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762765 上传时间:2023-11-20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个案分析:中职学生转化案例.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个案分析三(一)基本情况描述:14级3班XXX,男,是14级春季分流生中的一名,外表高高瘦瘦,平时穿着时尚,特别是“贝克汉姆”式的发型格外显眼。XXX在原初中学校读书时文化课成绩不好,刚刚到职业中专就读的第一天,其母亲就拉着班主任老师到一边,千叮咛万嘱咐该生脾气不好,对于发型和着装特别有自己的想法,虽然过于另类,但请老师多多包容,生怕孩子又像以前一样听不进老师的话、甚至与老师起冲突。经了解才知道,该生早在初中学习阶段,因为缺乏父母监管,和社会不良青年关系密切,打架斗殴样样不少都经历过,甚至还因此被抓进过警察局,曾经被别的学校开除过。他来报名时在教室门口不安地踱着步子走来走去,仔细看脖子上还有一

2、道一寸多长的伤疤,看人的眼神也躲躲闪闪,一副很抵触的样子,第一印象就是一个有不良品行的失足少年。在刚开学的几周他“名副其实”地成了问题最多的学生,经常和周围学生和任课老师发生冲突,甚至到解决问题时他的情绪还是很激动,说的话没有逻辑,重复说着“不要跟我对着干,没有什么好下场,别跟我过不去”之类的。又一次,等他情绪平复了下来,才眼眶红红的澄清说老师确实是误会他了,本来是好意让旁边男同学不要上课偷偷在抽屉里拿烟出来,却被老师同学误以为他故意影响上课纪律,他当时情绪很气愤,就和老师吵了起来。他在一次谈话时还说“我以前不懂,他们(社会青年)总是干什么都叫上我,可能是因为我可以帮他们打架,一起出去玩愿意付

3、钱。当时觉得自己这样还很厉害,有事朋友们都会帮忙都很讲义气。直到那次,打完架他们都跑了,只有我被抓进了警察局,我害怕极了,其实是他们叫的我,我当时都不知道为什么就打起来了,我就帮他们,结果”。每次他在学校出“状况”,联系到其母亲,她都会第一次时间做出反应,与学校很配合地一起进行教育。其母亲说前几年家里情况不好,父母都忙于打工挣钱养家没时间管他,家里的奶奶又很惯着他任由他想干什么干什么,他的成绩一落千丈,逃学旷课整天和社会青年混在一起。等到他们意识到孩子问题很严重了,已经初中快毕业了,不愿听父母的话很叛逆很难管。在后来的谈话和教育过程中发现,该生很健谈,思想较同龄学生成熟些,性格也有很阳光的一面

4、。给他讲珍惜校园生活,怎样做一个好学生时,他听得格外认真,最后还表示很认同。在他格外叛逆的外表和有些过于冲动的情绪背后,是一个自尊心极强,在学习方面很自卑,却还很有上进心的学生。特别是他在绘画造型上也展现出了专业特长。(二)产生问题的原因分析:由于从小缺少父母管教,家长的放养,导致该生非常欠缺常规的思想、道德、品行教育,缺乏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的引导,受到社会不良青年的影响和教唆。处在在十五、六岁的年龄段,学生渴望独立,但思想并未成熟,也不具备独立生活的能力。在学习上自卑,自尊心很强,认为自己就算努力学习了也学不好,更得不到老师同学的认可。长期的散漫生活和受到不良行为影响,导致纪律观念差,自我

5、约束能力弱,管不住自己。家长特别是父亲的棍棒教育,更增长了叛逆情绪和用暴力解决问题的想法,家人的溺爱和维护过多,使得学生无法正视自己的缺点和毛病,反而在老师指出错误后一时无法接受,产生抵触情绪。长此以往,恶性循环,越来越无法融入正常的校园生活和规律的学习生活,对老师和家长的教育听不进去,大把的时间和旺盛的精力浪费了在打架斗殴、沉迷游戏和到处玩等事情上,找不到生活目标,没有学习动力。(三)采取的对策:1、老师多找该生谈话,了解学生的真实想法,找到问题的症结所在,才能对症下药。在多次气愤融洽的交谈过后,使学生放弃戒备心,找回被尊重的良好感受,并在交谈中给予足够的耐心和关心去倾听学生的想法,在生活上

6、和学习上无微不至地关爱,鼓励学生正面和积极的想法,帮助学生分析受挫折的原因,找寻方法调节不良情绪,引导学生走出过去的阴影。在和老师、同学的相处过程中拉近距离,建立师生情、同学情。2、老师在了解到该生过去的学习和生活经历之后,挖掘出学生身上的兴趣点和闪光点,多多栽培和创造机会锻炼,引导学生重拾自信心。只有有了自信,才会产生继续学习的兴趣和动力,这样逐渐产生良性循环,建立起生活和学习的规律作息,3、与家长沟通,家长要转变教育理念。改变“棍棒教育”和过分溺爱维护的教育模式,灌输正确的价值观给子女,生活上严格要求自己,做好子女的榜样。在生活和学习上增加对子女的关注度,积极地鼓励和耐心的引导,耐心地教育

7、,晓之以理动之以情,感染感化,拉近与子女的距离,只有这样教育才能发挥最大作用。4、不用有色眼镜看待学生。老师的看法往往会影响其他学生的想法,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不因为外表和过去发生的事情给学生不好的定位,这样只会进一步挫败学生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无形中使得其他学生也产生相同的歧视想法,给学生扣上一个不折不扣的“双差生”帽子,最后恐怕连他自己都摘不掉了。5、争取更多地发起和参与学校的活动,在活动中给学生创造机会展示自己的才华。在活动中争取更好的名次,取得更大的进步,往往就是最好的学习动力和最初的学习目标。有了特长和才艺,有助于学生规划充实的学习生活,找回自信,树立远大的目标。6、始终在学习、生

8、活、纪律、卫生等各方面都严格要求学生。关心热爱学生,并不等于迁就袒护学生的缺点和错误、放松对学生的要求,相反必须对学生严格要求。严格要求不是“严厉”,不能以老师的权威压制和强迫学生,而是以平等关系,以热情关心,耐心帮助。在引导教育的基础上使学生理解要求和管理的善意,如果她理解你是为她好,自然也会按照要求去做。 一学期下来,经过以上的努力,XXX在各方面表现有了突飞猛进的变化。他在一次学雷锋活动周里,黑板报上创作的雷锋形象受到学生的热烈追捧,大家都认为他在绘画形象创作上“很有才”,这极大地增强了他的学习兴趣,之后在多次手抄报,素描作品展览中展出作品,几乎成为班级中展出作品最多的学生,而且一有时间就拿着自己的作品请问老师自己画得好不好,有没有什么不足之处。纪律方面再也没有无故旷课和故意迟到早退的现象发生,和班里其他同学相处融洽,课间经常传出欢声笑语。还有一次,班里另一名男生因为上课听歌被教育和任课老师争执,XXX还上前制止,并主动提请老师自己去跟这名男生私下里谈谈,跟他聊一聊,他是“过来人”,他知道如何劝说这名男生,说他还不懂事。听到这里,真的是让老师打心眼里会心一笑,所谓浪子回头金不换,这样的进步就是教育的付出最好的回报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