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

上传人:枫** 文档编号:544737663 上传时间:2022-11-1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2.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doc(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人教版国标教材一年级语文上册第五单元第十课比尾巴第二课时教案一、教材分析 在孩子们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本课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的尾巴特点,并配有六幅插图。语言琅琅上口,富有儿童情趣,能激起学生的朗读欲望,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的尾巴特点的兴趣。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的语气。(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2、过程与方法(1)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学生反复练习。(2)采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三、教学

2、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识字、朗读和背诵课文。教学难点:读好书中问句,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四、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引入课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采取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以“读”的训练为主线,让学生在个性化的朗读中积累语言,培养语感。五、教学思路1、鼓励学生自主识字。2、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学生反复练习。3、采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4、利用游戏等方法,巩固知识,把对本课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中。六、教学准备小动物图片及相关尾巴图。七、教学过程二、揭示课题:师:森林王国中有尾巴的动物比你们说的还多,他们正在进行一场比赛。你们看,连牌子都挂出来了。赶快拼拼,看看写了什么?看谁先拼出来

3、。比什么?(在“尾巴”下面打着重符号)师:读的又清楚又洪亮,简直是最好的啦拉队。那我也希望自己是最好的金牌主持人来主持这场“比尾巴”大赛。三、学习问句部分:1、 师:现在,我们隆重地请出这些参赛的模特。(请6人上台贴出小动物的图片,一边贴一边说出动物的名称。掌声)师:模特们多么兴奋啊!它们纷纷蹶起自己的小屁股,高高地翘起了尾巴。看看有哪些动物来参加比赛了?练习说话。2、 师:孩子们,现在你们就是评委了。我们来仔细瞧瞧动物们尾巴的特点,哪位代表先发言。(学生说尾巴的特点)3、师:动物们的尾巴各有各的特点,那比赛的项目有什么呢?(六个问题一起出现:谁的尾巴长?谁的尾巴短?谁的尾巴好像一把伞?谁的尾

4、巴弯?谁的尾巴扁?谁的尾巴最好看?)师:赶快拼拼,有哪些比赛项目?(先小声拼小声读,再大声拼大声读,最后请小老师领读。)4、 师:想不想听主持人读一读,仔细听听与刚才小老师读的有什么不一样?(读时突出问句的句末语气上扬)小结:为什么要在句末把声音往上扬呢,因为这个符号在提醒我。(认识问号)学生试读。小结:我们读这样的问句时,就是要把句子最后的部分读得往上扬,像读二声一样。四、学习答句部分:1、 师:模特们还站在那儿。各位观众、各位评委,根据比赛项目请公证地、认真地、仔细地评一评。(学生上台贴“长”“短”“扁”“弯”“最好看”“好像一把伞”等词语卡片)师:你们都同意这样的评选结果吗?如果不同意,

5、请说说理由。着重展示松鼠的尾巴在空中时的姿态,并与张开的降落伞对比,揭示出二者的相似之处。师:明白了吗?好像一把轻巧实用的降落伞!你们能把伞的轻、美读出来吗?(老师指导朗读该句。)你们仔细看,孔雀的身体好像一个花瓶,尾巴上的羽毛就好像插在花瓶中的鲜花,这还不够美吗?师:说的真好,孔雀的尾巴的确很美。你们能把这种美通过读表现出来吗?(师指导朗读该句。)师:现在,你们都同意这些评选结果了。你们能用一句话把这些意见说出来吗?谁来说第一句?例:师问:谁的尾巴长?生答:猴子的尾巴长。(其余的句子方法相同)2、 师:你们说的真好,主持人就把你们说的意思贴在黑板上,请检查检查我贴的对不对.(学生读答句部分,

6、注意指导读好写松鼠尾巴和孔雀尾巴的句子。)五、回到课文:师:动物们的比赛进行的非常成功。一名记者到场参加,心里非常激动,当场做了一首儿歌。他就把这六个问句分成了两个部分。你能把回答的六个句子也分成两个部分吗?(学习小组合作完成)师小结:这样的一个部分就叫一个小节。我们来数数这个儿歌一共有几个小节。师:这首儿歌就发表在了我们的语文书上,大家一起来看一看。(先自读,再分四个组轮读。注意:读问句时句末声音要上扬)六、扩展:这首比尾巴的儿歌可真有趣,同学们读的很认真,做得很好。师:比尾巴大赛不仅吸引了这些小动物,还有很多动物从四面八方赶来参赛。它们的尾巴在哪里呢?赶快找出来。1、 学生上台给动物贴尾巴

7、。2、 说说这些动物尾巴的特点。3、用谁的尾巴( )?( )谁的尾巴( )?的格式编儿歌。师:看得好,想得妙,编得呱呱叫!孩子们,你们已经创作出一首新的比尾巴来了!五、总结全文 师:瞧,黑板上的这些小动物多可爱啊!找准时机渗透法制教育,当学生答到对动物的喜爱之情时。展开话题,我们人类的生活能不能没有动物,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动物呢?对: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第五条和第八条明文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有保护野生动物资源的义务,对侵占或者破坏野生动物资源的行为有权检举和控告。国家保护野生动物及其生存环境,禁止任何单位和个人非法猎捕或者破坏。大自然中还有很多小动物,同学们可以到书中查找资料,也可以

