出两中买法) (2)假如每种糖各买2袋,够500块吗? 四、小结反思 这节课,你学了什么呢? 五、课作练习 345+263+194 89+257+527 329+151+179 374+231+60 185+220+384 156+234+65 教学反思: 本节课有以下几个特点: 1.教师让学生自己探究“三个数相加”的算法,学生思维活泼,然后在小组内汇报,我没有引导学生谁的算法好,而是充分确定他们的探究成果,敬重他们的理解。 2.师生之间完全打破了传统教学课堂中的只听教师满堂讲或满堂问,回答下列问题是“打乒乓球”式的教学风格,课堂上学生间你问我答,相互沟通,相互学习,充分展现了课改为小学数学带来的可喜变化。 本节课比拟胜利。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