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

上传人:壹****1 文档编号:544726841 上传时间:2023-10-17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1.95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市中永安三下21《槐乡五月》.doc(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苏教版教材语文三年级下册 21.槐乡五月 永安中心小学 颜翠平一、教学目标1.学会并能规范书写本课10个生字,读准多音字“好、旋、撒、塞”,借助工具书和生活积累理解“醇香、俊俏、蒜泥 、熏醉、傻乎乎”等词语的意思,能照样子运用重叠词语和拟声词仿写句子。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课文。学会用课文关键语句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五月槐乡的槐花多、美、香的特点和五月槐乡孩子的快乐,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情感。4理解作者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具体生动的写出了槐花的美。5学习本课的写法(比喻、叠词、象声词等)写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二、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透过文本,体会“

2、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季节”。 2.借助具体的语言材料,感受槐乡五月的美丽景色,感受槐乡孩子的勤劳能干、热情好客、淳朴可爱,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之情。 3.学习本课的写作方法,写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三、教学评价设计 1.检查学生预习情况。通过查看预习单、指名读、自由读等方式了解学生识、写生字和读书的情况,为学习课文打好基础。2.通过默读、圈画、简单写感受、同位互学、合作交流、感情朗读等方式考察学生的语文综合运用能力、探究精神、自主学习与合作态度。3.通过指导学生抓住比喻、象声词、叠词等方法体会槐花的香、美及槐乡孩子的热情淳朴,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4.运用小练笔,写自己喜爱的一种花草

3、。学习本课的写法(比喻、叠词、象声词等),检验学生对课文的领悟。四、教与学准备学生:完成预习单。(见附页)教师:1.多媒体课件、设计预习单。2.提前查看学生预习单,了解学情,有针对性地指导。五、教学课时:2课时六、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环节一、整体感知初读感知,整体把握(一) 谈话引入,激发兴趣 1.老师考考你们,这个字你认识吗?板书“槐”,提醒注意撇。用“槐”组词,师相机板书出:槐树、槐乡、槐花。 2.谈槐乡。什么样的地方可以称为槐乡? 3.介绍槐树:原产于北美,因而又称为“洋槐”。槐树很多的地方,我们就叫“槐乡”。刺槐又名洋槐,属蝶形花科刺槐属的落叶乔木。原生于北美洲,现被广泛引种到亚洲、欧洲

4、等地。刺槐树皮厚,暗色,纹裂多;树叶根部有一对12mm长的刺;花为白色,有香味,穗状花序;果实为荚果,每个果荚中有410粒种子。刺槐木材坚硬,耐腐蚀,燃烧缓慢,热值高。刺槐花可食用。4作者眼中的槐乡是什么样子的呢?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板书课题,齐读课题)(二)借助预习单,初读课文1.学生自读课文,课件出示:读书要求1读准字音。2读通句子,遇到长句或难读的句子多读几遍。2.检查预习生字词。(1)出示预习单,组织学生认读生词。(针对学生认读情况,相机引导正音,切实让学生读准了为止。重点指导重点读准下列字:翘舌音“醇、炒、芝”,平舌音“蒜、醉、醋”,前鼻音“肩、咸”,读好儿化音)挎走白槐花 摆出槐

5、花饭撒上炒芝麻 拌上槐花蜜陈醋 蒜泥 醇香 熏醉 肩头 一顿 咸菜白茫茫 甜丝丝 喜盈盈白生生 香喷喷 傻乎乎小辫儿 篮儿 旋儿 嗡嗡嗡 啪啪啪 坡坡岗岗 山山洼洼 “(2)默读红色的生字,说说你记住了哪些字,怎么记住的,写的时候又该注意什么?说一说,记一记,写一写槐 肩 挎 摆 顿拌 咸 蒜 炒 芝说说哪个字你认为最难写?重点指导“炒”、“蒜”和“咸”等字的写法;一看:观察字形,说说写时要注意什么?哪个关键笔画在横中线,竖中线?二写:师范写,生练写各一遍。三对照:对照自己写的和书上的范字,找出差距,再各写第二遍。 (3) 教师针对预习单上的错字及不规范的字进行范写指导。学生练写错字和不满意的

6、字。 (4)练习听写课后第三题,指导学生订正。3检查朗读课文。(1)指名分段读课文,重点检查读得是否正确、流利。(针对学生读书情况教师及时订正,个别读的不够正确、流利的语句、段落教师可以范读指导。) “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小朋友临走时,槐乡的孩子还会送他一大包蒸过晒干的槐花,外加一小罐清亮清亮的槐花新蜜。”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2)课文中有几句话比较长,你能读好吗?课件出示: (师范读,学生轻声跟着读,教师帮助

7、学生做到字字清晰、准确,不读破句,不漏读、跳读、回读。) (3)学生练读,指名朗读,师生共同评价。(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五月的槐乡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同桌互读课文,读后交流讨论) 出示填空: 五月,是(槐花飘香)的季节,是(槐乡孩子)的季节。 2课文哪个自然段重点写了这是槐花飘香的季节,哪个自然段重点写了这是槐乡孩子的季节的呢?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一下课文,找一找。 学情预设: 1槐花飘香 23:槐乡孩子 3.课文最后一个自然段用一句话概括了课文的主要内容。这个小节和前面三个小节有什么关系?教师小结:开头的话,叫总起句;放在结尾,叫总结句。这样的句子就是文章的“中心句”。(板书:中

