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歌赏析练习

上传人:pu****.1 文档编号:544737351 上传时间:2023-08-23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8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诗歌赏析练习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诗歌赏析练习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诗歌赏析练习》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诗歌赏析练习(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诗词鉴赏专题复习【中考说明】对古诗词试题有以下要求:默写常见的古诗词名句;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和语言;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考查内容不受教材内容的限制,着重考查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表达能力。对阅读能力的考查,以课外阅读材料为主。一、题型归纳(一)品味炼字类中考题型(1)诗歌中的“某”字或词有什么表达效果?(2)“某”个字或词用得好,好在哪里?(3)“某”字能否改为“某”字?(4)你最欣赏哪个字或词?请赏析。应对策略 这类题主要考查我们对精炼词语的感悟能力。解答时要抓住诗歌中关键词语来点评,可以从词性、色彩、修辞以及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去把握它的内涵。值得提醒的是分析时要结合全诗的意境和作

2、者的情感去回答,不能孤立地谈这个词的作用。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渡汉江(宋之问) 岭外音书断,经冬复历春。近乡情更怯,不敢问来人。问题:首句中的“断”字有什么表达效果? “断”字面上是“断绝、隔绝”的意思,写出了诗人与亲朋音讯隔绝的境况,更突出了诗人的思家之情。(二)名句赏析类中考题型(1)某诗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该如何理解?(2)诗歌的某联流传成了千古名句,请分析原因。(3)从某句诗中领悟到什么人生哲理?应对策略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中被后人传诵的名句的理解和赏析能力。这类题多为开放题,答案不要求统一,要掌握常见的鉴赏评价的角度:能指出写景特点(如景物的色彩、近景远景

3、的结合等)或采用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或用词的生动形象等,并且还要说出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或给人怎样的启示和思考。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唐 刘禹锡)巴山楚水凄凉地,二十三年弃置身。怀旧空吟闻笛赋,到乡翻似烂柯人。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今日听君歌一曲,暂凭杯酒长精神。问题:“沉舟侧畔千帆过,病树前头万木春”历来受到人们的赞赏,你怎样理解?翻覆的船只旁仍有千千万万的帆船经过;枯萎的树木前面也有万千林木欣欣向荣。个人的沉沦算不了什么,社会总是要向前发展的,新事物必将取代旧事物,未来肯定会比现在好。(三)主旨情感类中考题型(1)诗歌表达了

4、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2)描写了怎样的景物?营造了怎样的氛围?(3)塑造了怎样的形象,抒发了诗人怎样的情感?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的主题思想和情感态度的领悟。解答这类题要用一句话概括诗歌形象的特点,并根据所描绘的形象特点及作家的风格(豪放、婉约、沉郁顿挫)来推断诗人的情感态度。初中阶段所学诗歌情感大体可分为:离别思念、爱国思乡、友情、爱情、热爱大自然、关心民生等。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诗歌,回答后面的问题。秋夜曲张仲素丁丁漏水夜何长,漫漫轻云露月光。秋逼暗虫通夕响,征衣未寄莫飞霜。问题:全诗寄托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思妇独守闺中的寂寞和对丈夫的思念之情。(意对即可)(四)想象描述类中

5、考题型(1)展开想象,用形象的语言描绘诗歌优美的意境。(2)诗歌展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诗歌内容的理解和对所描述画面的想象。解答这类题目要在读懂诗歌、理解内容的基础上,发挥联想和想象,扣住画面,抓住形象,用生动、流畅的语言加以描述,不能偏离诗歌的意境、主题和诗人的情感。题型示例欣赏下面一首词,回答后面的问题。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头忽现。问题:词的下片给人们展示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试用简洁优美的语言进行描绘(100字以内)。示例:乌云骤起,月光消

6、失,天边只剩下几颗暗淡的星,田野变得昏暗了,渐渐的,雨点飘落下来,想找个避雨的地方,说来也巧,当年曾经见过的茅店,依然在社林边!(五)表达技巧类中考题型(1)诗歌某两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何作用?(2)诗歌运用了哪些表达方式?(3)诗歌是怎样抒发作者的情感的?应对策略这种题型主要考查我们对诗歌表现手法的赏析和领悟。首先要了解常见的表达技巧,它包括:(1)修辞方法,主要包括比喻、拟人、对偶、夸张、对比、比兴等;(2)表现手法(写作手法或艺术手法),主要包括托物言志、动静结合、虚实相间、小中见大、以乐写哀、渲染烘托、对比反衬、多角度描写等;(3)表达方式,主要有描写,议论,抒情,抒情方式主要是直

7、抒胸臆和间接抒情,而间接抒情又包括借景抒情、情景交融、寓情于景等。鉴赏时要准确指出诗中运用的修辞方法(或表现手法或抒情方式),然后结合诗句和具体词语作分析,分析时要指出这种表达技巧表现了什么内容,抒发了什么样的思想感情。题型示例阅读下面这首古诗,回答后面的问题。春 雪韩愈新年都未有芳华,二月初惊见草芽。白雪却嫌春色晚,故穿庭树作飞花。问题:诗的三、四两句富有浓烈的浪漫主义色彩,生动传神。试从修辞的角度进行赏析。用白雪盼春的拟人手法,表现了诗人渴望春天的急切心情,生动而传神;把白雪比喻成飞花,把初春的冷落写成了仲春的热闹,富有情趣。(六)古诗词文默写题中考题型1.补充型默写 2.归类型默写 3.

