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

上传人:新** 文档编号:544711514 上传时间:2022-10-26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doc(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正稿四稿22020年4月19日文档仅供参考山东日照工商部门服务蓝色经济区战略对策研究 4月,胡锦涛总书记视察山东时强调指出:”要大力发展海洋经济,科学开发海洋资源,培育海洋优势产业,打造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胡锦涛总书记的重要指示,总揽全局,立意高远,精辟深刻,是从全局和战略高度深谋远虑的重要部署,为丰富深化区域发展战略,促进科学发展指明了努力方面,充分体现了对山东工作的亲切关怀和殷切期望。在中共中央的重要历史时期,在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上升为国家战略的重要历史机遇期,本文针对日照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现状、目标和战略定位,以经济主体作为研究的切

2、入点,运用微观经济学与中观经济学相结合的研究方法,立足工商职能,客观分析了服务日照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面临的机遇和挑战,提出了服务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对策。一、日照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基本现状(一)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优势概略国务院于今年1月4日正式批复了,明确要求要把山东半岛建设成为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现代海洋集聚区、具有世界水平的海洋科技教育核心区、国家海洋经济改革开发先行区和全国重要的海洋生态文明示范区,历史性地把日照发展提升到了国家战略层面,这为培育日照市蓝色产业体系、争取重大项目、实现蓝色经济跨越发展创造了千载难逢的

3、机遇。日照是一座新兴的沿海港口城市,地处中国大陆沿海中部、山东半岛南翼,东临黄海,西靠沂蒙,北连青岛、潍坊,南接江苏连云港,总面积5310平方公里,辖东港区、岚山区、莒县、五莲县和日照经济开发区、山海天旅游度假区,有54个乡镇、街道,总人口285万。(一)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优势。日照市打造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具有八大优势:一是海洋资源丰富。全市海岸线长99.6公里,其中60多公里为优质沙滩岸线,滨海旅游资源和非金属矿产资源以及盐业、潮汐能、风能等资源丰富。二是港路优势突出。综合交通网络发达,形成了港口、铁路、公路相连相通,方便快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日照港 货物

4、吞吐量居中国大陆沿海港口第九位。三是生态环境优良。具有蓝天、碧海、金沙滩的自然优势,城市环境综合整治定量考核连续多年居全省第一,素有”北方的南方、南方的北方”之美誉。四是区位优势明显。日照位于正在崛起的泛黄海经济圈与新亚欧大陆桥经济带的结合部,以及国家重点开发建设的沿海经济带与沿桥经济带交汇处;从山东来看,也位于”一体两翼”中”一体”与”南翼”的连接处,是山东半岛城市群和蓝色经济区的重要组成部分,鲁南经济带唯一的海港城市。五是科技创新能力不断增强。全市拥有各类专业技术人才14.05万人,大学科技园入园大学7所,在校大学生达到6万人。六是产业基础良好。 蓝色经济产值超过全市GDP四成,初步形成了

5、产业比较齐全、结构比较合理、技术装备水平较高的海洋产业体系。七是对外开放成效显著。拥有日照、岚山两个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进出口总值稳居全省前四强,外贸依存度超过80%。八是城市载体功能日趋完善。全市初步搭建起”双城一区、轴向拓展、东西联动、海陆一体”的城市结构框架,近年来,共成功承办了40余项世界级、国家级和省级体育赛事,树立了”水上运动之都”的城市品牌,进一步彰显出海洋城市的特色。(二)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发展目标和战略定位(1)发展目标。加快实施”四大战略、四大致系、双轮驱动”,坚持产业集约布局、生态集约保护、城乡集约建设,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以鲁南临港产业集

6、聚区建设为蓝色经济增长极,以”三带三轴八区”和青潍日城镇组团为载体,坚持”港城、港带、港桥、海陆”一体,着力抓好”双十一城”工程(十大产业体系、十大基础设施和日照国际海洋城建设),努力把日照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港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为加快实施国家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和建设经济文化强省做出积极贡献。(2)战略定位。经过十年左右的努力,把日照建设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1、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依托港口,发展壮大临港工业,打造重点产业集群板块,搞好产业布局

