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

上传人:m**** 文档编号:544719671 上传时间:2023-09-20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69.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孔雀东南飞导学案.doc(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孔雀东南飞导学案一、文体及作家作品1、文体知识乐府诗“乐府”,本是汉武帝刘彻时设立的一个 (官署)。它的职责是采集民间歌谣或文人的诗来配乐,以备朝廷祭祀或宴会时演奏之用。后世把它所搜集整理的诗歌,称为“ ”,或简称“ ”。其中属于汉代的就叫“汉乐府”。乐府诗,从结构体制看,有专用的诗题,常见的有“ ”“ ”“ ”“ ”等,后人称为“乐府歌行体”。从语言句式看,大多篇无定句,句无定字,以杂言为主,语词多口语化,通俗生动。从音韵节奏看,押韵比较自由多样。从表现方法看,除一般的比兴手法外,多用排比铺陈,叙事曲折淋漓,长于用对话和细节来刻划人物。汉乐府主要反映广大人民的生活和爱情的乐府诗歌,以 ,句式

2、灵活,语2、作品孔雀东南飞是我国古代 _,是古乐府民歌的代表作之一。它选自玉台新咏,原题为古诗为焦仲卿妻作。全诗357句,1785字,沈归愚称为“古今第一首长诗”。后人把 与北朝的 及唐代韦庄的秦妇吟并称为“ ”,并且前两者又被称为“ ”。 【学习过程】一、(布置预习)初读课文,利用工具书,读准字音,认准字形。公姥( )赍钱( )踯躅( ) 冥冥( ) 摧藏( ) 仕宦( )奄奄( ) 自缢( )钱帛( )伶俜( )腰襦( ) 葳蕤( )聘礼( ) 磐石( ) 拊掌( ) 否泰( ) 蒲苇( ) 婀娜( )遗施( )窈窕( ) 鹄舫( ) 鸳鸯( ) 暝( ) 龙子幡( )青骢马( )槌床(

3、) 蹑 ( ) 纨 ( )二、(引导学生)再读课文,结合课下注释及相关资料,解决文言问题。并在书中标划出来这些字词句。1、找出下列通假字并解释其义。终老不复取( )箱帘六七十( )蒲苇纫如丝( )府吏见丁宁( )摧藏马悲哀( )儿今日冥冥( )合葬华山傍( )箱帘六七十 ( )2、找出下列的偏义复词并解释。偏义复词,是指一个复音词由两个意义相关或相反的语素构成,但整个复音词的意思只取其中一个语素的意义;而另一个语素只是作为陪衬,只有一个形式,只起到构词的作用,相当于一块化石,又叫化石语素。例如: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也(鸿门宴),“出入”是反义词,此处只取“入”之意。如口语中:“有个好歹”(偏在“

4、歹”)“吉凶未卜”(偏在“凶”)等。便可白公姥(偏“ ”)昼夜勤作息(偏“ ”)我有亲父母(偏“ ”)逼迫兼弟兄(偏“ ”)否泰如天地(偏“ ”)其日牛马嘶(偏“ ”)3、解释下列古今异义的词语守节情不移(古义: 。今义:( )妾不堪驱使(古义: 。今义:( 。)共事二三年(古义: 。今义:( )汝岂得自由(古义: 。今义: 。)可怜体无比(古义: 。今义: 。)勿复重纷纭(古义: 。今义: )本自无教训(古义: 。今义: 。)感君区区怀(古义: 。今义: 。)自可断来信(古义: 。今义: 。)承籍有宦官(古义: 。 今义: 。)处分适兄意(古义: 。今义: 。)便利此月内(古义: 。今义:

5、。)蹑履相逢迎(古义: 。今义: 。)人事不可量(古义: 。今义: 。)生人作死别(古义: 。今义: 。)奄奄黄昏后(古义: 。今义: 。)叶叶相交通(古义: 。今义: 。)多谢后世人(古义: 。今义: 。)4、词类活用:孔雀东南飞( 。)手巾掩口啼( )卿当日胜贵( )槌床便大怒( )自名秦罗敷( )谢家事 ( )交广市鮭珍( )千万不复全( )逆以煎我怀( )足以荣汝身( 便利此月内( )戒之慎勿忘( )以此下心意( )窈窕艳城郭( )理实如兄言( )朝成绣夹裙( )仕宦于台阁( )头上玳瑁光( )足以荣汝身( )5、“相”,是一个会意字,本意是用“目”看“木”,即察看。副词,表示动作偏指

6、一方,可称代“你”“我”“他” 等, 读“xing”。副词,用在动词前,表双向动作,互相,彼此, 读“xing”。名词,相貌,丞相,读“xing”。 动词:审察、看、帮助、辅助,读“xing”。本诗中“相”字出现过十九处,指出下列各句中“相”字的作用和意义会不相从许 ( ) 及时相遣归( ) 还必相迎取( ) 好自相扶将( ) 嬉戏莫相忘( ) 誓天不相负( ) 不得便相许( ) 登即相许和( ) 蹑履相逢迎 ( ) 怅然遥相望( ) 誓不相隔卿( ) 相见常日稀( ) 六合正相应 ( ) 叶叶相交通( )枝枝相覆盖( )仰头相向鸣( ) 黄泉下相见( ) 儿已薄禄相( ) 嬉戏莫相忘( )

