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发声机理.doc

上传人:M****1 文档编号:544768492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的发声机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人的发声机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人的发声机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人的发声机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的发声机理.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的发声机理 -谈两种发声的特点 主讲人:野狼朗诵是语言的艺术,所以朗诵与人的说话的声音关系非常的密切,这里我们着重的探讨它们之间的关系,这只是个人的见解,仅供参考。1.声音的形成物体在震动的时候产生声波,每秒震动的次数叫波的频率(单位是赫兹),震动的强弱叫振幅。一般人可以听到的频率是从大约40-20k(k代表1000)。这就是我们听到的声音。(超过这个频率的为超声波,我们听不到的)声音的频率越高我们感觉的音调越高,振幅越大我们感觉的声音越大。人们对同等振幅的不同频率的声音的音量感受程度是不一样的,在极高与极低的频率上我们听感的音量在减弱。在很高的频率我们的感觉是声音的透明度在增强,在很低的频

2、率上,我们的感觉是胸部的压迫感在增强。高频率的声音也就是高音听感的方向性较强,而较低的声音方向感明显减弱。这是人耳的听觉与声音的关系。物体震动发出的声音的频率不是单一的,是许多频率的组合。在听感上我们感觉决定声音的音调高低的频率的声波,为基波也叫基音,决定了人听感声音的音调高低。而其他频率的声波我们称为谐波,也叫泛音,比基波高的谐波我们称之为高次谐波(高次泛音),同理比基波低的我们称之为低次谐波(低次泛音)。谐波是基波偶次倍的为偶次谐波,其余的为奇次谐波。声音中的基音决定声音的音调,而声音中含泛音的多少与成分决定声音的音色。高次泛音多的听起来显得明亮,华丽,透明度提高,低次泛音多的听起来显得浑

3、厚,粗重。而偶次谐波多的听感上增加美感,奇次谐波使人听感上刺耳。(顺便说及的在网上有些人不会调节音量,往往将音量调的很大,由于超过了放大器的动态范围而产生消波失真,这时会产生大量的奇次谐波,使人听起来很刺耳。)这也就说明了,不同的人在说话唱歌的时候如果是一样的基波也就是一样的音高,但听起来音色不一样,有的明亮华丽,有的浑厚的原因。为了说明人的发音,我们先来谈下面一些问题,那就是,我们知道,绷紧一条弦叫它震动可以发音,如提琴,弦越紧声音越高,弦越短,声音越高,但它自身发出的声音的音量是很小的,但在声音传输的过程中可以产生共振,使声音大大的加强,提琴的箱体就是共振用的,小号与唢呐的喇叭管也是起这个

4、作用的。这共振也叫共鸣。大的腔体本身的谐振频率低,对低音有很好的共鸣作用,反之小的腔体对高音的共鸣作用大。腔体的材料对音色也起来极大的作用,坚硬的材料产生的声音明亮,柔软的产生的比较柔和.2人的发声机理a、呼吸器官:(发声的动力器官):包括肺、胸廓和横膈膜、呼吸肌肉、支气管和气管组成。图1、肺;图2、胸。 b、振动器官:(声源器官)由喉咙及其肌肉、软骨和声带组成。图3、喉;图4、声带;图5、会厌c、共鸣器官:(声腔器官)包括喉腔、咽腔、鼻腔、口腔和共鸣室。图6、咽。d、咬字器官:(语言器官)包括:唇、齿、舌和腭等。图7 呼吸器官(推动功能)作用:呼吸器官主要是肺。 振动器官(发声功能)作用:它

5、是发声系统的重要器官。 共鸣器官(共鸣功能)作用:它是嗓音共鸣的一个重要因素。 咬子器官:起着咬字,吐字的作用。图8 人的声音是由声带的张紧在气息的冲撞下震动,再经过喉,咽,口,鼻腔的共鸣发出的。有的人提出了胸腔与头腔的共鸣问题,这是有争议的,在发高音的时候声音有冲向头部的感觉,而发低沉的声音时候,有声音压向胸部的感觉,我觉得这与气功的气一样,是一种意念,其实气运到了手上但手上是绝不会有气在的。人在发音的时候,从方法上讲,大体有两种,自然发音发音,与经过训练的含咽音成分的发音。当然也有的两者居中。a.自然发音这就是大多数人的说话用的方法,其特点是先拉紧声带,然后用气来冲击,为了扩大音量在发音的

6、时候舌骨与喉器压紧来调节喉腔共鸣,这种发音法声带是主动的,比较累,声音不容易大,易于疲劳。用气量大。用这样方式发音的,在发音时下巴是紧张的,下巴紧张必然导致舌骨的前移将咽腔扩大无法与后咽壁收缩调节成咽部的发音管。很难得到咽腔的共鸣,因此缺少金属的音色。这种发音法,声音比较松软,但由于平常的人讲话都是用这种方法,人们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声音,故亲和力比较强。这样发音的人的下巴在说话时,用手去摸是硬的,而且说话时舌骨与喉器的距离变近挤压候器。这样的发音方法出气量较大,容易喷麦,声音自我感觉是送向嘴前的。b.科学的发音学过物理的人一般都知道,流体在高速流动的时候产生负压,周边的物体可以被吸向高速流体。喷

7、雾器就是这个原理。国外有人做了这样一个试验,将一个死人的喉腔接到一根管子上,用高速气流去冲击,结果声带被吸合发出了声音,这个发现被称为贝诺利氏作用这种发音方法也就是人们长说的声音浮在气上,他的声带吸合是被动的,不易疲劳,出生婴儿的啼哭,与我们不自觉的大笑就是这样的发音方法。经过声音训练的人都清楚,发音的时候下巴不许紧张,上嘴唇微微上翘成微笑状,人体的前面是放松的,而说话的时候的用力点是在颈后部,这些都有利于舌骨的后退便于与后咽部调节形成发音管与喉腔连通,从喉部到口腔成喇叭状,这样发出的声音结实有金属音色,训练有素的人的咽部调节能力是很强的,在发非常高的时候不是用张紧声带的方法,(拉紧声带声音可以变高,但拉紧声带声带变长有会使声音变低,故一般人用拉紧声带的方法唱到一定高度就上不去了。)而是将声带变短声带边缘变薄,来发音,可以发很高的声音,而且具有极强的金属音色。(这就是带有咽音成分的声音)而且这样的人在发音时调节母音不完全靠口型,他的咽部有调节各种形状来发各种母音的能力,这样的人可以闭着嘴说话。(人说的腹语)这样发音的人的感觉声音是向上向后冲而不是向前,这样的声音华丽,明亮,有金属芯,但柔软度较自然音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