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

上传人:工**** 文档编号:544751767 上传时间:2024-03-12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卡罗纳教案及反思.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卡罗纳教学设计及反思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学习5个生字,自学生词,理解课文内容。过程与方法:理解课文内容,懂得大家怎样关心卡罗纳。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从课文中感受关爱他人的教育。重难点:理解课文内容,知道大家怎样关心卡罗纳的。突破方法:采用学生自读的方法,理解课文内容。引导抓住老师劝卡罗纳的话语,理解学会关心他人。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 简介名著,导入课题1、 出示作者中文名“安利柯”,看到这个名字,你想到了什么?2、 安利柯:又名亚米契斯,意大利著名作家,爱的教育是他的代表作。这本书特意奉献给913岁的少年儿童,曾被誉为“令世界感动的书籍”。3、 今天我们就来读读其中的一个小故事,板书

2、课题(23*卡罗纳)、齐读课题。二、检查预习,了解学情1、预习过课文吗?你对“卡罗纳”了解多少?2、说说故事的主要内容。(卡罗纳的母亲去世了,大家很关心他。)三、自主学文,体会“关爱”1、这是一篇略读课文,我们要自学,知道读课文时要着重解决哪些问题吗?生读阅读提示,说明要求。2、默读课文,划出体现卡罗纳身边的人关爱他的语句,在小组内相互读一读,并说说各自的体会。3、小组派代表朗读、发言,师生互评。抓住“不许、屏息凝神,拉、推、恍然大悟”感悟不同人关爱他人的方式的不同,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四、走近内心,感受不幸1、过渡:卡罗纳得到了身边这么多人的关爱,他也许会?如果大家没有这样做,他又会怎样?2

3、、再次默读课文,找出体现卡罗纳悲伤的语句,汇报,交流,感情朗读。五、拓展延伸、布置作业1、如果第一次读课文你感受到的是卡罗纳的伤心,现在又有什么新发现?2、作业:小练笔如果你是卡罗纳的同学,你会对他说些什么,做些什么?把你想到的写下来。六、板书设计:老师:语言 同学:神态23*卡罗纳 同桌:动作 同桌母亲:动作教学反思:这是一篇略读课文,选自爱的教育,是一篇感人至深的文章。每次教学略读课文,我都把它当成是一次对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训练。在教学中,注重学法的渗透,以有价值的问题引导,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自主探究为主要学习方式开展教学。教学中,我淡化“悲痛”部分,强化“关爱”部分,紧抓“面对卡罗纳的

4、悲痛,大家是怎么做的?”这一问题让学生默读划句,说出自己的体会。”这一统领性的问题,贯穿全文重点部分,引导学生细细品读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时大家的话语,动作,眼神,品词析句,使学生从中感受到浓浓的爱意。整堂课下来,学生基本做到了抓住重点词句领会人物的主要情感,受到了关爱他们帮助他人的教育。在课的拓展环节,我还适当渗透了怎样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描写来体现人物的内心活动这样一种写法,从后面的习作训练可以看出,部分学生收获较多。教学,永远都是一项遗憾的劳动。这节课败笔颇多,主要体现在:一、 在培养学生概括课文内容方面缺失有效方法。在检查预习时,学生能说出“卡罗纳失去了母亲”“卡罗纳得到了老师、

5、同学、同桌母亲的关心”,这时就可因势利导,综合这两种说法,总结出课文大意。初读课文后,一位学生欲以读课文来回答课文主要内容,教师应当及时引导“主要内容”的含义,是学生概念清晰。学生加进去自己的感受时,教师也应该提出,初步把握文章大意是不需要加进去自己的感受的。要弄清作者写了什么,然后让学生互相交流,按照老师的指导切切实实经历“如何用简洁的语言来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过程。回忆自己小学学习概括文章主要内容的经历,虽然枯燥、机械,但最终我们都学会了准确把握文章主要内容。那时,概括文章主要内容时教学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老师每堂课的教学都不会放过机会传授方法,而且老师经常在我们概括完之后,还会把主要内容抄在

