阶段测评(四、五).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743383 上传时间:2022-12-09 格式:DOC 页数:19 大小:22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阶段测评(四、五).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阶段测评(四、五).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阶段测评(四、五).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阶段测评(四、五).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阶段测评(四、五).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阶段测评(四、五).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阶段测评(四、五).doc(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阶段测评(四、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25250分)1(2011苏北四市联考)关于现代生物工程技术应用的安全性,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对待生物武器的态度应明确而坚定,即坚决禁止生物武器B中国对于克隆人的态度是不反对治疗性克隆,可以有限制地进行克隆人的实验C对转基因植物外源DNA要进行认真选择,避免产生对人体有害的或过敏的蛋白质D一旦发现转基因生物出现了安全性问题,要马上停止实验,并销毁重组生物解析:中国政府反对以生殖为目的的克隆实验。答案:B2下列哪些是转基因生物引起食物安全的证据()A世界上数以亿计的人口食用转基因农作物B转基因生物合成的营养物质与天然品种没有差别C

2、转基因生物合成的某些蛋白质可能对某些人造成过敏反应D转基因产品经过了多环节、严谨的安全性评价解析:转基因生物引起的食物的安全性问题主要是毒蛋白、过敏源以及营养成分的改变等。答案:C3关于克隆人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克隆人是对人类文明的亵渎和犯罪,应严禁一切对人类的克隆实验,克隆人的社会地位无法确定B由于人的体细胞分裂次数是有限的,克隆人有可能会面临早衰和多病C克隆技术还不成熟,社会伦理有严重冲突,应研究治疗性克隆而禁止生殖性克隆D克隆人实验可能会存在流产率高、胎儿畸形率高等问题答案:A4(2011枣庄高二检测)中国科学家成功地把人的抗病毒干扰素基因“嫁接”到烟草的DNA分子上,可使烟草获得抗

3、病毒的能力,形成转基因产品,人的基因之所以能转到植物体内,原因是()A科学家的技术高超B两者的基本组成单位一样C人与植物的DNA结构及组成相同D都是单链DNA解析:能够把基因从一个生物转移到另外一个生物体内,并能顺利地表达出来,关键是基因的结构与组成相同,都能通过碱基互补配对形成双螺旋结构。答案:C5若转基因技术被滥用,不属于恐怖组织的行为的是()A把蜡状杆菌通过转基因技术改造成像炭疽杆菌一样的致病菌B把炭疽杆菌基因通过转基因技术重组到人体内,使人具免疫力C把流感病毒基因改造,只会使具有某种易感基因的人群感染,而其他人却不易感染D将生物毒素分子的基因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解析:若转基因技术

4、被滥用,恐怖组织就会将其与流感病毒的基因拼接在一起,使其加快散播。答案:B6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克隆是一种无性繁殖B试管婴儿属于克隆C克隆利用动物细胞核的全能性D试管婴儿技术既有积极的影响,也有负面影响解析:试管婴儿属于有性生殖。答案:B7有人认为转基因生物势必会打破自然界物种的原有界限,改变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会对生态系统的稳定性造成破坏。下列哪项是对上述观点的完全反驳()A种植转基因抗虫作物,可以减少农药的使用量B种植抗虫农作物可以保护农田土壤环境C转基因生物不会改变生物原有的分类地位,充其量只能说是具有某种新特征的同一物种,不会破坏生态系统的稳定性D重组的微生物在降解某些化

5、合物的过程中所产生的中间产物,可能会造成二次污染答案:C8进行基因筛检有助于发现某些早期癌症,但也带来了一些负面效应,这些负面效应是()A使受检查者获得了知情权B使受检查者在人寿保险、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压力C使个人隐私受到更好的保护D使人类基因组计划难以完成解析:基因筛检是运用DNA测序仪和蛋白质芯片等,在人群中对某些遗传病、癌症和其他重大疾病的致病基因进行检测,以使携带有致病基因的人能及早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治疗措施。虽然基因筛检有助于发现某些早期癌症,以及早采取预防措施,但也不可避免地会带来个人遗传信息的泄露,使受检查者在人寿保险、就业、婚姻等方面受到巨大的压力,这个问题的解决,可通过传播正

