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

上传人:re****.1 文档编号:544714580 上传时间:2023-04-01 格式:DOC 页数:13 大小:884.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3页
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半夏栽培技术 Microsoft Word 文档.doc(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简介半夏Pinellia ternata (Thunb.)Breit.为天南星科多年生草本植物,又名麻芋头、三步跳、野芋头。以干燥块茎入药,药材名半夏,为常用中药。具燥湿化痰,降逆止呕、消痞散结之功能。主治痰多咳嗽,呕吐反胃,胸脘痞气等症。块茎含胆碱、L麻黄碱、谷甾醇等成分。半夏为广布种,国内除内蒙古、新疆、青海、西藏未见野生外,其余各省区均有分布。主产于四川、湖北、河南、贵州、安徽等省,其次是江苏、山东、江西、浙江、湖南、云南等省区。日本、朝鲜等国有分布。 半夏之名在我国历代本草书籍中均有记载,始见于礼记月令。半夏入药首见于最早的医方五十二病方中,处方用名为冶半夏,距今已有2 100多

2、年的历史。半夏的人工栽培历史则较短,始于20世纪70年代的山东和江苏等地。通过40多年的不断摸索,从半夏生物学特性、生态适宜条件、遗传多样性、繁殖方式、栽培技术及有效成分等方面已开展了较为广泛的研究,并已积累了丰富的生产经验。但在新品种培育和病虫害防治的研究工作还有待加强。 2. 植株形态特征半夏是多年生草本植物,株高1540 cm。地下块茎球形或扁球形,直径0.54.0 cm,芽的基部着生多数须根,底部与下半部淡黄色,光滑,部分连年作种的大块茎周边常联生数个小块状侧芽。顶基生叶14枚,叶出自块茎顶端,叶柄长525 cm,叶柄下部有一白色或棕色珠芽,直径38 mm,偶见叶片基部亦具一白色或棕色

3、小珠芽,直径24 mm。实生苗和珠芽繁殖的幼苗叶片为全缘单叶,卵状心形,长24 cm,宽1.53 cm;成年植株叶3全裂,裂片卵状椭圆形、披针形至条形,中裂片长315 cm,宽14 cm,基部楔形,先端稍尖,全缘或稍具浅波状,圆齿,两面光滑无毛,叶脉为羽状网脉。肉穗花序顶生,花序梗常较叶柄长;佛焰苞绿色,边缘多呈紫绿色,长67 cm;内侧上部常有紫色斑条纹,佛焰苞合围处有一直径为1 mm的小孔,连通上下,花序末端尾状,伸出佛焰苞,绿色或绿紫色,佛焰苞下部管状不张开,上部微张开,直立,或呈“S”形弯曲。花单性,雌雄同株;花序轴下部着生雌花,无花被,有雌蕊2070个,花柱短,雄花位于花序轴上部,白

4、色,无被,雄蕊密集成圆筒形,与雌花间隔37 mm,花粉粒球形,无孔沟,电镜下可见花粉粒表面具刺状纹饰,刺基部宽,末端锐尖。浆果卵圆形,顶端尖,绿色或绿白色,成熟时红色,长45 mm,直径23 mm,内有种子1枚。种子椭圆形,两端尖,灰绿色,长23 mm,直径2.2 mm,不光滑,无光泽,解剖镜下观察有纵向浅沟纹。鲜种子千粒重10 g左右。花期47月,果期89月。见图10-11。 图10-11 半夏植株形态图 1.植株2.幼块茎、幼叶及花枝3.佛焰苞剖开后示内穗花序上的雄花4.雌花 半夏与玉米间作双株芽半夏半夏种植基地野生半夏阔叶形半夏狭叶形半夏3. 生物学特征 (一) 对环境条件要求 半夏为浅

5、根性植物,一般对土壤要求不严,除盐碱土、砾土、重黏土以及易积水之地不宜种植外,其他土壤基本均可,但以疏松、肥沃、深厚,含水量在20%30%、pH 67的砂质壤土较为适宜。野生多见于山坡、溪边阴湿的草丛中或林下。喜温和、湿润气候,怕干旱,忌高温。夏季宜在半阴半阳中生长,畏强光;在阳光直射或水分不足情况下,易发生倒苗。耐阴、耐寒,块茎能自然越冬。半夏具有明显的杂草性,具多种繁殖方式,对环境有高度的适应性。 (二) 生长发育习性 1年生半夏为心形的单叶,第二至第三年开花结果,有2或3裂叶生出。半夏一年内可多次出苗,在长江中下游地区,每年平均可出苗三次。第一次为3月下旬至4月上旬,第二次在6月上、中旬