8、上网,搜索动物尾巴的奥秘,在电视上看人与自然这个栏目,或者到动物园去参观,把你看到的讲给同学老师和家长听。 比尾巴说课稿一、说教材:比尾巴是人教版语文一年级上册中课文的第十课,是一首极富童真童趣的儿歌,课文通过三问三答的对话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同时配了六幅栩栩如生的插图。全文读起来琅琅上口,简明易懂,富有儿童情趣的语言,能激起学生朗读的欲望,还能引起学生观察其他动物尾巴特点的兴趣。这篇课文共有四个小节,分两个课时来完成。根据语文新课程标准对低年级阅读教学的要求,以及本单元课文训练的主要意图和学生实际,我确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读好问话

9、的语气。2、了解一些动物尾巴的特点。(二)过程与方法1、教师示范问句的读法,学生反复练习。2、采取多种形式练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4、利用游戏等方法,巩固知识,把对本课的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运用于实践中。(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一些小动物的尾巴的特点,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三、教学重点、难点教学重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二、说教法和学法:在孩子的眼中,小动物是他们最亲近的朋友,他们非常喜欢小动物,而对于奇特的动物尾巴更是兴趣盎然。这为本课的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在教学比尾巴这一课时,并运用了下面这三种教学方法来设计属于

10、我和孩子们的课堂:1、情境教学法一年级的孩子正处在由具本形象思维向初步抽象思维发展的阶段,这就是说他们比较容易接受具体的形象的知识。“情景导入把孩子们带入小动物们比尾巴的情境中。生动的图片形成清晰具体的印象,让孩子们有了感性的认知,帮助他们准确地理解课文,同时也使理性的抽象知识延伸到解决具体问题中,促进了知识的迁移,使孩子们的知识得到深化、巩固和扩充。2、以读代讲法朗读不但可以感受文中的思想美,情感美,而且更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我让孩子们学习问句的朗读方式,让孩子们试着读、试着说,在多种形式的读中不知不觉地产生对小动物的喜爱之情。学生的学法则是相应的观察发现法、合作交流法和阅读法三、说教学程序

11、:在新课标“以读为本,以读促教”“提倡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的理念指引下,我设计了下面的教学程序:摸身体游戏(一)做游戏激趣,情境贯穿整个教学过程让学生们学会观察、比较,发现生活中事物的不同,感受它们的奇特和美妙。创设情境进行教学,既能活跃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能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空间想象能力。在导入课题时,我除了做游戏还创设了森林里的小动物们要举行一场比尾巴的比赛,让小朋友也去参加。这既导入了课题,又很好地引领了接下来各环节情境的创设与展开。这一设计,一方面为学习动物们比尾巴巧设伏笔,又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奠定了整堂课学习的感情基调。引起他们的感情共鸣,孩子们的学

12、习热情一下子就高涨起来。(二)学习问句1、复习生字我没有集中复习学过的生字,而是把生字分散在各个语言环境中,学生在读课题、读课文、回答问题时,相机引导学生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识字,降低难度,把枯燥的识字教学变得生动有趣,出示图片与小动物的名称请小朋友说说参加比赛的小动物有哪些?又让学生在读文中找出表示动物尾巴特点的词语,通过学生的回答,随即识字。以学生原有的知识经验为基础展开教学,鼓励学生自主识字,并鼓励学生用多种方法记忆生字,从而使学生相互交流,畅所欲言。2、注重学生说话能力的培养说话能力能培养学生良好的思维,并为以后学生良好的写作能力的培养作好准备。在教学中我让小朋友们说说来参加比赛的小动物

13、有哪些?请小朋友用1.“参加比尾巴的有有还有”2.“参加比尾巴的有和”3.“和参加了这次比尾巴”这三种说法进行说话训练(五)感情朗读,体会感悟在整堂课中,穿插了多种形式的读书活动,指导学生突破难点读好文中的问句,让学生多动脑,多动手,调动多种感官参与学习过程,从而实现真正一样上的自主实践,提高了语文课堂的实效性。(四)拓展游戏,比耳朵,展开学生的想象力。(五)课外延伸,知识积累结合课文内容和学生对小动物的热爱之情渗透中华人民共和国野生动物保护法。“瞧,这些贪玩的小动物,玩得尾巴也掉了,谁能帮帮它们,把它们的尾巴找回来呀?让怀着成功喜悦的孩子将小动物的尾巴画在书上,并用课文中新学的字、词来说说这

14、种动物尾巴的特点。通过动脑和动手达到巩固新知的目的。一年级的孩子知识面是比较狭窄的为了让他们了解更多的知识我在课文结束后把教参上资料袋里介绍的动物尾巴的妙用讲给孩子们听,让孩子们开阔视野。此时作为老师的我感受到的是教书育人的真正快乐和欣慰! 比尾巴教学反思这篇课文采用三问三答的形式,介绍了六种动物尾巴的特点,课文读起来朗朗上口,极富儿童情趣。我抓住这篇课文极具趣味性的特点,围绕“比尾巴”大赛展开设计,环节与环节之间衔接自然,环环相扣。在这堂课的设计当中我注重了情境的创设,这些情境不是独立开来的。创设的这些情境能引起学生情感的共鸣,学生通过创设的情境走入文本,与文本之间进行最近距离的对话,学生的兴趣被激发,情感被升华,喜欢小动物的情感在课堂中随处而见,为参加比赛的小动物加加油,给自己喜欢的小动物评评尾巴,为丢失尾巴的小动物画上一条漂亮的尾巴。因为有了情感的投入,学生在这些活动中参与积极性强、参与面广,课堂氛围轻松而又愉快!但在实际的操作过程中,教师的用语和体态未能达到预设的效果,致使创设的情境未能真正的激发孩子的兴趣。对学生生成的闪光点未能及时抓住并进行延伸。这些都需要在今后的实践当中继续摸索、学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