6、确的科学知识和立法来解决。答案:B9(2011苏州高二检测)某种转基因玉米能高效合成一种多肽类的蛋白酶抑制剂,积累于茎叶中,让取食它的害虫的消化酶受抑制无法消化食物而死。下列就该玉米对人类安全性的评论中,不符合生物学原理的是()A不安全。这种玉米的果实(种子)也可能含有蛋白酶抑制剂,食用后使人因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B不安全。该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基因可通过食物链富集并在人体细胞内表达,使人体无法消化食物而患病C安全。因为人与害虫消化酶的结构存在差异,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对人体很可能无影响D安全。人类通常食用煮熟的玉米食品,玉米的蛋白酶抑制剂已被高温破坏,不会影响人的消化解析: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

7、片段,属于大分子有机物,外源基因进入动物和人体的消化道后会被消化成小分子物质,不能直接进入动物和人体细胞内,更谈不上通过食物链的富集和在细胞内表达。答案:B10科学家能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培育出特殊的西红柿、香蕉,食用后人体内可产生特定的抗体,这说明这些西红柿、香蕉中的某些物质至少应()A含有丰富的免疫球蛋白B含有某些抗原决定簇C含有一些灭活的病菌D能刺激人体内效应细胞分泌抗体解析:抗原决定簇是抗原性物质表面的某些特定的化学基团,它是免疫细胞识别抗原的重要依据。答案:B11下列有关生物技术安全性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生物技术既可造福人类,又能威胁社会B人们对转基因食品的担心,从某些实例来看并非是

8、多余的C转基因生物带来的安全性问题主要包括食物安全、环境安全、生物安全D由于生殖隔离,转基因农作物肯定不会将目的基因传给杂草解析:该题考查生物技术的安全性问题,属于理解水平,试题较简单。生物技术既可为人类服务,又可能威胁人类的生存。转基因食品在基因重组与改变过程中,可能产生某种毒性、过敏性,生成抗营养因子,引起营养成分改变,或者某种抗抗生素基因随食品转移到肠道,使抗生素对该机体失去疗效;经遗传工程修饰的基因片段导入后,引发基因突变或改变代谢途径,致使其最终产物可能含有新的成分或改变现有成分的含量。虽然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但也可能转基因生物的外源基因与感染转基因生物的细菌或病毒杂交,病原体再

9、感染其他杂草进而造成基因污染。答案:D12如果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性蛋白,将引发的安全性问题不包括()A生物安全B环境安全C食物安全 D伦理道德问题解析:转基因植物的花粉中含有毒性蛋白,通过蜜蜂的采集,很可能会进入蜂蜜中,再经过食物链的传递,最后有可能进入其他动物和人体内,将引起食物安全、生物安全和环境安全问题。答案:D13下列关于转基因植物的叙述,正确的是()A转入到油菜的抗除草剂基因,可能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B转抗虫基因的植物,不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C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不能表达D如转基因植物的外源基因来源于自然界,则不存在安全性问题解析:抗除草剂基因导入到油菜的染色体

10、后则可以通过花粉传入环境中;转抗虫基因的植物可杀死无抗性昆虫,对昆虫的抗性具有选择作用,所以会导致昆虫群体抗性基因频率增加;转基因技术打破了生殖隔离,动物的生长激素基因转入植物后可以表达;来源于自然界的目的基因导入植物体后,可能破坏原有的基因结构,具有不确定性,外源基因也可能通过花粉传播,使其他植物成为“超级植物”等,所以转基因技术存在着安全性问题。答案:A14下列关于生态农业的叙述正确的是()A设计生态农业时应增加食物链中营养级的数量B生态农业的建立不能提高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C生态农业可以实现自给自足,排除了人为干扰D生态农业是以高投入来获得农作物的高产出量解析:生态农业实现了能量的多

