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长度单位.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749932 上传时间:2024-01-03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认识长度单位.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认识长度单位.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认识长度单位.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认识长度单位.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认识长度单位.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认识长度单位.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认识长度单位.doc(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认识长度单位教学设计(教案)基本信息学 科数学年 级二年级教学形式新授课教 师黄桑单 位绍兴市群贤小学课题名称认识长度单位学情分析什么是长度单位?以往我们理解长度单位,往往把长度单位和国际长度单位统一起来,强调认识千米、米、分米、厘米等长度单位,学生在描述物体的长度时一味追求用尺精确测量物体的长度,而面对生活中的具体问题,选择解决问题策略的能力较弱。其实,在生活中表示物体长度的方式是多样的,一拃、一块橡皮、一个手掌的宽等等都可以作为长度单位来使用,这些长度单位在生活中的应用也非常广泛,只不过利用这些单位在交流的过程中有些不便,需要统一。我们认为在学生学习活动中,除了要让学生感受到没有统一长度

2、单位带来的不便,又要让学生结合生活实际体会到各种长度单位在具体情景中的作用。让学生在表示课桌有多长的活动中,感受到我们可以用各种各样的物体为标准来表示,体会在生活中单位的多样性,使学生在认识国际长度单位之前对长度单位有一个全面的认识。基于这样的理解,我们让学生用不同的工具测量物体长度得到一些模糊的不同的数据;从而利用这些动态生成的课程资源来比较分析,产生认知冲突,创造出统一的长度单位,建立长度单位的表象,学习用尺测量,从而学会清晰的描述物体的长度,解决问题;最后又利用测量出的物体的长度在生活中应用,估测物体长度。从模糊到清晰最后又回到模糊,特别是把学生的数学世界和真实的生活世界进行了沟通,使学

3、生学会了数学知识,学活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意识。教学目标1、 比划、描述课桌长度的过程中,产生认知冲突,初步经历长度单位产生的过程,感悟统一单位的必要性。2、 通过解读直尺,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建立厘米的意义,在测量物体长度的过程中比较、交流、总结,丰富长度单位的表象同时掌握正确测量长度的方法。3、 在估计学生熟悉的物体长度的活动中,进一步掌握长度单位厘米,初步学习估测的方法,初步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4、 在学生自主、合作的过程中,通过实践操作发展学生的动手能力,体验学习的乐趣。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发现问题。1、 师:小明为了保护课桌,想请妈妈买块布来做桌布,你想他妈妈该了解些什么呢?预计

4、学生回答 要了解桌面的大小,课桌有多长,有多宽。2、师:请同桌两位同学合作,借助身边的物品选择自己的方法来试一试,比划出桌面有多长。注意在合作的过程中要轻轻的商量,尽量不要影响其他同学,比一比哪些同桌合作得好?(如果学生感到束手无策,可以引导学生用身边的东西去比一比)预计学生活动学生用手,用铅笔,用橡皮,用书本,用尺子等工具进行测量活动。3、你用了什么工具,比划出的结果是多少?在汇报的过程中让学生说说是怎么比划的?预计学生比划的结果(教师板书)手掌宽 铅笔长 橡皮长 尺子(厘米)课桌长 6掌多 4支不到 11块 56厘米 4、师:为什么比划出的结果都不一样呢?预计学生活动使用的工具不一样,表示

5、出的数据也不同。铅笔比较长,橡皮比较短。5、 如果要选择一种描述出的结果通知妈妈买桌布,你觉得选择哪一种比较合适些?预计学生思考活动学生在选择结果时可能会有争论,有可能认为用手掌等肢体告诉小明妈妈比较好,也有可能认为用尺子量出的结果比较好。(教师在学生争论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得出妈妈和小明使用同一个标准比较好一些。如果学生体会到用尺上的厘米为单位测量比较好,就直接出示直尺来认识;如果学生没有使用尺子上的刻度来测量,就引导学生思考用什么方法小明妈妈就能比较准确知道课桌的长是多少,买到合适的布。二、实践操作,建构意义1、 出示直尺,介绍尺子的来历。教师借助下面的图片(略)介绍尺子(统一长度单位)产生的

6、过程。2、 师:你们认识直尺吗?观察一下,向同学介绍一下你了解的有关直尺的知识。预计学生活动介绍尺子上的刻度,介绍尺子的作用。(可以引导学生比较尺子上的刻度是否一样长)3、 师:你们能介绍一下尺子上的1厘米吗?1厘米到底有多长?请你指一指。预计学生回答尺子上0刻度到1刻度,1刻度到2刻度,2刻度到3刻度等的长度都是1厘米。4、师:生活中哪些物体的长度大约是1厘米。预计学生回答手指的宽大约是1厘米,衣服上的纽扣的宽大约是1厘米等。5、师:大家都知道1厘米有多长了吗?请同学们在纸上画一画,你能不用尺子上的刻度画出1厘米吗?请同桌帮助检查一下,你的同桌画的是1厘米长吗?预计学生活动用尺进行测量。6、

7、 师:老师这里有一根小棒,请你仔细观察一下,猜一猜,这根小棒大约是几厘米?估计的准吗?预计学生活动学生进行估计,同时用尺进行测量验证自己的估计。7师:你们是怎么量的?请同学演示测量方法。预计学生活动学生一边测量一边说方法:零刻度对齐起点,尺子有刻度的一边和物体靠紧,读出另一头的刻度。三、学习拓展,解决问题1、师:请你估计一下你的手掌宽、铅笔的长,橡皮的长分别是多少?并量一量。2、师:现在你知道课桌的长是多少厘米吗?预计学生活动学生借助测出的铅笔的长度、手掌的宽等结合前面一开始的测量结果计算得出课桌的长大约是多少厘米。3、师:你们能不用尺量出数学书的长大约是多少,测出你家到学校大约是多少吗?预计

8、学生活动 学生想到借助身边熟悉的物体的长度测量计算。比如借助步长来测量计算家到学校的长度的方法。板书设计认识长度单位“作业或预习回家去找找什么物体是1厘米的自我评价我们在设计教学活动时,经常要根据学科教学目标,教材的编写要求,学生的实际来确定课堂的教学目标。目标定位在哪里?这往往是老师备课时“痛苦”所在。数学课程标准提出要让孩子在自己的数学活动中,经历、体验知识产生的过程。作为长度单位的认识这一内容,教材编写的意图是要孩子在实际的测量活动中,经历“同样的长度用不同长度单位测量出的结果不同,体会不同的长度用不同的单位去测量结果相同”这样的过程,在反思活动结果的过程中体会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从而

9、引出国际计量单位“厘米和米”。但从实际的教学活动来看,要让二上年级的学生真正体会到需要国际单位产生的必要性是有一定难度的,学生可以体会“不同的单位测出的结果是不同”同时感受到“长的长度单位测出的数较小,短的长度单位测出的数较大”这两点,对于理解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有一定的难度。究其原因主要是学生的生活经验缺乏:统一长度单位是人们进行比较精确交流的时候产生的,而对于二年级的学生的生活经验中还很少有交流物体长度的经历,要在40分钟里面让学生积累这样的经验产生认知的冲突有一定的困难。我在设计教学时把目标定位到让孩子经历体验统一长度单位产生的必要性这样的高度,而在课堂实施时,总感觉到学生的体验没有到位,可能就是教学目标定位过高的原因吧。所以在把握课堂教学目标时,最重要的依据还是学生的已有认知基础,这才是课堂教学的真正起点。组长评议或同行评议(可选多人): 评议一单位: 姓名: 日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