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755687 上传时间:2023-07-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58.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物理识记知识点2.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洋泾中学高三物理复习高中物理中识记知识光的本性学说微粒说(粒子说):代表人物牛顿波动说:提出者惠更斯;实验证实:托马斯.杨-双缝干涉;其它事实依据:光的衍射(泊松亮斑)1、光的干涉和衍射说明光具有波动性。2、光的干涉现象:阳光下油膜、皂膜呈现彩色,实验室中的薄膜干涉;3、干涉条纹的规律:条纹宽度(或间距相等),在实验装置不变的条件下,条纹宽度与波长成正比;薄膜干涉:尖劈角度越小,条纹间距越宽。薄膜干涉是由同一列入射光在薄膜前表面的反射光和薄膜后表面的反射光叠加而形成的。增透膜:薄膜的厚度是入射光在薄膜中波长的1/4。4、衍射条纹特点:中间亮度高,两边暗;条纹中间宽、两边窄。衍射现象:透过鸡毛看

2、点亮的白炽灯丝,可以观察到周围呈现出彩色图样;光的电磁说:光是一种电磁波 提出者麦克斯韦;实验证实赫兹电磁波谱可见光谱波长从长到短 波长从长到短无线电波、微波、红外线、可见光、紫外线、伦琴射线、射线 红、橙、黄、绿、蓝、靛、紫频率从低到高 频率从低到高注意:紫外线、伦琴射线、射线有重叠部分红外线:一切物体都能发射红外线,最显著的特性:热作用;应用:物体加热,红外遥感(控);发现者:赫谢耳紫外线:一切高温物体均能发射紫外线;有较强的化学作用,能使许多物质发出荧光;应用:杀菌消毒、治疗软骨病,过强的紫外线对动、植物有伤害作用,大气层中臭氧对太阳辐射到地球的紫外线有很强吸收作用。伦琴射线:高速电子流

3、射到某些固体,产生伦琴射线;有较强穿透本领;应用:X光透视,CT扫描,检查金属缺陷。光电效应:现象发现:赫兹、斯托列托夫;四个规律:(1)极限频率;(2)光电子最大初动能随入射光频率增大而增大,与入射光强度无关;(3)光效应发生几乎是瞬时的,不超过10-9s;(4)单位时间、单位面积上发射的光电子数(光电流强度)与入射光的强度成正比,与入射光的频率无关。-光电效应说明光具有粒子性。光子说(光的粒子说):爱因斯坦为了解释光电效应,提出了光子说:1、 在空间传播的光是不连续的,而一份一份的,每份叫做一个光子2、 光子的能量与光的频率成正比,即:E=hn。(注意:光子说并没有否定电磁说)。应用:光电

4、管,自动控制电路。注意:光电管电路中,只有当反向电压满足:eUEKm才无光电流。光的波粒二象性:1、 光既有波动性(电磁波),又有粒子性(光子)。2、 大量光子的总体表现为波动性,少量光子表现为粒子性;光在传播时表现为波动性,与物质相互作用时表现为粒子性。3、一切微观粒子都具有波粒二象性。原子与原子核汤姆逊对阴极射线的研究,发现了电子。表明原子是可分的,具备一定的结构。原子的结构学说: 1、汤姆逊“枣糕模型”:认为原子是一个球体,原子中的正电荷均匀分布于整个球体中2、a粒子散射实验:a粒子散射实验的现象(装置如图): 大部分 a粒子穿过金箔后不改变方向。 少数a粒子发生了较大的偏转。极少数a粒