6、,第三次在9月上、中旬。相应每年平均有三次倒苗,分别为3月下旬至6月上旬、8月下旬、11月下旬。出苗至倒苗的日数,春季为5060 d,夏季为5060 d,秋季为4560 d。倒苗对于半夏来说,一方面是对不良环境的一种适应,更重要的是增加了珠芽数量,亦即进行了一次以珠芽为繁殖材料的无性繁殖。第一代珠芽萌生初期在4月初,萌生高峰期为4月中旬,成熟期为4月下旬至5月上旬。 半夏块茎一般于810萌动生长,13开始出苗。随着温度升高出苗加快,并出现珠芽。1526最适宜生长,30以上生长缓慢,超过35而又缺水时开始出现倒苗,秋后低于13以下出现枯叶。冬播或早春种植的块茎,当15 cm的表土地温达1013时

7、,叶开始生长,此时如遇地表气温持续数天低于2以下,叶柄即在土中开始横生,横生一段并可长出一代珠芽。地温、气温差持续时间越长,叶柄在土中横生越长,地下珠芽长的越大。当气温升至1013时,叶直立长出土外。不同半夏居群对高温胁迫的响应差异明显(郭巧生等,2007)。 半夏的块茎、珠芽、种子均无生理休眠特性。种子发芽适温为2224,寿命为1年。4. 栽培技术 (一) 品种类型 半夏栽培历史虽较短,但因其为广布种植物,为适应不同的生态条件,加之人为有目的的选择,在半夏自然和栽培群体中已出现了明显的分化类型(郭巧生等,1997;张君毅等,2006)。主要表现在叶型、块茎大小和形状、珠芽数量和着生位置等方面

8、存在着较大差异,并具有较为明显的区域性。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狭叶型半夏长势旺盛,叶数多,叶片大而厚,抗性强,珠芽多,块茎多且个体大,产量高。故在生产上应注意种质类型的优选。表10-9为引种17个省份22个半夏居群的单株产量和指标成分比较结果。 表10-9 不同居群半夏单株产量及鸟苷和生物碱含量 编号 样品来源 珠芽数量 产量/(g株-1) 鸟苷含量/%总生物碱含量/%1陕西商洛 单珠芽 1.01280.01960.0204*2江西南昌 双珠芽 0.8948*0.01550.0404*3湖北恩施 双珠芽 0.9704*0.0228*0.0302*4湖北荆州 双珠芽 0.4588*0.0204*0

9、.06045云南文山 双珠芽 2.9740*0.01620.0695*6山东菏泽 单珠芽 0.9288*0.0253*0.0424*7山东临沂 单珠芽 0.7908*0.01750.0364*8四川南充 单珠芽 0.9512*0.0185*0.04489河南唐县 单珠芽 1.7064*0.0174*0.0388*10湖南沅陵 双珠芽 0.76680.01810.0307*11河北安国 单珠芽 1.3128*0.01720.0127*12安徽芜湖 双珠芽 0.87040.02250.051213江苏泰州 单珠芽 1.46920.01360.053014浙江磐安 双珠芽 1.3012*0.0248

10、*0.0651*15江苏邳州 单珠芽 1.06960.0189*0.0308*16陕西汉中 单珠芽 1.3500*0.0179*0.0257*17甘肃西和 单珠芽 0.8332*0.01370.0289*18贵州贵阳 单珠芽 0.6668*0.01810.049619广西贵港 双珠芽 2.9524*0.01380.045720山西运城 单珠芽 0.5536*0.0264*0.0692*21云南昭通 单珠芽 2.40640.0226*0.0677*22山西组培苗 单珠芽 0.6789*0.01390.0626*注:与江苏泰州比较,*P0.05;*P0.01。 (张君毅等,2007) (二) 选地

