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

上传人:大米 文档编号:544758265 上传时间:2023-08-28 格式:DOCX 页数:4 大小:1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docx(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空间形象的造型表现一、屏幕空间的优势:经过造型处理的展示在屏幕上的空间形象,同现实空间非常相近,是立体的,有深度感的。但屏幕上的空间只是一种空间幻觉而已。不仅如此,电视还可以空间进入,把观众带入现场,造成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和电影一样,还能具体地表现心理空间。电视屏幕是平面的,但展示的空间却是全方位的、立体的。它能如实地表现现实中的空间方位和空间深度,这和运动摄影有关。在绘画中,只能以画面选定的视点展示画幅内有限的空间。这个空间一经确定就不能做任何改变。在影视摄影中,对象的运动和摄像机的运动,使电视有可能立体的全方位的表现空间,再现人们具体的空间感受。被摄对象能以正面、侧面、背面等不同的朝向出

2、现在电视屏幕上。电视摄像能将观众带入现场,比如运动拍摄(推、跟、摇)摄像机能进入对象所处的活动空间,亲自目睹事件进展及详观细节的变化,不由得会发生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电视记录片望长城的运动摄像(背跟),好似把观众带到了采访现场,观众似乎也身临其境的参与了记者的采访活动。对心理空间的表现是影视独有的。所谓心理空间是现实中不存在的空间。摄像可以把梦境、幻想、想象等通过可视的影像表现出来。以上这些都是屏幕空间的优势,是其它造型艺术所不及的。当然,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电视空间自然也有它的局限性。二、屏幕空间的局限性:电视是平面艺术,屏幕是二维平面的,只有宽和高,没有深度。电视要表现的现实空间都是三维的

3、,用二维的屏幕表现三维的现实空间是矛盾的。要克服这一矛盾,需要掌握一定的造型技巧,才能完成空间深度的表现。三、表现画面空间深度的方法:各种平面造型艺术都力图克服用二维表现三维的这一矛盾,寻求各种造型方法表现画面的空间幻觉。 “绘画艺术首要第一志愿,就是在画平面上,把物体表现成起伏的甚至和平面分离开来。”(伦布朗语)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感是摄像造型的一项基本任务之一,也是摄像应掌握的一项带有规律性的基本技巧。那么如何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呢?在摄像象造型中,表现空间深度(空间距)感的方法很多,下面重点介绍如下几种:1.透视透视是克服屏幕二维性表现画面空间深度的重要方法和手段。透视分为几何透视、线条透视

4、和空气透视几种。(1)几何透视几何透视也叫形体透视。在现实生活中,我们都有这样的经验:同样大小的物体,随着观看距离的不同会感到近大远小。这就是几何透视。同样,光学镜头成像也是按几何透视规律设计的。即近处景物的影像大,远处景物的影像小,这就是影象透视比。屏幕中的景物影像(图像)近大远小的比例越大,空间深度感就愈强,反之空间深度就弱。这里着重指出,几何透视效果的产生,必须镜头焦距和物距结合起来才能显示出来。为了形象地说明这一问题,我们做如下演示:镜头画面一,用长焦距镜头摄不同物距的两个人,由于物距较远摄像透视比小,空间深度不强;镜头画面二,用短焦距镜头近摄不同物距的两个人物,由于物距较近,影像透视

5、比大,空间深度感强。结论:要表现画面深度感景物之间必须有物距差,从而形成较大的影像透视比,形成近大远小透视效果的关键因素是物距。用短焦距镜头拍摄,必须和物距相结合才能表现出较强的透视效果。(2)线条透视当我们观察被摄对象时,对象的轮廓线条或许多物体纵向排列形成的线条,越远越集中,最后消失在地平线上,这种现象叫做线条透视。在画面里,线条透视表现得越明显空间深度感越强,做为摄像人员,应当懂得如何在画面中得到较强或较弱的线条透视方法。以便根据内容和造型意图进行选择和利用。图8-7 响形体透视和线条透视的因素有:A、物距(即景物到拍摄位置之间的距离)物距是影响画面透视关系的主要因素,当景物中的对象具有

