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

上传人:s9****2 文档编号:544713507 上传时间:2023-10-29 格式:DOCX 页数:6 大小:17.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docx(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广东科技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 声音的产生教学设计 佛山市三水区白坭镇中心小学 罗利梅一、教材分析声音来自于广东科技出版社四年级上册第3单元,声音的产生是本单元的首要学习内容。对于声音,我们都很熟悉,但声音是如何产生的,大部分学生还是说不清楚的。教科书通过模拟乐器发声(正向)及停止(反向)的现象引导学生进行分析,从而归纳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二、教学目标1.科学知识初步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2.能力培养(1)能观察、比较、描述物体发声和不发声时的现象。(2)能根据观察到的事实,归纳出合理的解释。(3)可以借助其他物体来观察不易直接观察的现象。3.情感态度价值观乐于合作,培养细

2、致观察的习惯和态度。三、教学重、难点重点:通过认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过程,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和分析概括能力、创新能力。难点: 设计实验,验证假设。四、教学准备塑料瓶、橡皮筋、纸盒、直尺、音叉、水等。五、教学过程课前热身活动播放假如幸福你就拍拍手吧,师生边欣赏边跟着做动作。(设计意图:唱歌不仅能活跃课堂气氛,拉近师生感情,还能让学生在享受优美声音给他带来欢乐的同时,听到了自己和别人的歌声、拍手声、跺脚声、更重要的是在拍手、跺脚的同时还体会到了手脚振动的感觉。)(一)创设情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1.闭眼倾听,辨别声音。(1)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位朋友,我们就让她介绍一下自己吧。(课件出

3、示:Hi! 大家好,我是声音小精灵哦,请朋友们闭上眼睛,我将带你们去旅行。)(2)播放各种优美的声音:瀑布声、小河流水声、鸟叫声、古筝声、歌声等。让学生闭眼倾听。(设计意图:将学生带入了轻松优美的声音中,让学生尽快放松心情,身心愉快、不知不觉地进入学习状态。)(3)提问:你听到了什么声音?学生踊跃发言。(4)继续提问:是的,我们生活在一个充满声音的世界里,声音对我们来说太重要了。那么同学们能对声音提出一些自己感兴趣的问题吗?(奇思妙想)(设计意图:引导学生自行“提出问题”是科学课的重要教学目标。让学生在课堂中自由表达、各抒己见,锻炼学生的发散性思维。)(5)小结:看来大家对声音有很多感兴趣的问

4、题,这些问题都需要我们慢慢来研究。这节课呢,我们就先来研究研究,我们平时听到的各种声音“究竟是怎样产生的”,可以吗?(6)揭题: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研究这个问题。(板书课题:声音的产生)(设计意图:教学要在一定的情景中展开,新颖的情境创设拉近了我和学生的距离,也激发起学生探究新知识的欲望,为教学的正常开展做好了良好铺垫。)2.猜测声音产生的原因,作出假设。(1)提问:谁来大胆的猜一猜究竟声音是怎么产生的?(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师:以上都是同学们的看法,是一种猜测。要知道,世界上许多伟大的发现都缘于猜测。要想知道声音究竟是不是因为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等

5、原因产生的,就要通过我们今天的观察与实验才能知道。(二)利用材料,探究问题,验证猜想。活动一:模仿乐器的发声1.观看一场乐器合奏音乐会(请同学们带着一个问题:“音乐家们是怎么让不同的乐器发出不同的声音的”?)2.学生分组实验:模仿乐器的发声方法,让这些物体(尺、音叉、橡皮筋、纸条、铁罐)发出声音,并记录表格一。实验器材发声方法发声现象尺音叉橡皮筋纸条铁罐结论:物体产生声音, 。(1)提出实验要求(课件打出)全班朗读实验要求(2)学生操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设计意图:让学生自主探究是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3.小组汇报实验发现:(1)用实物投影仪向全班展示实验记录表(2)重点说说你用什么方法

6、让哪个物体发出了声音?(小组派代表回答问题)4.进一步探究: 怎样才能让大家更好地看到或感觉到物体本身发生的变化?5.学生分享与交流(设计意图:引导学生充分进行交流,能使学生把自己探究获得的知识变成大家共有的知识。)(三)得出结论,总结方法1.学生得出结论:所有的物体在不发出声音时处于静止的状态,在发出声音时处于颤动、摆动、晃动、摇动的状态。所以,声音是由于物体的颤动、摆动、晃动、摇动产生的。2.教师适时引导:通过实验研究,同学们发现物体发出声音时的状态有的颤动、有的摆动、有的晃动你们观察得很仔细,说得也很正确,那么我们能不能用一个更加科学、更加准确的词语来代替这些词语呢?3.学生总结:声音都

7、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设计意图:学生们的所做、所思,让他们对科学知识从表面感知逐步上升为理性认识,不但理解了科学知识,而且掌握探索科学知识的方法,培养科学探究的能力。)(四)巩固提高,拓展延伸活动二:让声音停止1.猜想:怎么让声音停止?2.小组活动:探究怎么样让声音停止?声音停止前后物体的状态会发生什么变化?并记录表格二。实验器材停止发声方法现象声音停止前声音停止后 尺 音叉 橡皮筋结论: ,声音消失。3.小组汇报:声音停止前后这些物体状态的变化。(设计意图:让学生想办法使物体不发出声音,目的是让学生进一步去体验:物体只要不振动,声音也就停止了,这也进一步证明了“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8、五)应用知识,解决问题。1.找寻人体发声部位(1)集体说话: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边说边用手摸一摸自己身体哪个部位在振动。师:在我们的喉咙处有个发声器官叫声带,当声带振动时,我们就可以发出声音了。所以同学们在平时的学习生活中不能大喊大叫,要注意保护自己的声带。(设计意图:让学生清楚地知道科学来源于生活,也用于生活)2.想一想并回答:不同乐器产生声音时,是什么在振动?(展示简单乐器器材)(设计意图:让学生学会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六)总结评价:1.全课总结:谈本节课的收获。2.评价:(整节课中通过小组比赛评出优胜小组)在这节课上,老师发现我们班许多同学都能像科学家那样去仔细观察,认真思考,积极动手操做实验。那么你认为你们小组中谁的表现最好?为什么?你觉得自己在这节课上的表现怎么样?哪个方面表现的好(或不好)?(七)作业(课后探究):是不是物体振动就一定能产生声音?(设计意图:科学课程标准里指出:不要把学生束缚在教室这个太小的空间里,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天地。是的,学生们的探究远远没有结束,因为科学学习是没有止境的。)六、板书设计:17 声音的产生猜想声音产生的原因:摩擦、撞击、弹拨、敲打、乐器发声、语言说话验证猜想:物体产生声音, 物体振动 。物体停止振动,声音消失。 结论: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大杂烩/其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