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734069 上传时间:2023-10-20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古代文学史复习资料、三曹 曹操、曹丕、曹植、建安风骨的定义东汉末年,建安诗人直接继承汉乐府民歌的现实主义精神,真是广泛的反映社会现实和人民苦难,展示广阔的时代生活画面,抒发作家建功立业的理想壮志和积极进取的精神,也流露从胡人生短促、壮志难酬的悲凉幽怨情绪。作品意境宏大,笔调明朗,形成雄健深沉,慷慨 悲凉的风格,后人把这种建安诗歌的独特风格称为“建安风骨”代表作家有“三曹、七子。三、论述曹植诗歌曹植是第一位大力创作五言诗的文人,五言诗在他手中完成了乐府民歌向文人诗的转变。他的诗“骨气奇高,辞彩华茂”风格兼有父兄之长,达到风骨与文采的完美结合,成为建安诗坛最杰出的代表之一。一、曹植诗歌创作的分期前

2、期:一是反映战争和动乱,如送应氏,情调悲凉,如同他父亲的诗一样。二是抒发理 想和抱负,呈现出一种豪迈气概, 洋溢着乐观和浪漫的情调, 富于进取精神和自负自传的少 年意气,如白马篇名都篇。后期:起后期诗歌受到曹丕的压制, 猜忌甚至迫害,心情幽愤悲伤。作品的内容和风格出现 了明显变化。相对早期而言取而代之的是反映个人命运的失望和对曹丕政治集团的不满和怨 恨。其后期诗歌又开启了正始诗风,如:吁嗟篇赠白马王彪等。赠白马王彪全 诗共七章,感情丰富而复杂,表达出自己对于不能就朋友的悲伤,以及想救朋友的愿望。表现出了一种从根本上对人生的怀疑和否定的倾向。二、曹植诗歌艺术特点1. 写景、叙事、抒情结合。2.

3、章章蝉联,层层顶真,由表及里,由现象到本质,由眼前遭遇到人生际遇,层层加深感情 抒发,其感情迂回曲折,反复深入。3. 比喻,设问等民歌常用手段。4. 多次转韵,有流转变化之美。三、曹植诗歌成就1. 诗歌抒情性增强,个性更加鲜明。不在拘泥于传统乐府诗歌的“感于哀乐,缘事而发”。2. 结构上更讲究,尤其是发端往往很精辟。如吁嗟篇的转道,以带有强烈感情的自然景 观开头,极力渲染了气氛。而且其诗歌工于起调,如赠徐干。3. 更加注重诗歌的艺术技巧。4. 对自然景物有了较多的描写。四、正始文学正始之音:“正始”是魏齐王曹芳的年号(240 249),但一般所说的”正始文学“还包括 正始以后到西晋立国(265

4、 )这一时期的文学。正始时期的诗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 危机感和幻灭感。此时的诗歌也与建安诗坛风貌迥异,反映民生疾苦和抒发豪情壮志的作品减少,抒写个人忧愤的诗歌增多。由于正始玄风的影响,诗歌逐渐与玄理结合,诗风由建安时的慷慨悲壮变为词旨渊永、寄托遥深。后世将正始时期以阮籍、嵇康为代表的正始文学也 称为“正始之音”。一、正始文学的创作风貌(了解)内容上,建安文学中那种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积极进取的精神已基本小时,转而抒发人生的哲理性思考以及浓烈的忧生之嗟的情感。艺术上,由建安文学中的昭晰明朗转向曲折隐晦,寄托遥深的风格,总之, 文人政治理想落潮,普遍出现危机感和幻灭感, 诗风由建安时期的慷慨

5、悲壮变为寄托遥深, 诗歌表现了深刻 的理性思考和尖锐的人生悲哀,体现出正始诗风的福特画貌。阮籍咏怀诗。创作:代表作咏怀十八首。(另有四言13首,共95首)这些诗非一是一地而作,是总计生平所有诗,总题为“咏怀”,诗为抒感慨,发议论,写理想,充满苦闷和孤独的情绪。阮籍咏怀诗的艺术成就阮籍诗歌的成就主要在于八十二首五言咏怀诗。它们非一时一地之作,既有统一的文学特征,每首又各具特点。一,咏怀诗有一种意蕴深沉之美。作者把人生的悲哀挖掘得更全面深入,因而也就更沉痛。在圣人有情无情的玄学命题争论中,显然阮籍是持圣人有请之论,从痛哭兵家少女,常作青白眼可看出,所以他认为明君圣人对面人世短促也无可如何。二,阮籍

