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我教《藤野先生》.doc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739769 上传时间:2024-01-31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1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我教《藤野先生》.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23年我教《藤野先生》.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23年我教《藤野先生》.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我教《藤野先生》.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我教《藤野先生》.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我教藤野先生能被选入初中语文课本的,都是文质俱佳的名篇;在频繁跟换篇目的语文教科书里,能一而再、再而三被保留的,便是名篇中的名篇,鲁迅的藤野先生便是这样的经典。经典被研究得多,于是就出现了各种版本的参考书和教案,随便翻翻,发现少有对上胃口的,我把资料弃之一旁,认真地把该文连看三遍,很快形成了教学主框架:三个地点:东京仙台北京三个:人事情先从事件入手,让学生自由讲述全文写了几件事情,后归类;“事”在人为,从“事”中可窥人之个性特征与精神面貌;“情”由“人”抒,引导学生在鲁迅与藤野严九郎的交往细节中体会、揣摩文字所蕴含的思想感情。必须让学生明白,人、事、情三者的和谐统一必须通过文字的解读体悟,鲁迅

2、的文章,最重要的不是教材处理,而是用心去读,读出幽默犀利,读出刻薄愤怒,读出慷慨激昂,读出用情至深两节课下来,这篇名著在笑声中被顺利拿下,流畅圆润,毫不晦涩,现举隅如下:读“东京也无非是这样”总感觉学生精神头不足,读不出作者对东京的厌恶与篾视之情,灵机一动,对学生说:把“东京”改成“赖老师”,请读出对赖老师的某种感情!学生笑了,精神一下子振作,但没人敢读。我说没事,大胆读。于是学生琅琅上口,连读数遍,见火候差不多,我问:哪两个字最有味道,生曰“无非”。我再问:什么感情?生答:对赖老师的轻篾之情。师生大笑。读“花下缺不了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的速成班”师生共议鲁迅此句有

3、不当,“缺不了速成班”的主干不合逻辑,显得勉强,应改成“花下缺不了速成班成群结队的‘清国留学生’”。后,还是读,我以仿句‘校门口总缺不了我们班学生在买油炸制品’为引子,引导学生通读几遍,学生居然能把‘缺不了’读得无比轻篾,让人动容,了得!读“大概是物以稀为贵吧,北京的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到北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兰’。”语文作业本中有一道上句的改写题,要求学生比较。改写后是这样的:不常见的事物常会有好的待遇。北京的白菜在浙江,是在水果

4、店里卖的,叫“胶菜”;芦荟在福建是野生的,在北京就放在温室里栽种,叫“龙舌兰”。见学生读得不到位,我便拿出这个题目,让学生比较优劣,叫了几位学生,都认为原文好,理由有:生一:生动形象生二:语言风格和课文接近生三:连贯性好生四:精练除了第二位学生,其余三位还不得要领。鲁迅作为弱国子民,其实一直心存自卑,民族自尊心的强烈使他变得敏感、多虑。受惯了冷眼,一下子在仙台受到优待反而不适应,就像一位不被重视的人,一下子大红大紫起来,自然会怀疑此情此境的真实性。鲁迅在此用调侃的笔调表达了自己对所受优待的不以为然,在情感上是排斥的,也是过激的。原文好,好在很好地体现了鲁迅当时的真实心境,而改过之后的句子,是纯客观的叙事,毫无感情可言。当然,我没有作以上分析,只是引导学生用心朗读再回答,并为学生划出重点词:“物以希为贵”、“倒挂”、“尊为”、“请进”、“美其名曰”。突然,有生叫到:老师,我发现读改过来的文字有感情用不上!很精彩的感悟,“好”。我大喝一声,从情感上启发学生了第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其它文档 > 租房合同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