11、级利用,使能量尽可能多地流向对人类有益的地方,因而食物链中的营养级不能多,各营养级间能量的传递效率不能通过人为因素而提高;生态农业不能实现自给自足,必须有人为干扰才能维持相对稳定;生态农业是以低投入来获得高产出。答案:B15桑基鱼塘是将低洼稻田挖深作塘,塘内养鱼,塘基上种桑,用桑养蚕,蚕粪养鱼,鱼粪肥塘,塘泥肥田、肥桑,从而获得稻、鱼、蚕三丰收。这是哪一方面的例子()A人维持原有的生态平衡B根据人类的需要建立新的生态平衡C加快生态系统的物质循环D加速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解析:桑基鱼塘是依据生态学和工程学原理建立的生态农业,它实现了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答案:B16某草原牧区,在进行草场建设时,既

12、注重不同牧草种类的搭配种植,又对单位面积内的放牧量做了一定控制。这种做法体现了()A“循环经济”原则B低消耗,多效益原则C遵循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D建立自然社会经济复合系统解析:物种多样性和协调与平衡原理都是生态工程建设中应当遵循的原理。进行牧区草场建设时,既要考虑系统结构和功能的复杂性,又要考虑生物与环境的协调平衡,才能保证生态系统的稳定。答案:C17生态农业不仅指对于农作物中所含物质、能量的充分利用,还具有很多内涵。人们越来越认识到根据不同地区的土地、光、水等各种自然资源,设计出适合本地的生态农业结构的重要意义。下列措施中不符合生态学原理的是()A作物“轮种”不仅合理地利用各种矿质营

13、养,还可避免某些害虫的大发生B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可以做到对农作物中物质和能量的多级利用C充分利用各种生物固氮措施,尽量施用农家肥,减少化肥的施用D应有以虫治虫、以菌治虫的措施,尽量减少甚至不使用有害农药解析:以作物秸秆为燃料发电会造成环境污染。答案:B18(2012江苏)(多选)全球范围内生物多样性有降低的趋势,对此所作的分析正确的是()A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重要原因B栖息地破碎化造成小种群有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C这种变化是由于新物种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灭绝量D过度的人为干扰导致生物多样性降低解析:本题考查生物多样性降低的原因,意在考查考生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因素与破坏原因的分析能

14、力。人类活动导致栖息地总量减少和栖息地多样性降低是生物多样性降低的重要原因,故A正确。柄息地的破碎化主要是人为因素造成的,它使种群之间的基因交流受阻,小种群对疾病抵抗力的降低、对环境变化适应力的减弱和繁殖率的降低不利于维持生物多样性,故B错误,D正确。生物多样性降低的直接原因是新物种的产生量少于现有物种的灭绝量,故C正确。答案:ACD19线虫与昆虫病原体被联合用于害虫的防治。线虫首先感染宿主昆虫,然后细菌从线虫中逃出、繁殖,并杀死宿主,最后线虫以分解中的虫体为食。这一事实说明()A可以利用有害生物的天敌和基因工程等措施综合防治害虫B有害生物的天敌包括捕食者和寄生物C同一宿主同时可被多种寄生物危

15、害,寄生物本身又可被另一寄生物寄生D生物防治可以避免害虫的抗性进化,防止环境污染解析:本题要求依据题干事实,得出恰当的结论。题中事实说明昆虫被线虫和细菌寄生,线虫又被细菌寄生。一种寄主可以被多种寄生物寄生(如人),一种寄生物可能侵入多种宿主体内(但也有专一寄生的),寄生链是食物链之一,在自然界中普遍存在。A项中的基因工程等措施防治,B项中的捕食者天敌,D项中的防治环境污染等内容与题干信息无直接关系。答案:C20在松毛虫肆虐的时候,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几十亿株杨树毁于一旦,这是由于违背了()A物种多样性原理 B协调与平衡原理C整体性原理 D物质循环再生原理解析:辽宁西部章古台地区的杨树林物种单一,抵抗力稳定性低,容易遭到破坏,违背了物种多样性原理。答案:A21下列关于生态工程的说法,错误的是()A与传统工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