6、的诗还有一种清逸玄远之美。被人称为玄远”响逸而调远。他的诗歌中常常出现一个清虚空灵的庄子式的理想世界。三,咏怀诗 融哲理、情思与意象为一炉,意蕴深沉,清逸玄远,不但成为正始时代诗 歌的高峰而且创造了抒情组诗的新形式。太康文学“太康”是晋武帝司马炎的年号,文学史上所说的“太康文学”是指“秦始”到“元康”约30年文学。主要体现:(1)语言由朴素正直趋向华丽藻饰。(2)描写由简单趋向繁复。(3)句式由散行趋向骈偶。太康诗风:指以陆机、潘岳为代表的西晋诗风。特点一是“拟古”,二是“繁缛”,呈现出 与汉魏古诗不同的面貌,发展了曹植“辞采华茂”的一面。“繁缛”主要体现在追求华丽词藻、描写反复详尽及大量运用

7、排偶。此诗歌潮流对南朝山水诗的发展以及声律、对仗技巧的成熟有促进作用。太康诗歌的内容特点和艺术形式特点。内容特点一 “儿女情多 风云气少”。诗品没有胸怀天下的巨大抱负, 没有面对历史的深沉思, 转而在儿女之情中表现绮丽情思。二 拟古模仿,缺乏现实内容。如陆机,古诗十九首,他拟作十二首,他的短歌行简直就是曹操原诗的翻版。艺术特点:“缛旨星稠,繁文绮合”一 追求文字华美与辞藻华丽。张溥称傅“新温婉丽”。二 追求新的技巧 注意排偶。典型的是陆机。他的诗中对句占主要篇幅。三描写更细腻。左思风力(继承建安风骨,格调高,有力度)左思风力”出钟嵘诗品是对左思诗歌 风格的形象概括。主要表现:一,上承建安文学,

8、抒写建功立业的志向,表达了对士族门阀制度的不满。二,语言简劲,不重词采,无累赘的描写。左思咏史的艺术成就 。一 左思的诗歌有一种建功立业,功成身退的阔大胸怀。如咏史一、三没有刻意的调饰有艳丽的辞藻,全部思想感情喷发而出,大气磅礴,所以被成为胸次高旷,笔力雄迈。二 诗歌中充满着一种悲愤不平之气。他的诗歌对门阀制度的批判极其强烈,对贫士失志极为愤慨,一股磊落不平之气喷发而于诗中。如咏史其二比兴手法表达了这种感情。三 左思的诗歌继承了建安诗歌的风骨,被誉为“文典以怨”“左思风力”,诗品就是指他诗歌引用历史典故以抒时愤,刚健有力。他一改班固创为咏史时的质木无文,打入自 己的身世之感,情感激烈深切,借古

9、人之事,抒个人情怀,使咏史有了新的飞跃。郭璞及其游仙诗游仙诗:借描述仙境以寄托作者思想感情的诗歌。1,源流:屈原远游;秦仙真人诗曹操气出唱等,但是郭璞游仙诗成就最 高。2,内容:幻想长生求仙“列仙至趣”,借仙境抒情咏怀即“坝壤咏怀”3,艺术特点:意境瑰丽高远,文采富丽。4,价值:继承诗,骚比兴寄托传统,借游仙山“坝壈咏怀”东晋文学的风貌:(了解)(1) 多表现作者的自我精神体验,其题材往往与社会政治时事无关(2) 改变了与玄学的疏离状态,受玄学渲染,形成了大量的“玄学诗”(3) 词采方面呈现出质本无文的面貌,与西晋尚丽,与西晋尚丽的文风相比有尚质倾向。玄言诗人:玄学,是魏晋时期兴起的以老庄思想

10、为主的一种哲学思潮,在它的影响下,西晋 末,诗坛上开始流行“寄言上德,托意玄珠”,宋书谢灵运传论枯淡寡味的作品,以 玄学思想方法体悟玄理,世称“玄言诗”。玄言诗的代表作家是孙绰、许询。玄言诗以玄学思 想方法体悟玄理、谈论哲理,如孙绰答许询“仰观大造,俯览时物。机过患生,吉凶相 拂。智以利昏,识由情屈。野有寒枯,朝有炎郁。失则震惊,得必充诎。”玄言诗中也有一 些以描写景物为主或主要通过景物来表现哲理的作品,如孙绰的秋日写仲秋山林萧条的景象,抒发了自己逍遥林野的感慨。其中大量自然景物的描写,为山水诗的出现起到了促进 或曰催化的作用。玄言诗的艺术特点:(1) 内容空谈玄理,因循自然与玄理的阐发,成了