11、与整地 宜选湿润肥沃、保水保肥力较强、质地疏松、排灌良好的砂质壤土或壤土地种植,亦可选择半阴半阳的缓坡山地。黏重地、盐碱、涝洼地不宜种植。前茬选豆科作物为宜,可与玉米地、油菜地、麦地、果木林进行间套种。 地选好后,于1011月深翻土地20 cm左右,除去砾石及杂草,使其熟化。半夏根系浅,一般不超20 cm,且喜肥,生长期短,基肥对其有着重要的作用。结合整地,每亩施农家肥5 000 kg,饼肥100 kg和过磷酸钙60 kg,翻入土中作基肥。于播前,再耕翻一次,然后整细耙平。南方雨水较多的地方宜作成宽1.21.5 m、高30 cm的高畦,畦沟宽40 cm,长度不宜超过20 m,以利灌排。北方浅耕

12、后可作成宽0.81.2 m的平畦,畦埂宽、高分别为30 cm和15 cm。畦埂要踏实整平,以便进行春播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栽培。 (三) 繁殖方法 生产上半夏的繁殖方法以采用块茎和珠芽繁殖为主,亦可用种子繁殖,但种子生产周期长,一般不采用。 1.块茎繁殖于当年冬季或次年春季取出贮藏的种茎栽种,以春栽为好,秋冬栽种产量低。春栽,宜早不宜迟,一般早春5 cm地温稳定在68时,即可用温床或火炕进行种茎催芽。催芽温度保持在20左右时,15 d左右芽便能萌动。2月底至3月初,雨水至惊蛰间,当5 cm地温达810时,催芽种茎的芽鞘发白时即可栽种(不催芽的也应该在这时栽种)。适时早播,可使半夏叶柄在土中横生并

13、长出珠芽,在土中形成的珠芽个大,并能很快生根发芽,形成一棵新植株,并且产量高。 在整细耙平的畦面上开横沟条播。行距1215 cm,株距510 cm,沟宽10 cm,深5 cm左右,沟底要平,在每条沟内交错排列两行,芽向上摆入沟内。栽后,上面施一层混合肥土(由腐熟堆肥和厩肥加人畜肥、草土灰等混拌均匀而成)。每亩用混合肥土2 000 kg左右。然后,将沟土提上覆盖,厚57 cm,耧平,稍加镇压。也可结合收获,秋季栽种,一般在9月下旬至10月上旬进行,方法同春播。 每亩需种茎5060 kg,适当密植,生长均匀且产量高。过密,则幼苗生长纤弱,除草困难;过稀,则苗少草多,产量低。覆土也要适中。过厚,则出

14、苗困难,将来珠芽虽大,但往往在土内形成,不易采摘;过薄,种茎则容易干缩而不能发芽。栽后遇干旱天气,要及时浇水,始终保持土壤湿润。 若进行地膜覆盖栽培,栽后立即盖上地膜。所用地膜可以是普通农用地膜(厚0.014 mm),也可以用高密度地膜(0.008 mm)。地膜宽度视畦的宽窄而定。盖膜时三人一组,先从畦的两埂外侧各开一条8 cm左右深的沟,深浅一致,一人展膜,两人同时在两侧拉紧地膜,平整后用土将膜边压在沟内,均匀用力,使膜平整紧贴畦埂上,用土压实,做到紧、平、严。 4月上旬至下旬,当气温稳定在1518,出苗达50%左右时,应揭去地膜,以防膜内高温烤伤小苗。去膜前,应先进行炼苗。方法是中午从畦两头揭开膜通风散热,傍晚封上,连续几天后再全部揭去。采用早春催芽和苗期地膜覆盖的半夏,不仅比不采用本栽培措施的半夏早出苗20 d,而且还能保持土壤整地时的疏松状态,促进根系生长,同时可增产83%左右。 2.珠芽繁殖半夏每个叶柄上至少长有一枚珠芽,数量充足,且遇土即可生根发芽,成熟期早,是主要的繁殖材料。夏秋间,当老叶将要枯萎时,珠芽已成熟,即可采取叶柄上成熟的珠芽进行条播。按行距10 cm,株距3 cm,条沟深3 cm播种。播后覆以厚23 cm的细土及草木灰,稍加压实。也可按行株距10 cm8 cm挖穴点播,每穴播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