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

上传人:hs****ma 文档编号:544723501 上传时间:2022-12-01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9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专项习题文学常识 人教(部编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五年级上册语文试题文学常识一、单选题1.鼠年到,贴春联。上联:“鼠为生肖首”,最恰当的下联是( )A. 鸡鸣早报春B. 春乃岁时先C. 猪牵富贵年D. 马奔锦绣程2.下列不属于民间故事的是( )A. 孟姜女哭长城B. 白蛇传C. 九色鹿D. 桃园三结义3.下列表述的是不正确( )A. 慈母情深中对母亲的工作环境采用了场景描写,突出母亲挣钱的不易 ,表现了母亲 对孩子的深情。B. 白鹭一文通过白鹭与其他鸟类进行比较,体现了白鹭的身段大小是那样适宜。在作 者眼中,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还是一首铿锵的歌。C. 四季之美中,美的格调因季节的转换而不同,不变的是作者对自然和生命的爱。 D. 珍珠鸟是一篇散文

2、,它谱写了一曲人与鸟之间爱的赞歌。作者在和珍珠鸟的交往中 领悟到,“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4.联系所学课文,下面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 “昆明气候温和,四季如春。”“妈妈温和地询问我事情的经过。”两句话中“温和”的意思是 一样的。B. 梁晓声的慈母情深和郭沫若的父爱之舟都表现了舐犊之情。C. 少年中国说运用了大量的排比和象征等手法,激励中国少年勇担强国之责任。5.下列信息相匹配的一项是( )A. 慈母情深【中国】许地山B. 少年中国说【中国】梁启超C. 四季之美【美国】巴德舒尔伯格D. 桂花雨【中国】叶圣陶6.光明小学五(1)班举行了阅读交流会,下列哪位同学的说法是错误的( )

3、A. 夏明认为太阳是一篇说明性文章,文章用了列数字,作比较等说明方法。B. 李东说桂花雨的作者将思乡之情寄托在桂花上。C. 赵亮说自己做了童话主题的手抄报,丑小鸭皇帝的新装白鹭都成了手抄报 上的内容。D. 钱多多朗读了冯骥才爷爷写的珍珠鸟,举例说明了自己对 “信赖”的理解。 7.下列诗句中表达思乡之情的一句是( )A. 七夕今宵看碧霄,牵牛织女渡河桥。C. 风一更,雪一更,聒碎乡心梦不成,故园无此声。 徊。8.关于课文的描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B. 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D.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A. 四季之美通过描写春天的黎明、夏天的夜晚、秋天的黄昏、冬天的早晨来展现四

4、季 之美。B. 鸟的天堂写了巴金先生两次看见“鸟的大堂”,每一次的感受都不一样。C. 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方式是一样的。D. 落花生一文作者运用借物喻人的方法,告诉了我们一个做人的道理。9.下列说法中正确的一项是( )A. “负荆请罪”一词来源于战国时期廉颇和赵王的故事。B. 落花生示儿的作者依次是:许地山,李白。C. “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与“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这两句诗中包含的情感 是一致的。D. 桂花雨中的桂花表达了作者和母亲对故乡的思念之情。10.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A. “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

5、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 动。”这句话生动地表现了大榕树旺盛的生命力。B. 每年农历七月初七是我国的传统节日乞巧节,又叫七夕,传说这天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 的日子。C.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两句以静写动,以无声衬有声,先听觉后视觉,进一步突出 了山间生活的宁静。D. 少年中国说(节选)一文鼓励中国少年肩负起建设祖国的重任,表达了作者希望祖 国繁荣富强的愿望,体现了积极进取的精神。11.下列说法不正 确的一项是( )A. 借助资料了解写作背景,有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课文蕴含的情感。B. 作为一种口头艺术,民间故事一般有固定的类型和重复的段落,这是为了在讲述中方便 记忆。C. 父爱之舟以梦的形式回忆

6、了一个个场景,表达了父亲对“我”深沉的爱。D. 山居秋暝是王维的一首五言绝句,描绘了傍晚山间美好和谐的景象。12.下面的说法,有错误的一项是( )A. 示儿是陆游绝笔诗,表达了诗人盼望收复失地的强烈情感。B. 松鼠一文是英国博物学家布封的作品。C. 太阳一文写了太阳的远、大、热等特点以及它与人类的密切关系。D. 从王维的山居秋瞑一诗中,我们可以欣赏到雨过 天晴后山林幽静,月光如水,溪水 潺潺的美景。13.下面的诗句中,哪一项不是朱熹所写的?( )A.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 C.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B. 昨夜江边春水生,蒙冲巨舰一毛轻。 D. 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

7、水来。二、判断题14.易错判断,用“正确”“错误”表示。(1)朱熹的观书有感用拟人的方法告诉我们要不断获取新知识。(2)“话说天下大势,分久必合,合久必分”出自水浒传。(3)作文,要写真情实感;作文练习,开始离不开借鉴和模仿。(4)欧阳询是宋朝著名的书法家,九成宫醴泉铭是其楷书代表作之一。(5)“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也”告诉我们不能不懂装懂。15.判断题。用“正确”“错误”表示。(1)搭石赞扬了乡亲们无私奉献的精神和一心为他人着想的美好品质。(2)少年中国说一文的作者梁启超先生把希望寄托在少年身上,他以为少年强,国家就 会富强,振兴中华的责任在少年肩上。(3)忆读书的作者是叶文玲,她喜

