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献综述参考范文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742933 上传时间:2023-01-06 格式:DOCX 页数:5 大小:13.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文献综述参考范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献综述参考范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献综述参考范文文献综述国外研究现状国外的很多相关机构对内部控制的研究都取得了一定的研究成果。例 如,2004年9月,COSO发布了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它拓展了内 部控制框架,更关注于企业风险管理这一更加宽泛的领域。按照 COSO 的 设想,他们不打算,也的确没有用企业风险管理框架取代内部控制框架, 而是将内部控制框架纳入其中,公司不仅可以借助这个企业风险管理框架 来满足它们内部控制的需要,还可以借此转向一个更加全面的风险管理过 程。企业风险管理一整合框架再一次强调了系统的概念,即在实施企业 整体风险管理过程中,主体中的每个人都对企业风险管理负有责任:首席 执行官(CEO )负有首要责任,

2、并且应当成为主负责人,其他管理人员支 持主体的风险管理理念,并在各自的责任范围内依据风险容限去管理风险。 美国在 2002 年颁布了萨班斯 -奥克斯利法案,这部法律扩充了长期持续 的对公众公司保持内部控制制度的规定,要求管理当局证实、并由独立审 计师鉴证这些制度。 GAO 发布了联邦政府内部控制准则 ,这个准则提 供了一个综合的框架,以建立和维护内部控制、识别和确定那些面临着欺 诈、浪费、滥用和管理不善的风险经营管理领域。该准则认为内部控制是 一个企业管理的主要组成部分,为保护资产及发现错误和舞弊提供第一重 防卫。准则将 COSO 报告关于内部控制 5 个要素的划分,变成了内部控制 的 5 个

3、具体准则,即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监控。 最高审计机关国际组织,简称(INTOSAI),将内部控制准则分为一般准则 和详细准则两部分。一般准则包括:合理保证、支持态度、忠诚与能力、 控制目标、执行之监控等,遵循一般准则可以为企业提供适当的控制环境。 详细准则是达成控制目标的方法或程序,包括特定政策、程序、组织规划(含职务分工)。加拿大注册会计师公会所属的控制基准委员会,简称 COCO,提出了一种更精简、更具动态的内部控制基本构架,从目的、承 诺、能力、监督与学习 4个方面提出 20项控制基准。巴塞尔委员会发布银 行组织内部控制系统的框架系统地提出了评价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体系的

4、 13 项指导原则,是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研究历史性的突破。强调董事会和高 级管理层对内控的影响,组织中的所有各级人员都必须参加内部控制过程,并会对内部控制产生影响。国外对于舞弊审计的研究多集中于舞弊的成因、舞弊的防犯、舞弊审 计技术、舞弊审计责任等问题。舞弊的成因理论有G.杰克波罗格纳(G.Jack Bologna)和加拿大的罗伯特林德奎斯特(Lindquist RobertJ.)提出的 二因素理论(冰山理论)、美国注册舞弊审核师协会创始人W.史蒂夫艾 伯伦奇特(W.SteveAlrecht)提出的三因素理论(舞弊三角理论),即机会、 压力和借口、博洛亚(Blolgua)等人提出的四因素理论(G

5、ONE),即贪婪、 机会、需要和暴露的程度、伯洛格等人在GONE舞弊理论的基础上,提出 了企业舞弊风险因子说理论,是迄今为止比较完善的关于舞弊的风险因子 学说。他认为企业舞弊风险因子由一般风险因子和个别风险因子组成。舞 弊审计的责任方面,David Wright(2002)认为法律实践对注册会计师不公 平,在共同义务体制下,注册会计师往往要对其他被告无力支付的损失进 行赔付。因此,应改变注册会计师赔付责任的承担办法,实行按损失比例 赔偿的体制;同年10月,AICPA颁布新准则SASNO99,题目仍为“财务 报表审计中对舞弊的关注”,但总结提炼了更加有效的审计舞弊的思路和程 序,进一步强调了注册

6、会计师在审计计划和实施阶段保持对公司舞弊的关 注。舞弊防范理论方面,美国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曾全面研究企业舞弊的 防范机制,他们认为可通过高层的管理理念、业务经营过程的内部控制、 内部审计和外部独立审计四道防线来防治企业舞弊。舞弊审计技术研究方 面,AICPA的副主席Chuck Landesr认为:执行舞弊审计准则,需要审计 人员改变他们的审计方法甚至是审计程序的本身。柏瑞C梅勒肯指出: 注册会计师在审计时都要保持高度的职业怀疑精神,不能推测管理层是诚 实可信的,注册会计师应首先考虑是否有舞弊的嫌疑。G.杰克波罗格纳 和罗伯特J 林德奎斯特认为,目前还不存在普遍适用的舞弊审计方法, 舞弊像雪花一

7、样有不同规模、形状和稠密度,把它们汇聚成一种类型无助 于下一步分析,过去的经验可能会分散注意力。国内研究现状随着COSO报告在中国影响的日益增强,我国学者也加强了对内部控制 的相关研究。吴水澎等(2000)在国内较早地介绍了该报告的主要内容、框架 及进展,他们建议由权威部门制定内部控制的标准体系,并对企业内部控 制的审计做出强制性安排,做到二者并举。张俊民(2001)探讨了企业内部会 计控制的目标构造及其分层设计的基本思想,他认为企业产权关系、治理 结构中的管理权责安排结构以及企业经济管理要求的多样性是构造企业内部会计控制目标的基础。 阎达五、杨有红 (2001)则将内部控制框架与公 司治理机

