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上传人:夏** 文档编号:544716729 上传时间:2023-02-26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1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水利事业发展调研报告 _县位于_省西北部,水资源总量丰富,但是由于全县国土总面积95以上是山区、半山区,山高谷深,河流深切,特殊的地形地貌,再加上省级贫困县这一县情,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严重不足,造成水资源供需矛盾十分突出,抗御水旱灾害能力薄弱,水利基础设施建设与全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的不相适应仍然是制约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瓶颈制约因素之一。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水资源时空分布极为不均,全县水资源总量2.96亿立方米,但是降水时空分布极为不均。雨季(5-10月)降水量占全年的5,干季(1-次年月),仅占全年总量的5;区域分布上表现为西多东少,南多北少

2、;垂直分布上表现为降水量随海拔增高而增加,高海拔山区降水量大,河谷、平坝地区降水量少;干流水资源丰富,但河流深切,难于利用,中部地区支流极其源头水资源相对贫乏,但人口及耕地集中,需水量大。 其次,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相对较低,全县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为5.5,不到全国平均水平的13,库塘蓄水量仅仅占多年平均径流量的4,人均蓄水量424立方米,亩均蓄水量53立方米,远远低于全国全省平均水平,农田有效耕种面积34.79万亩,仅仅占全县粮食总播种面积的9,其他1,只能靠天吃饭、等雨插栽的“雷响田”。 第三,经济社会快速发展对水资源需求不断加大。目前,我县年供水量约为1.亿立方米,供需水量基本平衡。我县已

3、经进入经济快速发展时期,预计到2_年总需水量将达到1.9亿立方米,到20X年总需水量将达到2.亿立方米,与现状供水能力相比缺口分别为06亿立方米、1亿立方米。 根据全县水利基础设施建设现状,围绕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供可靠的水利保障这一主题,“十一五”期间,我县要突出抓好四项水利工作: 一是加快我县农田水利建设。这是有效促进我县粮食增产,农民增收,国家粮食安全的大计,是农村产业结构调整,农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的根本保证。在“十一五”期间,我县将进一步加大对农田水利建设投资力度,加快建设步伐,使全县水利化程度再上一个新台阶。在持之以恒抓好冬春修等群众性的农田水利建设的同时,抓住国家财政加大对小型/

4、:请记住我站域名农田水利建设专项资金项目补助这一机遇,积极争取国家资金支持,结合节水改造、农业综合开发、烟水配套工程项目的实施,重点抓好我县粮食主产区骨干灌渠,田间配套渠道,电力提灌工程建设;使全县农田水利建设呈现出多轮驱动,良性发展的运行新机制。 二是继续抓好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这是一项切实提高农村生活质量,改善农民生活条件,确保农民群众身体健康的民心工程。要在“十五”的基础上,继续抓好国债项目人饮解困工程的实施和特少民族人畜饮水工程的实施,到“十一五”期末,基本解决人畜饮水困难问题。在此基础上,大力实施农村饮水安全项目,使全县21000人口的饮水不安全问题得到彻底解决,农村供水安全性、供水

5、可靠性得到进一步保障,切实解决农民群众的饮水安全问题,让农民群众能够喝上水、喝上清洁水。 三是切实抓好水源工程建设。全面提升抗御旱涝灾害能力,增强农村经济发展后劲。我县现有的水库蓄水能力低下,病险水库多,存在不安全因素。在“十一五”期间,我县要继续抓好吉子、_及拉市海调蓄等水库续建工程建设;继续抓好文笔、白汉场等水库的病险安全鉴定,争取列入国家计划;积极争取国家立项建设红岩、杵峰等一批新建水库工程;在抓好小(1)型水库建设的同时,继续抓好小(1)型以下水库的建设特别是山区“五小”水利工程建设,使小塘,小坝、小水窖、小沟、小渠充分发挥调蓄水功能,力争在“十一五”期末,使全县水库蓄水能力在现有的基

6、础上翻一番,切实改善农业生产条件。 四是加快水利生态修复工程建设步伐。以建设秀美山川和人居环境优美县为目标,确保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建立在人与自然和谐相处和可持续发展基础上的。我县要在以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的基础上,加快以“长防”、“长治”和小流域综合治理工程建设项目,在充分总结第一期小水电代燃料生态保护工程试点成功经验的基础上,加大小水电代燃料项目实施范围和实施力度,确保更多山区农民受益,通过“十一五”的水利生态修复工程的实施,结合山、水、田、林、路、电等项目的开展,改革传统的耕作方法,加快坡改梯、旱改水等中低产田改造,发展保护性耕地,为今后全县粮食安全结构调整、经济发展、农民增收和抵御水旱等自然灾害提供坚实保障。 第 3 页 共 3 页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国内外标准规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