8、心。)前面三个自然段的内容都是围绕这句话来写的。环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过渡:现在就让我们一起走进槐乡,一起感受一下这个槐花飘香的季节? (四)精读品悟,感受槐花之美1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第一小节,画出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学生自由读课文第一节)2当我们走进槐乡,看到了什么?闻到了什么?交流: (1)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白茫茫。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A从这句话你体会到什么?(槐花的多、美、白)B哪些词写出了槐花的多呢?有感情朗读第一句。槐乡的山山洼洼,坡坡岗岗,似瑞雪初降,一片

9、白茫茫。一片白茫茫是什么样子,你仿佛看到了什么?课文中的重叠词用得很多, 我也会写重叠词:AABB的词语: 、 、 、 ABB的词语: 、 、 、 过渡:是啊,来到槐乡,一片白茫茫映入眼帘,槐乡真是槐花的世界啊,走近一点去看槐花,它是什么样子的?有的槐花抱在一起,远看像玉雕的圆球;有的槐花一条一条地挂满枝头,近看如维吾尔族姑娘披散在肩头上的小辫儿。(出示图片) 欣赏图片,品读文字,感受作者用词的精当和比喻的巧妙,感受槐花的婀娜多姿。 看,在作者的眼中,槐花像雪,像圆球,像维吾尔族姑娘的小辫儿,那在你的眼中,槐花像什么呢? 这么美的槐花,这么美的语言,我们一起再来读一读吧。(配乐朗读)第二课时环

10、节二、部分理解精读感悟,重点突破 (四)精读品悟,感受槐花之美 过渡:这么美的槐花,把谁吸引来了?(小蜜蜂和孩子们)(2)“嗡嗡嗡”小蜜蜂飞来了,采走了香的粉,酿出了甜的蜜。“啪啪啪”孩子们跑来了,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A“嗡嗡翁” “啪啪啪”,这是什么词?(拟声词)句中有省略号又是什么意思呢?B这两句话中在用词上还有什么特点?(ABB)白生生写出了槐花的颜色,喜滋滋写出了孩子们的心情怎样?把这种感觉读出来。体会“白生生”(白与嫩)、“喜盈盈”(快乐)C对比朗读体会句子对仗的节奏美。“嗡嗡嗡” “啪啪啪”小蜜蜂飞来了 孩子们跑来了采走了香的粉 篮儿挎走白生生的槐花,酿出

11、了甜的蜜 心里装着喜盈盈的满足。 这两话多像首诗。“嗡嗡翁”对 “啪啪啪”,“小蜜蜂”对 “孩子们”,“白生生的槐花”对 “喜盈盈的满足”。这两句话的节奏相同,读的时候要掌握住,就更好听了。分男女生读一读。 D还有谁也被槐花吸引来了?你也能像这样用诗一样的语言来描述吗?小同桌讨论创作。“汪汪汪” “喳喳喳” “哈哈哈” (3)中午,桌上就摆出了香喷喷的槐花饭,清香、醇香、浓香这时候,连风打的旋儿都香气扑鼻,整个槐乡都浸在香海中了。 一边轻声的读,一边用三角符号标注出句子中带“香”字的词语。 指名理解:清香、醇香、浓香 清香:清谈的香味(清即为淡的意思) 醇香:不参杂其他的味道,香气纯正。 浓香

12、:浓重的香气、 这三个词的位置能够任意颠倒调换吗? 指导朗读 作者还用了一个特别厉害的字,虽然不带香,但是却香味十足,你找到了吗?(浸)“浸”是什么意思?说明什么?谁再来读好这句话? 3槐花真多呀,真美呀,真香呀!难怪说五月是槐花(板书:飘香的季节)难怪,一到五月,孩子们就情不自禁的喊起来五月,洋槐(引读)开花了!这一声喊,你感受到了他们怎样的心情?就让我们像槐乡的孩子一样带着一份喜悦,一份对槐花的喜爱,一起将课文用情地读一读吧。 4有感情地朗诵课文第一节。生在、长在如此美的槐乡的孩子真是太幸福了,下节课让我们走进槐乡,做客槐乡,和槐乡的孩子们交个朋友。(五)赏析品味,感受槐乡人之美(1)为什

13、么说五月是槐乡孩子的季节呢? 让我们再次走进槐乡,走进槐乡的生活,像槐乡的孩子那样尽情地享受五月的槐花带给我们生活的甜美和乐趣吧。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二、三自然段,读完后说说看到了什么有趣的镜头?感受到了什么? (学生自由读第2、3自然段)(2)现在你一定对槐乡、对槐乡的孩子有了更深的了解。你从第二小节中你感受到了什么?从什么地方感受到的?(热情好客、花香)花香:外乡的小朋友被香气熏醉了,傻乎乎地卧在槐树下不想回家。指读。问:小朋友为什么不想回家呀?熏醉了是什么样的,谁能来把熏醉的样子读出来?(找同学表演,更深刻的理解熏醉、傻乎乎。)热情好客:A 请吃槐花饭。是哪些字词让你感受到了他们的好客呢?拉到、美美地。(结合回答,指名朗读相关句子)这位小朋友,你吃的是什么味儿的?咸的。咸的是怎么做的?哦,咸的槐花饭除了清香、醇香、浓香外,还有什么香味儿啊?这位小朋友,你吃的是什么味儿的?甜的。甜的是怎么做的?哦,甜的槐花饭有些什么香味儿? B 送槐花干和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