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

上传人:cn****1 文档编号:544753500 上传时间:2023-08-21 格式:DOCX 页数:44 大小:73.7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_第1页
第1页 / 共44页
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_第2页
第2页 / 共44页
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_第3页
第3页 / 共44页
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_第4页
第4页 / 共44页
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_第5页
第5页 / 共4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4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传统工艺的守护使者访“杨建红苗绣工作室”吴继新初识苗绣收藏家杨建红是在2001年11月。那次我们一行四人去贵州黔东南地区考察贵州少数民族工艺美术。在去雷山县的闻名千户苗寨西江镇的前一晚,下榻在黔东南州政府所在地的凯里宾馆。宾馆一楼有一个苗绣陈设馆,里面摆满了许许多多精美的少数民族织绣收藏品,其品种之丰富、技艺之精深,令人赞颂不已。当时在馆内负责经营的是杨建红的夫君井绪伟先生,经介绍才明白,杨建红从1988年开始收藏刺绣品,坚持十三年,便有了这满屋的绣品。由于时刻有限,许多藏品全然来不及细细观赏,也没有见着杨建红本人,原打算从西江回来后再约杨建红聊聊,并认真观赏那些让人流连的精美绣品,但由于返程

2、时已无时刻逗留,只好作罢。此后在电话中与杨建红有些交流,浙江工艺美术杂志也发表过杨建红介绍苗绣技法的文章和收藏品图片。今年四月中旬,我在贵阳参加全国工艺美术专业建设委员会会议之际,巧遇一年一度的有东方最古老的情人节之称的“苗族姊妹节”。在黔东南州的台江县举行。代表团一行在“姊妹节”亲眼目睹了壮观的场面,争奇斗艳的苗族盛装,更加深了对苗族民间工艺美术的深刻印象。在返回贵阳的途中,我提议去参观“杨建红苗绣工作室”。这次由于事先有约,终于见到了杨建红和她的工作室,一个沿街的三层楼房。进得门来,一楼是几台古老的织机和一间展现室,展室里有用镜框装裱好的苗绣。据杨建红介绍,这些作品一是供国内外游客选购的;

3、二是作为政府部门的礼品,大多是新绣的。二楼是她的精品收藏馆,共有三、四间不算大的房间。墙上、桌上全是各种精美的老绣片、绣衣,看起来进入了苗绣博物馆。三楼是工作室,是杨建红组织一些年轻苗族小姐,研习刺绣技艺的教学实践场所。她将收藏的一些具有代表性的老绣片,采纳复制的方法,让小姐们临摹,就像学画者先要临摹大师的作品一样,让她们从中领会传统苗绣深厚丰富的文化内涵和学习各种刺绣的精深技艺。通过这种方法,一可培养一批年轻的苗绣传人,使得濒临失传的苗绣得以连续。二来这些复制的绣片能够转化为商品销售,获得经济效益。第三,那个工作室可作为对外的窗口,向外宾展现中华民族传统手工艺术的风采。由于苗族的生产生活方式

4、的持续变化和汉化,苗族传统工艺美术技艺面临着许多令人担忧的咨询题,一是民间大量精美绝伦的古老绣品进入20世纪80年代后,被欧美、日本、台湾的人士以极低廉的价格收购走了。目前在大英博物馆、台湾某大学博物馆内就陈设着这些件件是精品的苗绣。杨建红讲起这些内心仍是隐隐作痛。二是绝大多数年轻人差不多没有人情愿从事绣品这项困难细致的活了。后继无人将是民族民间文化消逝的最大咨询题。三是对苗绣这种优秀的民族民间工艺美术的爱护、开发,缺少政府的有力支持和有效的措施,好作品流失、好技艺消逝的现象每天都在连续发生。看着这些优秀民间工艺美术演绎着的悲凉故事,杨建红也深深感到个人努力的势单力薄。杨建红的苗绣收藏,专门注

5、意品种收藏的完备性。苗侗两个大的民族130余种刺绣品几乎都有收藏,而且精品之多也是一大特色。如一幅西汉虎纹图形的苗绣残片具有极高的文物价值。还有一件用汉字作为纹样的盛装绣衣。由于刺绣者没有文化,所绣出的文字差不多上反的,其价值就象印钞印反了一样,具有专门高的收藏价值。关于那些具有文物价值的老绣片和精品绝品,哪怕外宾出再高的价,杨建红也是绝可不能卖的。杨建红也缺钞票,但那些东西不是用钞票就能够得来的,这是民族文化精髓的一部分,从历史看也许它们是无价的。因此,她可不能做让自己后悔一辈子的事。这次访咨询和参观杨建红苗绣工作室,虽是匆匆忙忙,没时刻深谈,也没时刻细看,但我对杨建红夫妇这些年来所做的工作