7、伯乐相马( ) 惠子相梁( ) 6、“自”的用法,“自”作“”自己解释外,还可作副词、介词、连词、助词等。诗中的“自”字解释如下:我自不驱卿( )本自无教训( )自可断来信( )葳蕤自生光( )自名秦罗敷( )自名为鸳鸯( )好自相扶将( )物物各自异( )7、解释一词多义(1)为为诗云尔(作写)(2)故故谴来贵门(特意)(3)举举言谓新妇(张开)非为织作迟(是) 大人故闲迟(仍旧) 举手拍马鞍(抬起)为仲卿母所遣(被) 知是故人来(旧,老) 莫令事不举(成功)始尔未为久(算,算作) 故作不良(故意) 举手长劳劳(举起)阿母为汝求(替,给)(4意何意出此言(料想)(5)令岂合令郎君(敬辞)(6

8、)见 君既若见录(我)恐不任我意(心意) 便言多令才(美好)渐见愁煎迫(被)始:始适还家门(女子出嫁) 莫令事不举(使,让) 相见常日稀(见面)处分适兄意(依照) 少无适俗韵(适合) 适得府君书(刚才) 谢家来贵门(辞别)8、判断下列文言句式(1)何言复来还(宾语前置)(2)为仲卿母所谴(被动句)(3)誓天不相负(宾语前置)(4)今日被驱遣(被动句)(5)徘徊庭树下(状语后置)(6)渐见愁煎迫(被动句)(7)非为织作迟(判断句)(8)仕宦与台阁(状语后置)(9)君既若见录(宾语前置)(10)出置南窗下(省略句)(11)汝是大家子(判断句)(12)便复在旦夕(状语后置)三、再读课文,整体把握文章

9、内容。1、根据情节用四字词语概括课文层次。小序托物起兴(1自然段)开端兰芝被遣(2-5自然段)发展夫妻惜别(6-12自然段)再发展兰芝抗婚(13-21自然段)高潮双双殉情(22-31自然段)尾声告诫后人(32自然段)本诗以时间为顺序,以刘兰芝、焦仲卿的爱情和封建家长制的迫害为矛盾冲突的线索,也可以说按刘兰芝和焦仲卿的别离、抗婚、殉情的悲剧发展线索来叙述,揭露了封建礼教破坏青年男女幸福生活的罪恶,歌颂了刘兰芝、焦仲卿的忠贞爱情和反抗精神。浏览全诗,回顾文章发展线索。托物(孔雀)起兴兰芝自请回家仲卿为妻求情焦母怒而不许兰芝辞别婆、姑夫妻路口分手兰芝回家见母阿兄逼妹改嫁兰芝、仲卿相约同死两人双双殉情

10、合葬化鸟双飞2、研读文本:诗歌开头“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起什么作用?兼用比兴,以孔雀失偶来暗示夫妻离别。孔雀徘徊反顾为全诗奠定深沉悲哀的基调。统摄全篇,引起下文故事。(二)铺陈:(1)第二段从13岁说到17岁,一一道来,是否太烦琐?它与情节的发展有什么关系?分析:不烦琐。这是一种铺陈手法,称为“赋”。这里写得简练而有层次,意在强调兰芝从小聪明能干,多才多艺,很有教养,为下文兰芝被逐作铺垫,以激起读者的同情。(2)要求学生从诗中再找出使用铺陈手法的文字。分析:第十三段是第二段内容的重复,都是强调兰芝从小聪明,很有教养,但转换了叙述的角度,使文章显得错落有致。第9段写兰芝临别“严妆”又用了一段

11、铺陈,意在表现兰芝被逐离开焦家前沉着、冷静、镇定自若的性格。既突出了“精妙世无双”,又为下文太守的儿子求婚作了有力的铺垫。(3)第二段从时间上(13岁-17岁)作了纵的铺陈,第九段则从妆束、服饰、姿态上作横的铺陈。无论哪一种铺陈,都对塑造人物形象、推进故事情节起了积极的作用。同学们初中时学过的乐府诗陌上桑,在描写秦罗敷的美貌时,也是用了横的铺陈。诗中两次把焦仲卿比作磐石,把刘兰芝比作蒲苇,这和情节的发展有何关系?分析:“君当作磐石,妾当作蒲苇,蒲苇纫如丝,磐石无转移。”这是“比”的运用。“磐石”和“蒲苇”一坚一纫,恰到好处地表明了他们对爱情的坚贞不渝。第二次是焦仲卿说的,他用这个比喻来责问刘兰芝为什么改变初衷。表明人物之间产生了误会,出现了分歧。这两次比喻和故事情节的发展是一致的,并能推波助澜,使情节曲折起伏,生动感人。(四)、尾声化为鸳鸯充满了什么色彩,结构上有何作用浪漫主义色彩,呼应开头寄托人们追求恋爱自由,生活幸福的强烈愿望。四、人物形象和对话: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小学课件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