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

上传人:桔**** 文档编号:544732681 上传时间:2023-09-28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201.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邗江中学(集团)2012-2013学年高二下学期期中考试化学试题可能用到的相对原子质量:H:1 O:16 Fe:56 Cu:64 第I卷 选择题(共4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题10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意。1下列事实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工业制取金属钾:Na(l)+ KCl(l)NaCl(l)+ K(g),选取适宜的温度,使K成蒸汽从反应混合物中分离出来;B开启啤酒瓶时,有大量泡沫状气泡涌出瓶口;C工业合成氨气,采用铁触媒,并在500进行反应; D对于2HI(g)H2(g)I2(g);H0,升高温度可使颜色变深。2下列过程一定不能自发进行的是:A2N2O

2、5(g)4NO2(g)O2(g);H0 B2CO(g)=2C(s)+O2(g);H0C(NH4)2CO3(s)NH4HCO3(s)NH3(g);H0D2H2(g)O2(g)2H2O(l);H03下列说法正确的一组是:不溶于水的盐都是弱电解质;可溶于水的盐一定都是强电解质;0.5 mol/L一元酸溶液H浓度一定为0.5 mol/L;强酸溶液中的H浓度一定大于弱酸溶液中的H浓度;电解质溶液导电的原因是溶液中有自由移动的阴阳离子;熔融的电解质都能导电A B C只有 D只有4可逆反应N2(g)+3H2(g)2NH3(g),500 时在容积为10 L的密闭容器中进行,开始时加入1 mol N2和6 mo

3、l H2,则达到平衡时,NH3的浓度不可能达到A0.1 molL1 B0.2 molL1 C0.05 molL1 D0.15 molL15下列实验基本操作正确的是:A用酸式滴定管量取25.10 mLNa2CO3溶液B中和滴定时,滴定管洗净后经蒸馏水润洗,然后注入标准液进行滴定C测定溶液pH时,将pH试纸放在表面皿上,用玻璃棒蘸取待测液滴到pH试纸中央D配制FeCl3饱和溶液时,将FeCl3固体加入沸水中以加速溶解6下列叙述中一定能判断某化学平衡发生移动的是:A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物质的量浓度改变 B正、逆反应速率改变C混合物中各组分的百分含量发生改变 D混合体系的压强发生改变7取100 mL 2m

4、ol/L的盐酸跟过量的锌片反应,为加快反应速率,又不影响生成氢气的总量,可采用的方法是:A加入适量的6mol/L的盐酸 B用酒精灯适当加热C加入适量蒸馏水 D加入适量的氯化钠溶液8体积相同、物质的量浓度相同的HCl溶液和CH3COOH溶液分别与NaOH溶液中和时两者消耗的NaOH的物质的量:A相同 B中和CH3COOH的多C中和HCl的多 D无法比较9在2mlNaCl溶液中加入1滴AgNO3溶液,有白色沉淀生成;再加入1滴KI溶液沉淀转化为黄色,然后再加入1滴Na2S溶液,沉淀又转化为黑色(以上所用的溶液物质的量浓度均相同),下列表示各沉淀物溶解度由大到小的顺序正确的是AAg2S AgI Ag

5、Cl BAgCl AgI Ag2SCAgI AgCl Ag2S DAgCl Ag2S AgI10对达到平衡状态的可逆反应:X(?)+Y(?) W(?)+Z(?)(已配平),在t时增大压强,则正逆反应速率变化如右图所示(V代表速率,t代表时间。下列有关X、Y、Z、W的状态叙述正确的是:A、X、Y、W为气体,Z不是气体B、X、Y为气体,W、Z中有一种是气体C、W、Z为气体,X、Y中有一种是气体D、W、Z中有一种为气体,X、Y都不是气体二、不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4分,共2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或两个选项符合题意。若正确答案只包括一个选项,多选时,该题得0分;若正确答案包括两个选项,只选一个

6、且正确得2分,选两个且都正确得满分,但只要选错一个,该小题就得0分。11常温下,下列各组离子在指定溶液中一定能大量共存的是A能使甲基橙试液显红色的溶液中:Na+、NH4+、I-、NO3-B能使苯酚变紫色的溶液:K+、Mg2+、I-、SO42-C由水电离出来的c(H)11013 molL1的溶液中:K+、CO32-、Cl-、NO3-D常温下,0.1 molL1的溶液:Na、K、CO32-、NO3-1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95 纯水的pH7,说明加热可导致水呈酸性B常温下,将pH=3的醋酸溶液稀释至10倍后溶液pH = 4C常温下,将0.2 molL1的盐酸与等体积水混合后溶液pH = 1D常温下,

7、将pH=3的醋酸溶液与pH=11的NaOH溶液等体积混合后溶液pH T2,SO2与O2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B图乙表示0.100 0 mol/L NaOH溶液滴定20.00 mL 0.100 0 mol/L CH3COOH溶液所得到的滴定曲线C图丙表示恒容密闭容器中反应“2SO2(g) +O2(g) 2SO3(g) H0”的平衡常数K正、K逆随温度的变化D图丁表示体积和pH均相同的HCl和CH3COOH两种溶液中,分别加入足量的锌,产生H2的体积随时间的变化,则a表示CH3COOH溶液14已知常温时CH3COOH的电离平衡常数为K。该温度下向20 mL 0.1 molL-1 CH3COOH溶液中