6、和精神追求深感佩服。这种集收藏、研究、教学和生产为一体的爱护、抢救、传承民间工艺美术的意识和大胆实践专门有推广和借鉴意义。期望有更多的有识之士,来关注和参与优秀民族民间工艺的爱护和传承。苗族刺绣传统工艺的爱护和进展杨建红一九八五年,我毕业于贵州民族学院,分配到黔东南州民族博物馆工作,同年,到国家级贫困县从江扶贫工作一年。在这一年里,我开始接触到了真正的苗族、侗族服饰。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中期,一批来自台湾、香港、法国、美国、英国、日本的纺织专家和刺绣爱好者,深入到苗乡侗寨调查收集古老精美的苗、侗服饰,他们中的一些人还在黔东南州博物馆举办苗、侗服饰展览,由于工作的关系,我与他们建立了友谊。在佩服他们

7、吃苦耐劳、严谨治学精神的同时,看着一件件刺绣精品被带出国门,内心感到万分的惋惜和惆怅。因此,自己也开始收藏少数民族刺绣服饰了。1988年,我花了自己整整两个月的工资,收藏了我的第一件刺绣藏品黄平苗族锁绣背扇,这一张背扇可谓上乘之作,它能够诠释苗族刺绣中的锁绣技法。从此,我走上了苗族精品收藏之路。贵州省黔东南州是我国最大的苗侗聚居地,不同种类的民族服饰多达130余种,不同刺绣制作技法的服饰绚丽多彩,美不胜收。这一得天独厚的条件,为我的苗族绣品收藏提供了一个无限宽敞的空间。在十来年的个人收藏工作中,我最大的困难确实是资金咨询题。为能更好的全身心投入到这一专门有意义的事业中,二00二年,我响应政府号

8、召,带薪留职,自筹资金,创办了“杨建红苗绣工作室”,自由从事民族服饰的收集、整理及研究。通过仿制绣品,来料加工,教学等形式,解决部分收藏经费。然而,一年几万元的收入,除维系工作室正常开支以外,就所剩无几了,关于整个苗侗服饰的收藏,哪怕是最常见的四十余种服饰,也是杯水车薪。工作室成立以来,得到了贵州海外旅行总公司、贵州省国际旅行社,以及贵州中旅、青旅、花国旅、天马、欢乐假日等旅行社的大力支持。定期接待来自美国、英国、荷兰、法国、日本的纺织学者,向这些学者介绍苗族纺织、刺绣的历史,传授刺绣的差不多技法。今年,美国道尔顿旅行社组织的纺织团队,除在苏州刺绣博物馆学习中国的双面绣外,还在我的工作室用一周

9、的时刻,学习苗族刺绣。2002年11月16日,世界旅行组织秘书长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和亚太地区代表沃玛博士,在省、州、市各级领导陪同下参观了“杨建红苗绣工作室”,参观终止后,弗朗西斯科弗朗加利先生为工作室写下了“你们对古老传统的文化爱护得如此之好、品位之高,令人惊喜,值得庆贺!令人自豪。”沃玛博士写下了“一个印象深刻的作坊,陈设百年来古老的传统的手工艺品,值得庆贺的收藏。也专门感谢你们热情的接待,专门期望能再来。”多年来的辛勤耕耘,得到了如此确信,这是我获得的最大的成就感。在实际工作中,我感到爱护、传承民间工艺,除了要有切实可行的政策法规外,还必须要有正确的执行者。政策执行者的学识水平、思想

10、观念,从一定意义上来讲,起着决定性作用。那个地点,我先讲讲我在“民间技艺传承”上所做的工作。近年来,随着我州旅行业的进展,为宣传民族文化、开发民族民间工艺品,制造了一个良好的社会环境。然而,进展的同时,对民族文化的爱护,同样存在着一定的负面阻碍。我所在的黔东南地区凯里市,最大的工艺品交易市场,是每周一次苗族妇女自发组织的一个地摊市场。刚开始形成时,还在州委、州政府办公地的范畴内,后来,考虑到不雅观吧,才迁到市区的外环路国道旁,但直至今日,还没有任何一个部门进行规范治理。这无序的状态,极大方便了来自全国各地以及一些国外的收购者,我收藏的一张具有较高文物价值的西汉虎纹图苗族刺绣残片,确实是在那个市

11、场上花了八十元线,从一个苗族夫人婆手中收购的。针对这一“流失”状况,在我工作室没有注册成立之前,我就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古老的苗族绣片进行复制了。复制工作中,有目的地组织一些年轻苗族小姐研习刺绣技艺,这既增加了她们的收入,同时还培养了她们对本民族刺绣的爱好,了解本民族的刺绣文化传统,这也是对传承苗绣这一古朴典雅艺术尽一点微薄之力。工作室成立后,为扩大教学规模,我联系租赁政府的一个闲置多年的停车场,自行投资改造,以便教学之用,对我那个项目,主管领导是大力支持的,但具体负责项目的负责人予以全盘否定。其理由是:低税收、低产出,不是高新产业。完全没有考虑到这一民族文化工艺之中蕴藏的无限商机。更为可悲的是