7、,形成技术水平较高、具有日照特色的蓝色产业集群。以做大做强日照钢铁精品基地为重点,集中培植钢铁、汽车、浆纸、石化、船舶等运量大、外向型和港口依赖度高的临海工业,建成全国重要的钢铁、浆纸、石化、船舶基地,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鲁南临港产业区隆起带和山东半岛先进制造业聚集区,成为中国东部沿海重要的临海产业基地。2、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把日照港建成为中国对外贸易的重要口岸,综合运输体系的重要枢纽和沿海主要港口,新亚欧大陆桥水陆联运重要中转港。充分利用港口的综合运输优势,积极发挥鲁南(日照)国际贸易与航运服务中心作用,强化集海关、检验检疫、边检、海事、港航、信息、政策服务、咨询、货代、金融、保险、人

8、力资源管理等为一体的现代航运业服务,优化口岸环境,加快推进区域性国际航运中心建设。大力发展现代港口物流业,依托保税物流中心(B 型),以港口等重要物流节点与物流信息系统建设为抓手,强化铁矿石、煤炭为核心的大宗干散货运输体系,打造以原油为核心的石化运输体系,培育以先进码头和现代管理为依托的集装箱运输体系,建设以港口物流为核心的现代物流体系,争取早日设立保税港区,全面提升港口竞争力,努力打造区域性国际航运物流中心。3、滨海文化和旅游名城。深入挖掘海洋文化,繁荣发展文化事业,培育壮大文化产业,完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促进城市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文化与旅游的融合,推动文化与旅游一体发展。开发优势海洋旅游资

9、源,打造金沙滩之旅、渔家乐之旅、民俗之旅、海洋文化之旅、绿茶文化之旅、健康娱乐之旅、山海休闲度假之旅等特色项目和知名品牌,不断丰富滨海生态城市内涵,着力塑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海洋生态人居文化,成为国际知名的生态宜居城市、阳光度假海岸和水上运动之都。4、海洋科技教育创新区。着眼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和鲁南经济带开发建设,依托大学科技园、日照软件科技园和重点科研机构,加快建设海洋科技创新体系,加大对国内外知名科研院所的引进、交流与合作,加强海洋应用技术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加快海洋应用技术推广,促进海洋科技成果转化,发展海洋高新技术产业,加强海洋开发技术培训与人才培养,为打造蓝色经济区

10、、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供强大的技术和人才支撑。(三)日照市发展蓝色经济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的产业重点和发展规划1、做大做强海洋经济。依托我市的海洋资源条件和港口区位优势,坚持港口、产业、城市、海陆、生态”五位一体”,遵循”大项目产业链产业集群产业基地”的发展方向,按照优势互补、产业配套、组团架构、错位发展的思路,以现代海洋渔业为基础,以临港工业、海洋高新技术产业、现代物流业、滨海旅游业等优势产业为主导,充分发挥港口对临港产业的集聚作用和对腹地的辐射带动功能,逐步壮大产业规模、延伸产业链条,加快构建蓝色经济发展体系。积极培育蓝色经济发展载体,以省级产业园区为主导,联合相关专业园区,进一步突出

11、海洋特色,创新体制机制,完善开发功能,提高对蓝色经济相关产业的吸附能力,形成整体优势。发挥蓝色经济对县域经济发展的带动功能,加强规划和政策引导,完善基础设施,积极促进临海、涉海配套产业向县域延伸,形成城乡优势互补、市县一体联动发展的新局面。2、做高做优海洋科技。依靠海洋科技助推蓝色经济发展,提升产业层次,优化经济结构。积极推动企业成为科技研发的主体,加快培育形成一批创新型龙头企业,提升高新技术在海洋经济中的贡献率。鼓励和支持有条件的科研院所和企业,建立国家级和省级重点临海、涉海工程技术研究中心、实验室、工作站和企业研发中心,增强海洋科技创新能力。进一步加强日照经济开发区、日照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12、、日照大学科技园等载体建设,充分发挥创新服务功能,加快科技成果孵化基地建设,打造我市科技创新的平台。深入推进产学研合作,充分发挥驻日照高校的作用,引进知名院校共建创新载体,加快构建一批公共科技基础条件平台、行业创新平台。结合接轨青岛,加强与中科院海洋所、中国海洋大学、黄海水产研究所、国家海洋局第一海洋研究所、青岛国家海洋科学研究中心等国家级、省级海洋科研机构的合作,推进国家北方海水鱼类研究与发展中心、山东黄海岛屿生物资源保护与利用研究所等项目建设,不断提升全市海洋科技创新能力。加大海洋科技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力度,完善引进人才特别是人才带项目的激励政策,加快培养海洋科技人才和海洋产业管理人才,努力