6、物距差别并且尽量接近被摄对象进行拍摄,便可得到较大的透视效果。B、镜头的焦距镜头的焦距不同,视角大小不同,包容的画面范围也不同,如短焦镜头,视角广包容的景物范围大。可容纳前景形成强烈的透视关系,表现出很强的空间深度。实际上仍是物距在起作用。这里应强调指出,不能笼统的讲,镜头焦距越短透视比越大,因为用不同焦距的镜头,在物距不变的情况下,拍摄的画面,其画幅范围是不同的,当取同样画幅范围的画面进行比较时,其透视关系是不变的,用长焦拍摄的画面,只是用广角拍摄的画面的局部放大。比如用变焦距镜头,机位不动,拍摄推拉镜头,虽然有景物范围的变化,但变焦过程中画面的透视关系是不变的。电视连续剧大法官开场,周士杰

7、在宣判大会上,用广角镜头正面拍摄,造成极强的空间深度感,这里的透视不仅是造型的需要,而且有深刻的剧作意义:周士杰远离了人民才走向了犯罪的道路。如果用不同焦距镜头,在不同距离上拍摄同一范围的景物,两者相比我们可看出广角镜头(短焦)拍摄的画面有较强的透视效果。由此可见,不同焦距镜头,它们所以能得到不同透视关系的画面,是由于拍摄距离(物距)改变了的结果。景物在画面里所呈现的透视收缩现象,完全取决于物距的改变。短焦镜头(广角头)所以能表现出更强烈的透视效果,就在于它的视角大,能够更靠近对象进行拍摄,而使不同距离上的景物有了显著的透视变化。C、拍摄方向 从正面角度拍摄物体,往往没有透视效果,表现不出画面

8、的空间深度。比如拍街道建筑,用垂直于马路的角度,正面拍建筑群就很难表现其深度。用与马路同向的角度,则容易表现其深度。拍摄方向可使对象的纵向线条,表现出很强的线条透视关系。当线条透视的消失点在画面里出现时,它有助于画面空间深度的表现。实际上也是由于物距的作用。D、拍摄高度俯角拍摄,可以露出被前景所遮掩的后景景物,容易造成透视效果,从而显示其空间深度。“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就是这个道理。平拍角度,。如果后景的景物可以从前景的两侧得到表现,也可表现出画面的深度感。综上所述,无论是用不同焦距的镜头,不同拍摄方向和拍摄高度得到不同的空间深度的画面,均是由于物距在起作用。(3)空气透视空气透视亦称大气

9、透视。表现在画面上形成明暗不同的阶调透视、鲜淡不同的色颜透视。因此空气透视也常被称为阶调透视。阶调透视和线条透视一样,也存在着一定的规律性。在生活中视觉经验告诉我们:当我们观察室外景物时,有如下几种现象:1、景物和视点之间的距离不同,给我们的明暗感觉不同,即近处的景物较暗,远处的景物亮,最远处的景物往往和天空浑为一体,甚至消失;2、景物和视点之间的距离不同,明暗反差不同,即距离近的景物反差较大,距离远的景物反差较小;。3、近处的景物轮廓比较清晰,远处的景物轮廓较模糊;4、彩色物体(景物),随着距离的变化,除有明暗之别之外,饱和度发生变化。近处彩色景物色彩饱和(鲜艳),远处的彩色景物则清淡,不饱

10、和;以上这些现象称做空气透视或阶调透视。 空气透视,是表现画面空间深度感的重要手段。产生空气透视的原因主要是由于空气中存在着烟雾、尘埃、水气等介质,这些介质对光线有扩散作用,其中蓝色光(其短波光线)更容易被扩散,因此,本来无色透明的大气就被染成淡蓝色,这就是产生大气透视现象的原因。距离越远,介质越厚扩散光线作用越显著,空气透视现象越显著。影响空气透视的因素有:光线照明条件:逆光、侧逆光最为显著、顺光较弱。晴天显著阴天弱;时间、气候和季节的影响:早晚空气透视现象显著,中午较弱。“雨过天睛”空气十分清洁,远处的景物清晰可见、空气透视现象最弱。2、利用运动对象的纵深调度表现空间深度前面我们讲了利用各

