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隋朝的统一与灭亡》教学设计一、课程标准内容要点: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认知提示:说明隋朝灭亡的原因,知道隋朝是一个有作为但很短命的王朝解读:隋朝上承南北朝、下启唐朝在隋朝存在的30 多年中,中国的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等各方面均有所发展,特别是隋朝创建了影响深远的科举制度,开通了举世闻名的大运河隋朝的建立结束了数百年的分裂割据状态,开创了国家再度统一的新局面,为后世的繁荣奠定了基础但很快,它因暴政而灭亡二、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和隋朝的灭亡等基本史实,思考和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导学生分析隋炀帝的功过,培养学生全面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过程与方法:识读《隋朝大运河示意图》和相关历史材料,获取有效历史信息,正确评价大运河在历史上的作用;阅读相关材料,通过梳理、比较古代的选官制度,理解科举制创立的进步意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隋朝的统一,结束了三国两晋南北朝以来长期分裂的局面,促进了社会经济的发展;民族交融和国家的统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要求;大运河的开通,显示了我国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力量三、教材分析本课涵盖隋的统一、开通大运河、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以及隋朝的灭亡四个子目的内容。
四部分内容以隋朝的兴衰为主要线索,中间插入隋朝所做的两件大事:科举制度的开创与大运河的开通两者实际上讲的是隋朝的治理学习这四部分内容,首先要了解隋朝建立前后中国分裂与统一的历史状况以及古代选官制度的发展变化从东汉末年开始,封建割据势力一直占有巨大优势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期,国家分裂,战乱频繁这期间尽管出现过西晋统一、北魏与北周统一黄河流域,但或者时间短暂,或者只限于局部统一589年,隋文帝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再次实现国家统一因此,隋的统一具有划时代意义,成为随后持续300多年统一局面的起点,为中国封建社会进入鼎盛时期奠定了坚实基础在中国古代,地理环境是分裂出现的重要因素中国大陆地势西高东低,大河一般自西向东流入大海,因此南北之间的交通甚为不便秦朝时期修筑灵渠,将珠江流域与长江流域联系起来,而大运河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连在一起这样,中国长城以南几大水系全部连接起来,不仅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也有利于维系国家统一官吏制度是政治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为了广泛搜罗人才,汉朝通过察举制由下而上推荐人才为官魏晋南北朝时期的重要选官制度是九品中正制,它以门第家世来选官,有才学但出身低微的人很难到中央和地方出任高官。
随着世家大族的没落,依靠门第选官的九品中正制已无法继续下去隋朝建立以后,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通过考试方式把普通地主吸收到政权中来;隋炀帝时,政府开始设立进士科,科举制形成这一制度为后世历朝沿用,影响深远,成为国家兴盛的基石四、课时安排:1课时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百家讲坛的蒙曼说:“隋朝就像流星一样,瞬间摧残,瞬间毁灭,勃兴速亡,魅力十足!”隋朝37年,二世而亡隋文帝和隋炀帝,到底做对了什么,又做错了什么?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流星王朝――隋朝二)新课教授1.平陈立业――隋的统一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的统一”一目,说出隋朝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分别是什么?何时统一全国,统一的标志是什么,统一有何意义?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小组交流,教师巡视,最后再次强调与归纳学生的回答小结:隋朝建立,国家统一,社会相对安定,这为隋朝的发展与繁荣奠定了基础,那隋朝的国力发展如何呢?出示任务:PPT呈现有关隋朝经济富庶的史料请同学们回答:隋朝的经济为何如此繁荣?反馈指导:学生阅读教材,自主学习与交流1)发展经济;(2)编订户籍;(3)统一南北货币和度量衡制度;(4)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教师设疑:这些措施的实施又给隋朝带来怎样的结果?学生结合教材及PPT呈现的“柱状图”进行交流。
师生共同总结:隋朝实施这些措施,促进了社会经济迅速恢复和发展,人口数量和垦田面积大幅度增长,隋朝成为一个疆域辽阔,国力强盛的王朝小结:俗话说,打江山难,守江山更难隋朝取得如此大的发展,是因隋文帝“治国有方”,有一批优秀人才为国“出谋划策”,那“优秀人才”如何选拔呢?2.励精图治――开创科举制出示任务:PPT呈现“举子看榜图”,让学生阅读教材“开创科举取士制度”一目,说出隋朝在选官上有何创新?原因如何?反馈指导:小组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概括学生的回答隋朝统一后,国家的建设与发展需要大量的人才而之前魏晋南北朝时期,选拔官吏主要看门第,不问才华,弊端明显所以隋文帝即位后,废除了前朝选官制度,注重考查人才的学识,开始进行分科考试,初步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到隋炀帝时,设立进士科,凭考试成绩录取选拔,标志着科举制度的正式确立教师设疑:这种新的选拔官员的制度――科举取士最受哪些人的欢迎?有什么积极作用?PPT呈现史料,学生结合史料与教材知识,小组交流,回答问题与此前的用人制度相比较,科举制结束了魏晋以来凭家世高低取士任官的制度,它所体现的在考试面前人人平等的原则,一定程度上扼制了世族官僚在人才荐举和考察时的营私舞弊,士人经由考试而入仕,为庶族知识分子开辟了广阔的入仕道路。