8、制结合起来,认为内部控制外延的拓宽正是由公司治理机制变化 所致,他们建议采取双管齐下和分两步走的战略建立内部控制框架,并且 特别强调董事会在公司治理中的核心地位,认为董事会应该对公司内部控 制的建立、完善和有效运行负责。方红星 (2002) 试图把内部控制与审计联结 起来,认为内部控制是在审计目标定位主导下发展的内部控制和审计的历 史渊源和逻辑相联系,完全可以从组织效率的角度做出科学的分析和解释。 他们的研究成果对我国内部控制的法律规范忽视审计方面提供了有益的借 鉴和建议。杨有红等 (2004)认为目前审计导向下的内部控制研究主要集中于 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审计成本的节约、审计效率的提高和审

9、计风险的 控制。刘明辉等 (2002)借鉴了契约理论和经典经济学理论,对企业内部控制 的性质和内涵做了一定的探讨。林品珍( 2005)从宏观角度,指出目前我 国内部控制的评价标准体系尚未建立,需要建立一套完善的,符合实际的, 具有可操作性的评价标准体系。杨雄胜( 2006)提出了内部控制是促进公 司积极演化的机制,是企业生态系统的“控制链”以及是提高企业社会影 响力的基本保障的观点。丁友刚、胡兴国( 2007)提出任何对组织目标的 偏离都被视为风险,内部控制本质上是组织的内部风险控制机制。章铁生 (2007 )指出企业的信息系统计算机化和网络化 ,给企业的内部控制带来了 巨大的冲击和挑战,公司

10、传统的内部控制方式在IT的影响下发生了根本性 的革,IT在公司内部的广泛应用使得原来基于权力制约和岗位分置的内部 控制逐步发展成为以信息流为基础的IT内部控制。潘琰、郑仙平(2008) 提出内部控制的假设有控制实体假设、可控性假设、复杂人性假设、不串 通假设。此外,还有些学者采用相关学科的知识与方法对内部控制进行了 研究。国内关于舞弊审计方面的相关论述比较少。舞弊审计的本质方面有查 账论、方法过程论、经济监督论、控制论、信息系统认证论;舞弊成因方 面,陈少华( 2004)认为,财务舞弊的内在成因可以概括为信息不对称、 会计信息的商品属性、利益驱动和公司治理失效四个方面。舞弊审计责任 方面,叶萍

11、、李若山( 2004 )认为:无论是从技术、时间还是从成本效益 原则各个角度看,注册会计师都不可能百分之百的查出客户公司的财务舞 弊行为,更不用说是银行、券商、公司串通舞弊的行为。法律界和社会公 众通常仅仅从法学上的真实性定义出发,认为审计人员没有恰当履行责任, 对于注册会计师应承担责任的判定缺乏客观公正性。舞弊审计技术研究方面,厦门国家会计学院的黄世忠、黄京菁( 2004 )以国外有关研究报告为 基础,总结了一套财务报表舞弊预警信号,并认为掌握和运用这些预警信 号是实行风险导向审计的基础。王泽霞( 2005 )指出:实证研究表明,舞 弊审计中应用舞弊模型通常比无辅助(凭职业经验)时评估舞弊风

12、险更准 确。催英、陈琴、黎仁华等将心理学知识应用于舞弊审计研究,并且提出, 审计人员应能敏锐地从审计客体心理活动中寻找蛛丝马迹和发现问题,要 善于消除客体的误解与抵制,赢得支持。张苏彤、康智慧( 2007 )提出审 计人员在实施舞弊审计时,可以运用奔福德定律的数值分析软件对其进行 专项的筛选与分析,为进一步深入进行舞弊审计提供线索。另外,叶雪芳 (2006)认为为使注册会计师在一定的职业责任压力下,有动力去揭示被 审计单位的重大会计舞弊,必须政府介入。研究述评从上述的国内外相关研究可以知道: 其一,目前国内外对于内部控制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性质、 内涵、基本框架、审计程序与方法的应用等

13、问题;对于舞弊审计的研究, 则主要集中在舞弊审计的本质、舞弊的成因、舞弊审计的责任、舞弊审计 技术研究等方面。其研究大多都是单独就内部控制或舞弊审计某一方面进 行探讨,很少有文献有将两者结合在一起考虑。因此,本文基于此视角, 将内部控制与舞弊审计联系起来,对内部控制视角下的舞弊审计进行研究。其二,关于内部控制与审计的关系上,主要集中在内部控制的不同发 展阶段对应不同的审计模式,并没有对内部控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与舞弊审 计模式的关系进行研究。本文就是在内部控制发展与审计模式发展进程关 系的基础上,建立了内部控制的不同发展阶段与舞弊审计模式关系。其三,关于舞弊审计对内部控制的利用上,主要集中在实施舞弊审计 之前需要对内部控制进行测试,进而确定实质性测试的方案,并没有从舞 弊审计的主体注册会计师的角度考虑不同的注册会计师选择不同的实质性 测试方案的原因。本文将注册会计师划分为三种不同的风险类型,详细阐 述了不同注册会计师选择不同实质性测试方案的原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