8、欢看四大名著,不喜欢看索然无味的荡寇志。 (4)曾国藩认为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三、填空题16.名著阅读(1)水浒传中吴用的绰号是“_”,“及时雨”_,“花和尚”_,书中 共有_将。(2)读了伊索寓言,我认识到豺狼的_ ,狐狸的_ ,狮子的_和山 羊的_。17.根据表格提示,填写“我最喜欢的人物形象”。阅读文学书籍或观看影视作品时,我们常常会被其中的一些人物吸引或感动,照样子填写在 表格里,下次找机会介绍给大家。姓名出处喜欢的理由哪吒动画片哪吒闹海 年纪小但武艺高强,有风火轮等宝物。见义勇为,敢于担当,救了被龙王欺负的老百姓。_ _ _答案解析部分一、单选题1.【答案】 B【考点】对

9、联【解析】【分析】对联就是对偶句,由上下两对句组成。字数相等,节奏一致。上下联的字 数必须相等,不多不少。上、下联内部的语音节奏要一致。“鼠为生肖首”应对“春乃岁时先”。 故答案为:B【点评】了解对联的特点,在日常生活中注意积累,丰富知识。2.【答案】 D【考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民间故事就是劳动人民创作并传播的、具有虚构内容的散文形式的口头 文 学作品,是所有民间散文作品的统称,有的地方又叫瞎话、古话、古经等等。民间故事 是从远古时代起就在人们口头流传的一种以奇异的语言和象征的形式讲述人与人之间的种种 关系,题材广泛而又充满幻想的叙事体故事。民间故事从生活本身出发,但又并不局限于实

10、 际情况以及人们认为真实的和合理范围之内。它们往往包含着自然的、异想天开的成分。D 桃园三结义是历史故事。故答案为:D【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3.【答案】 B【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回顾相关内容,比较判断 正误。正确答案:白鹭一文通过白鹭与其他鸟类进行比较,体现了白鹭的身段大小是那 样精巧。 作者眼中,白鹭是一首散文诗,还是一首铿锵的歌。故答案为:B。【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阅读技巧、缩写故事方法的掌握。4.【答案】 A【考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本题要求选择表述错误的一项,首先要读懂题目,然后结

11、合之所学判断正 误即可。昆明气候温和中的“温和”指气候不冷不热;妈妈温和地询问中的“温和”是指妈妈不严厉、不 粗暴。两句话中的温和意思不一样,所以 A 选项错误。BC 题干正确。故答案为:A【点评】同一个字或词,在不同语境中,甚至同一个语境不同的口气音调表达的意思都是不 一样的。语言环境即指说话时,人所处的状况和状态。5.【答案】 B【考点】文学文化常识【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名 句、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 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A 慈母情深选自著名作家梁晓声的小 说母亲片段。 C

12、四季之美这篇课文选自日本平安时代中期女作家清少纳言的作品枕草子。D 桂花 雨是当代著名儿童文学作家曹文轩的经典中短篇小说。故答案为:B【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6.【答案】 C【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文学常识的信息点有:作者名(字、号)、称谓、生活时代、作品名、 名 句、体裁、书中人物、主要情节、作品主题及风格、流派等,阅读作品时要注意记忆,根据 考试的要求作出相应的解答。白鹭是近现代诗人、作家郭沫若于 1942 年 10 月创作的一 篇散文。故答案为:C【点评】主要考查学生对文化常识的掌握,要求学生平时多记多积累。7.【答案】 C【考点】诗文朗

13、读、默写、翻译【解析】【分析】把握思想感情可以从以下方面入手:把握题目,即从题目看题材,也就是 看诗词写的是什么。弄清诗句含义。探究作者的写作意图。明确与诗词有关的时代背景及作 者生平、思想背景。A“乞巧表达了人们乞取智巧、追求幸福的心愿。B 这首诗表达了诗 人忧愤深沉的爱国之情,对国家现状的无比忧虑和对统治者的辛辣讽刺和严厉警告。”C 表现思妇对远征亲人的深情怀念。D“观书有感表达了作者对书本的喜爱之情,告诉了我们一个浅显易懂的道理,只有不断地汲取新的知识,才能使知识之泉源源不断.故答案为:C【点评】本题考查鉴赏作者思想感情的能力。8.【答案】 C【考点】课文内容理解【解析】【分析】解答此类题目关键是抓住各项表述的要点,仔细理解课文的内容,结合选 项判断正误。A、B、D 正确 C:在“精彩极了”和“糟糕透了”一文中,父母对孩子的爱的 方式是不一样的。作者在七八岁的时候,写了人生中的第一首诗,妈妈对此的评价是“精彩极 了”,父亲的评价却是“糟糕透了”;作者在“精彩极了”的鼓励中,在“糟糕透了”的警告中,把 握人生的方向,成长为一名著名作家,也明白了父母对自己的两个极端的断言,其实是两种 不同的表达爱的方式。故答案为:C【点评】此题考查学生对课文的内容的理解的能力,平时一定要认真理解并加以识记。9.【答案】 D【考点】课文内容理解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