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740991 上传时间:2023-11-21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推荐)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doc(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校常见流行病防治知识流行性感冒流行性感冒简称流感,是由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很强的传染性。流感病毒分为甲、乙、丙三型。传播途径:以空气飞沫直接传播为主,也可通过被病毒污染的物品间接传播。主要症状:有发热、全身酸痛、咽痛、咳嗽等症状。易感人群:人群对流感普遍易感,病后有一定的免疫力,但维持的时间不长,病毒不断发生变异,可引起反复感染发病。预防措施:(一)接种流感疫苗已被国际医学界公认是防范流感的最有效的武器。(二)勤洗手保持良好的个人及环境卫生。(三)打喷嚏或咳嗽时应用手帕或纸巾掩住口鼻,避免飞沫污染他人。流感患者在家或外出时佩戴口罩,以免传染他人。(四)均衡饮食、适量运动、充足

2、休息,避免过度疲劳。麻疹麻疹是一种由麻疹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主要发生在冬春季节。凡是没有接种过麻疹疫苗,接触后90%以上均会发病,1-5岁小儿发病率最高。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病人的眼结膜、鼻、口、咽等处的分泌物(如眼泪、鼻涕、痰等)以及尿和血液中都存在着麻疹病毒。主要症状:麻疹的潜伏期为10-11天,开始时症状像感冒,但同时出现眼红、眼皮发肿、流泪、怕光、打喷嚏、咳嗽等更严重的症状。第4天起从耳朵后面开始出现玫瑰色的斑丘疹,2-3天内皮疹遍及全身,随后疹退,脱屑。其他症状也逐渐消退。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多见于婴幼儿,但近年来由于麻疹疫苗的广泛接种,发病年龄有后移趋势。预防

3、措施:(一)尽量减少和患者及其患者家属接触是预防麻疹的关键。(二)做好保健工作,按时接种麻疹疫苗,室内空气流通,流行季节少到公共场所,锻炼身体,增强抗病能力。(三)自动免疫:易感者都应接种麻疹减毒活疫苗。我国目前定于8个月时初种,4岁、6岁时各加强一次。水痘水痘是一种由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所引起的急性传染病。水痘患者多为1-14岁的孩子。在幼儿园和小学最容易发生和流行。虽然水痘属于急性传染病,但通常比较温和,不会引起严重的并发症。传播途径:水痘主要通过飞沫经呼吸道传染,接触被病毒污染的尘土、衣服、用具等也可能被传染。主要症状:水痘病毒感染人体后,经过大约2周的潜伏期,患者可出现头痛、全身不适、发热

4、、食欲下降等前期症状,继而出现有特征性的红色斑疹,后变为丘疹、再发展为水疱、常伴有瘙痒,1-2天后开始干枯结痂,持续一周左右痂皮脱落。皮疹躯干部最多,头面部次之,四肢较少,手掌、足底更少。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常见于2-10岁的儿童,一次发病可终身获得较高的免疫力。预防措施:(一)接种水痘疫苗是最有效、最经济的预防措施。(二)流行期间小孩子不去人多的公共场所,经常开窗通风等也很重要。(三)控制传染源:病人必须隔离至皮疹全部结痴为止。托幼机构中接触的易感者应检疫3周。诺如病毒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由诺如病毒属病毒引起的腹泻,具有发病急、传播速度快、涉及范围广等特点,是引起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主要

5、病因。传播途径:以肠道传播为主,可通过污染的水源、食物、物品、空气等传播,主要症状:主要引起胃肠炎。胃肠炎的症状是恶心、呕吐、腹泻等,部分人主诉有头痛、发热、寒战、肌肉疼痛。症状通常持续1-2天。普遍感到病情严重,一日多次剧烈呕吐。症状一般摄入病毒后24-48小时出现。易感人群:多见于1到9岁的儿童和青少年。预防措施:预防诺如病毒的关键在于把好“病从口入”这一关,要注意饮食卫生和饮水卫生,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1、保护环境卫生,不乱扔垃圾,不随地大小便;2、注意饮食卫生,以免“病从口入”。不吃不洁净的食物、不购买街边小店的零食;不带零食到幼儿园;3、养成饭前、便后洗手的习惯;4、所有食物应彻底煮

6、熟才食用;5、餐具要经常消毒,不与别人共用餐具,提倡使用“公筷”;6、注意饮水卫生。喝开水,不喝生水,不与别人共用水杯7、提高身体素质,平时积极参加体育锻炼,注意营养均衡,增强体质;8、关注自己的健康状况。若出现了身体不适(特别是: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提醒孩子应及时告诉家长或老师,并前往正规医院诊治。流行性腮腺炎流行性腮腺炎简称腮腺炎,亦称“痄腮”,是一种通过飞沫传播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冬春季节容易发生,多发生于儿童。传播途径:病人是唯一的传染源,主要通过飞沫传染,少数通过用具间接传染,传染性强。主要症状:本病大多数起病较急,有发热、畏寒、头痛、咽痛等全身不适症状。患者一侧或双侧耳下腮