11、老庄的注疏,而且理过其辞,乏文学性, 少感情,谈乎寡味,不象诗。(2 )注重在诗歌中谈理对后代诗歌创作产生了一定影响,如山水诗。创立了一种全新的诗 歌风格一清虚恬淡。代表人物:孙绰和许询文学创作:孙绰诸体皆善,以碑文受时人推重。赋以游仙台山赋著名,多神仙遐想。诗则多玄言,描写细腻,感情真挚,代表作为秋日。许询存诗较少,除了竹扇诗较完整,仅有残句若干。兰亭集序与兰亭诗(1) 王羲之和朋友于晋穆帝永和九年三月三日在兰亭聚会欣赏山水,唱和诗赋,成诗41首,编为兰亭集,王羲之作兰亭集序。(2) 兰亭诗的主题是书写山水游赏之乐,表现山水审美的情趣,和由山水直接抒发玄理。 兰亭诗标志着山水诗的兴起。(3)

12、兰亭雅集对中国文人生活情趣有重大影响,同时对诗歌流派的形成也有推动作用。陶渊明家世生平陶渊明(365-427 )字元亮,又名潜,字渊明,号五柳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九江人。 祖父、父亲也都出仕做过官。但渊明年幼时,家境即已败落。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 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少年、青年的读书闲居期,出身望族,少有壮志。娴静少言,不慕荣利,壮年学仕期,江州祭酒,入桓玄慕府,任刘毅刘敬宣参军,彭泽县令。中晚年的归思隐居。诗酒自娱,纵浪大化。文学创作:陶渊明的作品,今存诗一百二十多首,文十二篇,辞赋三篇。散文和辞赋均和出色,如五柳先生传,归去

13、来兮辞感士不遇赋桃花源记陶渊明诗分类:田园诗、咏怀、咏史、行役、赠答。陶渊明田园诗:一种全新的文学题材,将平凡的农村生活中蕴含的美自然质朴地表现出来, 含哲理意味,如归园田居五首,移居二首。不仅扩大了诗歌的题材和内容,而且丰富了诗歌的艺术技巧, 扭转东晋玄言诗一统天下的局面,为当时的诗坛带来了清新之气,对唐代山水田园诗派产生深远影响。陶渊明诗歌艺术成就(总体风格平淡自然)(1 )情、景、事、理的融合。(2)平淡中警策,朴素中间绮丽。(3 )风格多样,以自然冲淡的风格为主,但有豪放风格。如咏荆轲读山海经等,鲁迅称为“金刚怒目”。陶渊明田园诗的思想内容。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贡献就是开创了文人

14、诗歌创作的新领域一一田园诗。一 亲切自然地描绘出田园风光。通过对草屋茅舍、榆柳桃李、远村炊烟等的白 描,流露出对田园风物的由衷喜爱和深切依恋。读者也可体味出诗人那纯净的心 地和平静的心境,与简朴恬静的田园风光交融为一。二 真实地描写了自己的躬耕生活,对劳动的艰辛诗人却表现出平静乐观的心态 躬耕之志始终不渝。如庚戍岁九月中于西田获早稻写出了诗人的人生观“人 生归有道,衣食固其端。孰是都不管,而以求自安。”在作者的笔下,劳动是艺 术化了的很有诗意的行为。如归园田居其三“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晨 兴理荒秽。带月荷锄归。”三 陶渊明的田园诗中还记叙了他与农夫野老、素心挚友的往还如移居首。陶渊明田园诗

15、的艺术境界。一 陶渊明在中国文学史上的另一个贡献,就是创造了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平淡不是淡而无味,而是意味隽永。平和淡泊的人生境界,自然流露于诗。最能代 表作者冲淡之美的诗,是饮酒其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问君何能尔 心远地自偏”二 形成陶渊明平淡自然之美的原因,一在诗人心境的平和散淡,二在于诗人语言的平易质朴。三 就诗歌语言而言,陶诗的特点是质朴无华,不加雕饰,极尽语言纯净之美。 他不用夸张的铺排和绮丽的色彩,和的对仗、典故,他的诗句魅力,在于全是以 他性情中自然流出的言语,在于内在感情力量。如闲情赋写得多么绮丽多姿 说明他不是不会用华丽的辞藻,但他的审美趋向不在于此,而在于以自然语创造 出情味极浓的冲淡之美的艺术境界。元嘉文学:是指南朝宋诗人谢灵运、颜延之和鲍照。三人的文学活动主要在南朝宋元帝元嘉年间。元嘉三大家:鲍照(登大雷岸与妹书),谢灵运(山居赋),颜延之(赭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活动策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