8、理解型默写 4.联想型默写 5.运用型默写 一、阅读城东早春,完成第12题。(4分)城东早春(唐)杨巨源诗家清景在新春,绿柳才黄半未匀。若待上林花似锦,出门俱是看花人。【注释】上林:即上林苑,汉代宫苑,这里代指长安。1.请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诗人笔下的早春景象(2分)2.诗人想象了花盛人闹的景象,突出表现了自己怎样的情趣?(2分)二、阅读过湖,完成第34题。(4分)过湖俞桂舟移别岸水纹开,日暖风香正落梅。山色蒙蒙横画轴,白鸥飞处带诗来。3.诗中有画:发挥想象,完成过湖由诗句到画面的转换:(2分)初春时节,诗人乘一小舟离开湖岸,水面荡起波纹;和风携来花香,梅花悄然飘落抬头望去, 4.景中有情:古人云

9、:“诗以情为主,景为宾情哀则景哀,情乐则景乐”诗中所绘之景,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感情? (2分)三、阅读野 池,完成第56题。(4分)(野 池(唐王建) 野池水满连秋堤,菱花结实蒲叶乔。川口雨晴风复止,蜻蜓上下鱼东西。5诗歌以“野池”为描写对象,第一、二句描绘了池水 ,植物 的景象(2分)6诗句“蜻蜓上下鱼东西”表现作者怎样的情感?(2分)四、阅读早发白帝城,完成第78题。(3分) 早发白帝城 李白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两岸猿声啼不住,轻舟已过万重山注释:唐肃宗乾元二年(759)春天,李白因永王璘案,流放夜郎,取到四川赴贬地行至白帝城,忽闲赦免书讯,旋即放舟下江陵,并作此诗。7.诗的前

10、两句郦道元在三峡中写的“有时朝发白帝,暮到江陵”有异曲同工之妙,都写出了三峡水流 的特点(1分)8.“轻舟已过万重山”中“轻”字用得极妙,请做简要赏析(2分)五、阅读秋夜山居,完成第9题。(4分)秋夜山居唐施肩吾去雁声遥人语绝,谁家素机织新雪。秋山野客醉醒时,百尺老松衔半月。【注释】素机:织布机野客:离乡在外的游客9诗歌首句“ ”一词点明了时令属“秋”(2分)10诗中“衔”字向来为人称道,请你说说它好在哪里(2分)六、阅读田家完成第1112题.(4分)田家郑獬田家汩汩流水浑,一树高花明远。云意不知残照好,却将微雨送黄昏【注释】浑:这里是满的意思残照:夕阳。11前两句描绘了一幅流水汩汩、高花满树

11、的景象,其中“ ”字尽现田园清朗的意境212云本无知,诗人却怨云“不知”这看似无理的抱怨,蕴含着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2七、阅读早梅,完成第13题。(4分)早梅齐己万木冻欲折,孤根暖独回。前村深雪里,昨夜一枝开风递幽香出,禽窥素艳来。明年如应律,先发望春台13在诗人齐己笔下,“早梅”具有怎样的特点?请概括作答(2分)14诗歌第二联原为“前村深雪里,昨夜数枝开”,后将其中的“数枝”改为“一枝”,请谈谈这样修改的妙处(2分)八、阅读移家别湖上亭,完成第1516题。(4分)移家别湖上亭戎昱好是春风湖上亭,柳条藤蔓系离情. 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15诗人“别湖上亭”时触动他情思的景物有哪些?(1

12、分)16请赏析诗歌的三四句“黄莺久住浑相识,欲别频啼四五声”(2分)九、阅读玉楼春 戏赋云山,完成第1718题。(4分)玉楼春 戏赋云山辛弃疾何人半夜推山去?四面浮云猜是汝。常时相对两三峰,走遍溪头无觅处。西风瞥起云横度,忽见东南天一柱。老僧拍手笑相夸,且喜青山依旧住。17.下面对词的内容理解不政区 的一项是( )(2分)A、词的上片是写青山为浮云所遮盖 ,下片写重睹青山B、上片后两句式写执着寻觅“常时青山”的青山终有结果C、下片的前两句写浮云散尽青山重见的自然景观D、这首词描写了自然景物的变化过程18.下面对词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分)A、词的前两句使用拟人手法,很容易使人想到词人喃

13、喃自语的情态B、词的上片透露出了词人遗憾的心情,而下片则反映了词人喜悦之情C、词的最后两句式以老僧之喜衬托词人之喜D、这首词格调雄浑粗犷,清新活泼,反映了词人积极乐观的一面十、阅读田园乐,完成第19题。(3分)田园乐(王维) 桃红复含宿雨,柳绿更带朝烟。花落家童未扫,莺啼山客犹眠。19.这首诗在写景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表达了诗中“山客”怎样的心境?十一、阅读天净沙秋,完成第20题。(4分)天净沙秋白 朴孤村落日残霞,轻烟老树寒鸦,一点飞鸿影下,青山绿水,白草红叶黄花.20下列与本曲描述的季节相同的一项是 (2分)A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B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C夜来 城外一尺雪,晓驾

14、炭车辗冰辙, D乱花渐彼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21本曲前后两组景物呈现出不同的特点,它们分别是 (2分)十二、阅读阙 题,完成第22题。(4分)阙 题(唐) 刘慎虚 道由白云尽,春与青溪长。时有落花至, 远闻流水香。闲门向山路,深柳读书堂。幽映每白日,清辉照衣裳。注释“阙”同“缺”,此 诗原题在流传过程中遗失每:每当。22.白云深处,清溪岸边,山路蜿蜒,柳条掩映,体现了“读书堂”环境之 (请用诗中的一个字概括,1分)23.诗人善于从感官的角度表现景物的特点,请以第二联为例分析(3分)十三、阅读谢亭送别,完成第2425题。(4分)谢亭送别许浑劳歌一曲解行舟,红叶青山水急流。日暮酒醒人已远,满天风雨下西楼【注】劳歌:送别歌24.诗歌第二句的写法有什么特点?请结合表达效果作简要分析(2 分)25.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