12、,在一次民族地区研讨会上,一位在职领导对苗族古装流失的情形讲:“这是时刻和空间的转移”。早在几年前,苗族古老的刺绣工作就引起了国外学者的高度重视。日本的一个民间社团捐资在苗疆腹地某县开办了一个苗族刺绣班,旨在培养苗族妇女学习刺绣,专门具有现实意义的。然而,没有专业专职的、无私奉献的治理人员,昙花一现,三个月不到,就夭折了。因此,关于爱护、传承民间工艺,“人”的因素尤为关键。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通过无息贷款、贴息贷款、有偿贷款等形式,在资金上给予扶持,这是民间工艺美术得以进展的一条捷径。民族的确实是世界的,把“民间手工”与“民族文化”有机地结合起来,开拓民间工艺美术市场,其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潜力

13、是庞大的。这两点我深有体会。台湾高山族传统服饰制作,要紧运用的是挑花技艺,而挑花刺绣针法在世界诸多民族唯有黔东南地区的苗族仍旧在广泛使用。利用这一优势,经我牵线搭桥,每年约800多名苗族妇女为台商加工刺绣品,都获得了不菲的收益。2002年,工作室运用传统的瑶族头帕图案,采纳现代纺织材料,生产了一批具有民族风格的披肩,通过北京圣智般若文化有限公司,投放北京市场,专门受消费者的欢迎。但遗憾的是,由于手工制作周期长,加之资金不足等因素,产量受到限制。我的下一个目标是将现在的“工作室”进展为“苗族刺绣制作展现陈设室”。其宗旨是:(1)系统收集、整理、爱护优秀的民族服饰,整理出版有关书籍;(2)传承、发

14、扬、光大传统的民族民间手工艺的制作工艺。(3)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大力宣传苗族服饰文化。(4)作为政府对外宣传的文化窗口之一。在此,我衷心期望得到各界人士的大力支持和关心。编后记编发上述二文,感叹良多:一、当今民间传统工艺的生存状态如何?其生存环境又是如何样?到底还有没有其连续生存的空间?二、民间传统工艺品还有没有吸引人的魅力?能不能适应今天的市场经济?如何适应?三、古老的技艺该如何去爱护和传承?传统文化又将如何样去发扬和光大?四、面对精品在流失,难道只能无为而治?面对技艺将失传,难道只好“生死由命”?五、苗绣工艺“生而有幸”,因为有杨建红如此的“守护使者”。但这还远远不够。因为一个人的力量如

15、何讲有限;因为濒临“逆境”乃至“绝境”的何止苗绣工艺一种。愿更多的人都有一双“慧眼”;不仅“识宝”,更要“护宝”。浙江工艺礼品的区域特色及作用章容明浙江工艺礼品是经济文化的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是科学技术与文化艺术相结合的产物,体现了一定时期的物质生产水平、科技进展水平和人们的审美意识。浙江工艺礼品的进展,已形成了鲜亮的区域特色。它在持续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文化消费的同时,还带动了有关行业的进展,为我国10多个省市、地区提供和扩大就业机会,对促进社会稳固、经济繁荣和中西部地区的农村脱贫致富,发挥重要的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工艺礼品在浙江台州的形成人们不禁要咨询,工艺礼品是什么?它同我国传统工艺

16、美术品有什么两样呢?工艺礼品是工艺美术的一个分支,其最早概念是指西方信奉耶苏宗教的国家,在宗教节日(如圣诞节、复活节等)时用以相互赠送和表示庆祝的一系列工艺品以及后来延伸至庭园家居的装饰和日常用品。其内容大致有:一是取材于宗教人物和宗教故事的。如圣诞老人、胡桃人、小天使、圣诞树、圣诞烛台、小木屋等;二是取材于自然界各种物体和小动物、小挂件的。如古堡教堂、庭院风车、鸟窝、彩木蛋和唐老鸭、米老鼠等飞禽走兽;三是适乎于西方国家庭院、家居、节日的装饰品和摆设品等等,品种繁多,琳琅满目。工艺礼品,原先只集中在欧洲一些国家生产。七十年代部分东迁至南朝鲜、新加坡、日本、和我国台湾省生产。由于西方国家的产业结构的调整和转移,在1979年由德国zatmuting公司“赫夫曼”先生携样经上海口岸至我省投放,领先在台州黄岩拉开了生产工艺礼品的序幕,并派生了一大批厂家。八十年代几乎全部集中至浙江台州,台州形成国内独有的生产工艺礼品的集聚区域。此后,台州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