7、腺肿大、疼痛,咀嚼时更痛。并发症有脑膜炎、心肌炎、卵巢炎或睾丸炎等。整个病程约7-12天。易感人群:多见于到岁的儿童和青少年。一次感染后可获终生免疫。预防措施:1、及时隔离患者至消肿为止。2、接种腮腺炎疫苗。3、注意室内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新鲜、保证儿童睡眠充足。4、患厌食症者易早治疗以增强自身免疫力。5、可服中药板蓝根冲剂,连服三天。手足口病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一种儿童常见传染病。传播途径:主要经消化道或呼吸道飞沫传播,亦可经接触病人皮肤、粘膜疱疹液而感染。主要症状:先出现发烧症状,手心、脚心出现斑丘疹和疱疹(疹子周围可发红),口腔粘膜出现疱疹和/或溃疡,疼痛明显。部分患者可伴有咳嗽

8、、流涕、食欲不振、恶心、呕吐和头疼等症状。少数患者病情较重,可并发脑炎、脑膜炎、心肌炎、肺炎等。易感人群:婴幼儿和儿童普遍多发,3岁及3岁以下婴幼儿更容易得。成人感染后一般不发病,但会将病毒传播给孩子。预防措施:(一)勤洗手、勤通风,流行期间避免去人群聚集、空气流通差的公共场所。(二)儿童出现相关症状要及时到正规医疗机构就诊。结核病结核病过去俗称“痨病”,是由结核杆菌主要经呼吸道传播引起的全身性慢性传染病,其中以肺结核最为常见,也可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传播途径:活动期的排菌(也就是痰涂片阳性或者痰培养阳性)肺结核病人是主要的传染源;结核病的传播途径有呼吸道、消化道和皮

9、肤黏膜接触,但主要通过呼吸道传播。主要症状:结核病多为缓慢起病,长期伴有疲倦、午后低热、夜间盗汗、食欲不振、体重减轻、女性有月经紊乱等症状。严重的患者可有高热、畏寒、胸痛、呼吸困难、全身衰竭等表现。肺结核病人往往伴有咳嗽、咳痰,痰中可带血丝。结核杆菌侵犯脑膜、肠道、肾脏、骨头、卵巢、子宫等器官,可有头痛、呕吐、意识障碍、消瘦、腹泻与便秘交替,还可有血尿、脓尿、脾大、贫血以及妇科疾病的症状等。易感人群:人群普遍易感,但是与肺结核病人有密切接触的人群;机体对结核菌抵抗力较弱的人群,如幼儿、老年人、营养不良、尘(矽)肺、糖尿病患者、HIV阳性或者艾滋病人等群体是重点人群。预防措施:(一)应该提高自身

10、的免疫力,加强锻炼,保证充足的营养。对于婴幼儿应按时接种卡介苗,以获得免疫力。(二)应注意房间通风,避免与已确诊的传染性结核病患者密切接触。(三)应积极、有效地治疗糖尿病、矽肺、百日咳等容易诱发结核病的基础疾病。禽流感疾病简介:人感染H7N9禽流感是由H7N9禽流感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感染性疾病,患者一般表现为流感样症状,如发热、咳嗽、少痰,可伴有头痛、肌肉酸痛、腹泻等全身症状。重症患者病情发展迅速,多出现重症肺炎,常可合并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感染性休克,甚至多器官功能衰竭,病死率较高。2013年11月国家将其纳入法定乙类传染病管理。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人感染H7N9禽流感诊疗方案(2014年版)

11、指出,传染源可能为携带H7N9禽流感病毒的禽类,目前大部分为散发病例,有个别家庭聚集发病现象,但尚无持续人际间传播的证据。传播途径可经呼吸道传播或密切接触感染禽类的分泌物或排泄物而获得感染;或通过接触病毒污染的环境传播至人;不排除有限的非持续的人传人。高危人群主要是在发病前1周内接触过禽类或者到过活禽市场者,特别是老年人。预防知识:日常生活中应尽量避免接触活禽类、鸟类粪便等,尤其是病(死)禽,若接触,须尽快用肥皂洗手;尽量远离活禽饲养、交易、加工场所;食用禽肉应尽量购买冰鲜类产品,烹饪时要充分熟透,并做到生熟分开,避免交叉感染;勤洗手,生活用具常消毒;应加强体育锻炼,避免过度劳累;保持室内空气流通、清洁;出现发热、咳嗽等症状,应戴上口罩,尽快就医。 (注:专业文档是经验性极强的领域,无法思考和涵盖全面,素材和资料部分来自网络,供参考。可复制、编制,期待你的好评与关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