11、种透视效果表现空间深度的方法,这些方法对于照片、绘画等平面艺术都是适用的。用画面中运动对象的纵深调度表现空间,是影视造型所独有的。能表现对象的运动过程是影视画面的特点。也是和其它造型艺术相互区分的标志之一。当对象(景物、人物)向画面纵深方向运动时(向前或向后运动)它的运动方向就明显地显示出画面的纵深空间。例如一辆汽车从远处沿摄像机光轴方向向前驶来,或驶向远方,都会使观众感到纵深空间的存在。这是因为这种纵深运动造成了汽车本身由大变小,或由小变大的透视变化,而且这种变化是连续的。利用运动物体的纵深调度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是电视画面表现空间的一大优势。应当根据内容的要求,善于利用纵深调度(图8-11。

12、3、利用运动摄影(像)表现画面的空间深度 运动摄影是影视造型又一重要特点。当摄像机向景物纵深方向移动时(推、拉、移、航摄)画面近处景物则不断从画框四周划出,使观众的视点随摄像机的运动不断向画面深处移动,画面的空间深度便可以被展示出来。4尽可能利用多层景物,只有一层景物,又没有线条透视利用、就无法表现其空间深度(8-9); 5利用较暗的前景。前景占据画面大部分,可以遮住远处的对象,前景有近在眼前的效果,没有被前景挡住的后景就显得远些。影视画面经常用活动的前景,表现画面纵深感。时而被前景遮挡的后景会造成远在后面的感觉。利用较暗的景物做前景,构成阶调透视效果,也能表现纵深感(图8-10)。6控制景深

13、,使远处的景物稍许模糊一些。造成不同的轮廓清晰度,可以表现空间感。这种方法经常运用在空间深度不大的场合。比如前景人物清晰而后景人物虚些。可使前景与后景脱开、从而表现了空间深度;7利用人工照明方法造成近暗远亮(或相反)的阶调透视效果,这是室内摄像经常用的方法。如果是有光源的夜景画面,一般是前亮后暗,但后景不能死黑无层次,死黑没有光线效果不能表现空间。相反,日景画面往往是前景暗些后景亮些,这样形成阶调透视效果,也可表现出空间深(图8-12)。8也可以利用光线色温的变化,造成近暖远寒的画面效果,比如前景人物或空间用低色温灯光照明,形成暖调,后景用高色温灯光照明形成冷调,也可造成空间深度效果。 9人工

14、烟雾,有时,我们经常要在较小的范围表现出一定的空间深度,没有空气透视现象可以利用,这就需要利用其它方法来获得阶调透视效果。常用的方法是利用人工烟雾,造成一种人工的空气透视效果,也可以增强画面的深度感。 以上我们论述了在摄像造型中表现画面空间深度各种的方法,其目的在于更加真实地再现人们对现实的感受。打破观众在观看电视节目时对电视画面的平面感受。当然这只是一种感觉而已,或者说是一种幻觉。由于电视屏幕二维的局限,尽管镜头成像有相当的真实性,但屏幕形象不可能完全得到真实的立体空间效果,必须进行加工,利用一切造型手段按着自己的创作意图完成对象的立体空间的表现,表现空间深度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了更好地为表现画面内容服务,当然也有特殊情况,为了强调创造意识,故意违反这些规律,造成一种特殊的意境,追求一种“浅空间”效果,比如用长焦距镜头拍群众场面,拍多层景物,得到压缩景物空间的造型效果,这也是允许的,这在艺术性电视节目中并非少见。但这是特殊规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