8、逐滴加入0.1 molL-1 NaOH溶液,其pH变化曲线如右图所示(忽略温度变化)。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b点表示的溶液中c(CH3COO-)c(Na+)Bc点表示CH3COOH和NaOH恰好反应完全Ca、b点间一定存在c(CH3COO-)c(Na+)c(H+)c(OH-)Db、d点表示的溶液中均等于K15PCl3和PCl5都是重要的化工原料。将PCl3(g)和Cl2(g)充入体积不变的2 L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并于10 min时达到平衡:PCl3(g)Cl2(g) PCl5(g)。有关数据如下:PCl3(g)Cl2(g)PCl5(g)初始浓度/(mol/L)2.01.00平

9、衡浓度/(mol/L)c1c20.4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A10 min内,v(Cl2)0.04 mol/(Lmin)B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容器中Cl2为1.2 molC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减小,则平衡时PCl3的转化率变大D平衡后移走2.0 mol PCl3和1.0 mol Cl2,在相同条件下再达平衡时,c(PCl5)=0.2 mol/L第卷 非选择题(共80分)16(7分)在298 K、100 kPa下,将氯气溶于水形成饱和溶液。请回答下列问题:(1)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 ;(2分) (2)在上述平衡体系中加入少量NaCl固体,平衡将向 移动;(1分)(3)如果增大氯气的压强,氯气在水中的

10、溶解度将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1分),平衡将 移动。(1分)(填“向左”“向右”或“不”)(4)若要增加c(HClO),可采取的措施有 (2分)a、加水 b、加NaOH固体 c、加Na2CO3固体 d、再通入Cl217(7分)某学习小组在用稀硫酸与锌制取氢气的实验中,发现加入少量硫酸铜溶液可加快氢气的生成速率。为了进一步研究硫酸铜的浓度对氢气生成速率的影响,该小组同学开始了实验探究。(1)实验方案:将表中所给的6组混合溶液分别加入到6个盛有过量Zn粒的锥形瓶中,收集产生的气体。记录单位时间氢气产生的体积。混合溶液组成A组B组C组D组E组F组4mol/LH2SO430 mLV1

11、mLV2 mLV3 mLV4 mLV5 mL饱和CuSO4溶液0 mL0.5 mL2.5 mL5 mLV6 mL20 mLH2OV7 mLV8 mLV9 mLV10 mL10 mL0 mL其中:V1=_,V6=_,V9=_; F你认为最简易的装置其连接顺序是:A接(_)(_)接(_)(_)接(_)(填接口字母,可不填满。)实验最后,在读取测量实验中生成氢气的总体积时,你认为合理的是_。A待实验装置冷却后再读数B上下移动量筒F,使其中液面与广口瓶中液面相平C视线与凹液面的最低点水平读取量筒中水的体积18(16分)由于温室效应和资源短缺等问题,如何降低大气中的CO2含量并加以开发利用,引起了各国的

12、普遍重视。目前工业上有一种方法是用CO2生产燃料甲醇。一定条件下发生反应:CO2(g)+3H2(g) CH3OH(g)+H2O(g),右下图表示该反应进行过程中能量(单位为kJmol-1)的变化。(1)关于该反应的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_。AH0,S0; BH0,S0; CH0,S0; DH0。(2)该反应平衡常数K的表达式为_。(3)温度降低,平衡常数K_ (填“增大”、“不变”或“减小”)。(4)为探究反应原理,现进行如下实验:在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1mol CO2和3mol H2,测得CO2和CH3OH(g)的浓度随时间变化如右图所示。从反应开始到平衡,用氢气浓度变化表示的平均反应

13、速率v(H2)=_ _molL-1min-1。(5)下列措施中能使n(CH3OH)/n(CO2)增大的有_。A升高温度; B加入催化剂; C将H2O(g)从体系中分离;D再充入1molCO2和3molH2; E充入He(g),使体系总压强增大。(6)在温度t下,某NaOH的稀溶液中c(H+)=10-amolL,c(OH)=10bmolL,已知a+b=12,该温度下水的离子积Kw=_;t_25(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向该溶液中逐滴加入pH=c的盐酸(t),测得混合溶液的部分pH如下表所示。序号NaOH溶液的体积mL盐酸的体积mL溶液的pH20000008200020006假设溶液混合前后的体积变化忽略不计,则c为_。19(16分)下列三个化学反应的平衡常数(K1、K2、K3)与温度的关系分别如下表所示: 请回答:(1)反应是 (填“吸热”或“放热”)反应。(2)要使反应在一定条件下建立的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可采取的措施有 (填写字母序号)。A缩小反应容器的容积 B扩大反应容器的容积 C升高温度D使用合适的催化剂 E减小平衡体系中的CO的浓度可见反应在t1、t3、t7时都达到了平衡,而t2、t8时都改变了一种条件,试判断改变的是什么条件:t2时 ; t8时 。若t4时降压,t6时增大反应物的浓度,请在图中画出t4t6时逆反应速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