科举制度间接扩大了教育范围,打破了豪门贵族垄断教育的状况,刺激了官学和私学的发展,促进了学校数量的增加,也扩大了学习的内容,除四书五经外,有诗赋杂文,也有经史典籍,还有策论师生共同总结:科举制度的创立,最受门第不高的读书人欢迎这是中国选官制度的一大变革,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选拔的范围,使门第不高而有才学的人可以参政,有利于巩固统治,同时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此后科举制不断“完善”,成为历朝选拔官吏的主要制度,持续了1300多年小结:经过隋文帝的“治理”,隋朝社会繁荣,国力强盛隋炀帝继位后,急于建功立业,利用手中的钱、粮、权开始大兴工役3.炀王急业――开通大运河出示任务:请同学们结合材料与教材“开通大运河”一目,指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目的是什么?(PPT呈现以下材料)从公元604年11月发诏,第二年2月正式启动……“开凿大运河”……旨在加强南北的经济文化联系――袁刚《君王的比较和隋炀帝的事功与暴政》反馈指导: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605年,隋炀帝的一声令下,仅用了六年的时间,大运河就开通了出示任务:PPT呈现大运河图,学生根据教材完成填空,并勾画出大运河简单示意图。
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填空、画示意图,教师展示部分同学的成果,进行点评大运河全长2000多千米,三点四段五河流,即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南至余杭;自北向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和江南河四段;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教师设疑:有人说大运河“功在千秋,罪在当时”,你觉得这种说法有道理吗?学生小组内,小组间交流,自由发言师生共同总结:从地图上看,中国江河大都东西走向,造成南北交通不便,大运河的开通沟通南北,加强了南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交流,为祖国的长远发展立下汗马功劳古人语“北通涿郡之渔商,南运江都之转输,其为利也博哉!”“天下转漕,仰此一渠所以说大运河“功在千秋”不过,隋朝为开大运河动用了几百多万人,占当时全国人口的将近十分之一,男丁不够,妇女也被征调去百姓对此不满,隋炀帝便用高压手段镇压,规定凡是反抗者,不管罪行轻重,一律处斩,且无需上报古人语:“千里长河一日开,亡隋波浪九天来所以说大运河“”罪在当时”提示总结,评价历史事件必须“一分为二、全面客观”教师设疑:既然大运河是“罪在当时”,请同学们为隋炀帝开通大运河支招,如何做才能既开了大运河,又不至于“罪在当时”?学生交流,自由发言。
答案不要拒于统一,任凭学生自由想象,只要合情合理就对学生进行肯定小结: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从而造成了“天下死于役”的惨象,民变四起,致使隋朝像流星一样,瞬间璀璨,瞬间陨灭4.隋“赠”遗产――隋朝的灭亡出示任务:学生阅读教材“隋朝的灭亡”一目,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反馈指导:学生自主学习,在教材上适当标注,归纳回答隋朝速亡的主要原因是隋炀帝的残暴统治,滥用民力他每年都征发大量的劳动力,去营建东都洛阳,开凿大运河,修筑长城和驰道;多次巡游,耗费了大量的人力和财力;三次征辽兵役劳役繁重,破坏了生产人民忍无可忍,发动起义618年隋炀帝在江都被部下杀害,身死国灭小结:隋炀帝因实行“暴政”,成为历史上有名的暴君,但是,我们要全面地看待这些历史事件,客观评价隋炀帝出示任务:PPT呈现:征吐谷,讨高丽,用兵力既劳民力,固才冠诸王,然祸及百姓若雄才兼安宇内,后世论名,可与汉武齐功;建东都,修运河,享独乐不与众乐,虽罪在当代,但利延千秋如恩泽能至斯民,今朝评绩,当和禹王同辉结合材料与所学知识,你如何正确看待隋炀帝?反馈指导:隋炀帝虽说是公认的暴君,可他通音律,善诗赋,治军旅,绝非一般昏君可比,而且他开运河,修驰道,建东都也都有一定的积极意义,如运河就“功在千秋”,而且他还创立进士科,使科举制度正式确立,影响深远。
所以我们在看待历史事件、历史人物时一定要全面客观公正小结:隋朝,因隋文帝而勃兴,因隋炀帝而速亡,为我们后人留下了宝贵的“遗产”出示任务:请同学们回答:对比下面两则材料,我们可以从中吸取怎样的经验教训?PPT呈现:百役繁兴,六军不息,竭尽国力,大兴工役,唯其权力意志是用,根本不考虑民众的承受能力――袁刚《暴君隋炀帝评价的论辨――关于暴君之暴的政治分析》唐太宗毫不含糊地说:“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韩�N《盛世是这样治理的》反馈指导:学生小组交流,自由发言三)课堂小结师生共同总结:(PPT呈现)民众是国家的根本,治国必须考虑社会的承受能力,文武之道,有张有弛只有人民丰衣足食,生活安定,国家才能强大,社会才能和谐发展六、板书设计隋朝的统一与灭亡1、隋朝的建立2、隋朝巩固政权的措施和影响3、开通大运河的目的(1)掌握一条大运河(2)两千多千米(3)三点(重要城市)(4)四段(河渠)(5)五河4、科举制确立的标志以及作用 5、隋朝灭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