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方).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723646 上传时间:2022-12-06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5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方).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方).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方).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方).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方).doc(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比较法在初中化学课堂教学的运用邮编515200 广东省惠来县惠城中学 方启礼学生未来发展需要掌握基本的科学方法。化学课程标准从两个层面对学生进行科学方法教育:一是科学探究的一般过程,它涉及到提出问题、猜想与假设、制定计划、收集证据、解释与结论、反思与评价、表达与交流等要素;二是科学认识过程的方法,即与上述科学探究一般过程相对应的最基本的具体科学方法,包括观察、测量、比较、记录、化学用语、表格化、模型化等科学方法。对不同的化学学科知识如何选择不同的科学方法进行教育呢?首先必须在化学课程内容中确定哪些化学学科知识可以作为科学方法教育的载体,再充分考虑所选择的科学方法必须能促进学生正确地探索、认识化

2、学知识,有利于训练学生的化学基本技能,培养他们解决化学问题的能力和创新精神,符合学生的认识水平和发展规律。我在近几年的初中化学课堂教学中,对学生切实落实科学方法教育。其中比较法是我运用较多的方法之一。比较法是人们认识事物的一种基本方法,是在思维中用于确定对象之间相同点和相异点的逻辑方法,是学生在学习化学知识的过程中不可缺少的方法。结合我的教学实践,谈谈我选择哪些化学学科知识内容,如何对学生进行比较法的教育。一、比较概念有些化学概念既有区别又有联系。课堂教学中,教师应使学生学会从不同角度和不同方法比较概念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如学习固体物质溶解度和气体物质溶解度时,我设计表格(表一)让学生比较。表一

3、 固体物质溶解度和气体物质溶解度的比较 溶解度异同点固体物质溶解度气体物质溶解度相异处表达方式质量比体积比影响因素温度温度、压强溶解度曲线变化情况随温度升高而增多受温度变化影响不大随温度升高而减少 随温度的升高而减少 随压强的升高而增大相同处均为定量描述溶质在溶剂中溶解的情况又如:让学生通过分散在水里的粒子、分散物质原来状态、特征三方面来比较溶液和乳浊液;让学生从定义、是否与温度有关、表示的质量关系、是否饱和、单位、计算式、联系等不同角度比较溶解度与溶质质量分数;让学生通过反应物、生成物的种类多少和物质类别比较四种基本反应类型;让学生从定义、范畴、应用、联系等角度比较元素和原子。通过比较,学生

4、概念不易混淆,认识更清晰,理解更深刻。二、比较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物质的结构决定物质的性质,物质的性质很大程度上决定物质的用途,而物质的性质反映物质的结构,物质的用途反映物质的性质。在学习相关物质的结构、性质、用途时,我常用比较的方法,使学生由此及此、触类旁通。如学习CO、CO2时,我设计表格(表格二)让学生比较,使学生更好理解结构、性质、用途之间的关系。表二 CO与CO2的比较构成物理性质化学性质用途联系颜色溶解性密度可燃性还原性与水反应与石灰水反应毒性燃料冶金光合作用致冷剂COCO2又如比较金刚石、石墨的结构、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和用途;比较金属元素、非金属元素、稀有气体元素最外层电子数,

5、进而得出化学性质的比较;用溶解性、耐热性、可燃性、电离性等方法比较有机物和无机物的性质;比较酸、碱在水溶液中电离出的离子,进而比较酸、碱的化学性质;从外观、气味、溶解性、加熟石灰研磨等角度比较氮肥、磷肥、钾肥的性质。三、比较实验现象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科学,学习化学的一个重要途径是实验,通过实验现象的比较,可以发现和验证化学原理、学习科学探究的方法和获得化学知识,更好理解实验现象与实验结论之间的关系。如比较火柴梗在酒精灯火焰的不同部位被烧的情况,得出各层火焰温度的高低;比较燃着的木条、澄清石灰水分别在空气、呼出气体中现象的不同,得出空气和呼出气体所含O2、CO2多少的不同;比较硫黄、木条、

6、铁丝等物质在空气、氧气中燃烧现象的不同,得出氧气的化学性质;比较不同金属与酸的反应现象的不同,得出金属的活泼性大小;比较棉花、羊毛、含成纤维的燃烧现象的不同,得出鉴别方法;为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比较法的能力,让学生利用比较实验现象的方法,设计鉴别CO和CO2、HCl溶液和NaOH溶液的方法。四、比较实验装置实验必须借助实验装置才能进行。一般情况下,一个实验有一种固定实验装置,即不同的实验采用不同的实验装置,但一个实验有时可以用不同的实验装置来完成。所以,学生要养成比较实验装置的习惯,掌握各种实验装置的功能。如制取O2、CO2是初三化学的主要内容,现举一些比较实验装置的例子:让学生比较用KClO3、

7、KMnO4制O2的实验装置的不同并说明原因,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分析能力;让学生比较他们设计的制取CO2的各种装置,选择一套最佳装置,使学生认识各种装置的优缺点,再与制O2的实验装置作较,使学生掌握确定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应考虑的因素;我还让学生选择:用向上排空气法收集CO2,图1收集装置(左进气,右出气)中哪个空气含量最少?表三()()() 图1BCD()现象实验条件分析五、比较实验条件化学实验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发生的。由于实验条件的不同,往往得到不同的实验结果。我们在探究某一实验条件对实验结果产生的影响时,必须控制其它实验条件。所以,在课堂教学中,应培养学生关注实验条件的习惯。如验证CO2溶于水是否发生化学变化(人教版教材实验6-6),我把课本的表格加上“实验条件”横栏(表三);探究燃烧的条件(人教版教材实验7-1),我要求学生讨论比较铜片上的白磷,热水中的白磷、铜片上的红磷、通过O2的热水中的白磷的实验条件;在铁钉锈蚀条件的探究活动中,让学生填写类似表三的表格;为让学生学会控制实验条件,提高比较法的运用能力,还让学生设计实验探究铜锈蚀的条件。总之,要切实落实比较这种科学方法的教育,就要善于在课堂教学中挖掘可以作为比较法教育的知识载体,善于从不同角度比行比较。1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