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742575 上传时间:2023-09-14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4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心亭看雪教学设计宋集中心校 王伟教学目标:知识和技能:1、 了解作者、作品,积累本课文言词语;2、 继续培养学生阅读能力;独立理解文章内容,准确把握作者感情;3、 学习本文白描手法的运用,借鉴课文叙事、写景、抒情融于一体的写作特点。过程和方法:1、 通过反复朗读,在理解基础上背诵课文;2、 理解本文形象、生动、精美的语言特点,感受文章的诗情画意。情感态度价值观:学会欣赏美景并能领悟作者超凡脱俗的文人雅趣。教学重点: 背诵课文,积累文言词语,学习白描的手法。教学难点:在熟悉背景基础上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教学设想:1课文常识:本文是作者的代表作,写于明亡以后。对故国的

2、怀恋都以淡淡的笔触融入山水小品,好像不着痕迹,所以了解背景很重要。2教学思路:作为文言文教学,朗读背诵和文言词语的积累是重点,而背诵要在理解课文内容和写法特点等的基础上才能顺利完成。本文写景的特点是使用白描手法,这是一种基本的写作手法,在教学过程中要把它讲清楚。本课的教学难点是理解作者的精神世界,把握写景与叙事、抒情的关系。学生对作者是陌生的,因此有必要对张岱的所处环境作介绍,这样学生才能理解文中淡淡的哀愁。让学生了解叙事与写景的关系很重要。文言词语的积累,可以不单独讲,可将其放在学生阅读和师生教学活动过程之中,学生已经理解了的,就不再讲;学生没理解的才作强调,这样既节省时间,又给学生主动学习

3、的空间。继续尝试对比阅读。3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拟采用板块式。由学生搜集描写雪景的诗文句子导入,顺便简介作者,西湖雪景的画面在课件中作为背景展示,不单独展示,以节约教学时间,也不显生硬。整体感知,先由学生齐读(因为布置了预习,要求学生读准字音),再播放课文的录音,学生跟读。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课文内容,再设计几个小问题,让学生理解课文交代的时间、地点、天气状况和作者赏雪的经过(包括对雪景的描写和湖心亭奇遇)。这一环节中,在理解课文整体内容的同时强调一些文言词语,让学生自然积累,而不单独设计词语积累一环节。问题研讨部分主要是解决课文的难点,即作者的内心世界和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这一部分点到为止

4、,不深入,不作过多研究。对比阅读从写法上和思想感情上作区别,这一层次较高,所以要求学生在预习时先行准备,希望能达到预期的目的。小结部分突出本文的学习重点,即白描写法;并布置作业,让学生课外用此手法作写景练习。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指名谈自己积累的描写雪景的诗文名句。2导入,并简介作者张岱。张岱,字宗子,又字石公,号陶庵,又号蝶庵居士,明末清初山阴人。寓居杭州。出身仕宦世家,少为富贵公子,爱繁华,好山水,晓音乐、戏曲,明亡后不仕,入山著书以终。有陶庵梦忆、西湖梦寻等。(在教材P.205,指名学生朗读或齐读。)教师明确补充二、整体感知1学生齐读文章。注意读准字音和停顿。播放白板2老师

5、朗读,学生听读,再齐读。留意文章写了什么事,绘了什么景。3思考回答下面问题,整体感知课文内容。(1)“崇祯五年十二月,余住西湖。”此句告诉了我们什么?(2)“大雪三日,湖中人鸟声俱绝。”这句从哪种感觉来写?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俱”和“绝”各是什么意思?(3)“是日更定,余拿一小船,拥毳衣炉火,独往湖心亭看雪。”这么冷的天气,才凌晨时分,作者独自到湖心亭看雪,你能看出作者的心境吗?“是”字怎样理解?(4)“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这几句写雪景,有什么特点?(5)齐读第二段。作者前往湖心亭看雪,意外遇到了什么?作者看到

6、了什么?和这些人有些什么交往?作者和这些人相遇饮酒共话的情境,使我想起两句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作者不善饮酒,却“强饮三大白”,真可谓“酒逢知己千杯少”啊。(6)“及下船,舟子喃喃曰:莫说相公痴,更有痴似相公者!”是尾声,你怎样理解这个“痴”字?“喃喃”一词,你看出了什么?4学生齐读全文。三、问题研讨1关于白描手法:读描写雪景的句子:“雾凇沆砀,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湖上影子,惟长堤一痕、湖心亭一点、与余舟一芥、舟中人两三粒而已。”作者写西湖雪景,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这种手法就叫做白描。你能简要分析文中白描手法吗?(作者抓住景物的突出特征,“一痕”“一点”“一芥”“两

7、三粒”,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作者为什么要强调这些景物的小,他真正要突出的景物是什么?(是要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正是这种满世界都白的奇观,才使他觉得眼前的具体景物都变小了。)文章开头说作者“独往湖心亭看雪”,这里又说“舟中人两三粒而已”,是否矛盾?谈谈你的理解。(不矛盾。在作者看来,芸芸众生不足为伍,一个“独”字表现了文人雅士的孤傲。)2文章写景、叙事、抒情的关系:文章用白描手法写要西湖雪景,叙述了湖心亭奇遇,抒发了怎样的感情?(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的文人雅士,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四、对比阅读1朗读课文及柳宗元的

8、江雪。2江雪也描写雪景,也写了人的活动,它和课文在描写手法和表达感情上有什么异同?(先说同,再说异。)(相同之处是:都有大小的对比。本文用“一痕”“一点”“一芥”“两三粒”来突出“天与云与山与水,上下一白”的壮观景象;江雪中千山万径是大景,独钓渔翁是小景,通过强烈的对比,突出雪景的无边无际,雄奇壮丽。相异之处是:描写手法上,本文主要使用白描手法,而江雪主要使用烘托手法;在表达的感情上,本文表达了作者清高自赏的感情和淡淡的愁绪,而江雪表达的是作者柳宗元怀才不遇的孤独感。)五、小结课文的白描手法,高度抽象、概括,宛如中国画中的写间山水,寥寥几笔,却能传达出景物的开与神。在课外试着用白描手法写一种景物,注意抓住景物的特征来写。另外,课外可搜集一些描写西湖的古诗文,学习古人的描写手法。板书设计:湖心亭看雪张岱白描手法: 作者是一个超凡脱俗、孤高自傲文字简练朴素,不加渲染。 的文人雅士,高度抽象、概括,寥寥几笔, 课文表达了他清高自赏的感情和却传达出景物的形与神。 淡淡的愁绪。课后反思- 3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