5、子的偏转角超过90,有的几乎达到了180,。3、卢瑟福由a粒子散射实验提出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 在原子的中心有一个很小的核,叫原子核。(2) 原子全部的正电荷和几乎全部的质量都集中在原子核里。(3) 带负电的电子在核外空间绕着核旋转。4、原子序数=核电荷数=质子数=核外电子数5、原子的大小的数量级为10-10m,原子核的大小数量级为10-1410-15m。6、贝克勒耳发现天然放射现象:表明原子核内部是有复杂的结构7、三种放射线:a射线:氦原子核();光速的1/10;贯穿本领很小;电离作用很强;使照相底片感光作用很强。b射线:原子核内一个中子衰变为质子时所放出的电子(),接近光速;贯穿本领

6、较强;电离作用较弱。g射线:频率极高的电磁波;光速;贯穿本领最强,能穿过几厘米厚的铅板;电离作用最弱。a衰变:(质子数-2,中子数-2)b衰变: (质子数+1,中子数-1) 注意:来自原子核,不是核外电子。8、半衰期:放射性元素的原子核有半数发生衰变所需的时间。剩余质量的计算 其中,t表示衰变时间,T表示半衰期。半衰期与放射性元素所处的物理状态和化学状态无关。9、原子核的人式转变:质子的发现:卢瑟福用a粒子轰击氮原子核:中子的发现:查得威克发现中子:10、原子核的组成:质子、中子,质子、中子统称为核子。核力:相邻两个核子之间的相互的作用力,核力很强,但作用距离很短(小于210-15米)11、同

7、位素:具有相同的质子数和不同中子数的核素叫做同位素。12、正电子的发现:约里奥.居里和伊丽芙.居里:分子动理论分子动理论的基本内容和实验基础:1、 物质是大量分子组成的2、 分子在做永不停息的无规则热运动(热运动):布朗运动和扩散现象-布朗运动是指悬浮在液体中微粒的无规则运动,成因是液体分子对它碰撞的不平衡造成的。温度越高,颗粒越小,布朗运动得越剧烈。布朗运动不是分子的运动,但它是液体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反映。扩散现象是由于分子热运动而产生的物质迁移现象。3、 分子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引力和斥力-当分子间的距离rr0时(r0为1010 m)引力和斥力相等,此二力的合力为零,此时分子所处的位置称为平衡位

8、置,表现出没有作用力;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增大,但斥力增大得更多一些,故斥力大于引力,此时分子之间呈现出有相互的斥力作用(此时引力仍然存在)当分子之间距离rr0时,分子之间的引力和斥力同时减小,但斥力减小得更多一些,故引力大于斥力,此时分子之间呈现出有相互的引力作用(此时斥力仍然存在)一般当分子之间的距离超过分子直径的10倍时(即109m),可认为分子之间的作用力为零物体的内能-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1、分子的动能温度是物体分子热运动的平均动能的标志(统计规律)。2、分子势能-分子间具的相对位置决定3、物体的内能-物体中所有分子热运动的动能和分子势能的总和-宏观上由质

9、量、温度、体积和物态来决定理想气体,不具有分子势能,其内能变化只由温度决定。改变内能的两种方式1、做功:对物体做功内能增加,物体对外界做功内能减少2、热传递:向物体传递热量内能增加,物体向外传递热量内能减少能量守恒定律能量既不会凭空产生,也不会凭空消失,它只能从一种形式转化为别的形式,或者从一个物体转移到别的物体,在转化或转移的过程中其总量不变物理学基本物理量及基本单位单位力学:长度米;质量千克;时间秒;电学:电流安培;热学:温度开尔文;物质的量摩尔光学:光强坎德拉固体和液体的性质要点概述物体种类微观结构主要性质应用实例固体晶体:组成晶体的微粒依照一定的规律在空间整齐排列(空间点阵)。由于排列

10、形式不同,同种元素可形成不同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点。单晶体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物理性质表现为各向异性。多晶体则表现为各向同性。石墨可用来制铅笔芯;金刚石可用来制钻头。非晶体:构成非晶体的微粒在空间的排列不像晶体那样具有空间点阵结构。其排列方式更像液体。没有一定的熔点,没有规则的几何形状,物理性质各向同性。非晶体应用极为广泛,随处可见。例如,家家户户都有的玻璃就是非晶体。液体内部:液体分子间的距离小,相互作用力大,液体分子的热运动主要表现为在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振动,但其平衡位置并不固定。具有一定体积,不易被压缩;流动性,没有一定形状。如水流能的利用。表面层:表面层仅受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受外部气体