6、黑板上,要我们去背诵,一来二去,自己也摸到了一些门道。虽然这种死记硬背的方法不可取,但是每节课雷打不动的“概括环节”却让我们在过程中得到锻炼。现在,整体感知环节在课堂上一般只停留在口头上,教师也很少去规范学生的语言。七嘴八舌,你一言我一语,凑齐主要内容,教师便进入下一个环节的教学。到了高年级,很多学生的概括能力只停留在第二学段的水平上。能用简洁语言概括内容的学生不多。能力是需要训练的,“第一手经验”往往非常重要,我们不能包办代替, 不要希望通过口授的方式“抄近路”,把我们已有的经验直接“转发”给学生,认为这样会让学生少走弯路:只要讲了,学生就懂了。其实不然,经研究,所有的二手经验如果不经过学生

7、的实践,都是要大打折扣的,只要让学生亲身经历,获得的经验才是弥足珍贵的。二、教师语言的锤炼有待反复思量、推敲、实践。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师的语言素养在极大程度上决定着学生在课堂上的脑力劳动的效率”。即小学语文教师该如何精心锤炼课堂语言,从而营造出一种民主、和谐、宽松、愉悦的课常气氛,让学生在轻松、欢愉、积极向上的心态中学习成长,真真正正做到快乐学习和素质教育。严谨的语言使人可信,幽默的语言使人愉悦,激情的语言使人振奋,生动的语言使人清晰,语文教师,在课堂中该如何恰当合理的使用语言便显得尤为重要,语言是一条纽带,是学生和老师、学生和学生之间共同交流互动的重要工具。教师主要通过语言进行传道、

8、授业、解惑、引导、启发,而学生则主要通过对教师的语言理解去掌握知识,并构建自己新的知识框架。一个教师讲课声情并茂,那么,声音便会像“润物细无声”的春雨潜入学生的心田,把学生带入艺术的境界。每一篇小学语文教材中的文章,均透露和寄托了作者的思想感情,尤其是那些关于写人的文章,更是如此。这表现了作者的生活阅历以及仔细观察生活的历程,饱含着作者最为深挚的感情,作者的全部情感均跃于纸上。因此,教师应该首先把握文章的中心思想,然后根据学生自身的心理特点,深入作品,理解课文中讲述的事物的美丽境界。并且,积极地运用联想式的教学方法,逐步地引导学生进行想象,并结合自己的生活阅历和知识积累,用形象、生动、饱满、传

9、情的渲染语言,声情并茂地进行描述,从而一步步地感染学生、鼓动学生,进而激起学生对所学文章的浓厚兴趣,最后引起学生感情上的共鸣。马卡连柯曾这样说过:“你的心情不管怎样,但你的腔调都应当是真正的、好的、坚决的声调,我们要善于这样说话:使孩子们在我们的话里感到我们的意志,感到我们的修养,感到我们的个性。”这就表明了小学语文教师要善于运用声调及语言的抑扬顿挫,声音轻重缓急以及节奏的快慢,音色的粗细等对自己课堂上的语言进行美化,并运用具有音乐美、韵律美之特点的韵律化的语言,不断拨动学生的心灵,最终为学生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并从中领悟所要传达的中心思想。三、置“感受悲伤”于“体会关爱”之后导致课堂环节不完整,对“关爱”领悟欠深。在研读文本时,反复置疑阅读提示中为何对“卡罗纳的痛苦表现在哪些方面”这一问题只字未提,其实这一点隐含在“面对遭遇不幸的卡罗纳,大家是怎么做的”“你从大家的言行中受到什么启发”这两个问题之中了。在预设时,过于忽略了“感受痛苦”对“理解关爱”的意义,在下课前缺乏时间来引导学生对体现卡罗纳可怜相关语句进行感情朗读。若能同时抓住两条主线,更合理的安排这一环节,学生的朗读,感情将更深厚,对文本主旨的感悟也将更多,联想想象能力也会得到更好地培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