13、形成集聚海洋高端人才的政策环境。3、做新做活海洋文化。以建设滨海文化名城为目标,努力开发日照”昨天的文化”、 ”今天的文化”和”明天的文化”,积极保护、梳理、挖掘海洋文化资源,突出海洋特色,加快海洋文化建设产业化、品牌化、市场化、大众化、国际化进程,全面提升文化软实力。准确把握海洋文化的价值导向,在全社会大力弘扬海纳百川、开放创新、永争一流的海洋文化精神,不断增强海洋文化的凝聚力、推动力、影响力,为建设海洋特色新兴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发挥日照文化资源优势,深入挖掘莒文化、龙山文化、太阳文化等传统文化,大力发展海洋文化、创意文件、生态文化、水运文化、体育文化、旅游文化、大学文化、茶

14、文化等特色文化,进一步提高城市文化品位,展现滨海城市新形象。完善和落实文化产业政策,加强文化产业招商引资,培育重点文化项目和文化产业主体,鼓励文化产业创新创优,培育现代文化市场体系。加快市级综合文化中心及县乡镇文化设施的规划建设,实施重大公共文化服务工程,发展公益性文化事业,构建公共文化服务体系,让城乡群众共享文化发展成果。4、做精做特滨海城市。以打造海洋特色新兴城市为目标,提升城市规划建设管理水平和运行效率,增强城市载体服务能力。一是进一步完善城市规划。坚持以海洋特色的新理念指导规划编制工作,加快编制鲁南临港产业区发展规划、城乡一体化规划暨城市中心区设计规划,体现海洋意识、海洋特色。二是突出

15、滨海城市特色。按照典雅明快、亲水亲绿、山海天城融为一体的建设风格,集中力量打造精品,形成海洋特色城市新亮点。三是不断提升城市功能。加快城市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阳光海岸整治等重点工程,加大城市道路、供水、供电、供气、供热等基础设施投入,全面提升城市载体服务功能。加快城中村和旧城改造,改进居民居住条件和城区环境。高水平规划建设一批社区游园、公园绿地、小广场、公厕、垃圾转运站、供热管网、变电所等公共设施,加快市区污水截流及河道治理,优化人居环境。深化城市管理体制改革,全面提升城市管理现代化水平,加快建设数字化城市。四是提升城市建设人文内涵。坚持海洋文化建设与城市规划建设有机融合,将海洋特色体现在城市规

16、划、建设、管理的全过程和各个环节,注重海洋特色塑造,无论是城市总体规划、分区规划、详细规划,还是城市街道、建筑、雕塑及景观节点等都应突出海洋特色,体现海洋风格,提升海洋文化在城市规划建设中的表现力和作用力。5、保护提升海洋生态。按照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创新型、和谐型城市的要求,着力构建海洋生态环境体系,走生态文明发展之路,增创城市可持续发展新优势。大力实施生态保护建设工程,推进生态功能保护区建设,提高生态环境建设水平,增创日照海洋环境新优势,不断增强集聚产业高端要素的能力。全面落实海洋功能区划、海域使用权属和海域有偿使用”三项基本制度”,严格把好用海关口,保护好珍贵的”蓝色国土”。特别要严格保护岸线资源,按照集中集约用海的原则,做到生活岸线、生产岸线和生态岸线合理布局、有序开发,进一步彰显滨海城市的鲜明特色。严格执行污染物总量指标控制、海洋与海岸带开发项目环境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