11、分子的作用很弱,其分子密度较内部稀疏。表面层分子间表现为吸引力,液面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吸引力叫做表面张力。吹出的肥皂泡呈球形;草叶上的露珠呈球形。附着层:液体附着层里的分子既熟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又受到液体内部分子的吸引。附着层是收缩还是扩张,要由受力的具体情况决定。如果附着层里的分子受到固体分子的吸引力比较弱,附着层就出现收缩力,形成不浸润现象;反之,形成浸润现象。毛细现象(浸润液体沿毛细管上升,不浸润液体沿毛细管下降)。液晶许多有机化合物,既具有液体的流动性,又像晶体,分子在特定方向排列比较整齐。各向异性;液晶分子排列的不稳定性,受环境的温度、压力、电磁、摩擦等条件的影响而变化。电子手表、计算

12、器的显示;在电子、航空、生物、医药等领域都有广泛应用。对比研究液态、气态、固态的性质固体液体气体体积对比110103104单个分子表现在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微小的振动在非固定的平衡位置附近做振动没有平衡位置局部(小区域)表现分子规则的排列形成暂时的分子规则排布无规则宏观性质各向异性各向同性各向同性物理史实及估算题常用数据物理学家介绍物理学家国籍主要贡献伽利略意大利通过理想的斜面实验得出了: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物体下落的快慢与物体的质量无关,得出了自由落体运动是匀变速直线运动。阐明了惯性概念和相对性原理,定义了匀速运动和匀加速运动,摆的等时性,论证了“日心说”,首先用望远镜观察月球,发现木

13、星的卫星和太阳黑子,制成第一支温度计。牛顿英国总结运动三定律,发现万有引力定律,提出了光的粒子(微粒)说。卡文迪许英国设计了扭秤,用实验方法证实了万有引力定律的正确性,并首次测出万有引力恒量。开尔文英国提出绝对温标托里拆利意大利进行大气压的测定瓦特英国改进和推广蒸汽机库仑法国用扭秤发现库仑定律沈括中国首先发现磁偏角奥斯特丹麦首先发现电流的磁效应(1820),揭示了电与磁的关系。安培法国发现电流间的相互作用,提出磁性起源说法拉第英国发现电磁感应定律(1831),首先提出场的概念。楞次俄国提出楞次定律麦克斯韦英国提出电磁场理论,预言了电磁波,认为光是一种电磁波赫兹德国证实电磁波的存在(1887),

14、发现光电效应。惠更斯荷兰导出单摆周期公式,提出光的波动说托马斯杨英国完成氏双缝干涉实验贝克勒尔法国发现天然放射现象(1895)伦琴德国发现X射线(1896)J汤姆生英国从阴极射线管发现电子,并提出了枣糕式原子模型卢瑟福英国证实粒子是氦核,通过粒子散射实验提出原子核式结构模型(1911),首先用人工方法使原子核发生转变,发现质子(1919)玻尔丹麦提出玻尔原子理论查德威克英国发现中子皮埃尔居里玛丽居里法国发现放射性元素钋和镭约里奥居里伊丽芙居里法国发现人工放射性同位素(1934)爱因斯坦德国提出光子说(1905),成功解释了光电效应估算题常用数据熟悉日常生活,能联系实际积累一定的物理常识1、 普通成年人的质量是50kg80kg,身高是1.50m1.80m之间2、 教室内空气的质量相当于一个人的质量,约为50kg3、 人跑步的速度是5m/s10m/s,人步行速度约为11.5m/s4、 自行车的速度约为10m/s左右5、 汽车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